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大江湖之苍龙与白鸟》承乾称心传获得方法,大江湖之苍龙与白鸟江湖出身攻略

《大江湖之苍龙与白鸟》承乾称心传获得方法,大江湖之苍龙与白鸟江湖出身攻略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09-24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湖北十一校2022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北十一校2022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诗文阅读(20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从近代美学观点看,王国维所用名词似待商酌。他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就是“移情作用”,“泪眼问花花不语”一例可证。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叔本华所谓“消失自我”。所以王氏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即忘我之境)。他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例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所谓“于静中得之”), 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实是“有我之境”。与其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似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因为严格地说,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泪眼问花花不语”,“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宵”,都是同物之境。“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都是超物之境。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他认为“有我之境”比“无我之境”品格较低,不过没有说明此优于彼的理由。

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Ruskin)主张相同。他诋毁起于移情作用的诗,说它是“情感的错觉”,以为第一流诗人都必能以理智控制情感,只有第二流诗人才为情感所摇动,失去静观的理智,于是以在我的情感误置于外物,使外物呈现一种错误的面目。这也只是片面的真理。情感本身自有它的真实性,事物隔着情感的屏障去窥透,自另现一种面目。诗的存在就根据这个基本事实。如依罗斯金说,诗的真理必须同时是科学的真理。这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

依我们看,抽象地定衡诗的标准总不免有武断的毛病。“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各有胜境,不宜以一概论优劣。比如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超物之境”,“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则为“同物之境”。王维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为“超物之境”,“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则为“同物之境”。它们各有妙处,实不易品定高下。“超物之境”与“同物之境”亦各有深浅雅俗。同为“超物之境”,谢灵运的“林壑敛秋色,云霞收夕霏”,似不如陶潜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或是王绩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同是“同物之境”,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似不如陶潜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或是姜夔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种不同的境界都可以有天机,也都可以有人巧。“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移情作用为原始民族与婴儿的心理特色,神话、宗教都是它的产品。论理,古代诗应多“同物之境”,而事实适得其反。在欧洲从 19 世纪起,诗中才多移情实例。中国诗在魏晋以前,移情实例极不易寻,到魏晋以后,它才逐渐多起来,尤其是词和律诗中。“同物之境”在古代所以不多见者,主要原因在古人不很注意自然本身,自然只是作“比”、“兴”用的,不是值得单独描绘的。我们可以说,“同物之境”不是古诗的特色。“同物之境”是和歌咏自然的诗一齐起来的。“同物之境”日多,诗便从浑厚日趋尖新。诗到以自然本身为吟咏对象,到有“同物之境”,实是一种大解放,我们正不必因其“不古”而轻视它。

(选自《诗论》,朱光潜)

材料二:

钱钟书先生曾谈到两种创作方法,一曰即物生情,二曰执情强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到“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意思和钱先生基本类似。

即物生情是创作者对事物的感知、谛听和描绘,是从物事情感到形象语言,再到意境生成的创作过程;执情强物则是主观先入,是把意念强加于物事,通过自我营设、情境唤起以“违其性而强以就吾心”。

前者,多为收缩性写作,即先对客体产生直观感应,再动之以情,述之于笔;后者基本上属于发散型写作,是所谓不按常理出牌,以主观意念混淆造物、统领外物。

比如绘画,有“喜气画兰,怒气画竹”一说,这是即物生情,假使你反其道而行之是否可以成立呢?我以为也是可以成立的,谁说怒气不能画兰、喜气不可画竹呢?况且有时非怒非喜,涂上几笔兰竹也未见得不精彩。所以,凡事不可太“概念”,“非此”未必“即彼”。王阳明有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是很好的关于主客体的哲学诠释,不过,话说回来,却也是典型的“执情强物”。

有时我却觉得这两者之间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看,而是一种相互作用,或者说彼此圆融。所谓“意与境浑”“意与象合”,是物我相融、彼此打通;朱熹说:“身心内外,初无间隔”,则是心与物化,得心而应手。世间事,殊途可以同归。艺术创作,也不存在什么约定俗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

(原载于《新民晚报》,喻军,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光潜认为两种境界的区别不在“我”之有无,而在“我”与“物”的关系。

