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6天,网络播放量日冠!《雪中悍刀行》,实火。
很多大热的国产剧,都会出现“开局惊艳,中期疲软”的情形。
但《雪中悍刀行》反而是越战越勇,势头一路走高,特别是在重现名场面方面,越接近大结局,名场面越是层出不穷。
而剧集的火热,也让沉寂许久的国产武侠剧,重新热闹起来。
老实讲,过去20年,国产武侠剧经历了一场遗憾的倒退。
第一是缺乏想象力了,第二则是武侠剧虽多,侠义却日益稀薄,然而侠义,却是武侠剧的灵魂所在呀……
《雪中悍刀行》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被国产武侠剧失落的侠风、侠气、侠骨,又回来了。该剧的几大名场面,更是国剧武侠中侠义精神的集中大爆发。
所以在该剧剧终之前,也是时候梳理一下,这部由宋晓飞导演、王倦编剧、张若昀领衔主演的武侠剧,到底有哪些动人心魄的武侠名场面。
《雪中悍刀行》的江湖,不止是“武林”,更是“人”的江湖。所以该剧的名场面,当然也不只是武功对决,而是“人”的名场面。
看完接下来这全剧九大名场面你就会更懂,到底什么侠义,什么是侠?
两年来看过最好笑的武侠剧喜剧场面,没有之一。
文咏珊饰演的北椋王次女徐渭熊,剑术高,英气逼人,高冷无比,位居徐家的“家庭食物链”顶端,怼天怼地的徐凤年,见了二姐秒变小猫咪。
韩昊霖饰演的龙虎山祖师赵宣素,年逾百岁,虽已返老还童,其实内里已接近油尽灯枯,死期不远。
为了趁着李淳罡和王仙芝武帝城一战时,借剑神开天门飞升为仙,寻得一线生机。不惜扮演孩童“碰瓷”徐凤年,上演苦情戏码,声称自己是徐骁的私生子,对着“哥哥”徐凤年揉肩、捶腿、烧菜、暖床,使出十八般武艺来。
徐凤年虽觉得这小子不对劲,但由着他演戏,看他到底要搞什么。结果这个家伙在船上见到漂亮姐姐就撒娇,各种套近乎的手段一流。
直到,他遇到了徐家二姐。
社交牛逼症“小虫”蹦蹦跳跳,从船舱跑出来,见到“二姐”就喊:二姐,我是你素未蒙面的弟弟啊,我终于又找到家人了。
然后上来就热情地求抱抱,但社交冷漠症的二姐,二话不说就是一腿踹河里,力度毫不含糊。
“小虫”被二姐教训的段落,胜在人物关系、剧情逻辑、演员表情都很到位,看一次就笑一次。
武侠,就该是有趣的武侠。
武侠剧破除心魔的情节有很多,上次看到这么精彩的还是影版《风云》。
这个段落是徐凤年迈向“武林顶级俱乐部”的关键一步。
北椋王妃吴素,是全剧未曾真正露面,却又时常被提起,永远被铭记的女性角色。不仅温柔善良,还是拥有侠气和大智慧的用剑高手,是徐凤年怀念多年的娘亲,但她的死,也一直是他与父亲徐骁之间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所以当赵黄巢利用奇术,将徐凤年引入幻境,当徐凤年看到幻境中的母亲灰飞烟灭时,情绪几近崩溃。
好在徐凤年心性坚韧,耳边响起李淳罡所说的“一剑开天门”之奥义,挥刀一斩,斩去心魔。
从此心中的执念和惶恐尽散,不仅破了赵黄巢的杀局,成功击破幻境,更境界大增,视效、影调、角色处境与张若昀表演的结合,这个场面呈现得浩瀚又磅礴。
当武侠进入新时代,《雪中悍刀行》侧重于让主人公与自己战斗,与之相对,剧集更推崇个体的价值。就像尼采说的:人如果不听命于自己,就受制于他人。
武侠,应该是不断“破境”的。
《雪中悍刀行》的重点不是儿女情长,但也有动人的感情戏,徐凤年和姜泥的分别,便是最重要的一场。
楚国旧臣曹长卿出现,想将姜泥带回西楚复国。
徐凤年深知自己身边危机四伏,早就想送她离开护其周全,而姜泥虽然嘴上整天说着要杀了徐凤年,实则大战三百回合,是为了让徐凤年恨她、讨厌她而已,不想将来有一天真死了,徐凤年会伤心难过。
明明两情相悦,奈何万般不舍也终究分道扬镳。
一个把母亲曾经的佩剑,大凉龙雀送给对方,持大凉龙雀者为北椋王妃。
一个把西楚传国之刃“神符”送给对方。
连李淳罡都受不了这“恋爱的酸臭味”,吐槽这两个“败家子”。
虽然两人要守护的家园不同,但都明白各自身上的责任,与彼此要守护的家国大义,徐凤年懂她,所以放她离开。
一场恋爱戏码,却让人看到了江湖之大,因为江湖够大,才容得下不同人私心的“小”,江湖和责任看似对立,都有自己一套秩序。
