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汉字魔法》拯救白雪公主怎么过,

《汉字魔法》拯救白雪公主怎么过,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02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这一届小学生正在用“拴q”“绝绝子”写作文,老师看到不理解了

如今的孩子,或许不一定能讲出“鳞次栉比”“ 醍醐灌顶”的涵义,但他们绝对知道“yyds(永远的神)”“emo(忧郁、伤感)”“拴q(thank you)”“蚌埠住了(愣住了)”的用法。

这几年,网络上的那些“流行语”渐渐像福报一样,开始呈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快把语文老师整崩溃了。

“白雪公主吃下苹果,芭比q了”

“张家界的风景太美了,绝绝子”

“小明游泳比赛又拿了第一名,真是yyds”

“我长大要好好拉米,成为国国栋梁”

……

这些“网络梗”就像《孤勇者》一样,是这届孩子们的接头“暗号”。

他们刷短视频、看网文,在贴吧跟其他小朋友骂战,一部分孩子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做网红,身边永远围着一群拥趸,用各种“网络梗”交流。

1

之所以这些年会出现这么多的“错别字”“谐音字”的“屏蔽用法”,一部分是出于商业考量,一部分则是自媒体防止触碰规则而被平台限流。汉字的表达正在被网络环境强制改写,前阵子,一位博主在网络上讲述了自己直播因为违规被抖音封了8次的经历:

不少网络规则,正倒逼着自媒体人不断输出各种干瘪错字。终于,7月中旬,抖音和微博发布公告,表示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集中治理各种谐音字、变体字、错别字等。

虽然看似“重拳出击”,但细细想来,真的是网友们想造出这些谐音字词吗,将中文逼成这样的似乎是各个平台的限流规则。

在各个互联网平台的竞争中,为了把流量锁定在自身平台,防止所谓的“引流和倒流”,会把竞品平台的名字当成违禁词,一旦触及,就毫不留情地限流甚至封杀。

还有一些短视频博主,则是使用了“自动生成字幕”的功能,在自动识别语音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错别字,而现在的自媒体对错字又是极度宽容的,甚至使用各种错字组合,反而会显得更有“网感”。

2


“今晚来我啵啵间(直播间),9.9米就能秒到宝贝”……

这样畸形错别字的滥用,以及特殊字词的“屏蔽用法”,在成年人看来可能已经司空见惯,并且心照不宣。

这些语言就仿佛新时代的“摩斯密码”,刷过短视频的人,都能轻松get到其中的意思。但对于很多刚刚开始学中文的孩子来说,这些汉字畸形的组合用法,可能就成了他们对语义的第一印象。

孩子仅凭自己的力量还无法分辨中文正确用法和网络用词之间的界限,在还没有接触中文的正确用法前,认知空间已经被这些“非主流”的乱码文字占领。

直播间叫“啵啵间”,公众号叫“公主号”,抖音叫“抖爸爸”,拼多多叫“拼夕夕”,羊毛叫“咩咩毛”……

渐渐地,不管平台是否有相应“违禁词”,不少主播似乎已经习惯了用各种“错字”“异形”来替代原本的汉字使用,比如“消炎”会讲成“消火火”,“谢谢”打成“拴q”,“买”会被打成“m”, 钱说成“钳“,“万”则会被说成“个w”。

很多时候,一些字用错或读错后,无意中能借此“造”出一个新的网络热梗,以此占据网友们的心智而快速出圈,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心态,让很多自媒体工作者会刻意去创造“错字”。

虽然成年人早已见怪不怪,但当这些互联网黑话渐渐渗透到日常交流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刚刚接触汉字以及正在学习期的孩子。

不规范的网络用词,正在瓦解蚕食原本严谨正规的中华汉字,不免令人心生担忧,一个错字用得多了,会不会在某一天就被默认为是对的。

如今的孩子遇到做不来的题,会用“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互相鼓励,或者喊一声“奥利给”给彼此打气,这些词甚至还出现在作文里。

我们过去常用的一些感叹词,也正在以全新的形式占据孩子们的心智。“哦”是“凹”,“呀”则经常被写成“鸭”。

中午下课铃想起,孩子们则会大喊“干饭人干饭魂,冲啊干饭去!”要是心情不好,则会说“我网抑云了”或者“我emo了”。

这些简单粗暴的乱码文字,正像肆意生长的野草,侵占着原本整整齐齐的文化土壤。

敏仪妈妈以前在传统纸质媒体待过,经历过“一个错字扣50”的时代,而如今的自媒体,已经不再苛求“咬文嚼字”,一切以流量为导向,字词的对错根本不重要。当读到一些文章连“的地得”都不分,真的浑身不自在。

3

很多时候,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网络用语就像一种“暗号”,能快速触及彼此的神经,除了表达语义,还能附赠一种“会心一笑”般的默契。

对于不太网上冲浪的孩子来说,这些阅读如同猜哑谜,也get不到其中的意思。如果身边的同龄人都热衷于使用各种新兴网络用词,出于一种合群的考虑,青少年也会让自己去了解这些“错误”的汉字,并且渐渐学会使用它们。“懂的都懂”如同一种“同好部落”,散发出同龄人的认同感。

有些孩子即便知道用法是错的,但还是觉得这样用非常好玩,而且身边的同学都这样用,似乎掌握并使用这些“网络词”才能更合群,灵活地把这些梗放进语言和作文里,能让同学会心一笑,获得一种潮流且幽默的认可。

现在的孩子,面对暴雨,已经很少会用“黑云翻墨未遮白,白雨跳珠乱入船”来形容了,使用“比依萍去要钱那天的雨还大”显然更具有“玩梗”的幽默感。

面对夕阳西下,古人还能用“落霞与孤鹜齐飞”感叹,而网友调侃现代人就是“一句卧槽走天下”。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古代诗文阅读”占了35分,或者说,正规考试中的任何一个汉字,都有严谨且规范的用字用词要求。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字表达博大精深,但面对网络梗对青少年心智的占领,很多更生动、精准的词语,正在被渐渐遗忘。虽然网络用语丰富灵活还带点儿幽默,但对于还在语言学习期的孩子来说,网络用语或许会影响对严谨的书面用语的认知和学习,进而改变人们表达的习惯。

前阵子人教版“毒教材”看得大家义愤填膺,这种文化的渗透和入侵,是对青少年的毒害。那网络文化中文字的滥用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歪斜文化的渗透。

不免有点儿担忧,再过几十年甚至百年以后,后代能真正掌握的文字,还能剩下多少。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