B.“同物之境”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表现,连神话、宗教等都从它脱胎而来。

C.《诗经》等早期诗作中,自然只是叙事抒情的由头,还不是单独描绘的对象。

D.“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不宜武断优劣,但针对具体作品可以品评高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之前,“同物之境”的古诗相对少见,而“超物之境”的作品则要多得多,王国维可

能因此认为“同物之境”的品格较低。

B.王国维与罗斯金的观点一致,都认为移情于物是一种情感的错觉,会使外物呈现出错误的面目,所以品格上不及“无我之境”。

C.“非怒非喜,涂上几笔兰竹,也可能出精彩”说的是绘画,但这种艺术体验与作诗相通,与罗斯金主张的“科学的真理”吻合。

D.在古诗中存在一些写景的佳句,符合王国维所谓“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也是诗人意与境浑、物我相融的得心应手之作。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的一项是( )

A.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B.春山冶笑,我只见春山之态本然;秋气清严,我以为秋气之性如是。

C.镜无畜影,触形则照。虚已应物,必究千变之容;挟情适事,不观万殊之妙。

D.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王国维,请说说两位作者对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学说所持的态度。(4 分)

5.《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桑”在两首诗中的不同意蕴。(6 分)

(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可爱的家

须一瓜

我的家是乌合之众。四个人四个姓。我爸爸妈妈在外地。我的家,有我外公、我外婆,还有一个不叫小姨夫的人。

我外公是个喜欢随手拿起东西变刀枪的人,粉笔用得最像小李飞刀。精准。没有退休的时候,他们学校的师生,每一天的日子都像恐怖片。我小姨姨说的。

我的外婆是个骨灰级的小气鬼。听邻居说,原来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单独住在这个屋子里的时候,我们家总是灯火通明。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喜欢明亮。现在,我外婆到处关灯,除了不叫小姨夫的人的房间她关不到,其他每个房间都是黑摸摸的,只剩客厅一个八瓦节能灯,我的书桌上还有个作业台灯。因为黑,我们全家在晚上都摔倒磕碰过,医药费合计超过我们家一年水电费,但听说,幸好改革开放,我们家有医保卡。

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黑黑的,是个瘸子。他的左腿被车祸废了。走路一瘸一拐。不过,他很帅。听说,他原来做什么高岭土生意,赚过很多钱。反正,这个房子是他买的。但我外公外婆不高兴。因为他已经多年不上班了,不务正业。玩狗。玩电脑。看书。听音乐。要不就出去和朋友喝酒、看电影、吃深海鱼火锅。我小姨到广州交换岗位两年,就变成他一个人住。我们就是这时候过来鹊占鸠巢的。

我外公外婆反对非法同居,但是没办法,一是我小姨赚很多很多钱,现在有钱就是老大,外公外婆怕了她。二是,我要紧急转学。我转学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把张乾坤的大门牙打断了,其实,张乾坤的门牙谁都说偏大,打掉并没什么不好,但老师说,我的检讨书都可以出选集了,所以,我也万念俱灰,懒得在那个一般般的学校混下去了;第二,转学是为电脑派位做好准备。我现在转到这个学校,就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被电脑派到一中,到了一中,我就比别人多了三分之一上大学的机会。我外公说,转了我这辈子就有希望了。

傲骨铮铮响的我外公外婆,原来不想寄人篱下,可是,他们那里忽然楼上和楼下,一起比赛装修,就像疯人院失火一样,炒得外公心脏病高血压锥间盘突出乱箭齐发,他只好陪我转学过来借住。不叫小姨夫的人,并不欢迎我们老少三口大举进犯,可是,他只能忍气吞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说,我小姨姨比章子怡漂亮,所以,他基本很礼貌。

