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不良人3捉李代桃轶事怎么过,不良人3权游轶事咋过

不良人3捉李代桃轶事怎么过,不良人3权游轶事咋过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12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失宠怨言,成了甄氏的催命符?看似是后宫争宠,实则是权欲之争

黄初二年(221年)六月,邺城旧宫

甄氏(文昭甄皇后)终于等来了丈夫曹丕从洛阳派来的使者,可令甄氏万万没想到的是,丈夫派人送来的竟是一道催命诏书!

一代佳人甄氏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冤死了,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史书说她是因为“失意,有怨言”触怒了魏文帝曹丕而被赐死,

可甄氏具体说过什么,史官却不曾交代,

更让人费解的是卞太后的态度,

儿子坐上皇位半年之久,迟迟不肯把独居在邺城的甄氏接到洛阳团聚,身为母亲的卞太后竟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如今曹丕更是一纸诏书要了甄氏的性命,卞老太太也没在儿媳生死攸关的时刻出面搭救,仿佛全然不记得这个儿媳在她面前鞍前马后的岁月,

好歹也是曹叡和东乡公主的生母,即使甄氏有怨言,也不过就是废居冷宫的待遇,何至于沦落到赐死的地步?


关于她为什么会被曹丕赐死,一直为后世猜测,还演绎出“一女嫁三曹”的故事

晚清学者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也对此感叹说,“盛称甄后在室之孝友,裴注所引各书亦具述后之贤明不妒,乃忽以怨言赐死,前后未免不相应。总之后之归帝,本不以正,其不获令终,固无足怪。宫省事秘,隐奥难窥,开国之初而不能容一妇人,事涉离奇,读史者不能不为之推寻也。”,

卢弼认为,既然各书都记载甄氏贤明不妒,为何却以失宠有“怨言”而被赐死呢?显然,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是需要推寻的,


那么,甄氏究竟做了什么,使得丈夫曹丕动了杀机,而曹母卞太后竟也如此冷漠?


中山美女,甄氏

影视剧照甄宓

甄氏原本是袁绍的儿媳、袁熙的妻子,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后世称她“甄宓”或“甄洛”,一直有着“三国第一美女”之称,

甄氏出生在中山国无极的甄氏家族

甄家在西汉末年因太保(三公之一)甄邯曾一度鼎盛,在王莽时代渐渐衰落了下来,

直到甄氏的父亲甄逸当上“上蔡令”后,甄家才再次显贵。

甄逸膝下共有三子五女,甄氏排行最末,她三岁时父亲甄逸就去世了。

不过甄家的家底颇为厚实,即使甄逸去世,甄家因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积攒下不少财富,一家老小的生活并不成问题,

不仅如此,在战乱频繁、灾荒连年的时代,多数人都已经流离失所、衣食不继了,

甄家竟未受流离饥寒之苦,反而还有大量粮食储备,可见甄家也算是当地的巨富了

这也难怪出生在豪门世家的袁绍,会为次子袁熙求娶甄家的女儿了,

当然,甄氏自小就声名在外,

甄家趁着乱世之际高价贩卖家中囤积的粮食、收购了不少金银珠玉,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的年纪,看到这情形非常担忧,

她认为这样做是“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很容易给家族带来危险,眼下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把粮食拿出来赈济亲邻,家人听了这番话不禁恍然大悟,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这样心怀大义的甄氏,名声很快就传扬了出去,没多久就传到了袁绍的耳中,

