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不安的时期。这是一个分裂与混战的时期,短短50多年时间,就有15个政权在中原和南方地区交替更换。在北方地区,“涿州至幽州百里,人迹断绝”(《新五代史》),一度为国人称道的黄河流域,已是“礼乐崩坏,文献俱亡”(马令:《南唐书》)的局面。
而在西南地区的大足境内,那些兵戈相激的声音,变成了世俗民众祈愿的念诵声,和铁石相激的錾子声。五代时期的造像龛中,北山佛湾内第279、281号药师经变龛,或许以其特殊的方式,记载了这一时期人们的心理趋向。这两龛造像在图像表现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众多佛教神像题材汇聚在一龛中,而这种组合形式,在佛教经典中未见记载,具有较为浓厚的世俗信仰特点。
第281号龛造像题材的情况,在造像记中有清晰的记载,这则题记开篇刻有“敬镌造药师琉璃光佛、八菩萨、十二神王一部众,并七佛、三世佛、阿弥陀佛、尊胜幢壹所,兼地藏菩萨三身,都共壹龛”,仅此可见造像情况之复杂。这些丰富的雕刻题材都出现在仅高1.93米、宽2.37米的龛内。从造像记来看,这龛造像的主题是药师琉璃光佛(头残),他与另外两位菩萨一道,双足下垂坐于石台上,位于龛的右边,他旁边站立有两位侍者,其中一位手持锡杖;药师佛左右两边端坐着日光和月光菩萨,手中分别捧着日、月。这三身像被称为“东方三圣”,他们两侧壁各刻有四身菩萨。“东方三圣”像下方并排站立着十二神王,他们皆身着甲胄、双手在胸前拱着。神王下方雕刻数朵莲花,摇曳多姿。三圣上方并列七身佛像,为造像记里提到的“七佛”。
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等佛经描述,药师琉璃光如来在行菩萨道时,曾发下十二大宏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有二菩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有八大菩萨在信众“临命终时”,“乘空而来,示其道路”。经中还记载有十二神将,为持念此经的信众解疾脱厄()。经中记载的药师佛和日月光菩萨、八大菩萨、十二神王等这些题材,都出现在第281号龛与药师佛有关的造像中。
然而,龛中其他造像题材,却未见有组合在一起的佛教经典记载的依据。
在药师三圣左侧刻一经幢。这件经幢高达1.1米,和大多数经幢一样,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其上雕刻有龙、宝珠、双层仰莲、佛像、力士等诸多题材,层次分明,技艺精巧。在这件经幢上,还刻有陀罗尼经文,其内也出现有捐资者(刘恭)的名字。
经幢的来源与密教经典《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宣扬有关。在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至少被八次翻译,经中叙述释迦牟尼为善住天子即将面临短命寿终,受畜生、地狱等苦而教以解救之道,即“佛顶尊胜陀罗尼”,善住天子依其法,“应受一切恶道等苦,即得解脱住菩提道,增寿无量”。经中宣扬了陀罗尼的神力,如“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高楼上,乃至安置窣(su1)堵波中”,经幢影子能映在身上,或灰尘飘落在人身上,所受罪业皆可消除。
受此影响,信众在寺院、交通要道、墓葬等地方大量建造经幢,多为八面形圆雕石柱,因其上多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故也称为“尊胜幢”。受此影响,巴蜀地区的广元、安岳等摩崖造像中就有雕琢。在五代时期的大足,主要集中在北山一地,并成为当时北山石刻的一个特点,如第250、260、262、271号等龛,都是单独雕刻有一件经幢。
在经幢的正上方刻有三身佛像,为造像记里提到的“三世佛”。经幢左侧为三身地藏像,皆坐于金刚座上,左手捧珠,右手持锡杖,左下侧站立一身侍者。
为什么将这些不见佛教经典记载的造像题材汇聚一龛中呢?或许造像记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造像记前面记述了造像题材之后,接着介绍出资者和他们的祈愿等史实,方知此龛为当时担任“右厢都押衙知衙务”的刘恭,与他的姨母任氏及其子女等发心镌造,他们祈愿“身田清爽,寿算瑕昌,眷属康安,高封禄位”,在后蜀广政十七年(公元954年)二月设斋举行仪式。由此看来,祈愿者希望雕琢众多的神像,更能实现他们的祈愿。由此可知,五代时期的造像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世俗信仰特色的造像。
第281号龛完工的第二年,即后蜀广政十八年(公元955年),时为“通引官行首”的王承秀一家,也捐资开凿了一龛图像与第281号龛基本相近的造像,今天被编为第279号。二者都雕有东方三圣、八大菩萨、十二神王和经幢等,两龛造像的体貌姿态、装饰图样等都大致相似,区别仅仅在一些细节处,如第279号龛的地藏为四身;第281号龛的三世佛和七佛像,在第279号龛中被称为十方佛等。他们的祈愿均有“福寿长远,灾障不侵……公私清吉”等内容。
大足北山第279号、281号龛的这种组合,在其他地方极为少见。有学者经调查研究后,认为“药师与经幢、地藏、十方佛等共处一龛,这种复杂的组合案例在大足也仅见于北山石刻中。四川资中西岩有与之类似的造像龛,年代在晚唐至五代间,造像虽已风化,但能辨识出是药师携眷属与经幢的组合。不同的是,该龛并无地藏与十方佛。除巴蜀地区外,中国北方地区诸多佛教石窟中鲜有此种组合造像”<米德昉:《唐宋时期大足药师造像考察》,《大足学刊》(第一辑),重庆出版社,2016年出版>。
在大足石刻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造像往往烙下一些时代的痕迹,开凿于五代时期的第279、281号造像龛,以其特殊的题材组合,是否在向世人诉说这一历史时期他们的心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