我外公外婆看人脸色地过了一个月,马上就因为恨铁不成钢而趾高气扬起来。因为,不叫小姨夫的人根本没有人生理想。他既不上班,又肄业于一个什么名牌大学,就是说,他想不上班就不上班,想不念书就不念书了。胸无大志自甘堕落的一个货。有一天,在饭桌上,他和我外公辩论,说玛雅人造纸比蔡伦早,我外公怒斥他无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顺势批评他游手好闲、坐吃山空、胸无大志、思想颓废。他嬉皮笑脸地说,我挣的够我自己一辈子用了。外公说,你难道不要结婚?他说,结婚也还是原来的我啊,而且我结婚只会比以前饭量小。外婆说,养小孩不费钱呀!他说,我们说好不要孩子了。那天,我看出我外公握筷子手上的老筋直抖,他当然打不过不叫小姨夫的人了。虽然他瘸了。

所以,我外公外婆叫我不要叫他小姨夫,我就没有叫。

外婆总是在厨房煮了好料,贼头贼脑地招呼我外公和我去吃。外婆一个眼色,我们就魑魅魍魉地溜进厨房。不要有声音,如果你不蹑手蹑脚地吃里扒外,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知道了,就会很不礼貌。这是他的家。我们要特别提防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的两只狗,可是,小宝和小宝婆的鼻子超级灵,是我们人类的四十倍。所以,我们经常被它们捉奸在厨房。狗就大叫起来,有一次为了消灭证据,我外公毅然决然地吞下滚烫的燕丸,管道都烫伤了,很多天不能喝热茶。但是,不叫小姨夫的人,过来牵狗只是笑笑。

有时候,我悲天悯人起来,就说,给他一小碗吧,这是他的家……外婆连忙嘘我噤声:他还不是用你小姨的钱!我外婆獐头鼠目时,总是显得义正辞严。

还有,老师,你知道那次。周黛诗的长头发总是弄到后面我桌子上,我只好在她椅子上放青蛙提醒的那次。案发后,外公外婆都不肯代表家长来学校。我外公说,他血压高不便外事活动,我外婆说,她要带三副老花眼才能出访,而现在只剩下一副看远的,也不宜外出;不叫小姨夫的人就自告奋勇地说他来。外婆说,你不能说是他姨夫啊!他说,那我说我是孩子父亲。外公说,胡闹!结婚证在哪?!不叫小姨夫的人说,我要说是路人甲,怕老师不跟我谈。

外公外婆你看我我看你,如丧考妣。最后一个挥手一个跺脚,嚎叫说:你去!反正不能说是他小姨夫!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

老师点评:乱用成语的毛病,怎么一直改不了?老师圈起来的成语,按词典解释,每个抄二十遍!

(选自《小学生黄博浩文档选》,原载《人民文学》2011 年第 3 期。“文档选”由 10 多个长短不一的片段构成,包括作文、日记、信件、检讨书、博客等)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个人四个姓”违背一般家庭的模式,也不都是亲属,与黄博浩算是“共同生活”的人,

恰是“乌合之众”所表示的“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B.把外公的暴力性格与武侠和恐怖片相提并论,用喜剧性情节和网络语言“骨灰级”突出了外婆的小气和吝啬,塑造了一个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

C.“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这一拗口称谓,反映儿童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成人世界复杂关系。“不叫”,是法律上“不能叫”,也是家长“不许叫”。

D.外公外婆瞒着“不叫小姨夫的人”在厨房做好料,照应了前面他们不愉快的谈话,说明他俩对这个“准女婿”坐吃山空的忧虑和“恨铁不成钢”。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取欲扬先抑的写法,开篇交代自己的家是“乌合之众”,后文却将一个个家庭成员

刻画得有趣有爱,家里洋溢着温馨与欢乐。

B.“鹊占鸠巢”和“大举进犯”听上去可笑,看似荒诞不经,但仔细回味,也不无道理,把 家中的复杂关系和乱象,描述得淋漓尽致。

C.小说的文字有如脱缰野马,不加修饰,不但有许多信手拈来的成语和俗语,而且还夹杂了 大量与其年龄和认知能力不符的成人语言。

D.小说用小学生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来表现成人世界的丰富多彩,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让读者 在微笑之余严肃思考现实世界的深层问题。

8.作为一篇“另类”的小说,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4 分)