于是就为次子袁熙向甄家提亲,甄氏就成了袁绍的儿媳

关于甄氏的这段婚姻是否幸福,我们从现有的史料中无从得知,

不过从袁家父子的情况来看,小夫妻俩没能过上多少新婚时光,丈夫袁熙就被父亲派到幽州出任幽州刺史,甄氏则被留在袁家大本营邺城侍奉婆婆。


邺城被攻破,曹丕私纳袁熙妻甄氏



据说《魏书》说,甄氏年幼的时候,曾有个著名的相士刘良见过她的面相后,颇为震惊地预言“此女日后贵不可言”,

本来对于相士所说的话,甄家人是半信半疑的,

不过自打甄氏嫁给袁熙,按照当时袁绍“号令群雄”的架势来看,这桩姻缘的缔定,仿佛正在把甄氏带向预言中“贵不可言”的未来,

可谁会想到,树大根深、坐拥四州之地的袁家有一天竟会一败涂地,连袁家的大本营邺城也被曹操父子攻占了(建安九年,204年),

当时邺城的袁家,只有女眷留守,袁谭、袁尚、袁熙都不在邺城,一众女眷包括袁家儿媳甄氏的命运成了未知数,何谈“贵不可言”呢,

就在城破之日,曹操的次子曹丕先父亲曹操一步闯进了袁绍府中,

当他看见甄氏后,瞬间就被她的姿貌绝伦所折服,

此事被老父亲曹操得知后,便把甄宓许给了曹丕,

不少人认为曹丕娶甄氏为妻,实际上当时曹丕已有家室,原配妻子是任氏甄宓只是妾室

这一年,曹丕虚龄17岁,而甄氏已22岁,可谓是一桩不折不扣的“姐弟恋”。



曹丕收了甄氏后,对她一度非常宠爱,两人婚后一鼓作气,先后生下了一子一女——也就是未来的魏明帝曹叡与东乡公主,

至于甄氏对自己这段乌龙的婚姻——从袁熙妻嫁为曹家妇,有什么想法,我们无法去猜测,

不过从《魏书》的记载来看,曹丕在将发妻任氏轰回娘家之前,甄氏还声泪俱下地为她求情,劝说曹丕不要废掉任氏,否则别人会说是她从中陷害挑拨.........

由此看来,甄氏嫁给曹丕后与正室任氏之间,

或有争宠的举动,导致任氏变成了曹丕眼中“任性狷急不婉顺,前后忿吾非一”的女子,厌恶之下就将她赶出了家门,

那么,甄氏显然对她与曹丕的这段婚姻也是颇为积极的.......

此外,她在婆母卞夫人身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



甄氏是性情温顺,还是工于心计?

据《魏略》记载,

一次曹操带着卞夫人出征(建安十六年),谁料途中卞夫人染病要在孟津治疗,

甄氏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心急,日夜啼哭闹着要去孟津照料婆母,直到卞夫人从孟津那边传来消息说自己已经恢复健康,甄氏才放心下来,

不过,曹丕怎么可能同意让她犯险上路呢?

甄氏这个举动有些夸张的嫌疑

第二年(建安十七年)卞夫人随同曹操的大军返回邺城,甄氏看到卞夫人的轿子出现,竟高兴得泪流满面,

这个举动显得更为夸张,即使婆媳二人相处和睦,卞夫人又不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甄氏至于对婆母如此担忧、如此想念吗?

若是她想讨好婆母作为依靠,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次东征,卞夫人、曹丕、以及甄洛的一双儿女都跟着曹操出行了,唯独甄氏因病留在了邺城,

待到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返回,卞夫人发现儿媳甄氏竟比从前的面色丰盈了不少,她惊讶于儿女不在身边,儿媳为何不牵肠挂肚反倒还容光焕发了?

甄氏笑着解释说,这是因为儿女都跟着祖母,她有什么可担心的,一番话哄得卞夫人心花怒放,直夸甄氏是“真孝妇”。

可奇怪的是,建安二十二年可是发生了一件大事——“是岁大疫”



曹植也在品《说疫气》中,描写了当时的惨状: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场疫病危害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瑒、刘桢、王粲皆被这场瘟疫夺走了性命,

从《魏志·司马朗传》的记载来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土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牢,时年四十七。遗命布衣幅巾,敛以时服

这场瘟疫在建安二十二年春天就在军中爆发了,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也死在了这场瘟疫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瘟疫肆虐的情况下,身为人母的甄氏不仅不为子女担忧,反而丰盈起来?这很难不让人怀疑《魏书》的记载有文学加工的成分,实在不合情理,

也正是因为魏国官修史料《魏书》有渲染的嫌疑,使得甄氏的本来面目很难让人还原,

究竟甄氏是性情温顺还是工于心计?难以分辨,

难怪《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只记载了甄氏劝母放粮济民这一事迹,怕是他在收集材料时删掉了略显夸张的记载。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颇为苦恼地评价说,魏国的史料崇饰虚文”此举是之前史书中从没有见过的,卞太后、甄氏等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


曹丕移情别恋:郭女王



甄氏与曹丕的婚姻甜蜜了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甄氏生下了一双儿女后就再无所出(曹叡或生于205年,东乡公主生于207年),

很大可能在甄氏的女儿出生后(建安十二年),曹丕便对甄氏失去了以往的热情,否则甄氏尚且年轻,为何之后近十几个年头没再生育呢?

