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梦幻西游手游》书院生员选择方法,

《梦幻西游手游》书院生员选择方法,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01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历史人物|段玉裁在富顺:四年清知县,百代学问家

刘海声 刘刚(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1979年编辑出版的《辞海》,在段玉裁条目中写道:“段玉裁(1735-1815),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官四川巫山县知县。”

1993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清嘉庆二十年(1815)条目中写道:“学者段玉裁死,玉裁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曾在川黔任知县。后辞官居苏州枫桥,专心学问……”

段玉裁画像

在这两本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对段先生的从政经历都略而不详。其实,段先生在川黔任知县的经历是:乾隆三十五年,任贵州玉屏县知县;乾隆三十七年,署四川富顺县知县;乾隆三十九年秋,署南溪县;乾隆四十年冬,再署富顺县事,乾隆四十一年离任;乾隆四十二年,任巫山县知县;乾隆四十五年,称疾致仕,专事学问。

从上述事实中,可见段先生从乾隆三十五年到四十五年,即1770年-1780年这10年中,他都在川黔两省分任4个县的知县。其中在富顺两次署理知县达4年。因此,要研究段先生的政绩和学问,还得对富顺县历史人文背景有一番了解。

往昔的富顺县

历史悠久,以盐兴县。我国两汉时期,原四川境内井盐生产发达。

金川驿(富顺古称)富义井因产量丰厚改名富世井,到567年,北周武帝在此设郡(雒原)、置县(富世),唐宋时期,盐产量一直居“剑南第一”。

明嘉靖以后,县西北(今自贡)出现大规模盐井群,类似当代的工业园区。一县之中,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并兴,成为古代颇具特色的行政区域。

重教尚文,才人辈出。富顺县自两汉至隋唐,因追求井盐利润和从事农耕,对文化教育颇不重视。

到了宋朝仁宗时期,太常博士周延隽任富顺知监,才开始办县学,教学生,并在庆历二年(1402)培养出第一名进士。从那时起,逐渐形成重教尚文的风气。

在宋朝232年的科考中,涌现了67名进士。到了明朝,公私学校林林总总,共考中文科进士135人,武科进士1人。

其中,更有两名全国性的才子,即“景泰十才子”之一的晏铎和“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从而名扬巴蜀,获得了“富顺多才子”和“富顺才子内江官”的声誉。

可是,从1644年清朝开国到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的128年中,由于明末清初富顺遭受空前持久的大战乱,城郭成废墟,田园成荒野,盐场被破坏,人口剩二成,以致科举考试中只有6名学生考上进士。

段先生上任前的24年中,已没有一个“皇榜题名”的富顺人了。

富顺文庙

社会稳定,民生好转。四川省明末清初经历了1年的战乱浩劫后,为了改变“官无民可治,田无民可耕”的战后悲局,清王朝从康熙中期到乾隆末年的100年间(1681-1795),采取了外邻数省向四川移民大垦荒(即民间所说“湖广填四川”)的新政策,使困难局面逐年得到了扭转。

段先生在富顺任职期间,已经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盐业恢复的可喜局面开始了。

这就是18世纪中后期,富顺县的经济社会状况。

段玉裁先生在富顺留下的“德政”

从1773年到1776年,段先生在富顺任知县。

可惜,在他离任后付印的《富顺县志》中,还被称为“四川署富顺县候补知县段玉裁”,始终没有丢掉“署”字头、“候补”帽。好在先生胸怀广阔,不会介意。

笔者均为富顺人,通过粗略考证,将先生在富顺的嘉言善行简述如下,相信会对研究段先生、学习段先生有一定作用。

修缮富顺文庙。

先生从6岁起就跟随祖父、叔祖父和父亲发蒙读书,稍长又从蔡一帆、戴震两先生游学,深知尊师重教的重要。所以,他在富顺任内,把修文庙、办学校、当教师放在突出位置。

富顺文庙原和县学建在一起,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成为富顺县历代尊师重教的图腾式建筑。自宋至清,已经过20多次维修。

乾隆四十一年(1776),段先生看到“庙中丹墀荒芜,明伦堂墙垣未筑兼少二门,书役无办事处”,就与县儒学教谕江文炅商议,由县衙公款倡修,绅士捐助,进行了修建培修,博得了县人的称道。

富顺文庙

扩建“学易书院”。

明朝嘉靖四年(1525),知县周夔在读易硐建有西湖书院,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县熊葵向把书院迁到北街城隍庙侧。

四十一年(1776),段先生主持,将它进行扩建,增加了学舍、宿舍,扩招了几十名生员,聘请进士李芝为山长,改名学易书院。自己也常到书院讲课,与学生们谈经说道,甚至整天不息。

他还向大家解释改名学易书院的原因是:“宋时薛(翁)李(见)二先生皆深研《易学》,用‘学易’二字为书院名,是要让大家以薛李二先生为榜样也。”

移建文昌宫。

民间根据文昌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与教育有关,在富顺钟秀山顶建有文昌宫,后被移往玉霄观和北街,县人多次要求迁回原址,未能实现。