9.有评论家认为,“作品很通俗,但其价值远远超过通俗文学;写的小学生题材,但不是儿童文学”。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加深了作品内涵,请举例分析。(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春,魏王泰上《括地志》。泰好学,司马苏勖说泰,以古之贤王皆招士著书,故泰奏请修之。于是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人物辐凑,门庭如市。泰月给逾于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若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乘机而动矣。昔汉窦太后宠梁孝王,卒以忧死;宣帝宠淮阳宪王,亦几至于败。今魏王新出.阁.,宜示以礼则,训以谦俭,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上从之。

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徵上书,以为:“陛下爱魏王,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时人不以为可,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上曰:“几致此误。”遽遣泰归第。

甲辰,诏自今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于是太子发取无度,左庶子张玄素上书,以为:“周武帝平定山东,隋文帝混一江南,勤俭爱民,皆为令主;有子不肖,卒亡宗祀。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家国,所应用物不为节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况宫臣正士,未尝在侧;群邪淫巧,昵近深宫。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八月,上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 定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时太子承乾失德,魏王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徵,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九月,以魏徵为太子太师。徵疾少愈,诣朝堂表辞,上手.诏.谕以:“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徵乃受诏。

上问侍臣曰:“自古或君乱而臣治,或君治而臣乱,二者孰愈?”魏徵对曰:“君治则善恶赏罚当,臣安得而乱之!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上曰:“齐文宣得杨遵彦,非君乱而臣治乎?”对曰:“彼才能救亡耳,乌足为治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

B.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 祸乱之源也/

C.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 祸乱之源也/

D.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 祸乱之源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阁,文中指一种皇族男子的成人礼,皇族以此确认其成年人身份。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的指称,因其方位得名。后来以此指称储君。

C.伏惟,意即趴在地上想,专用于古代臣子对君王上奏时,以表恭敬。

D.手诏,是皇帝亲笔写的诏令,不同于一般文书,得手诏者备感恩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宠爱魏王李泰,听了褚遂良的建议后,认识到皇子也应遵从礼制,谦逊节俭。

B.太子得到用度不限的恩准,挥霍无度。张玄素直言太子有亏德才,演变下去会亡国。

C.张玄素认为太子骄奢无度致使正直之士远离,奸佞之徒阿附,提醒皇上认识到危机。

D.魏征因身体等原因不愿做太子太师,皇帝赐下手诏,态度恳切,魏征最终接受任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乘机而动矣。

(2)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

14.魏征评价杨遵彦“彼才能救亡耳,乌足为治哉”,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实质上想说的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舟行即事

【唐】杜荀鹤

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

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苇林。

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

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抒情。诗人年龄不大,却须白如雪,可见常年奔波劳苦。重阳佳节还得出外,不能同家人同乐,因而不免感慨万千。

B.颔联记事。白天跟随商人乘舟旅行,担忧刮风下雨误了行程;夜晚和渔夫一起寄宿在芦苇 荡,堪称风餐露宿,随遇而安。

C.尾联写景抒情。诗人手把新酿好的菊花酒,眼见紫色茱萸盛开,面对淼淼江水,为美好的 节令里不能与亲友团聚而惆怅。

D.整首诗清新自然,洗练隽永,既有对风光的描绘,也有对风俗的反映,寄托了诗人丰富的 情感体验,可谓写重阳的佳作。

16.该诗的颈联,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艺术技巧上相通,请予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批评当时社会不从师的不良风气,说士大夫们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护,还可以做到“ ”,但是自己“ ”,让人难以理解。

(2)《岳阳楼记》描绘了在洞庭湖春和景明的美好时节登上岳阳楼就会有“ ”的美好享受,捧酒入画,喜气洋洋。

(3)黄鹂俗称黄莺,常常被赋予美好欢快的象征,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 ”、“ ”等等。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每到夏天,月湖的荷花迎着骄阳,争相开放。花影照水,恍如朝霞行空;( )。没有牡丹的妖艳,没有白菊的清高,没有腊梅的 ,荷花有的是亭亭玉立的身姿, 的风度。