再结合以上甄氏讨好婆母卞夫人的记载,怕是甄氏当时的处境已与新婚之时有了天壤之别,才会迫使她不得不依附婆母,

如果是这样的话,怕是甄氏也是个颇有心计的女子。


甄氏与曹丕之间的疏离,直到建安十八年(213年)一名叫做郭女王的女子出现,才真正显露出来。

郭女王嫁给曹丕时29岁,这个年纪在当时也不算小了,可曹丕却对她十分宠爱。

郭女王出生在官宦之家,其父郭永官至南郡太守,颇为不幸的是,郭女王的家人都死在了东汉末年的颠沛流离中,孤苦无依的郭女王自此沦落为铜鞮侯家的婢女

建安十八年,汉献帝刘协封曹操为魏公,而郭女王也是在这一年因姿容美丽被送进了魏王府内,

俗话说“天生丽质难自弃”,虽说郭女王的年纪不小了,可她“女中王”的气度却难以遮掩,很快就引起了曹丕的注意,就将她纳为了妾室,

郭女王与甄氏最大的不同是,甄氏的聪慧用在了家庭关系上,而郭女王的智慧却用在了为丈夫出谋划策上,

她在曹丕与诸兄弟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就屡出奇谋,此后无论曹丕继承魏王位还是称帝,郭女王都不遗余力地为丈夫献计,

对于曹丕来说,美丽的皮囊虽然重要,能够参与政治斗争的女人却更有魅力,

本就对甄氏有所厌倦的他,移情别恋在所难免。

那么,这个时候的甄氏会不会就有了嫉妒之心了呢?

这一年,甄氏已年过30岁,容颜不复当年,虽说郭女王也只比她年轻一岁而已,但郭女王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这是她如何研究新式发型都无法超越的,

更为凄凉的是,自从郭女王嫁给曹丕,比她先过门的甄氏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了,甄氏怎么能不为这一深重的危机感而焦虑呢?

甄氏因曹植的一首《洛神赋》闻名于后世,实际上曹植作《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并非为了嫂嫂,他所感的“甄”是自己的封地“甄城”,谁知竟被后人李代桃僵,附会到了甄氏身上,

后世硬要把甄氏幻想成“洛神”,认为她不争不抢,才符合一种“仙气”,可若是没有这场穿凿附会,没有“洛神之美”的包装,甄氏就算生下了魏明帝,也只是曹丕后宫中一名寻常女子而已,她因失宠颇有怨言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一首哀怨的诗,是甄氏的催命符?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死在了洛阳,

曹丕接到父亲的死讯后,迅速在邺城举行仪式继承了丞相位、魏王位,无论曹氏兄弟之间有过怎样的明争暗斗,大局已定,曹丕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曹丕的为人,比他老爹曹操要急躁多了,

他接管东汉大权后,先将汉朝的年号“建安二十五年”,从三月起改为了“延康元年”,这个举动无疑是向天下宣布:他曹丕将成为执掌东汉朝廷最高权力的人,继续乃父未完成的事业

不过“延康元年”这个年号也仅仅存在了八个月而已,

当年十月,汉献帝刘协顶不住曹丕这个新任掌权者带来的压力,将帝位禅让给了曹丕,

这一年曹丕33岁,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从十一月起又将年号改为了“黄初元年”,将逊位的汉献帝安置到了河内郡让他做了山阳公

曹丕称帝后,将母亲卞夫人尊奉为太后,可到了册立皇后的问题上,曹丕犯难了


曹丕个人的意愿,自然是想册立郭女王为皇后,

但他刚坐上皇位,政局还不稳,估摸着满朝文武也不会赞同,

自打曹丕称帝,不少权臣将相都巴不得将自家的女儿塞到曹丕的后宫里,连降为山阳公的刘协都将两个女儿送进了魏宫,此外还有李贵人、阴贵人,

如今曹丕放着这些出身高贵的女子不去册封,偏偏要册立个妾室为皇后,对他们来说这如何能接受呢?