如果江湖儿女是讲“情”,那家国大义讲的是“义”。
比起快意恩仇,《雪中悍刀行》其实是用一场男女主的告别,让他们双双选择了家国大义。
武侠,应该是有情,但更要有“义”。
一个看过之后,让人为之上头的名场面。
这场戏的质感主打一个“燃”字。你要说,现在满地古装片都说要燃,有什么稀奇?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气韵。
画面借助雨中水滴的不同速度感与多种效果,与打斗结合,呈现国风意境之美,别有一番武侠风味。
无论是场景,动作设计,还是镜头语言,都非常细腻、流畅、行云流水。看似是李淳罡在破赵楷的伏将红甲,但其实却让观众与角色之间,产生了共鸣点——王者归来。
当舒羞吕钱塘不敌红甲,世子危在旦夕,李淳罡只弹指一挥,雨水凝结成利剑,再用一把雨伞把天空中的雨水集到一起化成剑刺去,伏将红甲就瞬间被秒杀了。
运镜与调度让人眼前一亮,写意招式极具古龙武侠的“意境风”,而又战意翻涌。
武侠,就该是燃到爆的武侠。
武侠感从何而来?
首先自然是江湖浩瀚,将江湖打造得足够宏大和真切,观众就会有进入其中的冲动。
但仅仅“宏大”就足够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真正让观众想要留在江湖这个世界里的,是江湖的人。
《雪中悍刀行》中,不仅有神功盖世的大侠,还是很多戏份不多却十分出彩的小人物,他们自有风骨,每个人出场都有自己的高光之处。寥寥几笔,也有血有肉。
其中一位,就是徐凤年第一次游历江湖时结交的好兄弟——剑客温华。
徐凤年与老黄在三年游历时与温华结识,虽然出身贫寒,只配一把木剑,梦想却是做第一流的剑客。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别人雇温华杀人,温华二话不说就把银票扔了。
此次徐凤年与温华重逢,两人共饮一壶酒,悼念老黄,追忆往昔。即便得知徐凤年北椋王世子的身份,温华还是没有归入徐凤年麾下,而是选择自己的路,决定去北莽闯一闯。两人就此别过。
侠客的本质是什么?是拔刀吗,是制霸武林吗?都不是。
是义。
这部剧之所以好看,因为剧中有一群有血有肉、个性饱满的真侠士,比如用一身大黄庭换取武当山未来的王重楼,
比如不成天下第一誓不下山的洪洗象,
一饭之恩“只帮亿次”的邓太阿。
他们虽是配角,但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这群江湖侠客,或纵横四海,或专注一隅,但心中始终都有股侠气,行事光明磊落,豪情海阔天空。
江湖之所以有趣,而是有这么一群人。
武林,不是高手的武林,而是侠客的武林。
是的,我们又见到了李淳罡。
全剧最燃的段落,几乎都被这位剑神承包了。
为什么观众这么爱这个超级配角?
看完这场戏,你就懂了。
龙虎山上,赵丹坪想要暗中埋伏刺杀徐凤年,万万没想到,画地为牢惩罚了自己冲破心境牢笼的李淳罡,一声“剑来”,万千飞剑从龙虎山道士剑鞘中脱鞘而出,浩浩荡荡飞来,直指指天师府。
此一战,李淳罡再入陆地神仙之境。
除了威风凛凛,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的燃之外,李淳罡这个人物最可爱的地方,还在于少年气。
“少年气”,即是去你的江湖规则,去你的武林游戏,去的妖魔鬼怪,只要选定的路,就走到底,要保护的人,多少高手来了也不惧,勇往直前的气魄……没有这股“气”, 李淳罡就只是剑术顶级高手,不会是让观众喜爱至极的陆地剑仙。
龙虎山天师府前的万剑齐出,不仅调动了观众的荷尔蒙,更让观众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盖世豪侠。
真正的侠,是一声剑来,天地变色。
徐骁这一角色在胡军的演绎下,成就了全剧打动人心的角色之一。
《史记》有言: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徐骁就是那个勇略震主者,麾下三十万北椋铁骑,为离阳皇室灭六国,功盖天下。
若北椋王后继者,又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来个子承父业,皇室如何安心?