华贵的牡丹 用于观赏,而优雅的荷花却可入药,可以被制成各种佳肴,莲子湖、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小吃更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还能净化人的心灵。周敦颐的《爱莲说》启示人们,荷花真正的纯净不在于身,而在于心。每当看到湖上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荷叶,一朵朵洁净无暇的荷花,我就会联想到西洲曲里那一低头的温柔,联想到伯牙子期一见如故的契阔。“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意,荷花可以成为爱慕、和谐、亲密、团结的象征。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坚贞 从容不迫 虽可 举不胜举

B.刚烈 从容不迫 只可 举不胜举

C.刚烈 游刃有余 只可 数不胜数

D.坚贞 游刃有余 虽可 数不胜数

19.文中括号处需填入句子,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微风的鼓动,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在墨绿的荷叶上摇曳,荷叶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B.随着微风的鼓动,使得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在墨绿的荷叶上摇曳,荷叶婆娑婀娜,湖 上泛起阵阵绿浪。

C.因为微风的鼓动,使得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同墨绿的荷叶一起摇曳,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D.因为微风的鼓动,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同墨绿的荷叶一起摇曳,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荷花可以象征爱慕、和谐、亲密、团结,崇尚荷花,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分析这是为什么?(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湖北郧阳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恐龙蛋化石群。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恐龙曾是地球上的统治者。到了白垩纪晚期,,一小部分进化成了鸟类,得以继续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去哪里寻找恐龙呢?。科学家先后在中国 23 个省区发现了数百种恐龙骨骼化石,目前,中国已经研究命名的“有姓有名”的恐龙有 308 种,涵盖不同时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

虽然恐龙家族早已灭绝,但在地层之中,却留下了丰富且珍贵的恐龙蛋化石,让我们人类去探寻恐龙世界的奥秘。正因为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扁圆形和橄榄形等多种形状。

21.下列引号的用法,与文段引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钟扬教授的足迹延伸到植物学家的“无人区”,为种子库标本采样做出了突出贡献。

B.随着城镇化发展,不少老技艺面临失传风险,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

C.平常人读小说,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五、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有调查表明,“零零后”是当下最年轻的网民群体,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好奇心强,普遍对科技信息、文学读书兴趣高。他们对娱乐八卦、社交聊天和手机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突出。

②2021 年 10 月下旬,钢琴家李云迪私生活不检点被曝光,引发全网关注。有学生说,自己上网查学习资料,被这些信息分散了注意力,对这种信息,自己能否拥有“不知情权”?

③学者刘擎在一个访谈中提到,“年轻人一面喜欢独处,一面又热衷于获取信息,担心自己 out 了,这是存在性焦虑的一个征兆”,这戳中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痛点。他说:我们必须做减法,从同质信息的迷恋和娱乐围猎中跳出来,才能获得新知。

以上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B【解析】B项理解错误,“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神话、宗教都是“移情作用”的产品。

2.D【解析】A项无中生有,“自然只是作“比”、“兴”用的,不是值得单独描绘的,“同物之境”是和歌咏自然的诗一齐起来的”可以推断,“超物之境”在魏晋之前也不多,“因此认为”也于文无据;B项曲解文意,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更胜一筹,但是没有认为情感导致外物错误的面目;C项错误,罗斯金排斥贬低一切情感附带。“非怒非喜”指平和,不是零感情态度。故选D。

3.A【解析】A项是典型的同物之境/“移情”/执情强物,具有“以我观物”的特征。

1.

4. ①材料一认可王国维的两种分类方法,但是质疑其命名准确性,也否定了王国维对两种境界高下的判断。首先指出其区别不在于“我”之有无,只在于“我”与“物”的关系;然后举例比较,论述渊源,说明前者品格未必不及后者。(2分)

2.

