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萦绕七千年
杭嘉湖平原东部,钱塘江入海口往北约30公里,有一片被稻香浸润的地方,浙江省嘉兴市联丰村。
在这片不到8平方公里的村庄里,种植有1500多亩金色的稻田,村里1000多户人家依靠着种植水稻,发展起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把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
联丰村所处的杭嘉湖平原,历史上就是水稻的重要产区。
在距离村北13公里处的马家浜遗址,就曾发现了来自7000年前的炭化稻谷。或许从那时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开始驯化茫茫野稻,在随后的岁月逐渐把这里变成沃野良田。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如今,虽然水稻种植已经不是联丰村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他们依然会在家门口种上几亩稻子。
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人们,对农田有着深厚的感情,不种上几亩地,心里就不踏实。
不仅如此,在联丰,家家户户都建有粮仓,无论收成如何,联丰人都会在里面存上粮食。
那是1934年的夏天,联丰所在的嘉兴遭遇严重旱灾,粮食绝收,即使是有余粮的家庭,也不得不省吃俭用,才得以度过灾年。
旱灾过后,联丰人更加认识到手中有粮的重要。日后无论年景如何,联丰村的长辈们都会督促孩子把余粮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世代耕耘在田间的人们的经验之谈,也是联丰人安全感和幸福感所在。
打破养猪“金饭碗”
靠着传统的水稻种植,得到温饱满足之后,人们开始为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断找寻新的出路。
198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出现调整,畜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道路。联丰村也趁势发展起生猪养殖产业。
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盖起了猪舍。靠着生猪养殖,人们的荷包逐渐鼓起来,村里的汽车多了,家家也都盖起了三层小楼。
然而,富裕起来的联丰人,并没有过得更舒心,反而很糟心。
由于猪的排泄物得不到处理,导致房前屋后污水横流,整个村子都臭气熏天、蚊虫遍地,人们就算洗完澡也带着一身“猪味”。
为了恢复环境,联丰人想了不少办法,建了排污管道,修了大型沼气池,但因为养猪的体量实在太大,都收效甚微。
2013年,国家提出了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嘉兴地区也开始逐步倡导生猪退养。
生猪退养,意味着要打破挣钱的“金饭碗”。要挣更多的钱,还是要好的环境?经过一番挣扎,联丰人选择了后者。
建起绿色种植园
猪圈拆除以后,难闻的气味逐渐散去,联丰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这时候村庄面临着新的问题,未来要如何发展?
为此,有关部门推出了各种技能培训和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学习课程。有了各种技能的加持,人们未来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少村民选择农忙时耕种,农闲时外出做生意或者跑运输;还有不少村民承包了土地,留在村里从事特色种植产业。
老张夫妻俩就和几户村民一起承包了一大片土地,用来种葡萄。
种葡萄得上规模才能有收益。为了承包更多的土地,夫妻俩挨家挨户向村民租种土地,好歹凑够了60亩。
就这样,联丰人靠着一步一个脚印,在挫折和进取中积蓄着力量。几年下来,从事水果种植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的特色农业也越做越大,仅葡萄和水蜜桃的种植面积就达到1600多亩,与水稻种植旗鼓相当。
如今的联丰村是浙江省有名的美丽乡村和森林村庄,不少游客都慕名来到这里,参观游玩。
村民老朱家的院子,融入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院子里种满了各色花草和果树,很多游客来到村庄,都会去他家“打个卡”。
还很多人家还开了农家乐,糯米丸子、稻草肉等带着当地农家特色的饭菜,让人唇齿留香。
除了吃和玩,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技艺,以及古香古色的村史馆,可供大家养心。
实干与开拓,创造了联丰今日的富足,也将为村庄带来明天的美好生活。
今晚20:00,锁定CCTV4,走进杭嘉湖平原联丰村,看稻花乡里,花开朵朵。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
播出内容:《联丰村——稻花乡里 花开朵朵》
播出时间:2022年1月24日(周一)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综合:CCTV4《记住乡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杨修雯
来源: 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