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江南百景图》松江府华亭重彩宝箱钥匙位置全介绍 华亭重彩宝箱在哪在哪,

《江南百景图》松江府华亭重彩宝箱钥匙位置全介绍 华亭重彩宝箱在哪在哪,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02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钱选 唐寅 沈周 徐渭... 程十发捐赠百件古画全解读

如果你人在上海,并且热爱中国传统绘画。那么,这场展览你一定不能错过。

钱选、戴进、沈周、唐寅、徐渭、董其昌、吴昌硕、张大千,中国画“大咖”作品云集,上至宋代,下至民国,让你在上海,也能品味中国古画的独特魅力。

展览现场

这些古画并非借自故宫博物院,而是由程十发为艺术创作,多年收集所得,他晚年将其捐赠给上海市文化局,由上海中国画院收藏。近日,恰逢程十发美术馆开馆,这些珍贵古画才得以与公众见面。作为开馆首展的四大专题展览之一,“海上标程——程十发艺术大展·程十发捐赠作品”展出了程十发捐赠的古画100余幅,在三楼展厅展出。

展览现场

背景小知识补充

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三远”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三种不同的观看视角,出自郭熙的《林泉高致》。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展览现场

青山白云图 钱选 27x156cm 宋末元初

作品局部

雪溪待渡图 戴进 161×84cm 明代

戴进,字文进,浙江杭州人。明宣德年间以画供奉内廷,官至直仁殿待诏。其山水、人物、花鸟、虫草无所不工,山水画法继承南宋水墨苍劲一派,主要吸收南宋时期马远、夏圭的风格,也吸取北宋时期李成、范宽、郭熙等人的风格,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技巧纵横。

作品局部

戴进的画风一改南宋以来浑厚沉郁的风格,既有南宋院体遗风,又有元人水墨意趣,被推为“浙派”鼻祖。此作绘一行者,在漫天风雪中等待渡河的场景,构图偏于画幅左侧,层层推进,旷达深远。充分体现了戴进对南宋马远、夏圭和北宋郭熙、李唐等人风格的继承与发展。其画风在明代中期被大众认为是经典艺术,在明代中期宫廷内外特别是江浙地区影响较大,成为明代前期画坛主流。

长林万山图 沈周 88×27cm 明代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他的曾祖父是王蒙好友,父亲是杜琼的学生,家学渊源。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临泉,一生不应科举,以书画自娱。因为平时平和近人,沈周“人缘”极好,求其书画者络绎不绝,即便是“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他也从不拒绝。

其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此作用笔简练、意境深远,全图为补长题而作,随意生发,别有情致。画面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沈周的这路粗笔山水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的壮丽清润融为一体,抒发情感也由清寂冷逸变为宏阔平和。

红桥看花图 唐寅 88×33cm 明代

唐寅,字伯虎,苏州人。寅学画于周臣,山水师法李唐、刘松年、“元四家”等,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秀润,布局疏朗。唐寅的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为“明四家”之一。此作为全景式构图,画面由近及远层层推进,松翠叠嶂中有屋舍数间,一隐者立于桥边赏花,用笔清隽,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寓有刚柔相济之美。墨色淋漓多变;意境平淡朗逸,清雅幽丽,超凡脱俗。画轴左侧有程十发题跋,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曾将此作著录为《红杏仙馆图》。

松荫高士图 文徵明 104×33cm 明代

文徵明,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曾任翰林院待诏。其工行、草书,亦能隶书,山水初师沈周,后出入宋元各家,笔墨苍润秀雅。早年所作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影响较大。此作为高远式构图,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草堂掩映,群山环抱,清波蜒曲。远山以石青晕染,近山则石青加赭石微抹,树干纯以赭石钩染,枝叶以石绿加石青点染,显得郁郁葱葱。远处峰峦则变化多端,空灵流动,耐人寻味。