②材料二认为王国维和钱钟书的分类方式相当,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同时又指出,简单二元归类不够客观,不能反映艺术作品“意与境合”的丰富性。(2分)

5.①“桑”在《氓》里面不是吟咏的对象,只是作“比”“兴”使用,以之起兴,兼有比义。既引出女子初婚,又以其青葱茂盛暗喻女子沉浸爱情的甜蜜。(3分)

②《归园田居》以白描手法,勾勒村落风貌,深巷幽幽,鸡犬相闻,桑树滋长,村人乐业。深得田园之趣,淳朴欢愉,一任自然,正是王国维欣赏的“无我之境”。(3分)

6.D【解析】D项 “说明外公外婆对这个‘准女婿’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的忧虑”理解有误。撇开“不叫小姨夫的人”吃“好料”反映了老人的为老不尊和狭隘自私,谈不上对“坐吃山空的忧虑”。

7.A【解析】A “欲扬先抑”的说法有误。“有趣有爱”的评价不准确,在“我”的幽默笔调下可以算是“有趣”的,但是并不都是“有爱”的。家里也谈不上“温馨和欢乐”。

8. ①文体新颖,“旧瓶装新酒”,采用小学生命题作文式的幼稚文体,将小学生黄博浩的日常,以碎片方式展示出来。后面加上评语,让读者玩味。以最“蹩脚”的写作方式取得最佳叙事效果。

②全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叙述主体,通过平凡的小人物视角,少年内心的天真澄明也与成人世界的暗淡复杂形成了对照,更加耐人寻味。

③用儿童口吻叙事,小说幽默生动,充满童趣。爱用成语,为练写作刻意增添文采造成的褒贬错位,造成似是而非的幽默效果。

(每点2分,答好2点即可。如果答“散文化组织材料”等其他答案并能合理说明,也可酌情给分。如评价语言风格属于边缘答案。)

9. 1外公外婆的精明算计和“不叫小姨夫的人”大度包容形成对比(在“我”被请家长这件事上外公外婆的躲闪逃避和“不叫小姨夫的人”的仗义担当形成了对比,外公外婆对“不叫小姨夫的人”义正辞严的教育和后文鬼鬼祟祟地偷吃行为作对比等)反映了对成人世界虚伪势利的批评,和对真诚友善的召唤。

2老师对“我”使用成语的严肃批评和文中众多成语富有新意、妙趣横生也形成了对比,说明成人世界的僵化规则和儿童世界的思维活泼感受丰富表达大胆。

3四个姓的“乌合之众”组成一个家,打成一片,和亲生父母缺位形成了对比,说明众多家庭普遍性存在的严肃问题,父母缺位对孩子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4在原来学校“万念俱灰”和转学后“我这辈子就有希望”对比,反映了一个淘气的孩子不断犯错和渴望自强,需要大人激励引导的微妙状态。

(每点2分,列举正确1分,能够指出其严肃的主题内涵所指1分。其他对比言之成理也可以。答好3点可以得6分。)

10.B【解析】这一段话是在说嫡庶有别,否则于国不利。由此,就可以注意几个专用名词“嫡”“庶”“世子”“庶子”,排除A.C。全句的意思是说嫡庶之制是“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排除D,故选B。

11.C【解析】伏惟不是臣对君说话的专用敬词,也可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孔雀东南飞》中有“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之说。

12.B【解析】张玄素没有直言,而是引用了周武帝、隋文帝的史实,婉言讽谏。

13.(1)如果应当亲近的人反而疏远,应当尊崇的人反而卑贱,则那些花言巧语的奸邪之人,必然会乘此时机有所动作。(“亲”、“尊”各1分,大意2分)

(2)如果君主不清明,放纵暴虐拒绝谏言(刚愎自用),即使有良臣在身旁,又有何作为?

(“苟”、“虽”各1分,大意2分)

14.意思是:他的才华只能延缓国家灭亡而已,哪里谈得上清明治政呢?

魏征实质是强调君王清明而不昏聩,才是国家繁盛久治的根本。(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15.C【解析】对尾联的理解有误。诗人想象着故乡的风物(酒和茱萸)、亲人团聚的情景,倍感无奈,只能倚桨吟味。这是虚实结合的写法。

16. ①两者都用到了色彩的对比。王勃句落霞的红、孤鹜的黑与水天的蓝,本诗颈联中白的云与鹭,红的野花以及深色的山,都通过深浅参差的色彩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美丽景象,宛如一张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②两者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王勃句中孤鹜奋进、晚霞飘飞是动态,秋水和长天看似静态,却是动的晚霞和孤鹜的背景,动静交融,浑然一体;本诗颈联中则将静的秋水、红蓼、暮山、白云和动的飞鹭、啼猿放在一起,用动的鹭和猿为整片静景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整个画面生动了起来。

