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城市、经济及金融中心,也是非洲主要的金融中心,这座城市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是非洲知名都会。
但在这繁华气象当中,却有一大片简陋荒僻的地区。
密密麻麻的破旧棚屋挤在一条污水河上,无数营养不良、饿得消瘦的流民在这里艰难求生,与“大都市”拉各斯形成极致对比,显得格格不入。
这是一片水乡,河汊纵横,但水却是浓稠浑浊的灰黑色,散发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
水上是搭起来的高脚楼棚屋,一座紧挨着一座,有的木头都已经断裂,有的干脆只用木头做出一个框架,用塑料布胡乱围上,就算作是一个棚。
公用厕所也建在水上,大约15户人家共用,污水、厨房残渣和各种垃圾最终都汇集到各家棚屋下的水里。
水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垃圾,孩子们在这样的水里游来游去,憋一口气就钻进了水里。
用来连接各处的“桥”是木制的,更准确来说,是用一些破旧木板大差不差地拼凑起来的,走上去颤颤巍巍,看起来非常危险。
浮在水面上最多的除了棚屋,还有人们的日常交通工具——独木舟,没有独木舟几乎寸步难行。
然而这里的很多人买不起独木舟,这样家庭的孩子连学都上不了。
在水路两旁玩耍的孩子,基本都瘦得皮包骨,只有肚子胀大着。
这里没有可靠的清洁饮用水、几乎没有电、没有垃圾处理、没有卫生设施,在这里随处可见的只有老鼠、贫穷、疟疾、呼吸道疾病、营养不良…
这里是有着“非洲威尼斯”之称的水上村庄——马可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贫民窟。
马可可位于拉各斯的边缘地区,正属于沿海地带,从位置来看,是面朝大海,背靠大都市,理应一派繁华气象。
但事实却是,马可可成了拉各斯羞于承认的“垃圾中转站”,紧紧挨擦着的破旧棚户区散布在西非最大的城市、人流量最大的桥下,无数贫民窟在这里一目了然,像极了拉各斯这一身华美衣袍上用破布缝的一大片补丁。
这里不仅水面上堆满了垃圾,密集的人口也都是被体面大城市驱逐出来的“垃圾”。
马可可是让拉各斯政府尴尬的存在,因为它太穷了、太脏了,让拉各斯这个“非洲知名大城市”面上无光,但制造出如今这座水上贫民窟的,恰恰就是了不起的金融中心拉各斯。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尼日利亚最大的城市,拉各斯完美继承了这个国家的特质。
不仅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城市开发也相当快速,从原来的港口城市迅速向周围扩张,但它扩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太多务工人员冲着大都市的遍地机会一窝蜂地涌入这里,导致拉各斯人口密集度迅速过载。再加上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土地资源匮乏,自然将这些底层人民排挤到了水上贫民窟里。
早在2006年时,拉各斯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居民挤在河上的棚屋里,住在贫民窟。
马可可原本是个渔村,居民们靠打渔为生,在水面上建起一座座高脚楼,随着拉各斯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人涌入,高脚楼也越来越多,几乎比水里的鱼还要多了。
这样的人口暴增下,犯罪猖獗、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2012年7月16日,拉各斯州政府宣布了拆除贫民窟高脚楼的计划,并向那里的居民们发出72小时驱逐通知。
拉各斯当局在致社区的一封信中说,渔业社区的高脚楼构成了安全风险,还破坏了该市特大城市的地位。
这次强制搬迁引发了激烈的反对,但在发出通知的四天后,政府还是与警察、士兵一齐出动,据报道,当时一群手持砍刀的男子开始围攻马可可的建筑物。
五天后,袭击升级,拆迁工人开始放火烧毁目标建筑物,并部署了武装警察,不分青红皂白地开枪。
一位居民死在了枪下。
真实的流血和死亡,暂时制止住了这场无底线驱逐底层人民的行动。
但那时已经有30000人无家可归。
