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芒种的,台风又即将刮过,不用到夜晚,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城市食肆中,无论粤菜川菜豫菜,甚至徽菜沪菜潮菜都已经往墙上锅里铺满了红红的大虾头,更不用说那个湖北菜,据说在它闪闪的家乡,单是这些红红红的货从整到吃每年产值号称超400亿元。
但正是这些几乎成为夏天味蕾必备的小龙虾,也让食界江湖立马分出华丽丽的分界线。在“吃”和“不吃”的两个阵营里,充斥着各种传闻,搅混着每个热辣呼哧的夜晚(探针君良心提醒:绝佳小龙虾排档、电商一般不会早上经营,生鲜靓虾大抵中午才能运达广东)。
吃:小龙虾,你最不能错过的美味!
不吃:你吃的就是重金属!
吃:小龙虾,你最爽快的口感!
不吃:你吃的这玩意最脏,专吃尸体!
……
所以,在绝大部分吃货嘴里,小龙虾是炎夏料理界最难缠的食材,没有之一。那究竟哪些传闻是真,哪些是假?探针君就给你梳理最难缠的几条小龙虾物语,在看完这个关于小龙虾的“民生科考”后,你再决定要不要抓起这些红红红的货。
传播最广传闻:小龙虾体内重金属超标几百倍!
分析:
多个版本的百科全书告诉我们: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学名叫Procambarus clarkii(探针君也表示拼读不出来),是一种如假包换的淡水虾,在其老家墨西哥东北部与美国中南部,它还有一个更妖艳的名字叫“美人虾”。
但这样的名字确实太低估了它——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很容易在原生态水体中对其他物种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还是喊它小龙虾了(不装了)。
划重点:小龙虾确实能够在比较脏的环境下生存。
但请留意,人类这几年养殖小龙虾的态势:单是在产量老厉害的湖北省潜江市,年产就能达到3万吨。这还只是地球上一个国家的一个省的一个市。
试问,哪里去找那么多野生小龙虾?广州不少做河鲜做出名的食肆都不讳言地回答:“这些年餐桌上的小龙虾基本都是养殖,而且都是在净水里长大,净水中这厮脱壳更快,2至3个月内就完成生长周期,长得更大。”
当然,净水不等于没有重金属,何况我们还得考虑有些无良供货商净水不净。也就是说,如有重金属,会附身小龙虾哪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特级教师夏Sir普及说,小龙虾的重金属基本在外壳上,此外,它们体内的重金属则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又主要集中在头部。
你吃小龙虾时有把外壳咬得噼里啪啦再吞下去的习惯吗?还是连头吞下?正常人都不能吧!恭喜你,那你离重金属远着咧!(除非你去那些无牌经营把臭水沟水当洗锅水的地方就餐)
最恐怖传闻:小龙虾是用来处理尸体的!
分析:
江湖是这样子说的:“侵华日军把小龙虾引入到中国,并且进行了基因改造,用来处理尸体,并担任起日军驻地水体清洁的工作,日本人绝不吃……”
小龙虾在中国最早养殖地可能在南京、又能吃生物腐体、繁殖得又那么快……莫非?真够有鼻子有眼的,但细思恐极!不,是荒诞离奇的活生生穿越台词!
夏Sir继续讲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才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上世纪70年代人类才开始DNA重组技术的应用研究,侵华日军搞基因改造,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探针君也查阅资料比对发现,1927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20只小龙虾(史料上当时还是称“克氏原螯虾”),目的是繁殖培养成为牛蛙的饲料。多数日本人不吃小龙虾,是因为相比日本本土水产品,他们认为小龙虾肉“太柴(粤语普及时间,柴,意即不滑嫩,一般用作口感形容词,有时也用来引申不光滑的皮肤)”。大约在1930年,小龙虾被引入中国,普遍认为最先在南京附近被用作动物饲料。
呃,所以,那样“基因改造用来处理尸体”的江湖传说,你信还是不信呢?
最“科学”传言:小龙虾携带肺吸虫,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分析:
“某某某吃了三分之一盘小龙虾,Ta被诊断出横纹肌溶解症”,“男子舍命吃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哇塞!好高深,差点把南小丫给镇住!幸好,咱虽然不学医,但多年新闻从业素养,还是红着脸赶紧先找资料。
所谓“横纹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急性破坏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容物,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最大危害是,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极易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物理因素上看,任何使骨骼肌超负荷运动的过程,都有可能致病;从化学因素来看,除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蘑菇中毒、毒蛇咬伤等外,可能的致病药物至少涉及六大类、上百种。那究竟与小龙虾有木有关系?
2010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间,南京曾发生一次多人因“横纹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学家从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怀疑小龙虾是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但是专家对搜集到的小龙虾样品进行了各种检测分析,包括致病菌、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激素、寄生虫、藻类毒素等,并未发现异常,也没有找到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物质,最终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哈夫病”。
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症,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小龙虾有可能是其中一种诱因,但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还有,注意注意再注意,横纹肌溶解症与肺吸虫是完全两码事!