因此,曹丕只能将立后的问题放一放,打算先稳定统治再说。


这时,远在邺城的甄氏开始焦虑了,丈夫从继承魏王之位到坐上皇位,仿佛不记得她的存在一样,从未派人来将她接到洛阳团聚,

想到丈夫身边环绕着一群年轻的莺莺燕燕,

心中不免生出了怨恨,相传这个时候甄氏作了一首诗叫《塘上行》试图唤回负心的丈夫: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翻译过来是说:

蒲草长满了水池,它们的叶子繁荣而茂盛。如若依靠你的宽厚正直,还不如我自知自己的德行。人们用言语来中伤我,使我和你生生地分开了。一想起你已经离开我了,我便常常独自忧愁难过。想见你一面的念头忧郁成结,伤了我的心脾。一想到你我便悲伤痛苦,夜夜难以入睡。请你不要有了身份和地位后,就抛弃从前所爱。不要因为鱼肉多了,就抛弃大葱和薤菜。不要因为麻枲多了,就丢弃菅草和蒯草。自从你离开了我,出去使我痛苦,进来也使我痛苦。边疆的风声很是凄厉,树木在悲风中哀鸣!跟随你使我学会了享受孤独的快乐,也学会了保重自己。

据说曹丕读到这首凄恻哀怨的情诗后,不仅没有感念旧情,反而恼羞成怒,一纸诏书赐死了甄氏,

参照此前曹丕休弃任氏来说,倘若此诗果真是甄氏所作,其中有什么诗句触动了曹丕的杀机呢?

顶多表达一下怨妇情结而已,曹丕怎么会因为这样一首哀怨的诗就下令处死为自己生儿育女的甄氏呢?

显然,这样一首诗莫说未必是甄氏所作,即使是出自她的手笔,也完全不至于因它沦落到被处死的下场,

这并不是甄氏被处死的原因。

我们再看史书上的记载。


甄氏的死因:一场权力与欲望之争



关于甄氏的死因,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曹丕称帝后,刘协的两个女儿、郭女王、李贵人、阴贵人都受到宠幸,使得远在邺城的甄氏愈加失意,就有了怨言。曹丕得知后大怒,黄初二年六月,便遣使赐死了甄氏。

显然陈寿的记载语焉不详,他并没有说甄氏究竟说了什么怨言引来了杀身之祸,

不过《资治通鉴》却说,曹丕称帝后,郭贵嫔(郭女王)有宠,甄氏留在邺城见不到曹丕,失意有了怨言,郭贵嫔趁机构陷甄氏,曹丕大怒,便遣使赐夫人死。

从这条记载来看,甄氏之死怕是与所谓的“怨言”关系不大,看起来是后宫争宠,不过事情怕是远不止表面上看得这么简单,

毕竟甄氏失宠是众所周知的事,否则曹丕断然不会将她丢弃在邺城一年半载,

这应该是一场权力与欲望之争,

甄氏虽然失宠了,但她生下了曹丕的长子曹叡,

从嫡长子继承法则来说,下一任皇帝理应是曹叡,可眼下皇帝曹丕并没有册立皇后,这意味着后宫女子但凡生下子嗣都有机会挤掉曹叡,让自家的儿子坐上地位

如何挤掉曹叡?这当然是先成为皇后,自己的儿子才能成为嫡子,从继承顺序来说,嫡子是排在长子之前的,

曹丕的一时犹豫,激发了某些家族蠢蠢欲动的念想,曹丕当政后与父亲曹操采取的“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不同,

当时的魏国朝堂上,多半都是颇有根基的士族,尤其是在一个纷乱的时代,大多数士族都免不了要为自己的家族谋利,盯上未来储君之位在所难免

这样分析的话,恐怕陷害甄氏的人不大可能是没有家族背景、没有儿子的郭女王,她本就处于盛宠之中,更不可能去为难远在邺城的甄氏,

即使她对皇后也颇有兴趣,没有子嗣的她如何能够坐稳后位?毕竟甄氏去世,曹丕是否愿意将已十几岁的曹叡交由她抚养都是未知数,

比起甄氏,宫中家世高贵的嫔妃才是她的竞争对手。

所以,将构陷甄后的罪名按在郭女王的头上,实在是缺乏说服力。


尤其是甄氏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黄初三年,曹丕表态要册立郭女王为皇后,当时真就遭到了大臣的反对,

中郎栈潜还上书说:圣明的君主,要从世代显贵的家族中选择皇后......不存在以妾作妻子........如果因为宠爱她们,就立她们为皇后,使下贱的人尊贵起来,为臣恐怕今后低贱者被册立,高贵者遭废弃的事会层出不穷........

不过曹丕无视了这些劝谏,执意将没有世家背景的郭女王册立为了皇后。

由此可见,或许曹丕也意识到了世家的打算,

但是他并不希望魏国重蹈东汉外戚干政的覆辙,越是有人打算以自家女儿出身高贵来谋取后位,曹丕越是不会让他们得逞。


那么话说回来,幕后之人又是构陷了什么,使得曹丕毫不犹豫就赐死了甄氏?

