汽车进气系统不仅有进气口·雨天行车不用担心进水趣味问题天眼下雨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积水:
汽车进气口朝向车头前方,雨天行驶为什么不会进水?很多新手司机都对这套系统感兴趣,其实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想一想不打伞冒雨行走或奔跑的时候,通过鼻子会不会吸入大量的水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否则雨天就不能出门了。
燃油汽车装备的内燃机的运行基础是燃烧,燃烧的基础是可燃物的氧化还原反应;运行步骤包括活塞在气缸中的往复循环,燃烧室的空间会被压缩到非常小,如果进入的水量超过燃烧室的实际容积,活塞无法达到上止点完成压缩和排气,曲轴就会被迫停转,所以内燃机也要设计出防止进水的进气系统。
进气系统结构进气口进气管空滤盒节气门进气歧管空气需要通过这五个位置才能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在复杂的进气管路中防止正常的雨水再简单不过了。
首先进气口总是要朝向前方,因为行驶中的所谓风阻实际为汽车不断推开环绕在地表的空气;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压缩,那么进气口超前就能挤入一定量的空气,配合内燃机运行的负压吸力则可以提升进气效率。但是在雨天也确实会进水,所以才会把进气口布局在进气格栅的后部,上部会通过引擎盖遮挡,这样的进水量就会非常非常少了。
重点:进气管路的设计是「蜿蜒曲轴」的,理论上想要提高进气效率用一根直管连接在节气门就好;而之所以要设计成弯管,初衷则有防止雨水和高湿度空气进入燃烧室的考量(之一)。
那么本就很少的进水量在足够长且蜿蜒的管道中流动,最多也就是“湿壁”的标准了;假设进水量过于大的话,水流达到空气滤清器的盒子里,首先会被纸质滤芯吸附掉大部分,剩余的少量水会通过空滤盒的底部通过进气压力排出,当然这种设计不属于漏气的标准,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驾驶。
综上所述,内燃机的进气系统会充分考虑到防水的问题,正常的雨天驾驶即使是倾盆暴雨也不用担心;而且中网的格栅设计角度本也会有相当程度的导流效果,雨水随着高压气流会分散到引擎舱的各个位置,最多的是与散热水箱直接接触。而高温的水箱会直接把这些雨水蒸发掉,所以大可不用担心发动机会进水。
驾驶即使极少量的水透过空滤进入到进气歧管的位置,在高温的歧管中也会被蒸发;最终仍然有水进入燃烧室,只要没有超过燃烧室的容积则同样不同担心,在压缩冲程中会因数百摄氏度的高温被蒸发掉,随即会通过排气系统排出车外。要知道燃油燃烧后的主要成分是水,每消耗一升汽油可以转化出270克以上的水哦!
常见问题1:发动机真正的进水只有两种可能性,首先是进气管路的设计存在缺陷,这种会有这种愚蠢设计的车毕竟很少,似乎只有工匠品质的德系汽车出现过一些。
其次则是刻意的涉水驾驶,行驶中的车辆会挤压水在车头形成浪花,此时会有很多水进入进气管;轻微程度是渗透空滤造成进气不畅,动力会感觉到明显或快速的下降,此时不能熄火但是要减慢车速。而如果涉水的水位高度超过进气口,此时就是水流而不是水花了;进入的水量超过燃烧室容积就会熄火,熄火后要怎么处理呢?
涉水熄火万万不能尝试重新启动发动机,燃油汽车的启动系统比较特殊;由于内燃机不能自行完成启动,所以必须通过电动机带动内燃机运转。步骤为控制启动开关为启动系统通电,电瓶以最大放电倍率电机供电;电机的离合器推动小齿轮别住内燃机的圈齿,之后瞬间以最大扭矩和马力带动飞轮和曲轴运转,曲轴连接的活塞则要开始压缩。
然而熄火后是因为气缸内有难以压缩的水,那么重新启动当然还是无法压缩而被迫熄火;电机输出的马力就成为了不能移动的活塞,与通过连杆连接的曲轴的「相互作用力」。一旦作用力大于连杆的材料抗拉强度则会断裂,发动机就算报废了。
(涉水熄火没有重新启动则可以通过车损险维修,反之即使有涉水险也只能自己维修发动机)
2:部分车主懂得进气口不容易进水,于是在洗车时会打开引擎盖直接冲洗发动机舱;这种清洗的方式仍旧不会造成发动机进水,但是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比如ECU行车电脑在发动机舱里,这块电脑板是没有什么严格防水保护的,所以涉水熄火时有些情况是发动机没进水,可是ECU短路烧坏后也无法让内燃机正常运行。而且ECU往往是只换不修,成本低则数千高则数万。所以发动机舱是不可以用高压水直接冲洗的,重点是也没有什么必要去清理机舱。
「大灯进水」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不论有多大的雨水,或者是内外温差,严格密封的大灯总成都是不应该进水的。然而确实有些大灯存在进水或起雾的问题,原因排除制造工艺过差以外,最大的可能性还是涉水或者用高压水冲洗机舱。
因为大灯在运行中会产生相当高的温度,灯组必须留有通气孔(排气恒压空·高温会造成空气膨胀);这些孔都会用防水海绵填充,而且都在设计大灯的背部。那么用高压水冲洗的过程中,超量的水就会透过海绵进入大灯内部了,所以想要大灯也不怕雨天,包括发动机舱内部的保险盒和线束都不用担心,防止涉水飞溅和高压喷水即可。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