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卧龙苍天陨落》开荒必备词条一览,

《卧龙苍天陨落》开荒必备词条一览,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09-19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看完形形色色的谐音梗,我彻底“蚌埠住了”


今天各种杯具,蓝瘦香菇,实在蚌埠住了!


请在一分钟内准确翻译上述语句的含义。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绝对不是难事。毕竟,掌握谐音梗,不仅是日常交流的通关密码,更是网络“生存技能”。大伙对谐音梗不仅用得得心应手,造得也是不亦乐乎,生生把一个个字眼喂成了喝足水的春笋,一个不经意,就冒出来一个,还次次都有新花样。


所以,谐音梗到底有啥魔力,让大伙欲罢不能呢?


文 | 念缓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原文首发于2021年11月08日,原标题为《看完形形色色的谐音梗,我彻底蚌埠住了!》,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如果说玩谐音梗是现代人的专利,司马光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在他的《涑水记闻》中就记录这么一件事儿。


这一天,北宋大臣石立中和同僚们一起到南御园(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动物园)看狮子,一问得知,这猛兽的伙食不一般,一天得吃五斤肉,放在当时来看,甚至比一般官员还要好上几分。这下,大伙心中冒上了酸水,有人开始嘀咕,难道我们官员还比不上一只狮子吗?


同行的石立中见状调侃了一句:“我们这些‘园外狼’自然是比不上园中狮了!”


“园外狼”与园中狮


园外狼,其实是官员们大致官职“员外郎”的谐音,石立中漂漂亮亮的一个梗,成功换回了大家的开怀大笑,也让众人的那点醋味烟消云散了。


要说石立中是古代玩梗第一人,其实也大可不必。毕竟,用“谐音”造词遣句,在很早之前就成了人们开口下笔的一则法门。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清。”


我们在诗仙太白这首浸满感怀愁绪的《劳劳亭》中,也能寻到谐音的影子。柳,谐音“留”,表达留别或挽留之意,因此成了古人们诉说离别、寄托思念的常见选择。


如此一来,顶着谐音的光环,“柳”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水中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里穿梭不说,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适逢离别,论谁都想折根柳枝,诗人施肩吾更有意思,年年折杨柳,而且还折同一处。另一位诗人王之涣看着任劳任怨的柳树实在于心不忍,长叹了一句“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算是实实在在地给柳树打抱了一次不平。

折柳送别的习俗也沿袭到了现代。来源/网络

不过,古代谐音的背后也不都是这么阳春白雪、美好温暖。


宋僧释文莹《玉壶清话》里记载,北宋时期的一位右谏议大夫原名樊若冰,太祖一听不乐意了,“若冰”这不是谐音“弱兵”嘛,念着听着都极为不顺耳。樊若冰立马捕捉到了皇上的不快,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樊知古”。照这么看,通晓谐音梗,善解上意,也是樊若冰能博得青眼的关键之一。


还有人把方言和谐音组合在一起“玩”。明朝书法家陆深的《豫章漫钞》记载着一则笑话,说郡中谯楼落成,太守沾沾自喜,题了一块匾,曰“壮观”。同知王卿见了,本身对太守日常作为就不怎么满意,拿自家的方言“作梗”,暗怼了一句:“何名‘壮观’?自我西音‘赃官’耳!”经过陕西方言这么一加持,太守自夸自卖的“壮观”彻底成了“赃官”,沦为对其为官之道的犀利讽刺。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深。来源/网络


古代这些五花八门的谐音是打哪儿冒出来的,目前仍众说纷纭。其中一种是同音假借,找音同或相近的字眼借用或转移它的意思。这算是许多古谚语和双关语产生的核心秘诀。咱们天天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这么回事。在最原始的记录里,这句话应为“打破砂锅璺到底”。晚清的语言学家孙锦标先生就曾转引黄庭坚《拙轩颂》中的“打破沙锅一问”,并一针见血地指出:

按‘省问” 同“璺”, 沙盆质极薄,破则其璺到底,俗怪人诘问不已而为斯语,同音假借,古风人之例也。

——《通俗常言疏证》

转引自孟肇咏,《语文研究》,1987年

“璺”读作wèn,和“问”同音,本意是陶瓷或玻璃器具的裂缝。砂锅被打破,自然是“裂”到底,大家一看,这拿来指人追问不止不正合适吗?流传下来,就成了咱们熟知的“打破砂锅问到底”。


再往深究,恐怕还是得溯到我们的内心深处。有研究者指出,语言谐音里富含着语义的内指性,它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能够显出人民群众深邃的心灵智慧。说简单点,便是类似的语音触动了人们内心丰富的联想,从而让谐音成为方便而生动的表意。许多民俗证明了这点,比方说,那时候大家都喜欢在家里放上葫芦,就因为葫芦谐音“福禄”,能让人联想到好兆头;再比如,古代北方民间造房一般不用桑木、桃木,害怕谐音“丧”“逃”;结婚时放上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合起来“枣生桂子”,谐音“早生贵子”。


