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经常关注航天领域的新闻报道,你会发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从太空返回的航天员出舱后,都会一直以半躺的姿势,躺坐在特制的椅子上,而且还要被抬着走航天员为什么不能走路。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出舱后在着陆场逗留了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分别乘坐三架直升机,经过大约45分钟时间后来到转乘机场。三位航天员搭乘专机飞往北京,并于晚上20时35分左右抵达北京。
从直播或者相关视频中可以看到,三位航天员从出舱到抵达北京,七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坐在特制的椅子上,而且都是被工作人员抬着走。
很多不明所以的小伙伴,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彰显对航天员的尊重,认为他们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理应受此待遇。
但如果你观看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的直播或者相关视频,你会听到包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内的多位专家的观点:
刚从太空返回的三位航天员,身体各方面都比较脆弱,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们必须保持坐位状态,而且还要避免他人与航天员拥抱,更不能因为兴奋而向空中抛掷航天员,否则很容易导致他们骨折!
那么为什么从太空返回的航天员会如此脆弱呢?甚至出舱七个小时了都不能站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原因:
1、航天员长期在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下执行任务,会出现肌肉萎缩、骨骼流失的情况中国空间站同国际空间站一样,都是建造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左右的太空上,并且以7.9公里/秒的速度绕地飞行,这使得空间站内是一种失重环境。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生活工作,他们不需要花费力气来支撑身体、对抗重力,这让航天员的肌肉长期处于放松状态,就像健身运动员突然不再锻炼一样,他们的肌肉会萎缩。
还是因为失重,空间站航天员的骨骼,尤其是腿骨和脊椎骨,也不用对抗重力,那么骨骼受到的刺激就会减少,这样的话骨质就会流失。
可能有人会说,航天员不是经常在空间站内锻炼身体吗?难道不能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骼流失吗?
没错,航天员在空间站锻炼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骼流失,但这无法做到完全杜绝。比如人们在地面,有些部位的肌肉和骨骼,在地球重力环境下是长期处于绷紧状态的。但在失重的空间站内,这些部位就无法保持一直紧绷,一旦航天员停止锻炼,肌肉就会处于放松状态。
根据国际空间站的统计数据,宇航员进入太空后,5~10天的时间内就会流失20%左右的肌肉。而且每个月会流失1.5%的骨组织,这跟老年人在地球上一年流失的骨组织差不多。
所以说,从空间站返回的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位航天员,由于在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生活工作了三个月之久,他们的肌肉会萎缩,骨骼也会部分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站立,是很可能造成骨折或者其他危险的,坐在椅子上是最安全的方式。
2、长期在空间站生活的航天员,返回后无法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他们可能存在血压较低、平衡感较差的情况正如总设计师黄伟芬所说的那样,尽管在轨三个月我们有各种防护措施,可能不至于骨丢失严重,也不至于严重肌肉萎缩。但是毕竟在轨飞行三个月,适应了太空飞行环境,返回地面要重新适应地面重力环境,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航天员在进入空间站之后,其身体各个组织技能,为了适应太空环境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他们的体液分配,在地面上时,心脏的跳动将血液束输送至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需要对抗重力将血液输送到大脑。
但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心脏不再需要对抗重力,如果仍然保持跟在地面时一样的跳动,势必会造成航天员脑部充血。为了适应这种失重,大脑会命令心脏跳动发生改变,身体的体液也会流失一部分,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太空环境。
而当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了三个月返回时,他们重新回到地面重力环境中,但身体的各项机能并不能马上适应地面环境。航天员在返回前以及着陆后,一般都会补充体液,这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体液含量,避免造成血压过低的情况。
另外,我们从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视频中可以看到,他们都是飘在空间站的,没有上下之分,也感受不到重力。这样时间一长,航天员的平衡感就会下降,到了地面之后,没有办法快速恢复在地面才有的那种平衡感。
所以说,航天员在空间站待了三个月,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环境,现在返回着陆了,又重新回到了地面重力环境,他们的身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如果此时冒然站立,很可能会因为血压过低或者失去平衡而摔倒甚至晕厥。
3、三位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经历了身体的极大挑战,坐在椅子上可以让他们得到最好的休息当我们听到“嘭”的一声巨响,返回舱反推系统点火成功,一团黄色的火焰燃起!相信很多朋友目睹这一刻的时候,都会激动的叫起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了!
但在此之前,返回舱的三位航天员经历了身体上的极大挑战,他们在返回的前一天就已经在进行各种准备。返回舱返回时,先是以7.3公里/秒的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在大气摩擦下高温燃烧。
三位航天员还要经历几分钟的黑障区,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这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当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高度时,巨大的降落伞打开,在降落伞打开的瞬间,返回舱内的航天员要经受巨大的撞击。
而在返回舱距离地面1米时,反推系统启动点火,虽然比返回舱直接撞向地面要好的多,但是对舱内航天员而言又是一次撞击。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返回过程中,三位航天员要经历超重、失联、撞击等极端情况,这不仅是对航天员身体素质的极大考验,甚至会出现受伤的情况。
所以在返回舱着陆,开舱手打开舱门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医护人员为航天员检查身体。出舱后的航天员不管是身体本身的虚弱,还是在返回过程中的体力消耗,都需要尽可能的保护他们,而让航天员坐在椅子上,是最节省他们体力的方式。
4、航天员返回之后,还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疗养回复事实上,返回地球的三位航天员,不仅坐在椅子上被抬着走,他们抵达北京后还要马上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然后是为期20~30天的医学疗养期,接着还要进行至少三个月的恢复疗养。
航天员的医学隔离跟新冠感染患者的隔离不同,更不是担心他们携带未知的太空病毒来地球。航天员长期在太空执行任务,其免疫能力有所下降。为了避免他们被病毒感染,也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休息,以尽快适应地面环境,对航天员实施医学隔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保护他们的一种措施。
在医学疗养期,航天员会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加强自己的生理机能储备,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使身体尽快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最后是恢复疗养期,这个阶段的训练强度会加大,航天员要在这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恢复好萎缩的肌肉以及流失的骨骼。直到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了航天员的要求,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日常训练。
所以说,从太空返回的航天员们,坐着椅子被抬着走仅仅是开始,他们还要进行至少三个阶段的身体疗养和恢复。
5、结语相信看完以上内容,就会明白为什么航天员要一直坐着了,这不是他们在“耍大牌”不想站起来,而是他们站起来的风险太大甚至站不起来!
航天员们为了执行任务长期保持严酷的训练,进入太空的失重环境后,身体各项机能又发生了改变,返回时要经历各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极限挑战!
这样的航天员值得我们尊重,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努力贡献和牺牲的工作者们都值得尊重!
神舟十三号即将发射,第二批空间站的航天员们,他们将要在空间站待六个月,即将揭开我国航天事业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