③两者都结合了视觉与听觉。王勃句中虽没有“孤鹜”之声,但可以想象其飞翔时的长鸣,与天高水阔一同构成了秋日的寥廓壮丽的气象;本诗颈联中则直写猿叫,此哀声与深沉孤寂的画面相辅相成,将诗歌的萧索凄凉之情推向了顶峰。

④两者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王勃此句为其《滕王阁序》中的金句,虽为写景,但其视野开阔、画面壮美,寄寓了作者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青春志气;本诗颈联中鹭、晚、暮山、猿叫,都是有哀怨之情的意象,寄寓了诗人羁旅漂泊、思乡怀人的寂寥与落寞。

(答好一点可以给2分,答好三点即可。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17.(1)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3)两个黄鹂鸣翠柳/自在娇莺恰恰啼/千里莺啼绿映红/

隔叶黄鹂空好音/阴阴夏木啭黄鹂/几处早莺争暖树

(一空一分,错别字该句不给分。)

18.B【解析】“坚贞”与“刚烈”都表示有气节,“刚烈”强调秉性的刚硬刚强,此处应该是突出腊梅斗寒的刚硬性格;“从容不迫”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第三个空不能误用“虽可”因为后面主语换成了“荷花”;“举不胜举”与“数不胜数”语义相近,此处指佳肴的种类,用“举不胜举”更准确。

19.A【解析】随着/因为都通顺,但都不可以和“使得”连用,否则句子缺少主语,排除B、C;水珠可以作“摇曳”的主语,但是不能作“婆娑婀娜”的主语,排除C、D。故选A。

20.①文风谐调。交代“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与上文风格保持一致,富有文化韵味。 ②思维绵密,自然引出“荷花可以成为爱慕、和谐、亲密、团结等的象征”,如果去掉就显得突兀; ③运用反问,语气更强烈,表意更肯定,更有感染力。

(答好一点可得2分,答好2点最多得4分,答好3点才可得5分。)

21.A【解析】A项和题干一致,都表示特殊含义,B项引号用于特定称谓,C项引号用于强调,D项引号用于引用。

22.①大部分恐龙灭绝了

②它们其实遍布祖国大地

③恐龙蛋也是形态多样

(每空2分,超过12个字则该句不给分。)

23.【评分标准】

建议起评分44分。文章完整,平淡无明显缺点和优点。

平淡之作如果600字对应35分,400字对应20分。无标题扣2分。

建议55分以上占1%,50分以上占10%,48-49分占20%,46-47分占30%,45分及以下占40%。

文章切合材料,能够围绕青年人(而不是一般网民),对孤独、焦虑有合理的理解说明,能说说信息过载(过多的不必要的碎片信息娱乐信息和垃圾信息)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阻碍年轻人“获得新知”。能够言之有物,有深度,有层次,有文采,有书写,根据各方面亮点提高得分档次,合理拉开差距。

如果立意有偏差,泛泛而谈网络给网民带来的影响,谈娱乐追星文化等,降档评分甚至不能及格。

【解题】三则材料结合,针对年轻人的信息过载问题提出观察思考。独处,可以作不同理解,可以是我行我素自我中心,追求自由的状态,不合群不强融;这种独处容易导致自我封闭,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自我怀疑,失去社会交际自信和脱节。那么独处状态下频繁刷手机,既是这种封闭状态的排遣,又可能会加剧封闭状态。

当然,独处,孤独,还可以理解为非常个体性的,有一套挺复杂的想法或者感受,但是知者寥寥的状态。那么独处自有其境界。如果是减少无效社交,静下心来学习和工作,在信息轰炸的互联网时代保持定力,选择性获取信息,少一些压力和纷扰,增进自己的知识学问,获得有益的发展,那是好事。这样理解也可以。

“热衷获取信息”,指向信息过载问题,网民人均信息消费量巨大,要么碎片化信息“杀时间”,要么陷入“信息茧房”,逐渐锁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类相聚,自己的世界清静了。但同类之外的很多人完全不可理喻,跨越房间之间的深度交流就变得越来越稀缺。

