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09-14
用手机看
编者按:转眼间,第16个“世界青光眼周”进入了尾声,但并不意味着对青光眼的关注到此为止。防治青光眼,需要更多的努力与行动。小编特意梳理了近来全球青光眼专家在青光眼诊疗方面的心得体验及研究方面的创新进展,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汲取经验。
大咖视角
孙兴怀教授:重视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愿天下无盲(上)
我国约有2/3青光眼患者在确诊青光眼时已是中晚期,而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损伤和视力损失无法逆转,故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保持视力至关重要。目前,视野检查是青光眼诊断的金标准。2022年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带来了题为《视野检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精彩报告,《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孙教授对青光眼的检查、诊断、治疗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和大家一起探讨青光眼的热点、难点问题。
孙兴怀教授:重视青光眼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愿天下无盲(下)
青光眼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视神经疾病,虽然降低眼压已被证实是治疗青光眼的确切有效方法,但控制眼压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更不是治疗青光眼的最终目标。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青光眼患者擅自停止治疗,也可能会加剧疾病进程,故青光眼的随访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十分重要。本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将论述青光眼的随访、“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基因治疗等问题。
张纯教授点评:为何建议将OCTA纳入青光眼管理?这些理由足以说明一切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高效、无创、能够定量评估血流情况的新型检查手段,具有无需造影剂、高分辨率、检查快捷、三维成像等优势,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及视神经疾病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目前国际眼科学者不断致力于探索OCTA在眼科领域的创新发现,藉此希望提升疾病的诊疗水平、改善疾病的管理。2022年AAO会议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Shiley 眼科研究所Robert N Weinreb教授,通过列举一项项亲证的临床研究,就“为何要将OCTA纳入青光眼管理”阐述了几点理由。《国际眼科时讯》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张纯教授,就OCTA纳入青光眼管理的循证依据进行了权威点评。
原慧萍教授:吐故纳新,叙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新选择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其治疗目标是以可持续的成本促进患者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往手术方式存在术后并发症较多,特别是传统滤过手术不能提供稳定的屈光状态,因此难以达到目前的青光眼治疗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已逐渐开创出更为先进的新型微创治疗方式,如手术更微创、多种手术方式的灵活联合、更为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等,同时也更个性化。第15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原慧萍教授分享了有关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新选择,《国际眼科时讯》与您共飨最新内容。
张秀兰教授谈儿童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青光眼会对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儿童的眼球尚在发育过程中,如果眼压升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未来就可能造成不可逆失明的后果,所以儿童青光眼的治疗应该得到医生的高度重视。在2022年世界眼科大会(WOC 2022)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张秀兰教授分享了儿童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相关讲题,《国际眼科时讯》就此话题邀请张教授进行专访,张教授详细讲解了儿童青光眼的定义和分类,并分享了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选择方面的临床经验,最后还介绍了自己领导的学术团队近期获得的极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朱益华教授谈青白联合手术的“新格局”
青光眼和白内障均属年龄相关性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二者并存情况日益增多。既往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选择,然而经典的小梁切除术常面临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泡漏、低眼压、眼内炎等并发症,并且手术创伤较大。随着眼科手术技术的进展,一些新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和改良方式不断应用于临床,带来全新的治疗格局。2022Vision China会议上,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朱益华教授就青白联合手术的新思考、新进展介绍了自己的看法。
范翔教授:一例婴幼儿继发性青光眼引发的思考
婴幼儿继发性青光眼按照常见到罕见主要分为四大类: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合并获得性疾病的继发性青光眼(如葡萄膜炎、眼外伤、糖皮质激素继发青光眼等)、合并非获得性全身疾病或综合征的继发性青光眼、合并非获得性眼部异常的继发性青光眼。婴幼儿对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地塞米松敏感,因此临床上糖皮质激素继发性高眼压及青光眼并不少见,如何把握治疗原则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范翔教授分享了1例婴幼儿继发性青光眼的病例诊治经过,希冀为临床中相关病例提供更多的诊疗思路。
如何合理选择儿童抗青光眼手术方式?听吴玲玲教授相授锦囊妙计
儿童青光眼是青光眼的特殊人群,其诊治存在诸多难点。世界青光眼协会的共识认为手术降低眼压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主要方法,然而儿童青光眼病情复杂,如何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吴玲玲教授应《国际眼科时讯》邀请,为大家分享宝贵的儿童青光眼手术诊疗经验,目标设定、术式选择、手术技巧……干货满满,邀您共同品鉴。
