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票房第一的宝座易位了。
12月26日,《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的票房达到了317.2亿日元。
超过了《千与千寻》的316.8亿日元(含复映),成为日本影史最卖座的电影!
在此之前,《千与千寻》已经在这个位置上霸占了18年之久。
18年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望其项背。
甚至连爬上300亿日元票房这个档的,都不曾有过。
2016年的《你的名字。》曾一度势头强劲,却直到最后都仍与其有着50多亿日元的差距。
《鬼灭之刃》剧场版自今年10月上映以来,就呈现爆炸式的票房增长速度。
单日、单周等票房记录,能打破的基本都打破了一遍。
10天,破100亿日元;
24天,破200亿日元;
59天,破300亿日元……
72天,成为影史第一。
而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则是在超过1年的长期放映下取得的成绩。
对比之下,《鬼灭之刃》完全是碾压级的票房增长势头。
完全不在一个档的曲线斜率
对于从10月份到现在的日本电影院来说,排片变成了极其简单的一件事。
分为《鬼灭之刃》与「其他作品」即可。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它早已在日本社会形成了一种「鬼灭效应」。
全国上下对这部动漫,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谈。
就连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在国会发言时,都玩起了《鬼灭之刃》的梗。
将自己的答询称为「全集中之呼吸」(《鬼灭之刃》中惯用招式名)。
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鬼灭之刃》的影子。
从便利店常见的便当。
到只有自己看得见的私密内衣。
再到和主题有联系的刀——虽然只是菜刀。
商家们是想尽办法蹭上关于它的热点。
效果还真就很显著。
日本咖啡品牌DyDo推出鬼灭合作款,截至今年10月底销量就突破5千万罐。
相较去年同一时间的销售量成长了149.5%,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利用热点进行营销的例子。
甚至对旅游业都有影响。
位于长崎的「灶门神社」因为和鬼灭主人公灶门炭治郎撞姓,所以突然成了「鬼灭圣地」。
本来门可罗雀的神社一时间变得人头攒动。
一脸懵逼的当地村民弄清事情缘由后也大方接受,主动给鬼灭立了两尊「神像」。
就是这画风过于邪典了
常见的cosplay就更不用说了。
其中,尤以对女主角祢豆子的「摧残」最为突出。
因为这一角色萌点十足,并且时刻叼着竹筒,极具辨识度。
所以形成只要叼着竹筒,「万物皆可祢豆子」的局面。
不要过来啊...
许多明星大咖,也都公开表示自己对这部漫画的喜爱。
如73岁的北野武,就在最近的电视节目上cos了动画男主。
有点想看北野武拍《鬼灭之刃》真人版(辣眼睛)
《鬼灭之刃》,当真是完全融入了当下的日本社会之中。
这种盛况,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到底这部作品拥有怎样的魅力,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今天,鱼叔与大家细细道来。
《鬼灭之刃》的故事并不复杂。
日本大正时期,民间依然流传着恶鬼会在太阳下山后,出没食人的传说。
也有着专门的猎鬼人四处斩杀恶鬼,保护人类的安全。
猎鬼人的组织「鬼杀队」
男主炭治郎一家深居山林,以卖炭为生。
在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贫苦。
但兄弟姐妹相互扶持,过得也倒是平凡而幸福。
直到有一天,炭治郎外出卖炭归来,发现家中惨遭恶鬼袭击。
母亲和四个弟妹全部被杀,只剩一个妹妹祢豆子生还。
但她也异变成了一只恶鬼。
恶鬼一饿,就要食人。
奇迹的是,祢豆子尚存理智人性,扼制住了自己的杀戮欲。
而炭治郎为了让妹妹变回人样,同时寻找杀死家人的恶鬼并讨伐,带着妹妹踏上了漫长的路程。
