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孙 荻
与范扬先生相识于癸卯暮春,先生随中国国家画院山水所写生团来岳阳参加“守护好一江碧水”洞庭湖艺术三年展采风写生活动,我随团接待。先生是范仲淹后人,深夜抵岳,不顾劳顿,夜观岳阳楼。彼时,雨幕初歇,暮色掩映,霓虹婆娑,众人隔墙远眺,观烟波浩渺,赏君山远景,望重楼叠影,忆历史人物。途中,范老问我的名字,随口吟诵“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先生当场作联“荻花秋,潇湘夜,岳阳楼头望月华;名与利,皆无罣,阳春柳絮秋菊花。”
次日,君山写生,须臾雨至。范老在亭中作画,心系同伴,“他们要被雨淋了,纸打湿就画不成,那个时候,他们就知道谁最聪明了!”说罢,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天真烂漫,如七岁顽童。随后,他跟茶农攀谈,与游客聊天,跟导游咨询,听导购售茶,观银针茶艺表演,接听电话,联系苏州画展,为旁观者答疑,画笔却始终未停,浓墨起稿,笔走龙蛇,潇洒肆意,巧夺天工。《湘妃祠》(4尺3开)起稿着色用时60分钟,绘画期间,他同时跟8个人热络聊天,笔不间歇。见此,不由惊叹“范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笔如神助!”先生回头看我,“你换衣服了,昨天穿的不是这件,我差点没认出来。你看我是‘只认衣衫不认人’的,但我记得你是‘荻’,记得‘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就是诗词的影响、文化的魅力!”又言“我绘画不受外界干扰,因为我是黄蓉,不是郭靖,大脑是双向八车道,可以左右手互博的...”我是金庸迷,心知“左右手互博”的是“老顽童周伯通”,范老自喻黄蓉,可见先生是极爱美的。画稿上的《湘妃祠》郁郁葱葱,花木繁盛,气象万千,先生却只用了墨、赭石和二绿这3色。说笑间,佳作已成,转场茶室。取景柳岸浅滩的嫩绿鹅黄,推开则是平湖远去,岳阳剪影。起稿时,先生谦虚道“刚才孙荻对我起笔用浓墨有些疑问,这一稿听小孙的,咱们用淡墨”。绘画期间,先生执笔兼顾品茶,谈笑风生。范老的助理杨军老师问“这银针可口,要不要带两斤回去?”先生狡黠笑言“不要,你不辨优劣,我要等懂茶的人送。”又言“我家阿姨出门买菜,经常因为我在家的财政地位而担心我付不出小菜钱,我让她宽心,口袋里嘛两三千元还是有的!”闻此,围观者乐。先生是江苏南通人,生活中进退有度,开朗豁达,展现了江南烟雨润染过的胸襟和智慧。一支笔在手,先生便如侠客仗剑,行如蝶舞,落若山石,刀光剑影,豪情洒脱,谈笑间泼墨挥就《君山望岳阳》,用时63分钟。 用笔设色疏朗安逸,画面氛围浪漫。作为画界小白,曾以为赏画如同观棋,子落棋盘,棋路关联,观者可通过分析棋手的谋篇布局推理棋路。然,观范老造境,首笔左下,随手右上,忽左忽右,上下飞舞,手速极快,起笔肯定,落笔坚决,喜用重墨,不留余地,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轻松洒脱,一挥而就。初看毫无关系的几个块面,在他的急笔添加下,层次、氛围、气度逐渐显现,过程中他时不时跟游客交流,偶尔自夸两句“瞧这一笔,多好看!”旁人却摸不清其行笔路数,云山雾罩跟不上节奏,更无法预判他的“下一手棋”。
接下来两天,因工作原因,我时有缺席。范老常念“小孙怎么没来?”再见面时,我得知先生饮茶后并无失眠症状,这才呈上茶叶,玩笑说“老神仙,您的话可真灵,您说等人‘送茶’来,这可不是应验了?”先生欢喜,“老神仙好,以后你就叫我老神仙!”笑谈中,范老听我言及国画术语,敏感地问“你知道小写意?你也画画?作品我能看看吗?”我有些怯场,但见先生为人亲和,内心纠结挣扎一番,交出了手机。范老一帧帧翻看我的习作照片,看得很慢,很仔细,松弛在沙发里的坐姿也逐渐挺拔起来,反复看了3遍后招呼杨军老师一起看。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先生眼睛里的光芒。“你画得很好,画面朴实诚恳,你很聪明,有灵力,有悟性,路子很对,要坚持下去!看你的画,对我也是有启发的,我正努力去技术化。有的人技术花俏了,真诚就少了!你的画很真诚,有情绪和感染力。”随后,两位老师一起详细向我讲解了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和高研班的招生政策及课程设置,希望我可以继续深造学习,在专业上走得更远。蓦然得到大师的肯定,小白同学有点懵,这些评价在脑海里形成了绕梁的回声,如涡轮,虚实难辨,不敢置信。