四季花卉图 陆治 28.5x368cm 明代

作品局部

陆治,曾从祝允明、文徵明学画,擅山水花鸟,与水墨简笔之陈淳、勾花点叶之周之冕,同为明代中后期三大家。

作品局部

此卷写牡丹、樱花、兰花、月季等十多种花卉,均以小写意手法表现折枝花,布排疏密有致,设色浓淡相宜,形态生动自然,淡雅清新。

似赤壁游图 徐渭 125×27.5cm 明代

无论是在艺术史还是八卦史,徐渭都是个传奇人物。他曾九次自杀未死,后终因杀死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好友救免。他初创泼墨大写意画派,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

画面局部

此画绘东坡赤壁夜游,中有一舟,上坐数人,舟行石壁下。用笔疏朗简括,恣肆而不失雅趣。画面中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充分体现了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观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云山图 董其昌 85×35cm 明代

董其昌的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此作以米氏父子的“落茄点”笔意写之,近景为坡石杂树,远景为烟云深岫。山体仅用淡墨渍染出轮廓,再依结构以大小错落、由淡而浓的横点叠加,渲染山体的雄厚。整幅作品用墨明洁隽朗,古朴典雅,自成一格。体现了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的风格追求,是一幅“游心寄兴”的墨戏佳作。

山水书法合卷 董其昌 25.4x150cm 明代

画面局部

董其昌最为公众熟知的莫过于其提出的“南北宗论”,他曾著《画禅室随笔》,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其以佛家禅宗喻画,他认为,南宗绘画,也就是文人画从“顿悟”而来,而北宗绘画只能从“渐悟”习得。他是“华亭画派”杰出代表,享有“颜骨赵姿”之誉。

行草巨幛十二屏 张瑞图 228×75*12cm×12 明代

张瑞图,福建晋江人,曾官居要职。万历三十五年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他的书法成就极高,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在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成为晚明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不仅如此,张瑞图还擅山水,师法黄公望,然作品传世极少。此作由十二屏组成,可谓大气磅礴,雄壮强悍,与张氏其他作品风格有别,据称此作为其61岁时以鸡毫笔所书,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颇高。

秋花山鸟图 陈洪绶 明代

陈洪绶,号老莲,浙江人。明亡后曾入寺为僧,还俗后以卖画为生。在该画中,陈洪绶选用太湖石为画面主体,萧瑟的枯枝与寒雀菊花相得益彰,点明题旨。用笔挺劲且富有装饰意味,双勾与敷色并用,体现了作者典型的古拙奇崛画风。其笔法细秀工致,设色清丽雅致,造型古朴自然,线条精炼流畅。以凝重苍润的用笔画山石、树干,以细劲流畅的笔法描绘花鸟,浓淡疏密,意蕴无穷。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趣味和形式感,给人清新、娴雅、幽静的艺术感受。


清初迄乾嘉名人尺牍 陈洪绶

书札 陈洪绶 纸本 27x20cm

太湖石因其“瘦、漏、透、皱”的美学特点备受传统文人推崇。“瘦”与清相依,与肥俗相对,体现了其刚直劲健、卓然高洁的铮铮风骨;“漏”指孔穴相通,上下一气;此点与中国传统哲学之人秉天地之精气而生,能顺天道,能“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理念相一致;“皱”则指石头层次丰富,富于变化,气韵生动,充满韵律和节奏感;“透”历来解读众多,一说看透、洞察,一说豁然贯通,自由无碍,一说通达。

罗汉礼佛图 陈洪绶 34.5×420.5cm 明代

此作为手卷形式,绢本白描,共绘有人物24位。一佛立于卷左,一众罗汉人物自右向左逐次献礼。卷首有程十发题签:“陈老莲罗汉礼佛图神品,乾隆时江都画家江于九旧藏”。程十发在卷尾题跋两则,称此卷为陈洪绶55岁时作,并曾为金山收藏名家金瘦仙旧藏。

画面局部

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造诣极高,他在壮年时就已由“神”入“化”,晚年更是炉火纯青,愈臻化境。该图24位人物皆用白描,不敷色彩,但其服饰衣冠毫无类同,连面部也都神态自若,展现了陈洪绶非凡的笔墨功力。此幅多以游丝描表现高古意境,又以淡墨衬染人物,使画面愈见丰富。人物造型质朴夸张,线条清圆细劲中见疏旷散逸。