这么来看,当我们掀开那层生动甚至无厘头的谐音外衣后,也能在丰密的语义网络中,触到几分美好祈愿和憧憬的心意。




比起古人,现代人用谐音梗的能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网络兴起后,自由多元的发言场景和交往空间,让谐音梗也卷了起来。热词的场子,“杯具”还没站稳,“狗带”就来砸场子,没过多久便是“鸭梨山大”闪亮登场……


稍微梳理一下,要在这场激烈厮杀中博得网络弄潮儿们的青睐,形形色色的谐音梗们,至少得有这几把刷子——


能力一

把握方言精粹


代表谐音梗:雨女无瓜、蓝瘦香菇、夺笋


谐音谐音,肯定得与大伙真正想表达的字眼语音相同或类似,如果加上方言或口音,更能在巧合中催化出独特的戏谑效果,自然能让人过“耳”不忘。脱胎于此的“雨女无瓜”“蓝瘦香菇”算是其中典型。


相关的表情包也迅速席卷网络。来源/网络

“雨女无瓜”这辈子估计都没想过能这样走红。它源于儿童影视剧《巴啦啦小魔仙》,其中扮演游乐王子的演员在表演中略带口音的表达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耳朵,什么“要你寡(要你管)”“自知之迷(明)”,凭着“迷”之口音和莫名诙谐感,成了网友新宠,其中的“雨女无瓜(与你无关)”更是拥有了自己的词条和解释,几乎在一夜之间刷屏网络。一时间,“雨女无瓜”带着点俏皮调侃,成了大伙对一些日常难题和杂事的巧妙回击。


“你怎么还没找对象?”“雨女无瓜!”


“你为什么这么胖?”“雨女无瓜!”


还有人一本正经地总结道:“万事皆可与你无瓜!”

“雨女无瓜”。来源/网络


无独有偶,“蓝瘦香菇”也是在这种契机下,被网友们从菜市场硬拽到了日常表达里。最开始,一位来自广西南宁的小哥在短视频中大肆诉苦,但浓重的地方口音让原本的“难受、想哭”听起来极其像“蓝瘦、香菇”,视频一出,小哥的痛苦愁绪倒是没激起水花,但这句“蓝瘦香菇”可扎扎实实地点燃了网友们的热情,甚至还有人创造出了吉他弹唱版本。


又蓝又瘦的香菇活跃在键盘上、对话框里,成了大家伙倒苦水、掉眼泪、说苦闷的金牌代言人,甚至2017年山东卫视的春晚上,有一则小品直接取名《蓝瘦香菇》。


2017年山东卫视小品《蓝瘦香菇》。来源/网络

这边人们才看上了香菇,怎料那厢又打起了“笋”的主意。


夺笋,音似“多损”,损又占着东北方言中的独特味道和神秘意味,上口又好用,自然能成为网友们的心头好。原本的愤懑、不甘、调侃、打趣,统统凝缩成了一句“夺笋呐!”


根据“新浪舆情通”统计,2021年“夺笋”全网日使用量均超1万次。再后来,智慧的词语小能手们还发展出了“太笋了!”“好笋”等一系列的表达——这阵仗怎么形容呢,几乎是一夜之间,林子里的“笋”就被网友们拔了个精光。


能力二

可塑性强,随时随地想变就变


代表谐音梗:今天也要加油鸭!

不知从何时起,“鸭子”成了又一个日夜操劳、任劳任怨的物种。


鸭,谐音语气词“呀”,再加上一个“鸭”字,让人联想到毛绒绒的小鸭子、大嘴巴的唐老鸭、胖墩墩的可达鸭,不需多说,调皮可爱的味道溢满了屏幕。随着一组表情包的诞生,“鸭”正式向“呀”发起挑战,摇身一变成了最时尚的语气词。


周边表达举不胜举。来源/网络


除了可爱,“可塑性”更是它的制胜法宝。似乎碰到什么场景,一个“鸭”字都能在古灵精怪中满足大伙的社交需求。你看,遇到新朋友,有了“你好鸭”;碰到糟心事,有了“苍天鸭”“好烦鸭”;鼓励自己,可以来句“今天也要加油鸭”;勉励他人,那就简单直白地吼一声“冲鸭”!现在光一只鸭还不够,还得成团出动,或者拉上其他动物,这就有了“我的马鸭”“咋肥四鸭”……


代表谐音梗:蚌埠住了

谁能想到,拿捏住流量密码的“蚌埠”,只是安徽一个老老实实的地名呢?