“存在性焦虑”,可以作各种解读,社交圈层的不确定性,职业前景工作收入的模糊性,现代人的信仰和精神危机等。

无论如何,年轻人都是渴望与时代连接,关注信息热点,扫除信息盲点。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应对信息潮流,这需要思辨地看,审慎地思考。


附【文言译文】

春季,魏王李泰进呈《括地志》一书。李泰勤勉好学,司马苏勖劝说李泰,因为古代的贤能王子均招徕学者著书立说,故而请李泰奏请修撰《括地志》。于是大开馆舍,广泛延请天下俊彦贤才,人才济济,门庭若市。李泰每月的费用超过了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奏疏言道:“圣人制定礼仪,是为了尊嫡卑庶,供太子用的物品不作计算,与君王待遇相共。对庶出的儿子虽然喜欢,也不得超过嫡生子,这是为了堵塞怀疑猜忌的发生,除去祸乱的根源。如果应当亲近的人反而疏远,应当尊贵的人反而卑贱,则那些奸佞之人,必然会乘此时机有所动作。从前西汉窦太后宠幸梁孝王,最后忧虑而死;汉宣帝宠幸淮阳宪王,也几乎导致败亡。如今魏王刚刚作藩王,应该向他显示礼仪制度,用谦虚节俭来训导,如此才能使他成为良才,正所谓‘圣人的教导不待严肃而自然有成。’”太宗听从其意见。

太宗又让李泰迁居到武德殿。魏徵上奏疏言道:“陛下喜欢魏王,正应当多多抑制他的骄奢习气,不让他处于怀疑猜忌之中。如今移居到武德殿中,位在东宫西面,时人均认为不可取,我担心魏王的心里惊恐不敢安闲。”太宗说:“差一点造成失误。”即刻让李泰回到原宅第。

甲辰(二十日),太宗诏令从即日起皇太子领出所用库府器物,各有关部门不必加以限制,于是太子挥霍无度。左庶子张玄素上书说:“周武帝平定关东地区,隋文帝统一江南地带,勤俭爱护百姓,均成为一代名主;但他们的儿子不肖,最终使社稷灭亡。圣上因与太子殿下乃是父子,行事兼有家、国,所应用器物无所节度限制,圣旨还未过六十天,所用器物已经超过七万,骄奢淫逸之极,谁料想这么严重。况且东宫臣属与正直之士,都没有在身旁;各种奸佞投巧之人,充斥深宫。良药苦口利于病,苦言辛辣利于行,应当居安思危,一日比一日谨慎行事。”

八月,太宗说:“如今朝廷中什么事情最为急迫?”谏议大夫褚遂良说:“如今四方安定,只有确定太子与诸王的名分最为紧要。”太宗说:“这话说得有道理。”当时太子李承乾德行欠缺,魏王李泰得到宠爱,众位大臣愈益产生疑议,太宗听说后十分厌恶,对身边大臣说:“当朝的臣属们,忠直没人能超过魏徵,我让他做太子的老师,以此杜绝天下人的疑心。”九月,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魏徵病稍有好转,亲到朝堂上表推辞,太宗手书诏令晓谕他:“周幽王、晋献公,废除嫡子立庶子造成国家危亡。汉高祖差一点儿废掉太子,幸亏商山四位老人才得以保住太子位。朕如今信赖你,就是这个意思。朕知道你有病在身,可以躺在床上辅佐太子。”魏徵于是接受诏令。

太宗问身边大臣:“自古以来有时是君主昏愦而臣下清明,有时又是君主清明而臣下昏乱,二者哪个更重要些?”魏徵答道:“君主清明则善恶赏罚得当,臣下如何能够作乱!如果君主不清明,放纵暴虐刚愎自用,即使有良臣在身旁,又有何作为?”太宗说:“齐文宣帝身边有个杨遵彦(《随书》:“然帝犹委政辅臣杨遵彦,弥缝其阙,故时议者窃云,主昏于上,政清于下。”),难道不是君主昏愦而臣下清明吗?”魏徵答道:“他的才华可以延缓灭亡罢了,如何谈得上治理好朝政呢?”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