并在猎鬼人的指引下,苦习剑术,立志成为猎鬼组织「鬼杀队」的一员。
可以看出,《鬼灭之刃》属于非常单纯的少年热血漫画。
简单说来,就是运用最最最经典、传统的「千面英雄」模式。
突遭变故的主角,告别日常生活,进入全新领域学习成长。
一路升级打怪,结识伙伴,与邪恶战斗到底。
主题简洁而明确,不追求故弄玄虚的设定,也不经营复杂莫测的反转。
有点「返璞归真」的意思。
因为它始终聚焦于主角的冒险与成长,让观众能感同身受的看到一个英雄的诞生。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传说都是用这种方式去讲述。
日式热血漫,同样如此。
从《龙珠》《圣斗士星矢》到《火影忍者》《海贼王》。
主角千人一面,都是那永不服输、遇强则强、善良真诚的少年。
而《鬼灭之刃》,正是这一形式的杰出继承者。
但同时,与老一代的热血漫相比,《鬼灭之刃》也有着自己的扬弃。
那就是,足够短。
绝不拖泥带水,打个没完没了。
早一批热血漫虽然经典,但追起来真叫人等晕、累坏。
背景过于宏大,人物过于繁杂,Boss打完一个又来一个。
太长就意味着不好掌控,不是所有情节都能有叙事效率,不是所有人物都能塑造好,也不是所有坑都能填上。
即使是《火影忍者》这样的杰作,也难免有注水、烂尾之嫌。
《鬼灭之刃》选择了做减法。
原著漫画从2016年开始连载,到今年5月已经完结,四年总计205话。
相比之下,20年前开始连载的《海贼王》如今刚发表到了第1000话。
对于现在新一代年轻读者来说,已经很难有耐心再去从头开始追起。
《鬼灭之刃》从鬼王开场杀害炭治郎一家,到最后炭治郎和伙伴们一起剿灭鬼王。
Boss从来不遮遮掩掩,主角也一直目标明确。
双方在动画第七集就直接接触了。
就是一条线走到底的畅快复仇戏码。
作者并没有闲心去扯其他有的没的,或是给主角安排点支线任务。
这完全符合现在大众对于日常娱乐快节奏化的需求。
短,并不意味着质量不足。
《鬼灭之刃》非常巧妙地结合经典作品的优势。
一方面,战斗过程极其残酷。
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从不手软,有战斗就有牺牲。
伴随着剧情的深入,是主角团大量的伤亡。
纵使是鬼杀队的一众精英,面对强劲的恶鬼,说挂就挂。
这点就和《进击的巨人》十分相似。
《进击的巨人》
另一方面,人物情感细腻丰富。
《鬼灭之刃》并非一味靠角色的死亡去堆叠感官上的刺激。
而是对每一个逝去的个体饱含了哀悼与同情。
同经典动漫《钢之炼金术师》如出一辙——
在展现残酷的同时,柔情时刻也必不可少。
《钢之炼金术师》
死亡,是有尊严的。
即使是作为反派而存在的十恶不赦的恶鬼们。
也会在他们弥留之际,花时间呈现一段有关他们的「回忆杀」。
因为《鬼灭之刃》中的鬼,并非先天,都是后天由人转变而来。
在成为鬼之前,他们多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人类社会继续生存下去的可怜人。
虽然成为鬼后作恶多端,不可能被原谅,该杀。
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每当炭治郎斩下恶鬼之头颅,他并不会表现得欢呼雀跃。
反倒是悲哀怜悯,心有戚戚。
因为他明白,人们变为鬼之前活得痛苦。
成为不老不死、没有感情的怪物后更是一种折磨。
言曰「杀鬼」,实为「超度」。
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也便在于此。
不得不说,《鬼灭之刃》的运气非常好。
因为大名鼎鼎的「飞碟社」(Ufotable)负责了该漫画的动画制作。
飞碟社一向以精致、华丽、炫酷的画面而闻名。
旗下的《空之境界》系列、《命运之夜》系列等等,都在动画界有口皆碑。
《命运之夜》剧场版
经费充足,运镜流畅,特效炸裂,实乃业内楷模。
飞碟社的接手,作用非常关键。
其实,《鬼灭之刃》原著漫画在连载初期由于画风不突出、剧情平平,非常慢热。
直到动画版播出的2019年,人气瞬间飙升,粉丝呈爆炸式增长。
第一季的收视率,几乎就是霸榜的存在。
「AbemaTV是日本最大的免费网络电视台」
动画的爆火,也反过来带动了漫画的销售量。
从2019年开始,《鬼灭之刃》终于打破了《海贼王》对于年度销量第一的13连冠。
实现了累计销量超1亿册的成绩。
到了2020年,销量更是一骑绝尘,以十倍于第二名的销量碾压夺冠。