画面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该画中对罗汉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丑”的理解。画面中对于罗汉的想象很可能最早来自老庄,在老庄著作中,描述了很多相貌十分丑陋的人物,或是额头前突,或是颈处生瘤,老庄并非要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而是要人们超越美丑,无所分别。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入“道”。

行书·唐王维《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诗 傅山 156×45.5cm 清代

傅山,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继承了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自称为老庄之徒。傅山的书法初学二王,后遍临晋唐法书,融会贯通,自成一格,真草隶篆无一不精,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其于颜真卿注力尤深,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等书论。此作一气呵成,颜筋柳骨奔赴腕底,畅快淋漓,劲涩老辣,拙中见巧,为其76岁时所书的精品。

下图请横向观看,有利于颈椎

松色禅心图 原济 19×142.5cm 清代

石涛,原姓朱,别号苦瓜和尚、原济等,广西桂林人。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明亡后,落发为僧,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曾著《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一画论”: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学术对此著述颇多,尚无定论,此不赘述。在该书中,石涛还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等主张,宛如空谷足音,至今追随者众。

画面局部

石涛山水早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此作为手卷形式,写黄山山色,一高士松下观泉于千岩万壑间,山石形态自右向左发势,山石皴法横直交错,灵秀而坚实,墨色干湿浓淡亦恰到好处。卷首有吴昌硕篆书“松色禅心”,卷尾有曾熙、吴昌硕、赵起等人题跋。

抱瑟仕女图 华喦 117×60cm 清代

画面局部

华喦,晚年自喻“飘篷者”,寓杭州。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兼擅,作品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为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华嵒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历史故事、文人逸士、民间风俗等内容。

该画勾勒工细,少女耳环清晰可见

画面中的太湖石与琴

此作为绢本设色,画一红衣仕女盘坐抱瑟,若有所思。圆窗外湖石与梧桐、幽篁相互掩映,一派雅趣。全图勾线工而不板,设色艳而不俗,流露出一派生动多姿的景象。华喦的人物画得意于陈洪绶、王树毂、马和之并自成一种减笔画法,作品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生动。

梅月松鼠图及局部 虚谷 96×43.5cm 清代

虚谷画松鼠,堪称一绝。虚谷用散锋绘三只松鼠衔尾成串,自梅树而下,背景为淡墨烘染的一轮明月。画中散布的梅花被排成列队的松树“收散为整”,布局巧妙,敷色清新,造型生动。整幅画面冷俊之中富有变化,质朴而耐人寻味。从这幅画中,完全看不出虚谷的性情孤高。虚谷,俗姓朱,曾为湘军军官,后落发为僧,法名虚谷。他性情孤僻,豪放不羁,虽为僧侣,却不茹素,不礼佛,一生只以书画自娱,正如其诗曰:“闲来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吴昌硕曾赞其为“一拳打破去来今”。

天竹图 吴昌硕 134×52cm 清代

以书入画,历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难得的是,吴昌硕不仅将金石韵味融入画中,更将篆刻行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风格独特。他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海上四大家”,亦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王个簃等均得其指授。

古风今赏(八面之七) 吴昌硕 横53.5cm

吴昌硕尤擅大写意花卉,其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很大。此作为纸本设色,绘一丛天竹,上结色彩缤纷的果实。落笔气息浑厚苍润,浑金璞玉,力透纸背,又意蕴丰富、气象万千。设色浓郁,艳而不俗,尽显一派文人风骨。

烂锦秋深图及局部 张大千 60×40cm 1947年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其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擅,兼精书画鉴赏。张大千在山水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以泼墨泼彩技法闻名于世,曾与溥心畲并称为“南张北溥”。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栖身海外,旅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湾。此作为纸本工笔设色,绘有红叶一枝,造型上叶叶有别,一只黑蝶栖身其上,展翅欲飞。画幅左下方有张大千自题七绝诗:“穿林烂锦识秋深,怯露轻衣冷不禁。粉惹香牵缘底事,是醒是梦苦追寻。”工笔折枝显得清丽雅致,红叶的俯仰向背亦各得其趣。全图色泽浓艳,形象自然,富有生趣。

温馨提示:中国古画,现场看效果更佳。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