这正是徐凤年做“天下第一纨绔”的世子之原因,唯有胸藏沟壑,才能让皇室放心。
这也是《雪中》与传统武侠的区别:不仅有 “江湖”风雨,更有庙堂权谋。
最终化解了这盘死棋的,就是这场及冠礼大戏。
世子及冠之礼,按照礼制,需按顺序戴上三顶帽冠。
分别代表三种成人:第一冠,可入仕,可治人。第二冠,可入主军营,执掌兵权。
第三冠,可掌宗庙祭祀之权。但徐骁却把它换了,改成徐凤年亡母生前亲自为他缝制的帽冠。
一个动作,尽显深意。
及冠礼背后,是权臣和皇室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是人物和北椋的命运。
在徐凤年眼里,接班背后是权力。
而徐骁在眼里,这不是权力,是命运。
经历这些,徐凤年才多少读懂了徐骁的用心:所有布局谋划,不单为子女,也是为了天下大义,家国安稳。人人把徐骁称之为人屠,但在我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侠。
因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武侠剧中令观众难以忘怀的场面无非两类,一为燃,二为让人破防。
但很少见到一场戏能够两者兼具。
轩辕敬城“请老祖升天”这场戏,做到了。
这个名场面出自故事的一条支线,徽山轩辕世家长子轩辕敬城,在外界和家族人眼中,一直是只会在阁楼读书的书生,不会武。
而轩辕世家老祖轩辕大磐,在轩辕家武力值最强,早年入赘轩辕家,自己的血脉相继被轩辕家铲除,便欲与嫡亲血脉“双修”借此报复。
甚至为此将手伸向了轩辕青锋,轩辕敬城为了保护女儿,终于露出锋芒,在大雪坪请老祖升天。
这场戏,当真是拍得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一个在大家眼中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能向已入天象境的老祖宗挑战?
“蚍蜉撼大树,可敬不自量。”
如果不是这场提前到来的决战,凭轩辕敬城的悟性,几年后就能晋升陆地神仙境,轻易击败老祖宗。
问题是,为了女儿,他没时间等下去了。
所以他在安排好女儿轩辕青锋的未来后,数十年读书养气,一朝入儒圣境界,以自身气血为薪柴,燃起心火,强行登临陆地神仙之境,最终引来天雷大作,与轩辕大磐同归于尽。
这场戏,是以“亲情”的血肉铺垫场面的营造;以细腻的人物刻画取代堆叠冲突的情绪投喂,塑造了轩辕敬城这个真正的隐侠。
轩辕敬城的人生宗旨,是被人看成窝囊废也无所谓,欺负家人就不行。
武侠剧里,到底什么是侠义?
