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本期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发生在曹真进犯汉中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陈式、魏延和邓芝。原文如下:
正行之间,忽报参谋邓芝到来。四将问其故,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陈式曰:“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连遭大雨,衣甲皆毁,必然急归;安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进,可获大胜,如何又教休进?”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安敢违令?”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谋,不致街亭之失!”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式曰:“吾自有五千兵,径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芝再三阻当,式只不听,径自引五千兵出箕谷去了。邓芝只得飞报孔明。却说陈式引兵行不数里,忽听的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式急退时,魏兵塞满谷口,围得铁桶相似。式左冲右突,不能得脱。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乃是魏延。救了陈式,回到谷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带伤人马。背后魏兵赶来,却得杜琼、张嶷引兵接应,魏兵方退。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真与司马懿率领四十万大军进犯汉中,但尚未开战就遭遇了连绵大雨,将士们怨声载道,魏明帝曹睿下诏命二人班师回朝。诸葛亮见有机可乘,命陈式、魏延等四将率领二万大军兵出箕谷,与其他几路大军在祁山回合。在陈式等人行军过程中,诸葛亮特意拍参谋邓芝前来提醒,提防司马懿设下的埋伏。但陈式却认为诸葛亮胆子太小,魏延又在一旁怂恿。此后,陈式率五千人马轻进,遭遇司马懿的袭击,损失惨重,仅剩四五百人逃脱。最终,诸葛亮为严明军纪,将陈式斩首示众。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左冲右突”, 意为向左边冲击,向右边突围,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曹真与司马懿进犯汉中的情节,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据《三国志·曹真传》载:“(曹)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结合《三国志》其他相关传记来看,曹真与司马懿的此次行动一开始就进展不顺,最终还没等开战就戛然而止,其间也并未发生小说中所谓的激战场面。
这个故事情节中出现的蜀汉将领陈式,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最早出现在汉中争夺战期间。据《三国志·徐晃传》载:“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从这段记载来看,陈式深受刘备其中,在军中地位颇高,因此刘备才会让他率领十余营的兵力。
等到了夷陵之战期间,陈式又被刘备委以重任。《三国志·先主传》称:“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虽然刘备在此战中遭遇惨败,但陈式却突破重围回到了益州,这也足见他的军事才能还是不错的。
后主刘禅继位后,陈式又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三国志·后主传》载:“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三国志·诸葛亮传》亦称:“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这也是诸葛亮数年北伐期间取得的最大战果。
令人遗憾的是,此战过后,有关陈式的记载就再也不见于史料当中,也不知道他的最终结局如何。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将其斩首示众,仅仅是作者的虚构。从小说中的这个情节来看,陈式被杀其实是为魏延的结局做铺垫的。因为在陈式兵败后,诸葛亮说过这样一番话:“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不过,这个设计也有一个缺陷。早在长沙之时,诸葛亮就看出魏延有反骨,想将其除掉。刘备出言阻止,这才保住了魏延的性命。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已经是大权独揽。既然看出魏延“久后必生患害”,为何不当机立断将其除掉而非要等到临终之际才密令马岱除掉魏延呢?这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