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普遍地训练做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只是到了基础教育的阶段,我们才开始频繁地接触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
长大后的我们才知道,在实际生活当中,单项选择题可能并非常态,人们更多面临的是多项选择或者干脆就是不定项选择。
当我们面临“黄山”和“徽州”这两大超级IP之时,选择的困难就如约而至。事实上,自从1987年徽州改名黄山之时,这一选择困境即已存在,甚至有时候为了彰显此次改名的“合法性”,官方不愿意也不敢公开触及“黄山复名徽州”的话题。继而,有关徽州文化的讨论也被有意无意地弱化。比如,1997年12月,徽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就是一种“行政区划刚性”的体现,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地名与学校名不统一的情况多得去了。
不过,从种种信息可以看出,近年来,黄山正在慢慢从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中逐渐走出,开始正视如何同时重构关于“黄山”和“徽州”的双重想象。
今年7月中旬,黄山市委书记凌云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即重点谈到,“黄山的未来不止山水之间。我们依托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打造国际会客厅、城市会客厅、乡村会客厅,构建‘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为全球游客提供多元产品供给,时时体味唐诗宋词的烟雨徽州、水墨写意的秀美黄山。”
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务实的发展思路。
黄山市委书记凌云专访海报
一
著名作家李辉是“城市复名”的积极行动者。通过努力,他曾经成功地让他家乡湖北的两个历史地名得以恢复。
一个是荆州,一个是襄阳。
1994年,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1996年,国务院又批准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1949年,组建襄樊市,隶属桐柏行署第三专署、襄阳专署。1979年,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国务院批准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
从这些历史沿革来看,无论是“荆沙市”还是“襄樊市”,更多属于行政区划调整期间减少矛盾的一个“折中产物”,权宜之计,本身并不具有历史地名的深厚传统。等到行政区划调整底定之后,恢复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地名就成了当地民众乃至社会的一种共识。
李辉也是“黄山复名徽州”的积极推动者,撰文、出书,呼吁之声络绎于途。
李辉主编的《可惜从此无徽州》一书,海天出版社2019年出版。
“黄山复名徽州”这一话题则要复杂很多,原因即在于“黄山”和“徽州”都是深具历史传统的地理名称,甚至不分伯仲。
黄山是国内山岳型景区的扛把子之一。人们一谈起黄山,就会想起那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其间豪迈之情,清晰可见。
徽州文化则是国内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千年徽州令人心驰神往。一提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瞬间就到了嘴边。
这才是以李辉为代表的“黄山复名徽州”推进派出师不力的根本原因,也是黄山官方不愿意正面“接招”这一议题的难点所在。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市里不积极”。在2016年的那波热潮之后,有关这一议题的讨论渐趋沉寂。
二
我曾经也是“黄山复名徽州”主张的坚定支持者。
在2016年初那波热潮中,我甚至曾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分成赞成和反对两个阵营,各自阐发观点,最终集纳成一篇新闻报道。
但我也是一个务实主义者。我不仅从理念出发,也从现实出发去思考问题。
“黄山复名徽州”主张推进障碍太多,举其大者有二。
第一,相比于“荆沙市”、“襄樊市”这样的权宜之计改名,徽州改名黄山不能算是一个失败的案例。这样的改名只能看作在两个都还不错的选项当中做了一次选择。
正因为如此,只要今天,即使是民间舆论场,赞成当年徽州改名黄山的声音也屡见不鲜。
第二,2022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已明确提出,“要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放在更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我国行政区划设置历史经验,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要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
这就意味着,“黄山复名徽州”很难得到中央政策的支持,而原属徽州“一府六县”的绩溪(现属安徽宣城市)、婺源(现属江西上饶市)两县的回归几乎变成了不可能。
基于以上两点,我选择了从更加务实的角度来思考“黄山议题”:与其非得在“黄山”、“徽州”两个超级大IP中间做单项选择题,还不如跳脱出来,重构“黄山”和“徽州”的双重想象。
就算“黄山复名徽州”的梦想相当长时间实现不了,保护及发扬徽州文化的事情还得抓紧去做。
三
我从来不认为,应该用GDP甚至规上工业总产值来评价黄山。
这不公平。
工业强市几乎是每一个地方主官的“发展梦”,但是否能做到,就不一定了。黄山市自然也不例外。
直到2023年1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黄山市长还一再向代表们宣誓:将狠抓产业改造升级,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
但黄山市的GDP数据并没有清晰地彰显这一决心。在安徽16个地市中,黄山市GDP已经连续多年垫底了,仅是第一名合肥的一个零头了。这并非黄山不够努力,而是区位和比较优势使然。
2022年安徽16地市经济数据排名,黄山位居末位。单纯使用GDP指标来衡量黄山这样的城市,本身就不科学,也有失公平。 来源:“决策杂志”微信公众号
在今年7月下旬的调研中,我听安徽多个地市的领导谈起,在安徽省一项非常重要的区域“赛马机制”中,已经调整了对黄山经济运行方面某些指标的要求。这显然是一种务实的做法。