金庸先生对于侠义的诠释,有两句很经典,一句是我们熟悉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另一句是——“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个角色的了不起之处,在于用一生所有的时间,换来了“请老祖升天”的昙花一现。
这背后的豪情,没有半分逊色于那些气壮山河的大侠,行侠仗义很好,但是能分清楚什么是侠、什么是义,什么是是非,也很好。
所以昙花一现的轩辕敬城,亦熠熠生光。
轩辕敬城死后,还给女儿留了绝笔锦囊,事关门派中的大小事宜,还有女儿的未来,皆安置妥当,一字一句,饱含牵念,拳拳的爱女之心,感天动地。
侠义,可以是守护天地,也可以是守护眼前的一方之地,挚爱妻女。
江湖之所以精彩,正因为有这样的人。
前文说过,当下国产武侠剧,一大缺陷是失去了想象力,而《雪中》却通过一场观众想象中的风云对决,找回了武侠剧失去的想象力。
这个名场面最特别的地方是,它的主角,其实是一个武林争霸中的“失败者”。
剑九黄名至最高处时,在武帝城与天下第二王仙芝一战,因为战败,从此有了心理阴影,于北椋王府隐姓埋名,成为马夫。
偷鸡他先啃,偷地瓜他先吃,杨皓宇的一举一动,一个细微的神情,一场赶天赶地的抢食,都演绎出书粉想象中的老黄。
而当他打开存封已久的剑匣,亮出自己的真本事,那份剑客的潇洒,瞬间把所有观众,都变成了同样目瞪口呆的徐凤年。
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身上下,没有一点像观众记忆中的侠客,他总是洒脱不羁,除了吃喝,对周遭一切漠不关心的模样。
陪少爷漂泊六千里,偷吃偷喝,无所谓。隐姓埋名那么多年,只是在徐府当一个马夫,无所谓。千里归来,佳肴不过是一盘卤肉,也无所谓。
无所谓,是这个角色的最可爱之处。
但什么都无所谓的老黄,一生中却有三样有所谓,一是不能没酒喝没肉吃。
二是不能让徐凤年吃亏。
三是他从未忘记和王仙芝那一战。
所以《雪中》真的没拍他跟王仙芝那绚烂一战吗?
不是的。
老黄和徐凤年临别之际唱的:“老狗老狗,天下没有,土里埋骨,甜里寻苦。” 是在拍那最后一战。
他临别时送给徐凤年满满一葫芦盐,是在拍那最后一战。
那个孤独远去的背影,也是在拍那最后一战。
所以即使那一战只是出现在旁白中,在观众的想象里,我们依然就站在武帝城的城头,看天地浩瀚,高手对决。
酒,喝过了。
歌,唱完了。
最挂念的人,道过别了。
心中了无牵挂,天地苍凉,人生仿佛是能看见尽头。
老黄仰望浮云,俯视天地,抿一口酒,慷慨一战。
战到最后一剑,力竭而亡。临终时,死而不倒,最后面北说了一句:“来,给少爷上酒。”
这才是真侠客。
江湖之中,有的人哪怕武功离天下第一还远,但这样的人在故事中出现过,观众就忘不掉了。
当徐凤年最后告别武帝城时,徐凤年在城门看了许久,也许,他看的并非武帝城,而是曾经和王仙芝打过的老黄,剑匣已取,也算是真正告过别了。
王仙芝,这个第一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老黄打不过,李淳罡也没打过,与其约战的徐凤年,能打赢吗?
好的武侠,是始终给观众,留个念想。
很久以来,似乎大家都在讨论一件事:侠义在今天,是不是过时了?不接地气了?这届看着超级英雄长大的年轻人,还吃武侠这套吗?
但《雪中》的热度,无疑证明了一件事:武侠剧本身并没有过时,问题是怎么拍。
这部剧表面是以北椋世子徐凤年的江湖游历为主线,串起江湖天下的画卷,再把武侠和庙堂之高的权谋融合在一起, 对于徐凤年来说,驱使他不断前进的,从来都不是所谓世俗的成功,而是人性共通的东西——情义。
剧集最成功的,也不止塑造了一个徐凤年,而是成功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同时又慷慨悲壮、丰富立体的江湖。
表面是江湖与庙堂的争斗,其实始终是在写人心。而人心永不过时。
全剧所有的名场面,其实落脚点,也是“情”,对亲人之情、爱人之情、朋友之情;所谓“侠气”,无非情到深处的承诺与坚守,君子一诺,虽九死其尤未悔。
中国人骨子里的侠义,是一种忘我的浪漫与深情。全世界,我们独一份儿。
《雪中悍刀行》的精髓,就在于透过徐凤年游历江湖时遇到的一个个小故事,可以窥见当代人最向往的侠气、风骨。
侠义精神,以人为本。
剧集继承了“侠”一以贯之的味道和精髓,这才是最可贵的。
所以武侠至今未过时,在于它早早烙印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它是轩辕敬城“请老祖升天”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李淳罡一声“剑来”的浩荡天地之气,也是老黄武帝城头的慷慨一战。
《雪中》的精彩,不在于它的热度多高,名场面多少,而是故事有笑有泪,好像老黄壶里的酒,李淳罡嘴里的花,饮不尽,吃不完。
冬日寒风起,这部剧让我有故事里的江湖侠情暖被,有角色身后的天地侠情暖心。
江湖不远,我曾跟随《雪中》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