刚开始鱼叔还以为第一第二差不多啊,仔细一看原来是直接多了一位数…
可见,促成「鬼灭效应」的关键,少不了飞碟社的推动。
动画对原著漫画里打斗场面的升级优化,连原作者看了都叹服不止,热泪盈眶。
这就使得本就具有特色的招式设计,更加帅气逼人。
比如,主角炭治郎的招牌剑法「水之呼吸」。
就创造性地参考了日本传统浮世绘的画风。
不仅效果绚烂夺目,还极具写意感。
这么帅,受到年轻人欢迎是理所当然的。
网络上,随处可见模仿鬼杀队招式的中二骚年。
更有特色的地方在于,《鬼灭之刃》对于背景的塑造也同样精细。
由于整个故事背景是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
对于日本来说,那是一个新旧文化碰撞最为激烈的时代。
它比前面的明治时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多元化。
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日本文人、艺术家,接连开创新流派、新风格。
被冠以「大正浪漫」之名。
而与此同时,主角们的身份是持刀的武士。
「武士」和「忍者」,不必多说,可以说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了。
再配合上东亚地区广泛流传的妖怪文化。
造型奇异、诡谲,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
让作品充满了一股日本传统美学的浪漫风格。
传统文化、民间传说、科技革新、时代骤变……
这些都在《鬼灭之刃》这一部作品里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具复古情怀的奇幻世界。
而动画化后,出色的场景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旧感。
鉴于此,所以鬼灭也能收获较为年长的观众。
许多日本老爷爷老奶奶,都在子孙的影响下,成了《鬼灭之刃》的粉丝。
这是大部分少年动漫想都不敢想的。
一位87岁老奶奶就在采访中说道:「让我怀念起小时候了。」
最后来说关键的一点。
过去也曾有许多超高人气的动漫IP,但为什么其剧场版就没能大卖呢?
因为以往的这些剧场版,大部分是脱离主线之外的番外故事。
又或者是对TV动画的总结回顾,是纯粉丝向的东西。
《进击的巨人》剧场版皆为TV剧集的精简汇总
而这部打破纪录的剧场版《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却完全是第一季剧集的续篇。
是难得一见的,将主线故事拍成的剧场版。
剧情承前启后,忠实原著,自然质量得到保障。
这说明,制片方并非是看着漫画、动画剧集火爆,就想着随意出个剧场版捞上一笔。
而是有态度、有规划地打造一部内容全新的、质量上乘的动画电影。
虽然鬼灭剧场版在国内迟迟未能定档,我们还不能一睹为快。
但透过已出的漫画,我们可以知道,这部剧场版的剧情是影响主角团后期成长的关键内容。
所以,不看这部剧场版,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后面第二季的观感。
有了以上多种因素的糅合加成,这部《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自然拥有了破纪录的实力保障。
吹了那么多,似乎《鬼灭之刃》完美无瑕。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它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也有部分人物塑造不到位,挖下的坑没填好的问题。
而且,从前也并非没有高质量的剧场版,比如同样有着庞大基本盘的《海贼王》。
其第十部剧场版《强者天下》口碑极好,至今豆瓣评分高达8.7。
但也没能成为最特殊的那一个。
《鬼灭之刃》能够荣登影史第一,肯定还有着来自外部的原因。
犹记得十多年前,日漫的风潮比现在更甚。
所谓的「三大民工漫」火得无以复加,认识的小伙伴几乎全都在追。
还非要相互比个高下。
但这几年来,动漫却逐渐朝着越发小众的方向发展。
所谓「二次元」和「三次元」间的壁垒在肉眼可见地不断扩大。
真正优秀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少。