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最新的旅游强省规划,黄山被赋予了“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使命,更被要求“深入挖掘‘大黄山’文化内涵,整合旅游优质资源,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升级,辐射带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域高质量发展”。
“大黄山”的概念在2022年2月安徽省发布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中首次被明确提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18个县(市、区)。黄山市当然是重中之重。
除了成为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黄山更应在国际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论是“国际会客厅”、“国际会议中心”,都应该成为黄山要思考并努力实现的一个定位。
2022年3月和12月,多场高级别外交活动让这座江南小城变身“外交大舞台”。新闻通稿里面提到的举办地“屯溪”这一人口不足三十万的小城区也吸引了世界目光驻足。
新华社稿件和新闻联播的视频报道已经很好地展现了黄山作为总理圆桌会、外长会客厅举办地的良好表现。除了官方叙事,民间舆论场也从自己的角度记录了这些高级别外交活动。这种记录往往以个体故事的方式呈现,且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效果甚佳。
有不少网友拍到了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去年12月高级别外交活动期间现身黄山的影像,并上传至抖音平台。当然,这一次他登临黄山是因为工作关系的缘故。
00:14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去年12月高级别外交活动期间现身黄山。“沭阳融媒”抖音号(00:14)
其儒雅的气质、谦逊的风范获得了诸多网友一致称赞。还有网友提到其来自安徽桐城,是“桐城派文化”发源地。在网友们看来,作为大国外交官,他的气质、风范和他的出身地有莫大的关系。而桐城派文化与徽州文化同为安徽区域以地理名称命名的文化流派,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汪文斌先生也“客观上”为黄山代了一次言,并且效果相当好。
四
行政区划的调整、地名的变更往往有一种“刚性”,并且一转百转。
重构“黄山”和“徽州”IP的双重想象,需要警惕“黄山”IP携地理名称所带来的“刚性”,要给予作为文化符号的“徽州”IP更多呵护。所以我完全不担心“黄山”IP的打造,而更在意“徽州”IP宣扬是否充分。
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近期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是这样规划“徽州”IP的打造的:“我们不遗余力地推动徽文化的全新表达。通过深入挖掘徽文化特性,以创意加持、艺术语言、时尚呈现,打开‘Z世代’与徽州文化的情感通道,推动山水年轻化、文化当代化、美食国际化,让徽文化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
这些工作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打造“徽州”IP,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站位、更大的胸怀。
第一,黄山学院启动升格为“黄山大学”或“徽州大学”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黄山学院升格之后是叫黄山大学还是徽州大学,其实可以保持开放的态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徽州师专,也曾经叫黄山高专,无论最终采取哪个名称,都有道理。
安徽不少地市都有一所以当地地名命名的学院,很多也是该地市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早在2021年,黄山市已经宣布支持黄山学院升格为黄山大学,但是具体举措或者进展却甚少见诸舆论场。
第二,应尽早设立独立建制的徽州研究院,并争取省里支持明确为正厅级事业单位。
很多人可能会说,难道没有独立建制、没有相当级别,我们就做不成事情了么?我想说,如果有独立建制、有相当级别,我们可以做成更大的事情。
02:52
《安徽应及早设立徽州研究院》短视频(02:52)
早在2021年初,我就在自己的短视频节目中明确提出应最大程度地争取支持,及早设立独立建制的徽州研究院,并明确为正厅级事业单位。这一工作上可以参照早已蜚声海内外的敦煌研究院,下可以参照2021年初山西设立的云冈研究院。现在将徽州研究院设立在黄山市社联下面的做法可能很难起到推动徽州文化研究的目的。
公开谈一个研究机构的级别及性质并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相反,级别就代表了一个省对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就代表了“徽州”IP打造的新起点。
结语
今年年初,澎湃新闻推出“理解城市”专项写作计划,其用意即在于重新唤起人们对城市的想象力。
黄山无疑是安徽乃至中国最具想象力的城市之一。
在以往对于黄山的想象当中,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我们都能看到“黄山”想象和“徽州”想象之间的巨大张力,似乎抬高“黄山”想象的时候就必须故意压低“徽州”想象的空间,反之亦然。
面向未来,我们都应该从选“黄山”还是选“徽州”的单项选择题中跳脱出来,重构“黄山”和“徽州”这两个超级IP的双重想象。
今年暑假,我和家人去四川九寨沟玩了几天。当身处阿坝州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崇山峻岭、壁立千仞的美景之时,我就想到在我的家乡安徽,也只有黄山应可一战了。
同样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我也看到众多的藏族文化符号、建筑、宗教仪式。我又想到,能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的,也只有主要位于目前黄山市境内的徽州文化了。
一个地级市同时拥有这两大超级IP,理应让我们对黄山拥有更高期待的城市想象力。我们也期待它拿出更具体可行的方案来支撑这两大超级IP在国内外的呈现、流传。
祝福黄山。
(作者系“理解城市”专项写作计划主理人,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港澳台新闻部总监。)
“理解城市”项目是澎湃新闻2023年新春伊始推出的一个城市观察专项计划。我们不仅依靠数据去理解城市,我们更用心去理解它。您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给我们写邮件:chenlf@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