作为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小龙虾当然有可能携带肺吸虫,但其他许许多多水生生物均会携带。要对付这个肺吸虫,比目前仍然无解的哈夫病要容易得多,只要把小龙虾烧熟煮透就可以了。探针君掌勺的话,哪怕是冰镇,一般也白灼烧煮10分钟以上,再放凉冰镇。
最神逻辑:外国人都不吃小龙虾!
分析:
首先,探针君采访过3位在广东的外国留学生,他们对“食在广州”最心思思的就是广州下渡路深夜烧烤,其中一味就是小龙虾。由此可证,是有外国人吃小龙虾的。
不仅吃,还相当爱吃。
据了解,在小龙虾的家乡美国,小龙虾已经吃了上百年,小龙虾的买卖也逐步从乡间集市走向大宗交易,目前全球每年的贸易量超过30万吨。而在最大产区的路易斯安那州,每年还会举办小龙虾节,来推广这种食物。
在中国,事实上除了这个最著名的小龙虾外,咱也有国货:东北黑螯虾、南京黑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黑螯虾。这些不同种类的“小龙虾”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餐桌旁的各路吃货,还以熟食出口(中华料理从来就不是浪得虚名),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其中,欧洲市场上90%的小龙虾就是来自中国。
看完这些史上最执着、生命力最顽强、每年夏天都要来攻占你大脑狙击你舌头打消你胃腩压抑你钱包的“小龙虾物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再遇上怎么办?当然是直接把探针君推出的这篇比包公还缜密、比柯南还零悬念、比东野圭吾更凶狠的雄文砸过去!打脸我们来!你赶快低下头来放心啃——小!龙!虾!
怎样啃?当然要摆好姿势——
1、咬头
虾黄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是虾身上最宝贵的地方,一般位于虾头位置。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虾头前部的胃囊是不能食用的(上文解释过),得把大部分虾头咬下或去掉,才能混下鲜美的虾黄与各种料理酱汁,换一个爽字!
2、剥壳
将虾尾的壳轻微“拿捏”,然后把虾身全身放松做运动,这样剥起来就比较容易。
3、抽虾线
现在大部分卖小龙虾的都会在制作前把虾线去掉,但是这样做的话会使虾肉松散,影响口感。为了尝到最鲜美的口感,也有人是不预先抽虾线的,那就要吃货在剥好壳后自己抽虾线。
虾线在虾背中缝,在抽掉后背上的那块白色的肉不要扔,那是虾身上虾青素最多的地方(摆明告诉你,虾青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你不会扔掉吧)。
4、吃虾钳
哪怕再小的小龙虾,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让你难忘的鲜美在虾钳上,虽然那里的壳子最坚硬。吃货教路,捻住虾钳上能活动的一只,抓住底部稍微活动几下,然后捻住能活动一只的手爪子,迅速拔起,将虾肉一并拽出。
拽虾钳的时候,一定要拽接近交叉口的地方,不要拽尖部,这样才更容易拽出虾肉。拽不出完整的不要着急,多吃几只就能做到。
并不华丽的分割线预示着彩蛋要来了
探针君私房几道小龙虾易制食谱以飨那些重新站到“吃”阵营的吃友:
1、油焖小龙虾
(1)热锅下油,滚起投入葱段、姜片煸炒;
(2)放入小龙虾煸炒出虾油后,再倒入料酒、盐、糖;
(3)倒入高汤(没备高汤的可以用普通水烧开后加汤料块代替),盖上盖,用微火焖,汤水略剩时再以大火收汁,即成。
2、啤酒小龙虾
(1)冷锅下油至五分热,下八角、桂皮、花椒、小红干椒及姜片、蒜翻炒,再加入豆瓣酱,炒出红油;
(2)倒入洗净的小龙虾,翻炒至虾壳渐红,倒入啤酒,放入葱、紫苏,盖好锅盖,小火煨煮10分钟左右;
(3)汤汁渐收,出锅撒上香菜即可。
3、冰镇小龙虾
(1)高汤烧滚,加入姜片、洗净后的小龙虾、少量啤酒,滚煮10分钟;
(2)出锅后即刻用冰块冰镇;
(3)根据个人口味制作味碟(当然最懒的办法就是芥末加酱油),即可。
记住!尊重科学,珍爱美食,告别难缠,远离谣言!为了不和闺蜜们发生争执,在热辣辣的夏天满足美美的口感,赶紧分享探针君这篇雄文,然后正确挑选那些色泽鲜亮,虾身完整的小龙虾,奖励自己又聪明了一回。
【记者】谢苗枫
【校对】曹柏英
【作者】 谢苗枫
【来源】 南方号~深度~南方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