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作为英语文学的经典,《洛丽塔》从1958年出版以来,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对这部深有争议的作品,读者对其讨论热度依旧很高。在中国,纳博科夫的作品有大量的拥趸,其中不乏资深的作家。比如池莉曾说:“《洛丽塔》写不健康的人和不健康的意识,但是,它是一部好小说。”格非在《我看》中说:“《洛丽塔》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纳博科夫对人类普遍的深不可测的灵魂做了一次大胆而谨慎的探险。”
这本曾引发巨大争议的文学作品,在当下新的时代气氛中,该如何更妥当被阅读?有人开始思考,不同个体的生命经验,在不同的场景下,该如何走近、解读这部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有趣的书,叫《洛丽塔重生:再读二十世纪最骇丽小说的冒险》,这是由数十位当代杰出作家供稿,由将其引入美国的出版商之女担任编辑。书中用29个阅读故事共同探讨二十世纪文坛最有名和最具争议的作品。该书英文版于2021年3月由企鹅兰登出版集团旗下Vintage出版集团出版,中文简体版由《成为波伏娃》的译者刘海平与英美文学专家秦贵兵翻译,并撰写译后记。
1954年,《洛丽塔》被美国五大出版商拒绝,于是纳博科夫只得在法国出版,并且被收在“旅行者之友”的系列丛书里。不久,歌舞女郎罗斯玛丽在派对上把书推荐给了在美国不登大雅之堂的出版商明顿。明顿几乎立即决定在美国出版这本书。纳博科夫要求合同中体现这样的条款:有朝一日明顿甘愿为这本书上法庭。果然,这本显得“冒犯”的书一出版便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同时也在大卖特卖,其销售速度和热度只有《乱世佳人》可以与之媲美。之后,《洛丽塔》获得了一部分人的激烈反对,更大的另一部分人的极致肯定,并最终进入美国流行文化,成为英语文学无可置疑的经典。
七十年过去了。出版商明顿的女儿珍妮·奎格利开始重新思索《洛丽塔》之于不同人群的意义。她发现,与七十年前相比,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实与观念的冲突却从未消减,两性关系的问题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复杂。同时,她也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处境的人对《洛丽塔》的阅读感受会激烈对立,而且都言之成理。
于是,她委托诸多知名作家、评论家、电影人等等,从不同视角探讨今天应当如何阅读《洛丽塔》、如何看待洛丽塔、如何看待爱情、如何界定两性关系中的犯罪和挚爱,如何伸张女性权利……《洛丽塔重生》中的29篇文章是29个关于性别关系的故事,都是由《洛丽塔》激发的私人体验,这些体验伴随着文学作品的发酵生发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两性公共伦理思考,当然,这也是文学经典《洛丽塔》具有无限丰富性的魅力所在。《洛丽塔重生》的29个故事,不仅用丰富的细节展现了《洛丽塔》从出版、改编为电影,到进入流行文化的过程,也显示了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读者在阅读这部危险骇丽的小说时的不同生命体验。
纳博科夫写《洛丽塔》,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难解之谜。这本书中的人物故事跟他本人相差非常大。纳博科夫本人拥有幸福的婚姻。他是杰出的教授、翻译家、批评家,有着超高的文学审美品位,他为什么要选择写这样一部主题越界的作品?纳博科夫说过的一句话或许是一个解释,“《洛丽塔》是我与英语恋爱的记录。”或许,他只是想试验与挑战,想寻找自己的“理想读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