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夸张,毕竟现在是法制社会途牛:被资本抛弃,坚持活下去。
但经此一役,某想和滴滴的口碑几乎是被按在地下摩擦,今后的市场前景肯定是非常不乐观的。
某想有没有原罪?
这个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按照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个嫌疑是很难洗脱的。
但我们看待问题都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不能以当前的政策环境去看待20年前的特定事件,你不能说现在是一夫一妻制就说封建社会娶两个老婆就是重婚罪,这么翻旧账就没意思了。
90年代后期是国企改制的高峰期,很多国营企业是经营困难成了政府的负担而不得不甩卖,比如现在也算略有名气的东鹏特饮,在当时也是濒临破产的国营厂子,现在年收入几十亿。
但也有不少企业是因为政策性规定被强制要求转私的。比如当时很多地方就有要求省属以下国企资产总额低于一定数的必须转制,甚至一些央企的下属企业也有改制的指标要求。
而某想也就属于政策性改制的范围,不可否认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也存在国有资产被贱卖等利益勾连的腐败行为,但从国企改制这个历史事件本身来看,国企改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通过改制,让优质国企轻装上阵,而一些原本濒临破产的国企在改制后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离开这个大环境,单独的去讨论某想的对于错,都是不太客观的。
当然,根据司马先生录制的视频,某想在股权变更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节点确实难以自圆其说
一、2001年某想职工持股会获得某想35%的股权。
在这之前,某想一直是中科院出钱又出知识产权一手打造的百分百控股的国有企业,其后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给了管理层和员工35%的分红权。
而2001年的时候某想管理层和员工出资2.3亿元获得某想35%的股权,而有资料爆出,这2.3亿元来自于某想的留存收益(也就是企业利润分红后还剩下的部分),这不就相当于把工商银行的利润拿来买工商银行的股票分给工行员工,这能行?
二、2009年泛海控股27.55亿元收购某想29%的股权。根据司马的视频信息,某想29%股权对应的企业净资产至少是40亿元,也就是说某想把股权贱卖了12亿元。而且种种信息表明,竞价方设置了各种条件,最后只能是泛海中标,这里面有没有涉及“萝卜”招标?
至于后续柳杨等高管获得过亿股份的问题,个人觉得这都是在公司法的框架下完成的正常操作,甚至于某想赴港上市导致中科院股份都稀释失去对某想的一票否决权,这就是一个资本市场里的斗争罢了,都是游戏规则内的游戏,没啥问题。
抛开暗箱操作不提,不少人一听到国企改制就把贱卖国有资产等同起来,这实际上也是不公平。因为也有国企改制后,新的投资人血亏的教训。
健力宝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在8090年代,它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饮料品牌,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实现年营业额过亿的规模,到90年代的最高销售额超过50亿元。
2002年张海以3.38亿元买下健力宝75%的股权,并由自己出任董事长,但也没有扭转健力宝日益下滑的市场份额,钱没赚到,张海最后还因职务侵占罪被捕入狱。
所以,也不是你买下国资就稳赚不赔的。
至于滴滴的事情,个人认为则完全是资本游戏了,从法律规则的角度来看,并无太多问题,不管某想和滴滴是何种目的勾连在一起,只要在法律框架内,真的不好多说什么。
当然,作为吃瓜群众,我们是有很多的理由从道德的角度去审视这两家公司的,比如联想去年净利润才38亿,可是给杨的工资就1.7亿。而苹果公司去年净利润折算人民币3600多亿,可别人的一把手库克的年薪也才9500多万。
所以,对于这两家公司,如果从法律层面查出什么问题,该罚就罚,相关责任人该抓去坐牢就坐牢,总想着从道德层面去敌视一个市场主体是很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