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爱神花园》怎么进入豪宅修复日记,

《爱神花园》怎么进入豪宅修复日记,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03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安家》洋房设计者邬达克:从战俘营到大上海,坎坷铸就传奇人生

做为一名在建筑界浸淫了20多年的从业者,对本行业的相关信息还是有一定敏感度的。当别人还在为《安家》剧中老太太一家的所作所为气愤填膺的时候,我早已经被那有着别样风情的龚家老洋房给吸引住了。

《安家》中龚家花园老洋房的设计者——拉斯洛·邬达克,本是一名匈牙利人,可他却与距离家乡近万里的上海有着不解之缘。他天赋异禀、勤奋努力,却命运坎坷、沦为战俘,九死一生后苦尽甘来,最终铸就了传奇。入选澎湃2014书单的传记《邬达克》就记录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在邬达克穷困潦倒的时候,是上海收容了他;而他也把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事业最辉煌的时期,一生最伟大的作品都留给了上海,丰富了上海的轮廓线。邬达克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多达120余幢建筑,贡献了自己一生中高达98%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就像上帝遗落在人间的珍宝,零星散落在黄浦江畔的大街小巷,成就了上海的别样风情。

天赋异禀,勤奋努力

1893年1月8日,邬达克出生于斯洛伐克的拜斯泰采巴尼亚市(现名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属于当时的奥匈帝国,当地居民主要为说斯洛伐克语的斯拉夫人。

邬达克是家中长子,下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童年的邬达克是一个非常有绘画天赋的孩子,这种天赋为他之后成为建筑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因为出身建筑世家,从小就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让年幼的邬达克也喜欢上了建筑。虽是家中的长子,但邬达克父母对他并不过分溺爱,而是根据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大力培养。正是这种宽松的环境,让邬达克的想象力得以自由、充分的发展。

邬达克童年全家照

9岁时,乌达克就开始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自己赚取零花钱。年仅12岁,他就作为签约雇员在父亲的建筑公司正式工作。等到大学入学前,邬达克早已经取得木匠、泥水匠和石匠等各种专业证书。截至到此时,邬达克已经为进军建筑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看有成就的人的成长经历时,很多人都把目光盯在他的天分上。对于天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至理名言: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当然,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天分,也许邬达克不会年少成名,后期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设计灵感;当倘若只躺在天分的“安逸乡”里不去努力,那他也不会有这么辉煌的成就。只有“天分+后天努力”,才能成就所谓的“天才”!

命运突转,沦为战俘

1910年,17岁的邬达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布达佩斯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科技大学建筑系就读。

1911年5月,入校不到一年的邬达克就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完成了他建筑生涯的首部作品——位于拜斯泰采巴尼亚郊区维赫奈镇的圣母玛利亚女王教堂。

这座教堂是邬达克全部作品中,在上海以外仅有的两座建筑作品之一。此时,邬达克的建筑才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邬达克人生第一个建筑作品——圣母玛利亚女王教堂

1914年,邬达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建筑系。

即将要踏入社会的邬达克,倘若按照之前设计好的人生轨迹继续前行,凭着他卓越的才能加勤奋,也许会顺风顺水、安逸地度过一生。但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件,让邬达克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突变,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

邬达克的大学毕业照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之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年轻气盛的邬达克响应国家号召,弃笔从戎,加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成为一名军官。

虽然邬达克已离开家乡、离开了建筑业,但匈牙利的建筑界并没有忘记这名优秀的建筑师。1916年,置身于炮火连天战场的邬达克还是凭借出色的处女作——圣母玛利亚女王教堂,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

可也就是这一年,在伯力战役中,看似强大的奥地利陆军被俄军打得兵败如山倒。这其中的一员——邬达克也不幸被俄军抓获,成为一名战俘,被送到西伯利亚的战俘集中营服苦役。

身处集中营中的邬达克,已经不敢奢望自己能有一天重回家乡、从事他心爱的工作了。对于那时的他来说,能不能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都还是一个未知。

但也正因为有了这段艰难的经历,让之后的邬达克万分珍惜能再次工作的机会,将一腔热情全部投入到建筑事业中。

长途跋涉,与上海结缘

许是连上天也不愿辜负这位有着卓越建筑天分的人!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25岁的邬达克竟然趁乱奇迹般地从集中营里逃了出来!

