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沙河街,是一个东西长约2里多,南北长四里多的大圩子。古时有砖石城墙,民国初年时,围墙已无,圩子原有好几个自然村组成,有东、中、西三条街和一条南横街,主要商业经营都在中心大街和南横街上。街区四面有很深很宽的圩沟,分有东西南北四门。圩门外的圩沟上,都架有大长条状的花岗岩青石板桥,50年代初,南门外因修建新浦至临沭的省际公路新建桥梁通过东大街,老石桥废弃,北门、西门的大石桥尚保留完好,直至70年代后拆除,东门外石桥解放初期拆除改建。其中北门和西门石桥较长,有三四个桥墩,每块桥板青石厚约尺余,宽约二尺,长约九尺。桥面有多块石板平行拼成,桥宽约丈余。依稀记得,桥面的石板,明显留有它岁月的踏磨痕迹,表面很是光滑。桥之岁月,可惜没有文字记载它的建造于何时,大圩子建于何时也无文字记载。
相传,沙河春秋战国时初属郯,后属楚,终归齐。古时因近沿海,物产丰富,更有鱼盐方便之利,春秋时期已形成商贸之埠。
小镇虽然不算很大,但这里南可去海州、板浦、淮阴,北可去十字路、莒县、青州,西北可去夏庄、临沂,东北可达本地县城和沿海诸港,西可通郯城、邳州、徐州。从传说的历史名看,“铁犁庄”、“泰和市”、“抗金城”,到后来的因沭水东窜泛滥而名“沙河”,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也是个东西南北的商贸交通要冲之地。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赣榆沙河镇的传统庙会,但沙河的古庙会到底形成于何时没有准确资料记载,不过很多实物性资料足可以证明它的市井形成很早。
过去的庙会位于现在的沙河镇“西北村”村西北方向的高岭上,此岭头现早已经削平,难寻其痕,70年代初期那里还可以看到高高的岭头。当年这里有信香庙、天齐庙、大戏楼等,这些建筑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仍然尚在,后毁于战火和人为的拆除。抗日时期到解放初,信香庙的住持法师,法名“昌炳”,因为涉嫌抗战时期有通敌事实,土改时被我政府镇压,并没收其庙产土地千余亩,信香庙及残留破旧建筑遂被彻底清除。
2001年,沙河南横街 供销社的一处临街老建筑拆除改造,原地新建大楼挖地基时,发现大量窖藏的清代光背“顺治通宝”钱币,另有少部分明代“崇祯通宝”钱币多种,还有部分“康熙通宝”细字宽缘的小平钱(康熙早期铸造)。其中发现的明代“崇祯通宝”中有稀有级别的 “崇祯通宝”背“旧”小平钱,笔者就曾经买到一枚此钱(现在市场交易价达800--1200元/枚)。
清代光背“顺治通宝”钱属于少见版本,在钱币收藏界列为热门。
根据当时出土的这些“崇祯通宝”、光背“顺治通宝”和“康熙通宝”钱币看,这些钱币都是没有流通过的新钱居多,那么,这里原来曾经是商号、钱庄还是.....?为什么这么多清代同一时期的钱币里还有明末的“崇祯通宝”呢?
“顺治通宝”光背钱(无满文)是清入关时铸造的早期货币。沙河横街出土钱币的地方如果是当时官府设立的地方钱庄,这说明,沙河镇在清早期时已经很繁荣了。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出土钱币的多个大罈子所属土层里,有大量的瓦砾、石块堆积。那么,这是地震的结果还是故意的掩藏?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清康熙七年郯城大地震所致,郯城大地震的中心在高峰头东的马陵山麦坡,而麦坡距离沙河镇直线距离不过百里,其震之大震动全球,沙河镇的民居建筑自然难逃厄运。这地下出土钱币的层面里的那些瓦砾和砖石,是否是当年地震倒塌的建筑所留?这里是否曾是个规模可观的钱庄呢?
钱庄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金融机构,有官办也有私办的,其功能相当现在的银行机构,但到钱庄里存钱,储户必须付给钱庄利息,与我们现在的银行付给储户利息的做法正相反。
根据出土的钱币品种、数量以及钱币保存的品相判断,此钱币应该属于较大的钱庄之物,不似一般商号所藏。沙河镇市井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这里市井的繁荣起码可以推算到明代中晚期。
需要说明的是,出土钱币的位置,民国时期是我们张家的“聚兴商行”,据家父讲过,那是一座60多间瓦房的清式建筑,大院分前后三个院落,两侧都有厢房。家父说,建筑年代应该是清中晚期,张家是以经营酱园和糕点日用杂品的为主,当时房子是高利贷买别人家的,可以推想,这地下成缸成罈的古钱币,既不是张家所藏,也非原来房主的财产,因为它早于这个大院建筑之前就深埋在地下。
四月初八沙河镇的古庙会形成,完全有理由推测起于明代中晚期。
明末清初的繁荣鼎盛时期,南北客商的纷集沙河,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之谈。明末,沙河街人朱梓在湖广靖州任天柱令,据说当时就有很多湖广商人与沙河商人联手做木材生意的,加之本地商户的积极外引内联,山西、山东胶州、青州也有客商在此经营生意。
民国初期到抗日战争爆发这段时间里,沙河镇的沿街市井日趋繁华,临街店铺、商号最多的是“南横街”,即现在的镇政府大院东那片地方。镇政府墙东的南北方向那条街是当年的中心街,主街延伸到北圩沟大石桥以一带,大约位置是在原食品站西,现在的新菜市大棚以南的原中心大街。
沙河街五天两集(大、小集)的市场繁荣自不须说,单是晚上就凸显乡村集镇的热闹。曾经常听家父讲,当时沙河横街的临街店铺商号,晚上都是挂上汽油灯,开门营业到深夜,封年过节,更是通宵营业,临街有的小酒馆、特色饭铺平时也多是通宵营业,因为沙河街人口密集,晚上听书听戏的、打牌下棋的人很多,小镇甚至还有赌局多处。 夜间,那些挑着担儿卖混沌、汤圆、水饺、粽子的更多,他们或沿街吆喝,或固定守在自己已经打造出名气的某个地盘等候夜游的吃客。当时沙河还有赵家班和陈家班两个京剧大班,在海赣沭灌,远近闻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沙河镇的好多大的商号、店家,因为乡村集镇的萧条和局势混乱,有的跑去了新浦、海州做生意。笔者老家的“聚兴商行”于鬼子占据沙河后次年停业,举家迁去了新浦,改做其他生意。土改时候,政府用土地、房产和现钞(北海币)换去了聚兴商行的大院,开始拟做政府部门用房,因位置在大街口,商用价值高,1950年后,政府改建沙河供销社。
解放后,沙河镇的集市贸易和传统庙会又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如今,连天线和连菏线两条国道跨境而过,沙河镇的建设规划格局大变,宽阔的大街纵横东西南北,高楼林立,一派市井的繁华,沙河的集市规模也更大了,建有农机交流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旧货交流市场、建材市场、兴泰购物步行街等。至今,沙河仍然是赣榆县最大的农村集市。
岚山渔人 2009 . 5初稿
原标题《也说沙河四月八庙会》 2021.10重新编辑补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