无处不在显示,日漫正在式微。
2015年,著名动画导演庵野秀明(代表作《EVA》)曾在采访中,语出惊人:
「日本动画行业正陷入低谷,它的巅峰已过,正在衰落,可以说是到了日落西山的状态……别说再坚持20年,我看大概还有5年就不错了吧。」
这个著名的「5年药丸论」,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的疫情下,变得更令人担忧不已。
然而,他料到了末日,却没料到救世主。
《鬼灭之刃》在如此艰难的一年里,将日本动画、电影产业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出来。
日本动画迎来了新的曙光。
时势造英雄。
一部作品的成功既有它自身的实力保障,也符合了大时代下的趋势。
在日本,动画电影一直是看不上TV动画的。
比如,吉卜力工作室、新海诚、细田守等著名导演几乎都不再尝试制作TV动画。
但TV动画却不断在试图通过剧场版的方式涉足电影界,打破壁垒。
之前的代表是《名侦探柯南》。
它的剧场版一般都制作用心,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三部的票房达到60亿日元以上。
《绀青之拳》93亿;
《零的执行人》91亿;
《唐红的恋歌》68亿。
但与独立动画电影的票房,还是差上一大个量级。
动画剧集与院线电影的联动,早已是一种媒介合流的必然趋势。
而飞碟社多年来致力于以接近电影制作的标准,打造热门IP。
已经在《空之境界》《命运长夜》等系列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这种漫画、动画、电影全线发展的野心,最终在《鬼灭之刃》这里开花结果。
博采众长。
既是TV动画的代表,又具有电影的制作水准,还借助了网络时代的东风。
三位一体,打破壁垒。
这是时代的必然性。
再加上一点偶然性——
因为疫情的影响,邻近档期没有任何有力竞争对手。
试问,在今年的重压之下,谁会拒绝去影院看一部热血且「好哭」的电影呢!
当一切水到渠成,后面的事就简单了。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看过时,这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破圈的社会性话题。
否则,在社交上都差人一步。
而那些狂热的粉丝,更是锲而不舍地向周围人推荐这部电影。
这种推荐已经被称为「鬼灭骚扰」。
甚至于都骚扰到了宫崎骏老爷子的头上。
当时,《鬼灭之刃》的票房还未登顶,但势头太猛,超过《千与千寻》指日可待。
记者追到宫崎骏家门口,询问他的看法。
专注于捡垃圾的宫崎骏不置可否,只关心手上的活儿。
作为两者共同的粉丝,鱼叔觉得大可不必。
虽然票房是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一大标准,足够吸引吃瓜群众的眼球,但它也不是全部。
《千与千寻》这样一部偏文艺的作品能统治票房18年已经足够传奇。
而《鬼灭之刃》作为后来者的发挥也实属惊艳。
两个,都很香!
票房,只是「果」。
会受到太多因素影响而不能确定。
创作的「因」却永远会是它的前提条件。
毕竟,票房纪录这玩意就是要被不断打破的。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还是作品的质量与内涵。
能成为创造纪录的作品,创作者的用心不可或缺。
宫崎骏,一代大师,自不用多说。
而《鬼灭之刃》的作者吾峠呼世晴,虽然还算不上是大师,但也初露锋芒。
吾峠呼世晴的自画像是只鳄鱼
直到今天,TA的性别都仍未得到官方确定,其他信息更不用说了。
就是一心作画,一心创作。
一心给大家带来优秀的作品。
超越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一定不会和宫崎骏多么相像。
但一部大受欢迎的作品,一定是击中了这个时代多数人的共鸣。
努力,担当,温柔,悲悯……这些都是让人铭记的主题。
而我更喜欢的,则是作者在漫画里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代表的正是日本文化中最受推崇的匠人精神:
「集中一点,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