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中方决定向阿富汗紧急提供价值2亿粮食、物资、疫苗等,如何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展开对话并探讨合作可能
2022-02-18 06:49:54 来源:天空软件网 我要评论()
用手机看
首次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三方外长对话12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外长王毅在会后称,中国与巴基斯坦考虑将中巴经济走廊延伸到阿富汗王毅:中方决定向阿富汗紧急提供价值2亿粮食、物资、疫苗等。会后的联合新闻公报称,三方重申致力于加强彼此间关系,深化互利合作,推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
一系列冲突给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造成了隔阂。两国的边界也有争议。巴基斯坦政府不信任喀布尔,因为阿富汗政府得到了美国的支持。阿富汗外长萨拉赫丁·拉巴尼在北京同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同行会晤后说:“我们赞赏中国为发起这种独特的三方会谈所作的努力。”
在北京举行的中巴阿三方对话是中方的倡议。今年6月,王毅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进行穿梭外交期间宣布了这项倡议。中国也因促进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而赢得声誉。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曾是西方大国未能解决的棘手问题。但通过引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政府展现了新的思路。中国希望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成为区域项目的利益攸关者,并借此为其和平倡议提供动力。
外媒称,中国外交官成功地让阿富汗参与同巴基斯坦的和平对话及反恐斗争。现在,中国通过调停努力已经比美国在为这个地区争取更多和平方面取得了更大成功。这有两个原因。北京促进愿意合作的邻国发展经济,也为会谈打开了大门。此外,中国外交官寻求平衡,而美国过去一段时间却严厉攻击巴基斯坦。2017年8月,唐纳德·特朗普给该国打上了“支恐”标签。中国则认为自己是伊斯兰堡政府的朋友。
外媒分析认为,阿富汗局势的稳定尤其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的阿富汗倡议延续了过去几个月的趋势:美国日益关注自己并冒犯外国合作伙伴,而中国却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作为实现苏联企图南下打通印度洋出海口战略的一环,控制阿富汗对于莫斯科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一系列政治野心背后所依托的正是勃列日涅夫极具扩张意识的战略思想,力求完成对美国的超越并称霸世界。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政坛异常混乱:出身阿富汗王室、素有“红色亲王”(因其与苏联左翼关系密切)之称的穆罕默德•达乌德在苏联及其他势力的帮助下推翻阿富汗封建王朝并成立共和国;但地位逐渐稳固的达乌德开始试图摆脱苏联的影响,再加之其对宗教等传统势力的挑战、完全脱离阿富汗国情的改革方案等,达乌德上台仅仅五年后便被极端亲苏的塔拉基所取代。
可让莫斯科始料未及的是,塔拉基政变夺权成功后不到一年,同属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权利核心人物却极度厌恶受苏联控制的哈菲佐拉•阿明通过政变推翻了塔拉基,而这也成了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的导火索……
尽管苏联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占领了喀布尔并击毙了阿明,然后又很快扶植起了以卡尔迈勒为首的傀儡政权,但这并不代表苏联就彻底解决了阿富汗问题,规模庞大的反政府抵抗武装已经做好了驱逐苏联侵略者的准备。
战争前期,苏联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士兵良好的军事素养,很快就控制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但多股反抗武装也因地制宜占据农村和山区进行游击战,再加上美国、沙特等国家的支援,苏军和阿反抗武装形成僵持。到了1986年初,莫斯科不得不积极寻求通过政治渠道解决阿富汗问题。
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已经形成了共识,这种失败甚至被认为与苏联的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也有人不禁疑惑:当时可与美国匹敌的苏联为何没有持续向阿富汗输血呢?笔者以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入侵阿富汗是勃列日涅夫主义和有限主权论的具体产物,是苏联为称霸世界迈出的重要一步;尽管这一思想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很大程度上是受个人集权的影响:1982年,随着勃列日涅夫的行将就木,他的思想势必也会被逐渐弱化。
其次,勃列日涅夫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推行的经济改革确实在短期内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并且进一步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但常言道欲速则不达,短暂的繁荣过后苏联经济不可避免的出现衰退迹象,而且为了应对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苏联的经济投入严重“偏科”。
再次,当时的苏联在长达近十年的阿富汗中已经累计投入超过两百亿美金、阵亡一万余人;这些代价对于当时已经步入衰退期的苏联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因此人们也将阿富汗比喻为“苏联日夜不停流血的伤口”,持续的投入不仅可能会扩大伤口,而且还会伤及神经。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