为了躲避战事,为了不再被抓回去,邬达克不敢在俄国久呆,他必须尽快离开这个国家。于是,他冒着严寒风雪,风餐露宿,一路坎坷,独自一人步行越过冰封的黑龙江,进入中国境内。

邬达克的军官照

到了哈尔滨之后,邬达克用西伯利亚铁路工作证和假护照,补办了通行于中日两国的铁路旅行证,并顺利搭乘邮船南下。1918年11月28日,25岁的邬达克乘船抵达了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上海。

站在外滩码头,邬达克看着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繁华都市。经过长时间的逃亡和漂泊,他早已疲惫不堪、身无分文。上海是繁华的,可这繁华之后,当时没有一处可以供他休憩的场所;但上海又是包容的,它以博大的胸怀收容了这名来自异乡的流浪者,为他准备好了舞台,让他可以恣意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头开始,立足上海

当时的上海没有人认识邬达克,他也不认识任何人。为了谋生,邬达克只能先应聘到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当助手。

但暂时的窘迫并不能掩盖住他的才华,就像灰尘不能遮掩住珍珠的光芒一样。很快,邬达克的建筑天分就在上海这个“英雄不问出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

他最早的设计作品就是西藏中路上的基督教慕尔堂(今名沐恩堂)。此作品一出,立马引起了上海建筑界的关注,也让事务所的老板对邬达克刮目相看。

工作仅半年,表现优异的邬达克就被老板晋升为主任建筑师,开始独当一面!随后,他作为优秀建筑人才,被事务所推荐给上海租界的上流社会。从此,找邬达克进行设计和盖楼的人开始络绎不绝!

这期间,邬达克的主要代表作有:何东住宅(今上海辞书出版社)、巨籁达路(今巨鹿路)万国储蓄会22栋住宅、中西女塾景莲堂(今市三女中五四大楼)、美国花旗总会大楼(后曾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卡尔登大戏院(后为长江剧场,现已不存)

邬达克建筑作品:今市三女中五四大楼

随着一系列优秀设计作品的相继面世,邬达克在旧上海的建筑界开始声名远播。1920年12月,邬达克与老板罗兰德·克利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正式成为其事务所的合伙人,建筑事务所更名为“克利和邬达克洋行”。

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仅仅用了不到两年,年轻的邬达克就用自己的才情征服了上海建筑界,在大上海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很多上海滩名流、商界老板甚至以住进他设计的房子为荣。

在邬达克最困难的时候,上海接纳了他;而他也用自己的才情回馈了上海的包容。

收获爱情,事业高峰

1921年2月,邬达克得到年迈父亲因病去世的消息,赶紧回家乡奔丧。虽然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亲人,但邬达克始终无法放弃那份上海情节。同时,因为父亲的离世,身为家中长子的他也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于是,在1921年下半年,邬达克重新回到了上海。

上海不仅赐予了邬达克自由发挥的广阔舞台,也赐给了他美妙的爱情。在这里,他和旅沪德国富商的女儿吉塞拉·迈耶相爱了。吉塞拉·迈耶被邬达克的才情所吸引,而邬达克则被姑娘的美貌、温柔和多情所打动。1922年6月1日,两个漂泊在异乡的年轻人终于在亲人们的祝福声中,迈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

邬达克的结婚照

婚后,邬达克向岳父借了一笔钱,开始着手设计和兴建自己的第一栋房子,位于吕西纳路(今利西路)17号的住宅。这座融入了邬达克对婚姻生活美好憧憬的房子,其设计风格融合了欧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建筑的双重风格,在当时的上海别具一格。

和谐幸福的婚姻生活给了邬达克无穷的灵感和动力,他的事业随着新婚也开始进入了收获季节。结婚两年后,31岁的邬达克在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内,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

由于邬达克在上海建筑行业早已经名声大噪,所以他的个人事务所一成立,很快就接到了第一个项目委托。1925年初,有人委托他设计建造一所为驻沪外国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这座医院就是宏恩医院。宏恩医院是第一座完全由邬达克负责的建筑,也是他独立开业后完成的第一个重要作品。

在之后的5年里,上海没有哪个建筑设计师可以像邬达克一样,作品涵盖医院、教堂、学校、银行、办公楼、工厂以及私人住宅等几乎全部建筑类型。这些作品彰显了邬达克对各类建筑的超强掌控能力。

这期间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刘吉生住宅(今上海市作家协会)、西门妇孺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又名“红房子医院”)、宝隆医院(后为长征医院特诊楼,已不存)、爱司公寓(今瑞金大楼)、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今联合大楼)、闸北电厂(今上海闸北发电厂)等等。

