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恋母情结是怎么回事,先心理科普一下,所谓恋爱情结并非我们想象般那样“龌龊”,它只是一种基于生养关系的情感连接,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根据与母亲的关系程度,都会有普遍性的恋母情结,所以,只要不超过限度,它就是一种正常的心理。
虽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于恋母情结做了一些解释,但是我个人却觉得有一些匪夷所思,缺乏根据。所以,我希望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解释一下。
从性别分类的角度来看,异性相吸也是适用于母亲和儿子以及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对于亲人之间,这是一种很单纯的性心理的影响。并且,从女性角色对于后代心理发展的影响来看,主要是体现在情感性的表现当中;所以,当女性角色,如母亲比较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对于母亲的依恋程度就会比较高。并且,当母亲在家庭角色中是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时,这种依恋的程度会更高。所以,一个完整家庭当中成长的男孩和独母家庭中成长的男孩的心理特质是完全不同的,造成的恋母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在很多家庭当中,父亲角色虽然存在,但是其并没有给予后代留下关于父亲角色的深刻体验,也就是说,父亲过少的参与到孩子的心理成长当中;而母亲作为主要的教养角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参与到,这自然给孩子造成的心理敏感度不同。所以,很多男孩对于母亲是十分崇敬的,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是无法侵犯的,这个很正常。
但是,如果母亲对于孩子的控制性较强,或者在男孩性心理发育高峰时期没有做好适当地距离和引导,那么,也有可能造成男孩形成较为强烈的性道德批判,对于今后的性心理成长会造成比较多的心理冲突形式,我相信这也是恋母情结综合征的起因之一。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讨论的话题,它具备很多个体化,不同环境下的反应。所以,具备情况还需要具备讨论。
这是问题很普遍。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
恋母的心结有以下原因:
一):严父慈母。大多数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外,对儿子关心的相对要少一些;妈妈在家生活上,学习上,里里外外关心的多一些。
二):家庭教育。父亲的责任心要强烈些;一般儿子在外做错事,犯了错误;回家第一批评的是父亲,甚至动用“家法”。古训:‘’养儿不教,父之过‘’。而妈妈在一旁,总是护着孩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给儿子产生了一种想法:“还是妈妈好,爸爸坏”的思维。
三):婆婆妈妈。就是儿子长大了,上大学,工作……还是同妈妈交流多,没事,妈妈一个电话:“儿子,在外还好吗?吃得饱吗?天冷了多加件衣服,钱够用吗?放假回来,妈妈烧老吃的给你吃……”。请问:我们做父亲的,有几个做到了?没有
四):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个宝,没妈的孩子象根草……这首歌,唱出了人间真情,人间真爱。唉!我们做爸爸的,只有再加一怀酒,泪水心中流呀!
五):‘’能死当官的老子,不死讨饭的娘‘’。这句古语,啟发我们世上母爱的伟大。
唉!写到这里,我不想多写了;看看现在的“离异”家庭,我心很酸。孩子是无故的,他们呱呱坠地,就享受着母爱,有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你们离异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最大的伤害。请三思呀!
注:此文内容是我的真感受,现在儿子大了,在外工作多年;就是在外回家,做父亲的,时刻提醒他,在外注意事工作,要有责任心,什么能什么不能…………这才是真正的关爱。
祝天下妈妈们幸福!母爱伟大!
祝天下父亲们健康!累了困了,喝上一口,解忧愁!
。。。。2016年12月27日随笔
所谓恋母情结主要是说一个人摆脱不了小时候对母亲依赖的状态,没有独立意识,个人生活能力较弱,自理能力不强的一种表现。
长大后,喜欢比自己年龄编的女性,对不成熟女孩不感兴趣的。这就是幼时对母亲依赖的一种心理反版。
造成这种原因首先是幼时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过度照顾,孩子该增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其次是孩子与父亲互动太少,或对孩子过于严厉,使孩子的情感偏向了母亲。再次是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为寻求保护,更多地依赖母亲。最后一条是母亲没有安全感,离不开孩子,互相纠缠,孩子大了还与母亲同睡一床,形成的离不开母亲的巨婴现象。
所以要消除恋母情结,儿子首先要产生独立意识,向父亲认同。培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困难理性对待,培养自己处理困难的习惯,会逐渐走出恋母情结。如果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找心理专业人员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