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基本都会有一支水银温度计,可能大家对温度计太熟悉了,所以根本不会觉得水银温度计有什么危险性。就算打碎了温度计,也只是拿着笤帚把碎片和水银扫了,倒进垃圾桶,或者拿吸尘器吸走。试问,这样的做法对么水银中毒潜伏期多久?
打碎了水银温度计会不会中毒?有人说会,有人说不会。其实如果处理方法得当,是不会中毒的。曾经我也打碎过一支温度计,由于当时室友在午睡,所以我就想悄悄地拿着卫生纸将洒落的大块水银轻轻捏起来,结果水银球越变越小,最后捡起来的也只有一点点,就随手扔进了垃圾桶,而剩下的水银早就不知道滚到哪里去了。过了一个小时,室友醒来之后,我告诉她我打碎了温度计,然后拿纸巾捡起来一些。听到这里,室友大声地对我说,你就这样处理的?窗户也不知道开?你不知道水银是会中毒的么?然后吧啦吧啦说了我一顿。从这以后我才开始意识到水银的危险性。
水银,也叫汞,挥发性很强,在常温下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如果一支体温计打碎后水银全部蒸发,会使一间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间内汞浓度严重超标,而空气中的汞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进入人体引起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最常见的是肺,从而造成急性汞中毒,出现头痛、头晕、低热、肌肉震颤等症状。但如果通风后汞的排出量大于挥发量时,就不会达到中毒的浓度。
打碎水银温度计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应该是这样:首先,切记要开窗;其次,不要直接用手去碰水银,戴上橡胶手套后,用硬纸片将散落的水银收集到装有半瓶水的密封瓶中,再交由环保部门处理。其次,在洒落水银的地面上洒7g硫磺粉,使其与汞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汞,过3~4小时后再清扫。这是因为硫化汞是固体的,能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如果用笤帚扫或吸尘器吸水银,会使水银越变越小,增加水银的挥发性;如果将水银扔到垃圾桶,水银依然会继续挥发,或进入到土壤、地下水,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这些做法都是不建议大家使用的。
本期答主:马颖超 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杏花岛,了解更多有趣的健康知识!
每支水银体温计的含汞量约是1克。打碎后,外泄的汞如果全部蒸发,会使一间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间内空气汞的浓度达到22.2毫克/立方米。中国规定汞在室内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毫克/立方米。一般认为,人在汞浓度为1.2-8.5毫克/立方米的环境中就会很快引起汞中毒。
根据这样的数据,水银体温计在一般的密闭室内打碎并充分蒸发,是有很大危险性的。所以几乎所有有关的知识短文都十分强调立即清除和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如果空气中蒸发的水银量小于0.01毫克/立方米,就没有中毒的危险。所以,最大限度地清除散落的水银并妥善处理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充分的通风,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为这个空间换气一次,即使以每次换掉90%,每小时换气10次计算,一小时后残余的汞蒸汽也只有原来的0.0000000001,不会有危险了。清除出来的散落水银是不能随便抛弃的。应该送到专门的收集点去。
上面的处置标准,是远超理论计算的最高必要值的,这是为万全计。比如说换气速度,是按空房间计算的,而有摆设的房间要慢得多,一些犄角旮旯说不定只能靠扩散作用换气。
正因为各种资料都十分强调妥善清理破碎水银体温计的散落水银,所以我们就很少看见因这个原因中毒的病例报告了。跟帖里有说是玩过散落水银的,“也没啥”,其实他忽略了两个条件:开放空间和皮肤上没破口。不然的话......
根据上面的计算,似乎即使完全不收拾干净散落的水银,也足够达到安全标准了。这就要考虑到另一点:如果散落的水银比较多,它可能以球状藏匿在缝隙里,那么它就可能逃脱处理时的通风,长时间地留在那里慢慢散发。住在那房间里面的人就有慢性中毒的危险。有一句话:一天一点点,没什么;长久的一点点,就有什么了。也有人从另一角度提出问题:汞蒸气比重大,会沉降在地面。是的。但是它毕竟已经是气体,要遵循流体的运动规律——流动、扩散......我们可以观察到,异重液体或液体中的固态物,静置的时候会按比重分层,一旦流动就会变成混悬,重的那部分物质也会跑到中上层来的。再说,一克水银的体积只是0.075毫升,即使是摊开到一平方面积上也只是微米级别的一层,那有个风吹不动的道理?所以最大限度地收集散落的固态汞,只是很小比例的汞残留,加上充分的通风,是可以消除隐患的。不恰当地强调汞蒸气的沉重下坠,通风也驱不散,那就陷入了另一个矛盾:它赖在地上赶都赶不动,就没办法让人吸入和中毒了。
追加一个资料,表明情况比上面所说的要复杂,但是充分益处散落水银后成分通气可保安全的结论仍然有效。
根据 Thomas G. Winter (2003) 发表在美国物理期刊上的名为《一滴汞的蒸发》(The evaporation of a drop of mercury)实验论文,20摄氏度室温下 0.2 克水银(一粒汞珠)经过两个半月,仅挥发掉一丢丢(见图1,汞的重量从 0.2022 克降至 0.1986 克)。需注意的是,汞的挥发速度呈现初期快、后期慢的特点。
在两个半月实验的基础上,Winter 又进行了理论分析。假设这粒 0.2 克的汞珠在挥发过程中直径不变(保持 0.305 厘米),室温为 20 摄氏度,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至少需要3年挥发完(见图2公式)。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很重要), Winter 指出,在考虑实际情况后(比如在挥发后,汞珠的直径会变小,导致汞的挥发面积变小;再比如灰尘附着在汞珠的表面,进一步降低了汞的挥发速度),0.2 克汞完全挥发完所需的时间远不止 3 年。(编者注: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0.2 克汞挥发完真的有可能需要 10 年。)
Winter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推算,在107 立方米的自然通风的房间内(大概3米高、36平方米面积),在监测的两个半月中,空气中汞的平均浓度约为 0.046 微克/立方米。这一浓度仅为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标准值的1/2000。即使在汞的挥发速度最大的前几天(第一周),空气中汞的平均浓度也仅为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标准值的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