甚至《汉晋春秋》里说,甄氏死后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如此带有惩罚性质的葬法,看起来甄氏生前做过什么十恶不赦的事一样,

可她充其量也就是个失宠的怨妇,何至于连死后都要接受惩罚?


什么事,使得曹丕对甄氏有了恨意?



很显然,必然有什么事使得曹丕对甄氏有了恨意,究竟会是什么事呢?

后世对此也有种种猜测,

一种说法是,曹丕怀疑曹叡是袁熙的儿子,暴怒之下就赐死了甄氏;

关于曹叡的身世问题,历来也是众说纷纭。这一切起因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睿曹叡生平记载的最后部分:即日(景初三年,239年),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

以陈寿对其他人物的记载来看,他记曹叡应当是虚龄,

可无论周岁还是虚龄,按照他的说法,曹叡应当出生在203年(虚龄)或者204年(周岁),

奇怪的也正是这一点,因为曹叡的父母是在建安九年(204年)9月前后步入婚姻的,怀胎十月,曹叡应该在205年才出生才是,去世时也该是35岁虚龄,

为何陈寿犯了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说曹叡去世时是36岁?

这究竟是陈寿计算错误,还是暗示我们曹叡的身世有问题,我们也无从判断了,

不过,即使曹丕怀疑这个问题,那在曹叡出生时就早该怀疑了,他娶的本来就是袁熙的妻子,

不可能十几年过去了,突然从情感上接受不了了?

我觉得这一说法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丕发现甄氏与弟弟曹植有私情。

这种说法就更为可笑了,曹植比曹丕小5岁,也就是说曹植比嫂子甄氏要小上9岁,莫说二人没有私下相处的机会,

曹丕称帝后也将弟弟打发到了甄城,并且派驻“监国谒者”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曹植连自由都难以奢望,何谈与嫂子展开一场“叔嫂恋”呢?

显然这种说法很难被曹丕取信,根本就没什么实现的可能性。

但是,甄氏作为一名曹丕的妾室,甄家也达不到威胁曹丕统治的地步,想来也只有被构陷她与别人有私情,才触怒曹丕的杀心,

只不过这个绯闻男主角,至少当时听在曹丕耳朵里的不会是曹植,而是他们的父亲曹操。


绯闻男主角不是曹植,而是曹操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就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没看懂,问孔融这出于哪个典籍?没想到孔融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是这么回事而已。

美人妲己在商朝灭亡后结局如何史书无载,孔融用“武王”来比拟曹操,用“周公”来比拟曹丕,假意猜测妲己的结局是:周武王伐纣得到妲己后,将她赐给了功臣周公。这么猜测的理由是,曹操不就是将甄氏赐给了儿子吗?

孔融的这封信很有意思,重点是他说曹操把“战利品”甄氏赏赐给了曹丕,完全没有提及是曹丕先占有了甄氏,其后曹操才将甄氏赐给了曹丕。

如果说孔融的这句话很容易引发曲解,但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当时应该就有流言说曹操也看上甄宓,结果被儿子捷足先蹬了

所以后来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将这一传闻写在了魏晋轶事小说集《世说新语》中: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曹丕)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本来这种没有根据的谣言,曹丕是不用放在心上的,可联系到父亲曹操确实对自己这个儿媳颇为关注,使得曹丕也陷入了半信半疑之中,

例如,甄氏陪同曹丕出席宴会,结果甄氏刚一出场,在座的宾客都匍伏于地、不敢仰视,只有“建安七子”中的刘桢一点回避的意思都没有,还直勾勾的盯着甄氏,

曹丕自己从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可曹操听说此事后不高兴了,直接治了个不敬之罪让他去做了苦役

如果,曹家不止一次地发生过这样的事,曹丕在听到别人造谣之后,会不会将这些事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曹操虽然出身在“寒门”,不是礼教严格的世家大族,但他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做出觊觎儿媳的事来呢,

曹丕也不见得会怀疑自己的父亲,但是对于甄氏,怕是会在曹丕眼中留下不守妇道的印象来,

而身为曹操的妻子、曹丕的生母卞太后,对于儿子赐死甄氏之事也如此冷漠倒也说得过去了,

没准她也会因此生出甄氏勾引公公的念头来。


最为无辜的是甄氏,谁能想到远在邺城的她,有一天会遭遇杀身之祸呢?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