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其骨”是潘天寿常用的闲章,可以说概括了他的审美追求,潘天寿主张作画的用笔“可与书法中‘怒浪抉石,渴骥奔泉’二语相参证。”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大胆的创新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
潘天寿《墨梅图》
潘天寿《梅竹图》
潘天寿《梅花水仙》
潘天寿《梅月图》1966年作
题识: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万花皆寂寞,独俏一枝春。
《梅月图》是潘天寿晚年指画的杰作。画中古梅掀天拔地,右盘左旋,忽然高耸,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之势。古梅虽然饱历风霜雨雪,却锻炼成铁石般的气质,充满倔强、旺盛的生命力。几朵含苞待放的梅花,在新枝上独俏春风。
潘天寿《瓶梅》1941年作
潘天寿《无边春色》
潘天寿《梅鹤》
潘天寿《松石梅月图》
潘天寿《长春图》
潘天寿《长春图》局部
潘天寿《兰花》
潘天寿曾有咏兰诗:“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貌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是以传”,又有盆兰诗曰:“做春细雨沁窗沙,向老情怀懒倍加,耐有寒香蕴诗味,残兰又放一枝花”。
潘天寿喜画兰,对于兰的气质可谓情有独钟。与前人不同的是,他画兰从骨气、骨力取胜,追求雄健、豪壮、气势、刚阳。
潘天寿《兰花小鸟》
潘天寿《兰石图》
潘天寿 《香祖》
潘天寿《水墨竹兰》1961年作
潘天寿《榴兰清供图》1960年作
潘天寿《兰石图》1960年作
潘天寿画构图奇险,不与流俗同。结构能小中见大,大中则见精微。此幅画幅不大,但具此两特征,构图险劲。兰花一丛,拳石一块,竹叶数片,位置险中见妥贴,篇幅不大,郄气魄雄豪,如仅见照片,则必以为巨幅,小品能有此境界,真难能也。
潘天寿《楚兰图》1940年作
题识:不多笔墨已离披,纫佩何心唱楚辞。同与夷齐无寸土,露根风叶雨丝丝。眉湿春痕重,非关墨渖多。有怀荆楚月,意绪乱婆娑。二十九年季春,季鑫研弟属,寿。
潘天寿《空谷幽兰》 1946年作
此件《空谷幽兰》以书意写之,构图奇崛,柔中见刚,极见功力。老庄有语曰:“芝兰生于森林,不因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贫困而改节”,君子与兰融汇,超凡脱俗,洁身自好,概源于此。
潘天寿《三友图》1947年作
潘天寿《兰花图》
潘天寿《兰花》1934年作
潘天寿《盆兰墨鸡图》
潘天寿《兰石图》
潘天寿《兰竹梅图》
潘天寿作品《设色兰竹》
潘天寿《兰菊图》
潘天寿《秀竹幽兰图》
潘天寿《兰竹图》
潘天寿《湘江曲》
潘天寿《风竹图》
题识:“乱离中得隃糜,试写此风竹,是篆法耶?是隶意耶?心出家庵粥饭僧见之,定谓杨风子草书耳!一笑。”
“乱离中”指抗日战争时期,“隃糜”是指陕西千阳县,汉代制墨名地,后为名墨的代称。“心出家庵粥饭僧”,是指清代书画家金农,扬州八怪之一,以隶书著称。“杨风子”,是批五代书法家杨凝式,以草书驰名。
潘天寿《松鼠》1929年作
潘天寿《黄花灯影古重阳》
潘天寿 《葫芦菊花图轴》
潘天寿《秋意》
潘天寿《秋菊图》1926年作
潘天寿《寒秋时节见精神》1964年作
潘天寿《秋晨》1958年作
潘天寿《墨菊》
潘天寿《盆菊》
潘天寿《菊花》
潘天寿《国寿无疆》
潘天寿《战地黄花分外香》1964年作
题识:今日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九六四年甲辰秋,寿者草草。
潘天寿绘画风格的主要特点,有的评论家认为可用大、重、奇、工四字来概括,大,即大气磅礴,重,指有分量感,奇,是指奇特,但奇中不怪,工,指功力深厚,严谨精微而又不刻意雕琢,潘画高风俊骨的壮美风格,也表现在对于画材的艺术处理中,《战地黄花分外香》一画取材于毛泽东词意,果断强悍、老辣雄健的线条,很贴切地表达了“战地黄花”的风骨。
潘天寿《菊花图》
书画半亩
传统文化、书画名家、艺术品收藏、茶道、天籁琴音
插花艺术、旅行摄影、养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