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沈传师出身通儒世家。吴县沈氏,素为士人尊重,沈家学渊源深厚,在江南久受尊仰。传至其父沈既济,既济更是博通典籍,尤工史学,唐德宗建中初(780),杨炎为相,推荐沈既济,才堪史任,皇帝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撰写《建中实录》十卷。
沈既济敢于议论,不畏权势,正义感极强。德宗初,为增强皇权,以探求真理方式在中书、门下两省分置待诏官三十名,以为自植势力。沈既济直言上疏说:“患在官烦,不患员少;患在不问,不患无人”。语直了些,我忖度沈既济两层意思:一、皇权玩内阁之外的小内阁,确为不妥;二、有报杨炎知遇之恩嫌疑,这是知识分子的通病。
最后,德宗采纳了沈既济的意见,“其事竟不得行”。不过,埋下了秋后算账的隐患。果然,不久之后宰相杨炎被逐,沈既济受到牵连,贬处州司户。
沈传师是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当时,因为他父亲以治史闻名,他做翰林学士时,翰林承旨一职空缺,穆宗帝想让沈传师就此职,沈传师不愿任是职,称病“宣召不起”,并上疏说“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沈传师向穆宗皇帝提出,“愿治人一方”,出任地方,那样既可锻炼自己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还可为朝廷养一方百姓。沈传师之所以如此,并不是谦虚这样简单,而是他过人的智慧和洞察时事的能力。
时,朋党又起,朝廷复杂,出现了“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两大痼疾。众臣无奈,只好选边站队而自保。孔子所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地方任职,既不必投靠宦官,也不必卷入“党争”。穆宗帝不舍沈传师离开京城,复敦促他就任翰林承旨,又派李德裕(后任宰相)劝说,皆婉拒。穆宗无奈,出其“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时沈传师编修的《宪宗实录》未成,穆宗诏下,要他在地方任上完成《宪宗实录》编修任务。
沈氏素望能成旧家族,是有他的缘由的,能自律、自尊、自保。贞元末(805),沈传师举进士,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时人称为“权许”,常举贤良。权德舆听士子传称沈传师,故在许梦容面前称道沈传师的人望才质,许梦容说:“我和他父亲是老朋友,他来赶考,怎么不见我呢?”于是,叫沈传师一问。沈传师说:“我久有拜见之心,然考试在即,担心万一考中,怕有人议论是非,所以不敢来。”远离是非,也是旧士族自保的法门之一,沈传师以真才实学中进士。
后来,沈传师几番进出朝廷,于宝历二年(826)为尚书右丞。又出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又转宣州刺史、宣歙池观察使,再入为吏部侍郎。至太和九年,沈传师病逝,他的仕途一直大概是沈传师的个性与能力叠加的优势使然,他的仕途总起来顺风顺水。
文宗大和二年(828),沈传师邀杜牧入江西观察使幕,任江西团练巡官。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诗人、散文家。杜氏自汉以来,世代官宦,杜牧有诗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沈杜二家为世交,沈传师年少时为杜佑所器重。沈家兄弟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尽己所能,倾力为助,《新唐书》中人物,如李景让、萧寘、杜牧、裴坦、卢弘止、赵嘏都入过沈传师的幕僚。
沈传师传世书迹有《罗池庙碑》、《游道林岳麓寺诗》、《柳州石井铭》等。
《罗池庙碑》,唐长庆元年(821)正月立。韩愈撰、沈传师书、陈曾篆额。此碑为沈传师53岁时所书丹,碑文由大文学家韩愈撰写,纪念柳宗元贬任柳州刺史所为政绩。碑石不存,今所见拓本,乃清何绍基旧藏宋拓孤本。此碑书法秀润中见妍美,清劲时更有神,外勒筋而内藏肉,不似枯瘠之病态,更如青春少女,风华自显,极为可爱。粗略似柳(公权)书,但细察之,与柳书大相径庭。柳书中宫内敛,森严至不能稍动一笔,下笔时让人心中发慌。沈书中宫稍作内敛,但取宽松之势。柳书之结构与沈氏亦不尽同,沈氏左低右高,且略向右欹侧。当然,此碑书法也存在与柳氏书法相同之处,沈传师取“矫肥”,柳公权取骨血,不难看出,沈传师为柳公权创“柳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唐代后期,文化萧条,书法萧条,万事不振,沈柳的出现,显然给沉闷的书坛带来一丝活力,虽然不能挽颓唐于不倒,至少,晚唐的文化、书法不是空白,在当时,柳、沈都是极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物。
太和九年(八三五),沈传师卒。
时宦官专制,因甘露事变,下诏大赏讨乱有功将士,左神策军中,立功多矣,宦官人等各进爵迁官。从此,朝廷之事皆决于宦官,宰相只是写写现成的文书,别无他用了。宦官气焰十分嚣张,胁迫皇上,蔑视宰相,如汉末十常侍故事,视朝臣如草芥,时中书门下,无人办公,仍至空垣破屋,百物皆废。而臣子每于延英殿议政,宦官以李训、郑注动乱为借口,指责宰相。而诸臣则以李训、郑注皆由宦官荐引反唇相讥,也搞得宦官无话可说,气焰稍微不再狂妄嚣张。于此乱世,死就死罢,活着更累。不是身累,就是心累。再说,沈传师最不想看到这样的朝廷,这样的朋党。
沈传师(769-835),唐代书法家。字子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本文为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