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宋玉所著《楚辞》招魂篇里有“蓖蔽象棋,有六博些”说法,提到了象棋。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了。但当时的“象棋”指的是象牙做的六博棋,不是现代形制的象棋。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置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 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其中可以看出唐代的象棋形制, 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
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 都可略见一斑。 而象棋谱《零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现代的象棋形式, 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颐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 “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 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 才反映在象棋上。
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书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北宋当时的象棋有大象戏与小象戏, 皆已有炮棋子。小象戏大至为为近代象棋的形式,有32枚棋子,盤大小定为纵十路横九路, 将帅待在九宫之正中,没有士而有偏、俾两棋子。之后象棋更平民化, 不少文人雅士都喜爱下象棋, 下象棋者更成为一种职业。 至南宋象棋一词才开始指现在的中国象棋。 南宋时,小象戏已成为现在象棋的形式, 将帅待在九宫底,已有士这棋子。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象棋都是平面的,但早先曾是立体象形的。《玄怪录》中所述的出土古墓,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秤,皆金铜成形,说明唐朝“宝应象棋”的棋子是铜质象形立体子。后来,北宋古墓出土的象棋文物中,见有圆形铜质的平面棋子,直径大小不等。正面有车、马、将、士、象、卒字样;反面则是各种不同形状的图文。将是坐着的将军,腰悬长剑;士是女将,上着戎装,下穿裙子;象是一只大象;车是带有飞轮的辎车;马是飞跃的马;卒是手执长矛的士兵。以后,图秤的棋子逐步为字形棋子代替。宋徽宗赵佶的《宫词》有“白檀象戏小棋秤,牙子金书字更明”,说的就是白色的檀木棋盘和象牙制的金书字形棋子。
象棋一向被人视为富于韬略的形象战斗游戏。但是,在旧社会,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或者被视为败夫走卒之戏而得不到重视,或者被统治阶级用来作为消遣的玩艺儿。许多造诣很深的高手生计无着,穷困潦倒,不少宝贵的象棋著述淹役失传。在漫长的岁月中,只有人民群众使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延续不绝。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2009年2月23日据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复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同意“中国象棋”更名为“象棋” ,“象棋”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请联系nm@ourart.life 微信公众号请搜索艺定美好
关注我,天天与艺为伴,学习真正文化艺术欢迎前往应用市场下载艺定美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