除了读音相近,估计大家再难找出“蚌埠住了”和“崩不住了”有啥关联。关键就是这么个音近意不同,让大家在直呼“搞不懂”的同时,隐约又能捕捉到新奇组合背后的无厘头,如果再加上冒着流汗黄豆和泪珠的表情包,嘿,烦闷情绪中内心里那点小九九似乎找到了真正的出发口。


关键是,从网友们的体验来看,“蚌埠住了”的情绪适用性极强,喜怒哀乐都能轻松拿捏。迅速火遍全网,成为新晋热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种路子虽然让人捉摸不透,却算得上“师出有名”。曾经,英国的语言学家就在幽默语义的理论研究中直接为“谐音梗”正了名。简单来说,谐音、一语双关的确都是让幽默产生的妙招。


这也不难解释,脱口秀等领域成了谐音梗的“重灾区”。这头是建国的“赵四孤儿”“开熏”“贪吃折”,那头呼兰还补上一句“贵在坚持”…… 虽然能把评委听得想拍灯扣分,可耐不住就能把观众听得哈哈大笑。


“完全没钱花,能走什么路?”“梅花鹿(没花路)”。来源/《脱口秀大会》截图




以上都算是调侃,天天被谐音梗包围的我们,高喊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同时,也要真的“打破砂锅璺到底”一回,这些奇奇怪怪的谐音梗究竟为什么会出现?


其实,无论是古代的“福禄”还是当下的“蚌埠住了”,追根到底,都是一种语言隐喻现象。根据相类似的读音建立联想或者影射意义,寻着这条法则,老祖宗和咱们都顺顺利利地造出了朗朗上口又好用的谐音梗。就像美国学者费迪南德·莱森所说,中国人的象征语言,比一般语言有着更深入的效果,其中往往隐含着更加丰富的意义。


换句话说,一根折柳,一句“福到了”,不仅寄托着大家伙内心真挚的企盼和思绪,也无异于一场满载着智慧与巧思的意义创造,酣畅淋漓却又接足了地气。


门窗上的蝙蝠。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带来好运的象征。摄影/seasky。来源/图虫创意


放到现在,咱们继承了老祖宗们的妙想巧思,更在技术的发展中,找到了更大的舞台。


你看,如果把近些年流行的谐音们梳理梳理,咱们或许能寻着点由头。



像是表中所列举和大伙日夜感受到的,如果把谐音梗认认真真分个类,其中有一类,绝对是涂满了大伙的喜怒哀乐、心神思绪,还朦胧婉转,把语言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举个简单的例子。碰上了烦心事,一肚子的委屈无处诉,真在社交空间里写一句“烦死了!”总显得些许情绪化和极端。这时候,一句“蚌埠住了”就调皮而戏谑地化解了一切难题。同理,比起冷面无情的反驳,“雨女无瓜”恰到好处地转陈了不满,还漂漂亮亮地缓和了尴尬?


再举个例子,随着垃圾分类运动的推进,大伙面对着“干垃圾”“湿垃圾”苦苦分辨,摸不着头脑,这时便有了“闻圾起舞”“手无缚圾之力”等一批梗出世,在戏谑中帮着大伙儿“倒”干净“苦水”,然后打起精神,带着“闻圾起舞”的狠劲儿,和垃圾对战。


网友为垃圾分类造出的谐音梗

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很早前就触及过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他觉得,处身感性世界中,大家伙都有一种欲望,便是疏解内心的情绪,解除各种约束,从而获得快乐。西方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也证实,幽默本身,就扮演着人们的解压阀,还富含着一股子韧性,吐露着人们的在尘世中的不屈,与生活中的坎坷不顺作战到底的顽强。


生活无异于一场故事,诸多情节中,或许我们不得不被情绪裹挟,或许道路不是那么平顺如意。可当直白的控诉化身俏皮的谐音梗,满腔的难过在调侃、戏谑中激出会心一笑,头顶的乌云和心中的雾气,似乎也都悄然散开。


不恰当地借用一下19世纪语言学家洪堡特的观点——说话的能力是人们固有的,它寓于民族内部的精神力量。


或许,形形色色谐音梗们透露出的豁达和敞亮、乐观与潇洒,早就寓居在我们骨血深处。


友情提示:玩梗虽有意思,可不要过度哦~


参考文献:

夫子主编,一天一首古诗词 春,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

安迪斯晨风著,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百花文艺出版社,2020.

田东江著,尽入渔樵闲话 报人读史札记二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孟肇咏.古谚语的谐音变体.语文研究,1987(04):48-50.

桂双. 今天,你“夺笋”了吗?. 语言文字周报,2021

赵婕. 什么是“雨女无瓜”. 语言文字报,2019-12-18(003).

蔡曙山.论语言在人类认知中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王少良.“谐音祈福”的民俗文化探源.重庆社会科学,2017(06):121-126.

“蓝瘦、香菇”为何霸屏.中国报业,2016(21):69.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新浪读书为库叔提供25本《人间清醒》赠予热心读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全新散文集:活得清醒,才是人生最明媚的样子。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


<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