午餐时间,名家方向、林容生、林海钟、王跃奎、杜学辉等老师们都在,范老兴致勃勃地问大家“你们看过小孙的画没有?她画得很好,你们都看看。”瞬间,我恨不能遁地而出。若不是范先生“推波助澜”,零基础偶涂鸦的“书画小白”怎么有勇气在一众名家大师前自曝其短?习作虽稚嫩拿不出手,老师们仍以包容关爱之心提携。针对我“业余小白”的身份,方向老师开导“绘画最重要的是表达自我,在表达的路上,如果感觉到缺了拐杖支撑,你再去修补技法,两者可以同步进行,并非等技术娴熟了,再去释放自己的声音。”林海钟老师说“你现在的绘画集中在两个方向,水墨稿的墨韵效果不错,彩墨稿更贴近你的自我,现阶段你是兼修,但未来你还是要选定一条路走,细分领域和专项,才能走深走远。”林容生老师认为“中国画难的地方在于你怎么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并以此来呈现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对于画画的一生实践,则是不断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回到内心的朴素与真实”,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王跃奎老师则建议“你的水墨技法比较稳定娴熟了,朝这个方向发展,你会省力些;若要发展彩墨,则需要再强化补充对色彩的理解和驾驭,多看看油画。”杜学辉老师认真细致分析了我的每一张习作,表示“你的绘画感觉很好,自我的色彩感知很强烈,这是一种直觉。有些线条在专业人士的处理上认为不符合构图和色彩需要,会加以弱化;而你没有被专业束缚过,所以“百无禁忌”,你就这样做了,而它在画面上又很成立,甚至效果意外的好。所以,‘零基础’对你而言是好事情,避开了格式化和程序化的框架,打破边界,做‘无疆界’的探索者,加油!”
4月5日,中国国家画院采风团离岳。返京后,范先生根据照片接续创作了《洞庭湖畔海事码头》《湖上望岳阳楼》《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连同在岳创作的《岳阳楼》《岳阳楼三醉亭望君山》《君山望岳阳》《白银盘里一青螺》等作品,共完成了10件岳阳主题山水精品。返京途中,杨军老师发来他和先生在高铁上的合影,并附文“途中,范老师又提到你的画,夸你画得好,嘱你要坚持画下去。”两位老师给了我一系列极为具体的指导,嘱我临钟繇的小楷,读《陈洪绶册页精选》,更细致地推荐了某品牌的狼毫小楷毛笔。隔天,范先生发来信息“你的画很好,诗也妙。积累多了,文字配画面出个小集子,雪泥鸿爪,留点痕迹。我也正写一篇岳阳写生纪游文字,写好了发您。”随后,杨军老师在写生群里分享了范先生所作《癸卯暮春岳阳写生纪事》,这篇叙事文章分5个章节,以日记的方式构成。观其画,叹为观止却不知所以;阅其文,却让我找到了人画合一的答案。这篇叙事文里记录了36个人,除了途中所遇茶农未知其名外,自称“只认衣衫不认人”的范先生,居然记住了此行所有人的名字。每个人的音容笑貌、个性特征、生活趣事、作品特点都鲜活地跃然纸上,连同送范老去高铁站的司机毛师傅在文字里亦有相关记录。看先生的画,惊佩;读先生的文,感动。先生用平等的视线关注众生,将生活细节记录于心,这份情怀、观察力和记录日常的好习惯,为他积累了丰富深厚的创作素材;山水、人物、气象、细节均藏蕴于心,是以,下笔自有格局、参天地、见万物。先生始终天真,秉持热情和好奇,时刻关注变化,勤勉学习,虚怀若谷,兼容并蓄,吐故纳新,是以画风多变,时作时新。我正沉浸在先生的文字里,抒万千感慨,恰逢此时范老来电“我写的文章你看了没有?”我答,“看了您的文章才顿悟为什么您的画我学不来?画家的性格、经历、心胸、格局、关注都跃然纸上;画如镜,映射的是创作者本体。画者,终其一生都在画自己。先生慈悲,心生万物,笔达其意;先生聪慧,左右互搏,入境无碍。两者兼得,独一无二。您的画仅范扬可画,小白学不来;先生为人,可师终生。”
经过大师们的洗礼,书画小白再次执笔,以生活为痕,以情绪为墨;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淬炼技法;以此为杖,探索表达的自由路径。老师们的加持,帮助小白构建了一个崭新的视界,脑海里时常闪现无数精灵幻化的色彩,以笔记之。能够持续获得老师们的远程指导和鼓励,小白深感幸福。若没有范先生那一句,“你们看过小孙的画没有?”或许,小白还在原地彷徨。
4月11日,小白有幸得见范先生手书“荻花秋,潇湘夜,岳阳楼前望清月;名与利,皆无罣,洞庭湖畔吟柳花。”此联文字有改动,可见先生用心了。
感谢相遇,向各位老师致敬!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