在这个阶段,邬达克的创作灵感和建筑作品处于井喷状态!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取得不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相反,他始终放低姿态以“学生”自居,不断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以丰富自己的作品。

19世纪30年代初,席卷欧美的Art Deco(装饰主义)飓风刚登陆上海,邬达克就敏锐地站在了潮尖浪头。对于这种新的建筑风格,邬达克马上心领神会,很快从传统走向创新,在建筑作品中开始抛弃过去欧洲传统的各类复古建筑的做法,尝试加入Art Deco风格,成为“现代装饰艺术派”的先锋。

至今,上海还保留着一千多幢Art Deco风格的建筑,是中国拥有Art Deco风格建筑物最多的城市,这其中,邬达克绝对功不可没!

被逼无奈,离开上海

如果说邬达克能一直在上海呆着,那他肯定会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精品建筑。但世事弄人,赫赫有名的“绿房子”完工之后,因受战乱的影响,邬达克洋行的业务几乎全面停滞。

1946年8月,因被控囤积居奇、扰乱市场,邬达克洋行被查封。一家人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邬达克和家人被软禁在家里,不得随便外出。

迫于无奈,邬达克不得不开始考虑离开上海,离开这个他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城市,离开这个成就了他辉煌人生的大舞台。

1947年1月,邬达克携妻子、幼女及岳父母乘“波尔克总统号”邮轮离开上海,抵达瑞士小住。其间,他作为教皇的建筑顾问,参与了梵蒂冈大教堂地下室、圣彼得墓的保护性挖掘及修复工作。

1948年6月赴美定居申请获批之后,邬达克携妻女及岳父母定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他应邀到美国加州大学任教,自此专心从事考古和宗教。他在伯克利大学附近,为自己和家人设计了一所没用一根金属钉子的独一无二的房子。这也是邬达克全部作品中,在上海以外仅有的两座建筑作品中的另外一座。

离开了上海的邬达克,似乎将他的才情、对建筑的一腔激情也一并留在了上海,除了这座为自己和家人建造的房子外,他再无任何建筑作品诞生。

邬达克

1958年10月26日,邬达克因心脏病在加州伯克利去世,享年65岁。

我们不知道站在船头看着即将要离开的上海,邬达克当时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有不舍,有眷恋,还是深深的无奈?之后的他是否也常常在午夜梦回上海,是否经常会忆起这个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但我却坚信这些都会有,因为对一名建筑人来说,每一个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又有谁会不思念自己的孩子呢?

我相信,年迈的邬达克也会坐在躺椅上,跟儿孙们说起他一生最伟大的成就,说起那个繁华如梦的十里洋场——上海,毕竟那里留下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时光和他的辉煌。

邬达克的辉煌成就

  • 1、从1918年到1946年,邬达克在上海留下了120多件建筑精品,其中很多都成为当今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几十年后都被列入了上海优秀建筑保护单位,其功能的实用性、造型的精美程度、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让很多建筑业的人都叹为观止!

1932年8月动工,1933年10月竣工的国际饭店采用钢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大楼总共2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24层。地面以上高度是83.8m,比当时香港最高的汇丰银行还高出11米,比当年日本最高建筑也高出更多。

而当时的“抬头看楼帽落地”,更是一度成为各地来沪观光客口口相传的笑话。不仅如此,国际饭店保持“远东第一高楼”的纪录长达30年,保持“上海最高建筑纪录”近50年。

如今国际饭店的高度优势虽不比当年,但其前卫的设计理念,就算在各色高楼林立的今天仍能呈现出毫不过时的现代感。这座建筑也是邬达克所有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2016年9月,上海国际饭店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邬达克建筑作品——国际饭店

  • 2、邬达克并不把建筑看成冰冷、没有感情的东西,相反他认为建筑也可以传达人们的所思所想,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思路成就了他的巅峰之作——爱神花园。

1926年,实业家刘吉生(“火柴大王”刘鸿生的弟弟)决定建造一所豪宅,在其青梅竹马的妻子陈定贞40岁生日时,把这幢房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

邬达克被刘吉生夫妇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觉得这个中国式的爱情故事同希腊神话中爱神丘比特与妻子普绪赫的故事一样迷人。于是,他就把这个希腊神话故事融入到建筑的构思和设计当中。

历时5年,爱神花园终于如期完成。邬达克在这座古典式花园建筑中注入了代表女性的雅致和妩媚,设计和成品在当时都堪称惊艳!

