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圳、上海、广州……奥密克戎接连登陆,各大城市陆续破防。疫情当前,面对随时可能因封控管理带来的治疗不便,和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进一步紧缺的风险,肿瘤病友们的忧虑日渐加剧。如果一旦面临半个月甚至数十天的居家隔离,出门就医必然难上加难。
那么什么样的小毛病是自己缓两天就能好的?什么样的“小毛病”是需要立刻去医院的大问题?大家都是第一次得癌,很没有经验。在这里我们就来聊聊肿瘤患者在居家期间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它们的预防、处理方式。希望肿瘤患者和家属们能够有所获益:听到居家隔离不要慌,遇事心中有章法,小毛病不用太麻烦,该就医时也不含糊。
本篇文章包括一些肿瘤患者常见问题的日常应对方式科普:
癌痛
在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尤以疼痛的发生率最高。至少有44%的癌患饱受疼痛的煎熬,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甚至高达70%-80%。忍受疼痛不仅不利于治疗,也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在居家护理期间,镇痛治疗更需要病人及其家人的配合。那我们在家可以怎么做呢?
1、 给病人以安慰、鼓励,使其从精神上摆脱对疼痛的恐惧、增加对生活的希望
2、 准确、及时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观察止痛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3、 适当的按摩,针对局部的疼痛可以利用按摩、冷、热、压力等手段刺激痛处周围皮肤缓解疼痛。可采用各种温度的刺激,比如65℃热水袋放在湿毛巾上作局部热敷,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Tips :镇痛治疗需要注意的情况:
哪些疼痛问题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联系医生:
发烧
大多数病人是伴有低热 (体温37-38℃左右),也有些病人频发高烧,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是感染。不少患者身体一般会留置各种导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PICC置管、导尿管、腹腔腹水引流管、胸腔胸水引流管、胆汁引流管、胃管等等)。“管子感染”的情况就容易导致发烧。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容易形成菌血症,甚至败血症。需要去医院拔管,并行对症处理。除此之外,手术伤口感染,或者长期卧引起的褥疮都会导致发烧。
二是免疫力下降。疾病本身和很多治疗方式都会导致我们的免疫力暂时下降,导致发烧。据估计,化疗后9成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白细胞下降。这部分患者中约有7成会因感染引起发烧。
三是疾病所导致的发烧。诸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等,经常发烧都是临床症状之一。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生长,对身体周围的正常细胞产生了影响,让患者出现了癌因性发热。
除此之外,药物副反应等等原因也会导致发烧。现在正是冷热交替的春季,也是新冠高发时期,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更要注意补充营养、添衣保暖、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我们该如何应对发烧?
低于38℃,为低热。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置,可以先观察一下。如果体温高于38℃或发热持续不退就应当及时与医生联系。
在居家护理期间发烧,家属可以先尝试用物理降温的方式缓解。——物理降温是指用冰袋冷敷或者用稀释的酒精擦拭大血管处,如头部、太阳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用温水擦拭全身、用冰袋放在脚底等方式。
PS:
一些退热药物会导致体温骤降,导致身体虚弱的患者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和休克。体质虚弱者和老年患者尤其要慎用退热药,退烧不要一味求快。
心理问题
罹患癌病,原有的生活被打乱,身体也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绝大多数人都是沮丧的。作为家属,我们该如何去安慰他呢?除了必不可少的陪伴与鼓励,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鼓励家人“追求美”。这里的美,不仅包括温馨整洁的家庭环境,也包括患者自身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病后,大部分人的精力跟关注点都会集中到治疗上,住院时难免“邋遢”。但在居家护理期间,家属可以鼓励病人花点时间跟精力让自己看上去好一些。特别是针对化疗带来的脱发、指甲薄脆等问题时,家属多鼓励患者购买、佩戴假发、修理指甲等等都能缩小患者在外貌上与健康人的差异,帮助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让患者在面对后续治疗时更自信、乐观。
第二是鼓励家人多出去走走,重拾起自己的兴趣。
不论是外向的人还是内向的人,都需要与社会的连接才能获得认同感、满足感与归属感。不用说病人,正常人如果长期处于在家休息的状态,不见人,没事干,也会变得烦躁,抑郁。而肿瘤患者从生病开始就要面对内心和外界的压力,如果在家无所事事,难免就会多思多想,加重焦虑的情况。
如果患者行有余力,能每天能拿出20分钟的时间打理自己,然后自信的走出家门去与人交谈,做一些平常爱做的事情,比方说散步、钓鱼等等,不仅能活动身体更能放松精神。
患者出现哪些心理问题需要就医?
