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电 前不久在中央台开播的电视连续剧《火红年华》,以“三线建设”为环境,领着观众们穿梭时空,体会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电视连续剧《火红年华》剧图上世纪60时代, 在“善人好立刻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社会呼吁下,如剧里夏方舟进化、秦晓丹、陈国民等几百万的建筑者们,打起挎包、翻山越岭,赶到大山深处大峡谷、沙漠荒原参与基本建设,“直把他乡作家乡”一干便是一辈子,用她们的拼搏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稳固的基本。
为了更好地援助江汉钢材,剧里的夏方舟进化与陈国民果断前去江汉;筹备隆昌钢材,夏方舟进化临危授命,在一没优秀人才、二缺资产的情形下,想尽办法处理难点。
在那时候极端困难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标准下,三线建设者们住席棚子,睡竹席床,凉水澡……
剧里,一场走红,把仅有的席棚子烧的一干二净,沒有住宅,该怎么办?三线建设者就自个建。产业基地沒有插电,8000名学员却即将来临,该怎么办?三线建设者就当晚人力构建,为大学生照亮家的灯光效果。隆昌钢材遭遇停工停产的窘境,员工将要发生用餐难的难题,该怎么办?三线建设者就自个寻发展方向,远赴深圳市施工工地跨界营销搞工程建筑,以3000人之手挣出两万人的吃饭钱。
《火红年华》叙述了三线建设的旧事,更展现了成千上万人用实际行动铸就出的建设者之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