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将至大学生兼职打工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很多同学希望利用暑假到校外打工,锻炼自己,增长知识,并
减轻家庭负担。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校外打工的增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也不断增加。因此,为增强我校学生假期打工的防范意识,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特提示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一、提防非法中介机构
许多非法中介机构看准了在校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在收取了高额中介费后却不履行合同,不能够及时为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给你找一家招聘公司,然后该公司又以种种名义推脱;更有甚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交钱后连人都找不到了。
防范方法:大学生打工一定要到有资质、信誉好的职介中心找工作。先看该职介中心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只有具备这两证的职介中心,才能从事职业介绍工作。正规中介机构,除具有中介许可证之外,一般会将营业执照悬挂在大厅等较显著位置。大学生打工者一定要看清对方营业执照,了解经营范围是否与其所称的相符;同时应要求看营业执照正本,不要被“复印件”糊弄。
二、拒交各种名义的押金、保证金以及证件
一些用人单位会要求大学生支付押金,承诺交了押金后就可以上班,但之后又以人员已满等各种借口要求大学生等消息,而且拒绝返还押金,最后就没有音讯了。有的单位收取保证金,称以此“保证”学生按要求上班,并答应在打工结束后归还,可是到结算工资的时候,保证金却不见踪影。
防范方法: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区、县劳动部门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坚决不押任何证件,证件一旦流失,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它来买手机等贵重物品进行诈骗或者伪造证件等不法活动。
三、远离传销
传销公司一般先安排学生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然后公司让学生交纳一定的提货款,再让学生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有的同学在高回扣的诱饵下,甚至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上当之后又往往骑虎难下,最终只得自己白搭上一笔钱。正规公司招聘从来不让求职者掏钱,即使是对暑假打工的大学生也有专门的规定,不存在付钱之说。其实,在校大学生从事推销、促销工作,效果并不是非常好,由于认识的人相对较少,交际面较窄,很难在几个月里出现销售奇迹。 防范方法:了解传销特征。传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入会”时告诉你的职责之一是发展更多的人;交纳昂贵的会费;在工作场所很多人群情激昂。如果识别出传销,大学生应立即停止打工,及时报警。
四、不要轻信到外地上岗的许诺
对非法中介或私招滥雇者为外地企业或总公司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
防范方法: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关
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登记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的,在实际经营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劳动用工备案。看到招工信息要首先向本地劳务部门咨询招工单位是否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被骗工骗钱甚至被人贩子骗卖.
五、慎重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
有些单位以种种借口拒绝与学生签订书面“协议书”,结果打工结束后,因没有书面协议,劳务费无处可讨。有的单位在协议里为自己规定的权利很多,而给大学生的权利很少,这样的协议要谨慎对待,要求其权责明确。签协议书要明确对象,有的用人单位可能耍花招,营业执照上写的是A公司,协议书上写的却是B公司。
防范方法:大学生打工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权责明确的书面协议书。
六、小心在娱乐场所上当受骗
一般来说,这类行业大都以高薪来吸引求职者。工种有代客泊车、导游、陪练、陪侍等,青年学生到这种场所打工,往往容易上当受骗。
防范方法:学生在应聘前要清楚应聘岗位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不要被眼前的高薪所迷惑。另外,要尽可能跟用人单位签订有效协议,这样即使出了问题也有挽救的余地。
七、不做高危工作
有些工作危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如建筑工地、机械零件加工等工作,容易发生意外,学生身体容易受到伤害,尽量不要从事此类工作。
八、防止网上欺骗
有的个人或者小公司在网上发布信息,要求应聘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工作,比如翻译、创作等。然而学生从网上把邮件、创意等内容发过去以后,就会被告之不能采用,其实他们已经利用了学生的信息或智力资源,但是在网上很难取证。
九、谨防骗色
一些不法分子以高薪聘请家教、高薪聘请秘书等名义把目光瞄上涉世不深、找工作心切的大学生,一不小心落入陷阱后,青年学生轻则失身,重则危及性命。 防范方法:增强分辨能力和防范意识、法律意识。不要贪小便宜。外出时要结伴,坐车要记车号。时刻与家人和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准确告知家教或工作地点。
十、发觉被骗,及时报案
求职者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或公安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 另外,求职者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