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3年8月5日05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长沙再生稻开始头季收割。8月4日,记者来到长沙县金井镇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片现场,几位戴着斗笠的农民与收割机司机,正在将新收的粮食装包、称重。
“再生稻非常好,一种双收、产量好,还能省种、省药、省肥、省人工。”种田大户、智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智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以自己的田地为基础做了一个效益对比,核算下来,种植再生稻每亩净收入增加300多元。”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温度、光照和养分等条件下重新发苗,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再收一季。”长沙市再生稻生产专家指导组成员王少希介绍,再生季省去了播种、育秧、翻耕、移栽程序,且错开了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具有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在我国南方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稻麦两熟区,或双季稻区仅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稻谷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再生稻在长沙并非新鲜事物,早有小面积种植。种粮主体对再生稻种植接受度高。
2022年,长沙专门印发《长沙市再生稻生产工作方案》,确定“优化布局,稳定粮食面积”“因地制宜,实行梯次推进”基本原则,目标是到2030年全市再生稻播种面积22万亩,再生稻再生季平均亩产达到310公斤,示范区域实现“双季吨粮”。
“影响再生稻第二季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再生稻腋芽萌发生长情况,而影响腋芽生长的有水稻品种、温度、阳光、施肥、地力、病虫害防控,以及头季收割机械对稻桩碾压损耗程度。”王少希说。
“头季收割完,马上灌水追肥,进行田间管理,期待第二季也能有个很好的收成。”戴智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