楼前庭院的中轴线上座落着由汉白玉雕成的普绪赫雕像喷泉,这是整座庭园的灵魂所在。栩栩如生的女子雕像与二楼露台遥遥相望,所有知道那个希腊神话故事的人,都会对这巧妙设计背后的寓意心领神会。直到今天,这座雕像仍然是上海很多少女心目中的爱神象征。

邬达克建筑作品——爱神花园

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1号楼)也是一栋非常人性化的建筑作品。设计过程中,邬达克充分考虑到入住病人的切身感受,尽量减少令人压抑的医院气氛。底层采用浅门廊、敞廊等比较开阔的设计模式,使患者就能进入花园,哪怕站在走廊内都可以随时欣赏到花园中的美景,以达到缓解病人焦虑的效果。

还有现在我们还可以在铜仁路北京路口看到的那幢别具一格的“绿房子”,也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仿佛一艘巨大的航船坐落在上海的街头,为周围单调乏味的建筑颜色增添了一抹清新和亮丽!就是这幢享有当时“远东第一豪宅”美誉的神奇房子,为邬达克赢得了“现代装饰艺术派”的声誉!

当年邬达克在设计时,充分融入了Art Deco风格刚画完设计稿他就夸下海口:

我可以保证,即使再过50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100年,我相信它仍不会过时!

事实证明,邬达克绝对没有吹牛!时间验证了他的伟大,也验证了他超前的设计理念,这栋建筑哪怕矗立在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群中,也丝毫不逊色。

邬达克建筑作品——绿房子

  • 3、邬达克的作品不仅仅优秀在外形上,作品的实用性和建筑质量也非常好,很多建筑直到现在仍然在使用,并且能保留初建时的功能。

比如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至今仍然在使用中,并且之前设计的功能仍能保证建筑的正常运行。

再比如“白公馆”。这所建筑曾是邬达克为法商万国储蓄会董事盘腾设计的私宅,曾被作为白崇禧公馆和餐厅使用。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加上保护性修缮,如今这里已成为上海沪剧院的入驻地。

这一个个至今仍然还在使用的建筑,也正是邬达克作品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

邬达克建筑作品——大光明电影院

4、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世界各国新的建筑风格,但邬达克却立足上海,立足中国,致力于把西洋建筑风格和中国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

当时上海一些高层建筑,采用进口石材做饰面的居多。这种石材不仅价格昂贵,而且需要从国外运到国内。因为战乱等各方面的原因,有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邬达克就反其道而行之,让国际饭店内外装饰面统统穿上了中国的“衣服”。大楼一至三层的外墙用青岛崂山黑花岗石贴面,四层至二十二层用泰山砖厂的棕色面砖装饰;门厅地面采用淡黄的山东玉佛石铺就,大厅柱子和墙面粘贴淡绿色的国产大理石,两种颜色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古典、雅致。

这种做法不仅大大节约了建筑成本,缩短了建筑周期,还让中国元素成功融入了建筑中,对当时严重吹捧“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也是一个很好的反击。

结语

就像《安家》中徐文昌说的:

没有邬达克的上海,文脉就断了一截。邬达克的建筑和张爱玲的小说,一起构成了上海独特的血脉。

我觉得如果说张爱玲小说是上海的魂,那邬达克的建筑则是上海的血肉和骨骼,这两者构建成别具一格的上海风情,失去哪一个,上海都不能称之为上海。

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刘素华曾说:

一位建筑师与一座城市风貌这么紧密的关联,这在古今中外城市史和建筑史中并不多见。

上海给了邬达克庇护和接纳,而邬达克则用自己的才情实实在在回馈了上海,使其建筑作品成为上海值得留住的过往和历史。邬达克和上海,完成了互相成就。

邬达克工作照

而邬达克对工作的热情、严谨和认真,也应该让现在很多建筑设计者感到汗颜!看看现在林立在街道两侧、千篇一律的“酒瓶楼”、“筒子楼”,还有单调乏味的灰色玻璃幕墙,设计者们所缺的绝不是舞台,也不是过多的条条框框影响了发挥,而是早已贫瘠的想象力、不复存在的热忱彻底限制了他们!

他们应该反思,自己是真的热爱建筑行业、爱自己身处的这座城市吗?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不能像邬达克一样将这份热爱融入到设计中,让作品成为城市灵魂的一部分?!还是为了快速获利,其实早已放弃了理想和热情、放弃了学习建筑的初衷呢?

虽然邬达克早已逝去,但真心希望邬达克那份对建筑和设计的热忱和敬业能够永存!!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