石砚教授:从“因果循环”中防治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 PCG)是最常见的儿童青光眼类型,是主要的儿童致盲性眼病,占0-6岁低视力和盲人群的6.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溢泪、畏光和眼睑痉挛,角膜和眼球扩大,视神经损伤。常在3岁以内发病。PCG常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0-40%患者有家族史,具有遗传异质性,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病率因地域和人群不同而不同:在我国为0.002%~0.0038%,在欧洲国家为1:10000,而在游走民族地区如Slovakia Roms则高达1:1250。PCG作为一类难治性青光眼严重危害着患儿的视觉发育,儿童盲意味着终身盲,因此这类青光眼的防治意义重大。
循证大观
SLT治疗青光眼和高眼压的大型试验——LiGHT试验,6年研究结果发布!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于2001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青光眼,自那时起,SLT越来越多地被用作降眼压滴眼液的替代品,但直至目前,探究单独使用SLT治疗青光眼疗效的研究尚少。Moorfields眼科医院Dr. Gus Gazzard团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LiGHT试验,比较SLT和降眼压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和高眼压(OHT)的疗效,并于2019年发表3年研究结果。之后LiGHT试验的探索仍在继续,Dr. Gus Gazzard团队于近期发布了该试验的6年研究结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LiGHT试验的新发现吧。
提前18个月预测青光眼进展,或将开辟青光眼治疗的新天地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进展、不可逆性的逆盲眼病。青光眼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防治,前提条件是早期发现和诊断。但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是人们致力于攻克的难点问题之一。近期,由伦敦大学学院赞助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目前青光眼诊断的金标准方法相比,DARC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法可提前18个月预测青光眼进展。这项由人工智能算法支持的技术可加速临床试验,最终将用于青光眼的检测和诊断,该研究近期发表于Expert Review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杂志上。
会议快讯
聚焦EGS2022丨欧洲青光眼诊疗新进展
青光眼是一组不可逆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和神经轴突变性疾病,治疗关键在于通过手术和药物控制眼压,不同国家在青光眼的诊疗方面有些微的差异。在2022年第15届欧洲青光眼学会大会(EGS 2022)期间,《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到了维也纳Krankenhaus Hera医院的 Anton Hommer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目前欧洲青光眼的诊疗现状及进展。
EGS 2022|早期青光眼,选择手术治疗OR药物治疗?
青光眼是一类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其治疗关键在于降低眼压,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联合用药的选择和手术治疗的时机一直是当今青光眼领域讨论的热点。在2022年第15届欧洲青光眼学会大会(EGS 2022)期间,《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到了Theodoros Filippopoulos教授,就青光眼的手术时机和药物选择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关于提高小梁切除术预后的有效建议。
AGS2022创新奖获得者Murray A. Johnstone教授专访:青光眼诊疗技术的创新与变革
3月3日-6日,2022年美国青光眼年会(AGS 2022)圆满举行,会议上众多国际青光眼专家从多方面探讨了青光眼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本次AGS会议创新奖获得者——Murray A. Johnstone教授,分享了其工作亮点和对青光眼诊疗技术的未来展望。
AAO2022|眼科经典诊疗装备——房角镜,为青光眼手术带来了哪些变革?
为改善房角手术技术并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的手术视野颇为重要。随着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青光眼治疗上的深入推广,不同类型房角镜的重要性愈发突显。AAO2022会议上,Ahmed M Abdelrahman 教授与我们分享了有关房角镜的最新研究。
医讯新知
细胞疗法将开启青光眼治疗新时代,有望恢复失明青光眼患者的视力!
青光眼是一组不可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和视神经轴突变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延缓疾病进展的方式是通过手术或药物控制眼压。细胞疗法是青光眼研究的新热点,有望逆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为青光眼患者带来恢复光明的希望。ARVO 2022于美国时间5月1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盛大开幕,此次会议期间,《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了Yvonne Ou教授,就细胞疗法的进展及挑战,以及青光眼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开讨论。
青光眼治疗靶点的最新探索:神经炎症的分子调控
神经炎症依赖于神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这已成为青光眼神经退行性变病因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神经胶质反应具有早期适应性和修复性特征,但神经胶质细胞连同周围免疫细胞的长期炎症反应,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轴突和突触产生广泛的毒性。近期,有研究人员综述了青光眼神经炎症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参与神经胶质反应的细胞内外因素、炎症途径与线粒体途径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研究方向对未来的免疫调节治疗具有启发意义。
新型靶蛋白Hepta-ANGPT1 :扭转先天性青光眼解剖学缺陷、降眼压效果持久,开辟青光眼治疗新赛道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致盲性疾病,也是6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特征表现为TM和Schlemm's管(SC)的发育缺陷以及房水流出通道受阻。有研究证实ANGPT1和SVEP1基因变异可被确定为原发性开角型角青光眼(POAG)的等位风险基因。ANGPT1-TEK信号通路在小鼠SC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维持成年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IOP平衡的重要调节剂,因此,抑制ANGPT-TEK信号可导致IOP迅速升高并诱发青光眼。
此外,SC和TM的调节通路或许可作为调节房水流出并降低IOP的治疗目标,TM中表达的SVEP1基因对淋巴的发育至关重要,也与PCG以及TEK功能变异的异质性缺失具有相关性。近期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该研究在小鼠模型中发现了一种可有效促进房水流出的有效靶向疗法,这种新方法有望扭转青光眼患者潜在的解剖学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