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28载隐姓埋名
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
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
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
他说: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他是于敏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今天
是他诞辰97周年的日子
他的一生
让人敬佩
也让人动容
1 “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1926年
于敏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
进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后
他的成绩名列榜首
导师张宗遂说
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新中国成立两年后
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
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
开始了科研生涯
他与合作者提出了
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
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1年
钱三强告诉于敏
所里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
领导和参加中国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
此时,于敏的原子核理论研究
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期
但他仍毫不犹豫地选择
服从分配
“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从那时起
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
隐姓埋名的生涯
2 “国产专家一号”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
于敏没有任何留学经历
因此被亲切地称为
“国产专家一号”
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之初
装备简陋得很
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
需要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那时,于敏工作的科研大楼里
一宿一宿灯火通明
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
常常通宵达旦
造氢弹
我国完全从一张白纸起步
1965年9月至12月
于敏带领科研团队
完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史上
著名的“百日会战”
100多个日日夜夜
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
然后做密集的报告
带领大家发现了
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
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
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
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打破了西方垄断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3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这是氢弹爆炸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67年6月17日
罗布泊沙漠深处
蘑菇云腾空而起
一声巨响震惊世界
中国第一颗弹
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美国用了7年多
苏联用了4年
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有人尊称于敏为“氢弹之父”
可他却说
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4 隐姓埋名28年
在1988年以前
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谁
更少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
名字解密后
于敏收获了荣誉
从1961年受命研究氢弹理论
到1988年解密
28年的时间里
于敏隐姓埋名
对于国家机密
他对妻子孙玉芹都守口如瓶
视频文案:冯文雅 视频制作:张倩
于敏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家事全由妻子打理
2012年
孙玉芹突发心脏病去世
每当被问及这辈子最遗憾的事
于敏首先想到的就是妻子
他说
“第一亏欠的就是我的爱人
她照顾了我55年
我觉得对不起她
经常地睹物思情”
第二个遗憾
就是对孩子们的管教太少了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他为国隐姓埋名28年
或许愧对亲人
却不曾愧对国家
5 愿将一生献宏谋!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
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
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
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
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这是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家代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在大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 摄
他与邓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学家
多次商议起草报告
分析中国相关实验的发展状况
以及与国外的差距
提出争取时机
加快步伐的战略建议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
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
而中国只进行了45次
不到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
……
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们
用热血书写的
一座座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
“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
于敏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
以精诚书写了中国现代史上
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
2023年8月16日
是于敏诞辰97周年
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致敬!缅怀!
来源: 新华网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