段先生为此“乃咨黄发,众议佥同;士绅等咸乐佽助,获二千两有奇”,终于把与教育、学校、人才相关的文昌宫整旧建新工程完成了。

新建薛翁祠。

段先生曾在《宋史·隐逸传》、王应麟撰《困学纪闻》等古籍中考查证实了精通易学的“卖酱(香)薛翁”就是富顺县人。

本着一个地方官和学者的责任感,当即向县内典吏、训导等职员、书院师生和地方绅士讲明发现薛翁为富顺人的教导启示意义,并为之建祠堂,宣教化,为“富顺多才子”增加了确证。

段玉裁先生执政治县主张

休养生息,吏不扰民。

段先生署理知县期间,整个社会和生产都在继续稳定发展,小金川的战役已结束。

“金酋平,民气和乐,輓输不劳,风雨既时,原隰高下倍登,盗寝讼简”,段先生心情十分快乐,决定无为而治,实行“吏不扰民”政策,以致赢得百姓与县官关系融洽,民亦不扰官。

深夜凌晨过西湖楼,见一灯荧然,都会说“县尹读书楼”也,深含敬爱之意。

天车林立的自流井古盐场

农工并兴,盐场兴旺。

富顺地处川南丘陵地区,溪河纵横,土地肥沃,清初以后,五省移民,百姓勤劳开垦,竟成农业大县。

自流井盐场自恢复生产以来,由于盐井增加,天然气开发,在任内已完成普查盐井、产量、税银、基础设施管理等工作,为跨入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创造了条件。

自流井盐场与贡井盐场一道成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为70年后因“川盐济楚”而更大发展的盐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段先生在“不扰民”的前提下,对县内的户籍、土地、人口(乾隆四十一年查实共15402户、133466人)、国家田赋、粮食仓廪、盐井气井、税银等作了一次经济普查,而且把宝贵的数据进入了历史档案——《富顺县志》,给富顺县后来的县官和百姓都留下了财富。

精编县志,重用人才。

《富顺县志》在明朝有3部,但都佚失了。到了清朝,在段先生之前,共有两部《富顺县志》,分别由知县钱绍隆于康熙二十五年编和知县熊葵向于乾隆二十五年编。

段先生鉴于“旧志苦无体例,且阙略不备”,因而决定重修,以便“论古证今”。志书于乾隆四十一年开始编修,经过他亲自审定,于乾隆四十二年刊刻出版。

《富顺县志》内页

这本县志有几大特点:一是按类分卷,纲举目张;二是广收博采,力求全备;三是选贤彰德,教导后人;四是讲求文采,有益读者。

根据段先生的规划编成后,受到世人的广泛赞扬。清末民初的富顺著名知县陈锡鬯咨求4年始得阅读,赞其“出入班马之间,而擅三长者也”。

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更推崇备至,称《富顺县志》为“方志中之表者”。

《富顺县志》能获得如此成就,还与段先生重视人才有关。

担任县志纂修工作的是富顺县人、乾隆十三年戊辰科进士李芝,他曾在山东招远、湖北宜都枝江任过知县,后辞职回家设塾教书,使很多学生名登科甲。

段先生任富顺知县时,立即聘他为县学易书院山长,同时邀请他担任《富顺县志》纂修。

段先生起草凡例,粗举岩概,李芝“网罗缺佚,属稿商订”。

李芝夙兴夜寐,内查外调,“五阅月而书成”。这说明《富顺县志》的成就与段先生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有密切关系。

广励前贤,表彰妇女。

在我国古代封建专制时期,一个县级地方官,要做出政绩,一要安抚百姓、平安和谐;二要缴纳赋税、不欠钱粮;三要兴利除弊、奖贤劝读。

段先生在富顺期间,正是所谓“康乾盛世”,他除做了一般地方官要做的事外,还有以下有特色的工作。

他认为,在历史的进程中,主要是人的因素在左右时世的兴衰,人的活动在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除县域、山川、城镇、坛庙等自然风物之外,他设了官师、宦迹、科第、乡贤、考义、文苑、列女、祥异、外记等占全志三分之一的篇章,以表彰富顺历代有贤德美行的官民人物,有政绩的官吏约100人,列乡贤的近150人,为引导感化后人标示了楷模。

有鉴于古代重男轻女,妇女属真正弱势群体,很难载入地方志,还特别设了“列女传”一章,选载了120余名有德有才,最有孝心善行的妇女,对提高妇女地位,保持家庭稳定都发挥了作用。

日夜勤劳,治县著书。

段先生自幼贫穷,经过父、祖两代教读,加上自己勤学苦读,成为清代一名儒学大师。

担任富顺知县期间,还抽调到打箭炉化林坪兵站做军事后勤工作。大而武器弹药,小而送往迎来,整天忙碌,弄得腰酸背痛,但一到晚上,他却篝灯读书或写作,天天如此,令人惊叹。

小金战役结束以后,他回到富顺任上,虽然绝不扰民,但仍需上堂点卯,下乡巡视,占去白昼时间。

为了完成一系列文字训诂学,只能起早睡晚,挑灯夜撰。段先生既当地方官,又是著名的训诂学家,他的时间就是这样“夜以继日”挤出来的。

廉洁清白,流芳百世。

段先生深受儒家教育,自然深明廉洁奉公是当官的首要德行。

在富顺,流传着一段佳话:

县内自流井盐场有一个富商,给段知县送来两大箱礼物,一箱是500两白花花的银子,一箱是30丈绸缎,目的是要段先生为他的500亩耕地和800亩山林减免赋税。

段先生面对如此一笔财物,不为所惑,却像塾师一样给对方讲起了文字学。

他从《说文解字读》书稿中找出了“赇”字说:“你看,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左边是宝贝的‘贝’,右边是一个‘求’字,也就是说,有的人一边向他人送财物,一边又向接收财物者提出非份要求,这就叫‘贿赂’,按照《汉书·刑法志》‘吏坐受赇枉法’者治以刑。”

随后,段先生将两箱礼品送还富商,并留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坚决不要”。

另一则民间传说在段先生故乡流传:

据说乾隆四十五年(1706年),段先生从巫山县告疾还乡,随行雇船经长江回老家金坛县。

有一伙盗贼探知船上有72个木箱,以为箱子里装的是银子。于是,趁着月黑风高,把箱子全部偷走了。不料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书籍和手他的手稿。

盗贼们惊呆了,都被这位两袖清风的知县感动了,于是他们又原物奉还。段先生一身正气、清白为官,成为一时美谈。

结语

众所周知,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始终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流传到了清代乾隆、嘉庆时期(1736-1820),出现了分别以惠栋和戴震为首的“吴派”和“皖派”,统称“乾嘉学派”。

段玉裁先生就是“皖派”首领戴震的学生,他在富顺任职时就开始撰写的《说文解字注》,成书后成为文字学上很大的成果,被誉为“千七百年无此作”。

作为一派学术大师的段玉裁,被派到富顺代理知县,自然会将儒学经世致用的理念运用到施政上。

由于他任职时间短,只有4年左右,历史档案资料不足,只能浅略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刍见,供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一、提出了“吏不扰民”的县政名言。由于“省刑罚,薄税敛”,出现了“盗寝讼简”、政通人和的太平局面,不仅段先生心甚乐之,就是老百姓凌晨看见望湖楼上荧荧然的灯光,也会亲切地说“县尹读书楼也”。

二、加强县内文化载体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段先生在4年任期内,做了培修文庙、扩建学易书院、迁建文昌宫、新建薛翁祠这些工程,不仅由他主持、动员、劝捐,甚至还以自己的公俸为士绅捐献带头。这对清代中后期的富顺县官们做出了重教兴文的榜样。

三、新编《富顺县志》。在富顺县任内,段玉裁先生想到自己犹如逆旅之过客,走了后应该给老百姓遗留点什么?他想到了应该纂修县志,是老百姓以后能够“念山川之所孕毓,人事之所当师,秀者以古处自期,顽者以桀黠为耻”,发挥县志“存史、育人、资政”方面的作用。可喜的是,这本段修《富顺县志》还成了国内著名的地方志之一。

段玉裁先生在富顺这个川南大县,为官4年,在施政治县和文字训诂学、经学、音韵学、地方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就,这对我们现在的县级公务人员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后人研究。

段玉裁任职富顺前后大事记

◆乾隆三十七年(1772) 38岁

4月 因“诖误”,被免去贵州玉屏县知县,“旋奉命发四川候补”。

8月 至成都。

是年 续撰古音学之作《六书音均表》。

◆乾隆三十八年(1773) 39岁

是年 初权富顺。作“中水考上下二篇,校水经江水一篇”。续撰古音学之作《六书音均表》。

◆乾隆三十九年(1774) 40岁

至8月 在富顺县任。

9月 署理南溪县事。

是年 被调去办理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化林坪(今四川泸定县内)站务,小金川(今四川小金县)战事平息。白天忙于军务,晚上续撰古音学之作《六书音均表》。

◆乾隆四十年(1775) 41岁

9月 在好友朱云骏(时任四川隆昌县知县)帮助下,古音学之作《六书音均表》全面修订成书。

10月 与戴震书,请为序《六书音均表》。

冬 再权富顺。

◆乾隆四十一年(1776) 42岁

2月 大金川(今四川金川县)战事平息。

4月 在富顺官廨刻《六书音均表》成,并寄京师戴震。

6月 在富顺县署之西湖楼刻戴震撰《声类考》而为之序。

秋 从富顺离任。

是年 邀请李芝重修《富顺县志》;修缮富顺文庙;扩建学易书院;迁建文昌宫;新建薛翁祠,并有传记和富顺县宋薛翁祠碑;始作《说文解字读》(《说文解字注》初稿)。

◆乾隆四十二年(1777) 43岁

是年 居成都候补,《富顺县志》刊刻成书。

参考文献:

⒈段玉裁,李芝.富顺县志.乾隆四十二年,清光绪八年重刻

⒉刘盼遂.段玉裁先生年谱.《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2年第2期

⒊苏铁生.富顺县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⒋王孝谦.富顺文庙.2011

(本文出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