临床上,抑郁症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25%左右——也就是说每 4 个患者中就有 1个人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患肿瘤之前就有抑郁倾向的人,在被诊断出肿瘤后更容易出现抑郁。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的5 个以上,持续时间大于 2 周;或者症状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时就可能不是普通的难过,而是“抑郁症”了。这就需要请有资质的临床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评估然后进行心理或药物诊治:
1、每天或经常感到悲伤、空虚;
2、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有兴趣;
3、饮食问题(没有胃口,或吃的太多),也包括体重减轻或增加;
4、睡眠习惯的改变(不能入睡、早醒或睡眠时间过长);
5、每天都觉得疲劳或感觉精力不足;
6、别人可以感觉到他/她几乎整天都缺乏休息;
7、感觉内疚、缺乏价值感或没有希望;
8、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或者做决定时有困难;
9、考虑死亡或自杀,或者有自杀的企图;
10、焦虑狂躁与抑郁不安的情绪交替出现。
注:一些生理上的问题,例如:疲劳、胃口不好和睡眠问题也有可能是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会在结束治疗后恢复。家属可以咨询主管医生,了解导致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
跌倒
抗肿瘤治疗有时候会让病人变得虚弱,如果患者不能很稳定的站立,或神志糊涂、虚弱,那在起床、上厕所、洗澡甚至走路时就要预防跌倒。作为家属,我们该怎么办呢?
除了必要的搀扶照料。我们还要尽量保证日常活动区域地面的干净、干燥、无障碍物。为患者选择拖鞋时要挑选底部纹路清晰能防滑的。
如果家属发现患者身体虚弱、平衡能力变差,自己起床或走路艰难时,也可以提前准备尿壶等。家中也需常备创可贴、跌打酒、冰袋等。
如果发生了跌倒该怎么办?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首先是要查看伤情。不要轻易移动患者,直到您确认他/她的病情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跌倒后神志不清、有严重出血,或有液体从口、耳、鼻中流出或想呕吐时,请呼叫 120。在这个时候,如果立即扶起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建议躺平,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等待救治。
——如果患者可以清楚对答,就需要先询问疼痛程度。然后检查患者的头部、四肢等处是否有割伤、擦伤、骨折,局部是否有异常形态或疼痛。如果只是普通摔伤,可以扶患者回到床上或椅子上休息用常备药缓解伤痛。如果有骨折或剧烈疼痛也需立即就医。
PS:骨转移患者跌倒后尤其容易发生骨折,某些骨折如股骨颈相嵌性骨折、脊椎骨折等除疼痛外其余骨折表现不明显,如果勉强扶持站立,搬动时姿势不当,会加重伤情,因此需要我们格外仔细、冷静的观察、处理。一些部位骨折如脊椎等往往要先固定后搬运,自己难以处理,因此建议家属直接呼叫120。
压疮
经常卧床或者坐轮椅的病人,如果不注意容易生成压疮,俗称褥疮。这是因为局部皮肤的血供受阻而导致皮肤坏死,通常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环形的或溃疡状的皮肤表面缺损。
如何预防压疮:
怎么样的褥疮需要就医?
患处如果只是局部皮肤出现温度、硬度、感觉的改变,看上去像是红斑、紫斑时,多翻身减压,改变固有姿势,患处一般会逐渐好转。但如果患处恶化,出现水泡且久治不愈甚至溃破、出现脓性创面就要立即到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专业救治处理,以防病情继续恶化甚至引起败血症。
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特别是肿瘤这样的慢性病,治疗周期和康复过程往往都以“年”来计数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手术、化疗等住院的时间,相信病友们绝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在家里,小倒一次发烧的应对,大到突发性的休克不论概率高低都是我们在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因此也有很多人说世界上大部分的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只有我们足够了解疾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面对病情的反复、突发的问题时,我们才能不焦虑、不气恼、不鲁莽,更冷静、从容、乐观的去做更正确的选择,过更平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