政府强制搬迁这样的事还不止发生过一次,有专家在相关文章中写道,“政府可以简单地把人赶出家门,不需要经过讨论,也不承认几十年的居住权…不幸的是,这在拉各斯似乎很正常。”
所以对于贫民窟里的人们来说,他们至今仍然会担心自己随时可能被赶走,这种阴影始终萦绕在心里。
这显然还不是他们遇到的唯一问题。
马可可居民Sunday Merunu和其他3个成年人、8个孩子一起共用一个两室小屋。
这家人用桶买水喝、做饭和洗澡。
和马可可的其他居民一样,这个家庭所有的废水和未经处理的污水都直接进入了他们家下方漆黑的水里。
这里饮用水要买,电几乎可以算是没有,大多数晚上,家里都是用煤油灯来照明。
贫穷就像黑水一样显而易见,在马可可,人们必须维持多种收入才能维持生存,捕鱼、卖鱼、挖沙送到建筑工地、独木舟骑手、建造独木舟、缝制渔网…
在两年前的一篇报道里,25岁的Owolabi James就是一位独木舟骑手,他在这些水道中送居民和游客近20年,也就是说,从他5、6岁开始就已经在做这件事了。
“我小时候就开始做这项工作,现在我有了自己工作用的独木舟。”
24岁的Sarah Tinsheme,她的主业是卖鱼,副业是一名裁缝,她还帮妈妈卖一些不易腐烂的食品,比如瓶装水、干意大利面和调味块。
这些人基本都依赖日常收入来生存,手停口停,疫情的爆发对他们可以说是致命打击。
本来,马可可拥挤脏乱的环境就极易滋生病菌,这里的人面临着极大的健康挑战,如疟疾、呼吸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
女性分娩也是一项重大挑战,因为完全没有相应的产前保健,产妇死亡率很高。
在疫情爆发后,马可可人活得更加艰难,毕竟在这个环境里,卫生和社交距离几乎都是形同虚设。
疫情本来带来的疾病威胁对他们来说还不算太可怕,最重要的是疫情把本就艰难的生计冲击得更加难以维持。
独木舟骑手Owolabi说,“我本来一天要工作五到六次,但是自从新冠来了,每个人都被告知要待在家里,现在我每天只跑大概三趟。”
马可可的鱼市是拉各斯最大的鱼市之一,可想而知一定是马可可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地点。
这里是家庭买食物的地方,也是居民谋生的地方,也是大多数社交活动发生的场所。
但由于疫情,市场关闭,人们围绕着鱼市展开的生活也戛然而止。
即使是旁观这一切,都会觉得这里的日子太苦了,可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即使过得比之前更艰难了,这里依然是他们的家。
他们生活在一片阴暗、发臭的污水上,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也会像这些水一样腐烂。
卖鱼女孩Sarah说,“我喜欢我们在这里的生活。我们经常会在马可可举办派对。”
独木舟骑手小哥Owolabi说,这里虽然穷,但他并不想住在其他任何地方。
“我喜欢住在水上。当我不想工作想放松的时候,我会打电话给我的朋友,这样我们就可以出去玩,放松一下,享受彼此的陪伴,我没有任何离开的计划,因为我喜欢这里,凉爽的微风和新鲜的空气会让我的心绪平静下来。”
马可可派对的一幕
在一个油管博主探访马可可的视频里,带着他四处转的一个当地小哥也展露出了这种“苦中作乐”的能力。
他会给镜头看他的吃食,因为怕被老鼠偷吃,所以要吊在房顶上;
他会“炫耀”从这里锻炼出的百毒不侵体质,哪怕掉进满是脏污的水里,回家冲一遍照样啥事没有;
他的经济条件在这里算是“优越”,有电视,他会让亲朋好友、邻居们都来家里,大家一起看电视…
一些网友被他深深打动,
“尼日利亚人面对困难,仍然能够面带笑容、知足常乐,实在太激励人了。”
“让我惊喜的是,尽管这些人生活在极端贫困和恶劣的条件下,他们的道德和社区意识高尚得令人震惊。反观我在发达国家经历的都是‘人人为己’。”
“他住在世界上最糟糕的贫民窟里,但他的行为举止却像个王子。”
在贫民窟里依然能够保持快乐友爱,确实令人钦佩,但更多人感到的或许是痛心,痛心于人们要活在这样的极端贫困里,也痛心于孩子们要在黑水里长大。
现在,马可可的安定越来越岌岌可危,政府联合私人开发商要将这里的居民赶走,把这儿变成富人居住的豪华庄园。
上个月政府又通过房地产开发商发出要拆除马可可的计划,被居民们联合抵制,但只要这个城市贫富分化严重的现实不改变,政府始终视马可可为眼中钉,这样的拆迁通知就不会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