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山东省中部大都市,千年前的齐国故都所在。淄博地区是古老鲁菜的发祥地之一,其美食主要集中在博山和周村,尤以博山为最。博山菜系之精华,则尽在“四四席”。
“要想吃好饭,围着博山转”。
绝非虚言。不信来看。
四四席是什么?
“四四席”,在博山地区存在已久的饮食习俗,尤其近百年来,是招待贵宾佳客的顶级宴会规则,集中了博山食文化的精粹特色。
四四席一般来讲,就是按照博山地区菜式特点分类上桌的一种餐饮习惯,大约可供八人一席,有四平盘、四大件、四行件和四饭菜之分别,合计统共十六样,“四四”之名由此而来。
当然,在特别隆重的宴席,酒菜开席之前,又有四干果、四点心、四鲜果和四饮品,作为正餐之前的预热,视为“四四正席”之“四四预席”。
“四四席之预席”,也有讲究,每一道“四碟”,均以相应饮品搭配,俗语称为“喝头”,四饮品是配合前面预席分别使用的,比如四干果以清茶配之,四鲜果以杏仁露佐之,四点心则配以红酒。
此外,盘碟新旧交替撤换之间,唯有四干果留于席面,分压桌面四角,称作“压桌碟”,与之后正式上菜的四个平盘搭配,实际意义无非席间零食作用。
四四席怎么坐?
在博山食文化中,上菜程序最为讲究,上错了顺序不免遭人耻笑,更是一种不尊重。上菜最讲究、最隆重的莫过于“官客席”,当地也叫“油客席”,是招待贵客的上讲究宴席。
中国人看重坐次、位置,官客席也是八人位,其中“上席”,必须是坐席迎门对面,是这一桌地位最高、辈分最高的人所坐位置,所谓“请上座”,就是这个意思,搞错了位置是非常失礼的事情。上席之左手位置,是“席尊”位,仅次于“上席”,取古代沿袭下来的“以左为尊”,次者是上席之右手位置,称作“席首”,又次于“席尊”。
“上席”、“席尊”、“席首”,这是“四四席”的前三位。其他位置,诸如“席宾”、“席客”、“席朋”、“席友”不等,也是按照身份、地位逐次下降,所以,传统的博山四四席,应当使用八仙桌为佳。
博山“四四席”只给八人座,总之凑下来一桌八位。若是一席坐了七位,少一个人,则叫“敞口席”,如果多了一个,坐九人,则称“挂角”。
四四席之缘起
比四四席更古老的,是博山三台席。所谓“三台”,即以三六为数上桌,比如六碟、六碗、三大件,可以看做是“四四席”简配版,总体上相对简约些,如果是贵宾大席,未免显得单薄。
博山四四席,形成于民国初年,相传是博山聚乐村地方名厨,在“三台席”基础上增配菜式,形成了“四四席”,即四冷盘、四行件、四大件、四饭菜,每桌八人,平均一人两碟,无论观感和数量,都比较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据说在1919年(民国八年)盛夏,有前清进士,博山当地人叫张新曾的,组织当地名厨世家,以“聚乐村”为名创办饭庄,采取股份制模式运转,由前清河工道台石金声为大股东,地方名厨栾氏栾玉琢一族持小股,任总经理,名厨王广镛任业务经理,名厨王光福任“赞襄”(即经理助理),倡导人张新曾也入了股份,并以刘墉书体为饭庄题写匾额,其他尚有多人以小股人伙。
王广镛、栾玉琢等几位名厨主理,都是见过大世面、通晓京郡大菜的高手,京味省菜无一不通,红白两案皆为拿手,在他们的研究打理下,博山“四四席”名扬天下,此后博山各家饭馆,皆以“聚乐村”为执牛耳者,可见其名气地位。
四四席吃什么?
四四席,是博山数代厨师群体智慧,历经百年巧思精炼而成的宴席规制,实际上是固定菜式的套餐制。
再说上菜,吃四四席讲究菜式顺序,首先是预席,就是正餐之前的开胃阶段。即便是预席,也有诸多讲究,分为两个部分,前者是四个压桌碟,分别是黑瓜子、白瓜子、香烟、薄荷糖,专供客人待餐寒暄时的嚼头。之后才是正式预席,四干果、四鲜果和四点心,干果清口,鲜果开胃,点心垫底,喝了红酒就该进入正题了。
预席之后是正席,撤换预席的时候,要留下四个压桌碟,就是预席之初的那四种,压在桌子四角。正席大菜,就是凉菜四平盘,正菜四大件,四大件一般为最正宗的博山地方菜或者鲁菜传统名品,视客人口味、家乡随时调整,菜肴档次高低、饭菜增减份量,则以菜金多寡和餐客食量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四四席的四大件“头菜”非常重要,也叫作“第一大件”,这道菜的品质和等级,就决定了这桌“四四席”的规格级别。头菜若为鱼翅,即为鱼翅席;若为海参,即是海参席。此后再上,即为“第一行件”,一般都是热菜,兼有炒、炸、溜、氽、蒸、琉璃、炝、烩等形式,以席面菜式穿插依次上桌。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桌面菜式更迭,最初的四个压桌碟,后来的四平盘凉菜是始终不撤的,这有个说法,称为“四平八稳”。既是解腻的酒头,也是取个好彩头。
说起菜金价位,“四四席”中的四大件,占比为全桌菜金之一半,而决定全席档次的“头菜”,又是大件菜金中份量最重的,第一行件以此类推,为全席行件菜金之一半。其余四平盘与四饭菜则为全席菜金五分之一。最后的收尾菜式,一般是一味鱼汤,并有甜品和时蔬,以清淡之味结束宴席。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欢迎关注。
文章相关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