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将至
仿佛闭上眼睛嗅一嗅
就可以闻到南瓜的味道
过万圣节早已不是当代青年潮流的代名词
但恐怖与童心并行的氛围
却让节日依然充满活力
你或许已经知道,万圣节就是西方的“鬼节”。那么这个10月31日的万圣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英文里面万圣节叫做Holloween,这个词其实是All Hollow’s Evening的简化版,而Hollow就是Saint,也就是基督教里面所说的圣徒。就像新年夜是新年的前夜一样,All Hollow’s Eve也是All Saints Day的前夜,现在我们称为万圣节的Holloween其实应该译作“万圣夜”。
在罗马T主教的宗教体系里面,11月1日的这个诸圣节有着沟通世俗与T堂的重要意义。在这一天,人们为圣徒(Saints)向天父表达感激之情,为他向人间派出的这些使节和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致敬。
为什么万圣节会有不给糖就要“捣蛋”的习俗呢?
在Jesus诞生前三百年,JD教还未传入欧洲的时候,北欧、西欧及英伦一带,住在那里的克尔特人(Celts),信奉一种神秘宗教,是供奉S神Saman,而10月31日是他们的新年除夕。他们的祭司称为德鲁伊特 (Druids),人们把这天称为“死节”,拜祭S神,招唤邪灵及在年内死人的灵魂。
德鲁伊特(Druids)在10月31日,会挨家挨户索取各种奇特食物,初时是自己享用,后来是在死节用来供奉S神。如果村民拒绝给予食物,他们会诅咒这一家,这种风俗流传到今天,便是孩子登门索取糖果,不然就会诅咒人家,也就是trick-or-treat (给糖果还是要恶作剧?)的意思。
各种南瓜灯又是怎么成为经典元素的?
德鲁伊特(Druids)会拿著一个大芜菁,把里面挖空,在外皮上刻上人的面孔,代表他们所倚靠施咒的邪灵,这邪灵是巫师打发的精灵。芜菁里头点燃蜡蠋,在晚上逐户叩门时用作灯笼(jack-o-lanterns),他们相信精灵会附在芜菁里,帮助他们把符咒施放在那些拒绝他们要求的家庭身上。当这风俗在十八、 十九世纪传到M国,芜菁并不普遍,便用南瓜代替。有些人把南瓜灯笼放在门前或窗前,用作驱赶游魂野鬼。
死节为何被称为万圣节呢?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信主后,立JD教为国教。君士坦丁下令全国人民都要皈依JD教,结果没有悔改的异教徒加入了J会,把各样异教作风带进来,包括死节,他们要维持这节日为生活的一部份。由于J会无法消除民众的异教风俗,只有把部分风俗圣化,特别是10月31日的死节。
当时T主教打算把民间宗教的“万鬼节”改为JD教的“万圣节”,并没有成功。甚至在二十世纪,随着西方JD教会的衰落,“万圣节”已经回到起初的形式和意义,且与商业结合,成了人魔狂欢的日子了。
为何很多年轻人喜欢扮鬼又怕鬼?
人们怕鬼可能是源于自己对于未知的恐惧,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这可能是人类本能的防御机制,正是靠着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敏感和害怕,才躲开了凶猛生物的魔爪,得以生存下来。纵观中外的鬼节的设立,无不是人们期望死后能获得再生,同时又因为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而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来掩盖对死亡和未知世界的恐惧心理。
万圣节的恶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其根源还是人们信仰的缺乏和肉体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