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专家內外兼治大幅度提高非哺乳期间哺乳期乳腺炎治疗率,

专家內外兼治大幅度提高非哺乳期间哺乳期乳腺炎治疗率,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12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常规的情绪表达是正常反应,不良的情绪则会带来诸多麻烦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情志篇

情志篇

情志是神的外露,与五藏相关,由心统管。人的情感活动非常丰富,传统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七情”。此外,本书把“压力”称为“闷”,增加一情为八情,也许还有未被列入者。

情志是感官对情景刺激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这是正常生理,不会致病。但如出现不良情绪、过激情绪,以及久久难解之情绪,即可损伤情志而为病,导致人“毛悴色夭”,甚至“神去形亡”。

此外,五藏失衡与偏颇的内在因素可形成多样性格,导致情志的不同表现,如:“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素问·宣明五气》)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灵枢·本神》)

本篇为异常的情志状态画像,并出具治法与方药,仅供临证试用。

67.七情之外另有情,此情心中自生,非纯属肝气之郁也,今人称之为压力,此为情志之闷也。

《礼记》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这是古代的“七情”,它是世上所有的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情感,是本能使然,不需学习,均为心所自生。岐黄之医也有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也。人类这七种情志,能包罗全部情感吗?不够。笔者早年曾提出“七情之外另有情”,认为“压力”就是传统七情之外之情志,称为“闷”。如不少人,不愁吃穿,物质、精神均无异常,但所做之事责任重大,或自我追求完美,属自内而生压力,这是心神上的认知出了问题,常导致心病,临床上确不少见。

68.富贵之人多生闷,因闷而耗伤心血,血少阴亏,血不养心,心神不宁,阴亏火热,内扰心神,诸症蜂起,仅靠药石,殊难速愈。当辅以情趣休闲法、却忙正心法、甜睡养心法、信仰疗心法、明德疗心法、学会自知疗心法等综合调治。

《素问·疏五过论》有“尝富大伤” “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 “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等论述,告诫医者,临床上大多数久病、重病无不导致心病,这种病“不在脏腑,不变躯形”,现代各种形而下的检查常无所得,必须考虑社会精神因素,神形兼治。如患者遭遇堪悲,尝贵后贱之失落,尝富后贫之苦衷,或隐情难诉,医者应耐心、用心开而导之,以求索真正病因,采用“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的诊察方式,“得神”是获得疗心病之真谛,否则很难治愈。

富贵是人间最大欲望,孔子早有“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之说。富,是因为有钱财;贵,是因有门第和权力。而有了权力以后,似乎也不愁钱财,故富与贵是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关于富贵之人的病情,《医宗必读》有云:“大抵富贵之人多劳心,贫贱之人多劳力……富贵者曲房广厦……劳心则中虚而筋柔骨脆……故富贵之疾宜于补正,贫贱之疾利于攻邪。”故对富贵之人,尤当重视心病之治。

69.《灵枢·本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此节言心神之主宰生命过程,当与《灵枢·本神》合参,以晓魂、魄、意、志的生理功能。

70.患者常情绪不悦,性急易怒,胁痛胀闷,心烦发热,心悸怔忡,不寐多梦,气短神疲,食少嗜卧,头晕目眩,或月经不调,乳胀有结,脉弦数或滑。此肝郁脾虚,初病肝脾,久而及心,《局方》逍遥散主之。助人乐己法、音乐悦心法、欢笑开心法、交友疗心法亦主之。

肝喜条达,职司疏泄,若经常气机升降出入受阻,结聚不得发越,则气郁不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则胁肋胀痛而渴。肝藏血,脾统血,肝脾失调,病必及心,故心悸怔忡、不寐多梦、头目眩晕;在妇女则月经失调,经前乳胀痛扪之有块结;或寒热往来,气短神疲,食少嗜卧,信心缺失,浮想多虑等多症蜂起,反复不愈。

逍遥散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芍20g 北柴胡15g 当归12g 生白术15g 茯苓30g 甘草10g 生姜10g 薄荷10g

上8 味,同时用凉净水浸泡1 小时,文火煎至沸后25 分钟,倒出药液,加水再煎,两次煎液取450mL,分3 次温服,每日1剂。

若热偏重,口苦心烦,月经提前而经色鲜红量多,加丹皮、生山栀子、生地黄;急躁易怒,两胁疼胀痛者,加香附、郁金、延胡索;不寐多梦明显者,加酸枣仁、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食欲不振者,加生谷芽、生麦芽。

方论:本方乃《伤寒论》四逆散和《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合方化裁而成,专为肝郁脾虚而设。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补肝;白芍阴柔,配甘草缓肝之急;白术、茯苓健脾宁心神;佐少许生姜、薄荷者,可助生发疏泄。此为疏肝解郁、宁心健脾的代表方,历代以本方加减者众多,用途广泛,疗效明显。

在药物剂量掌握方面,应注意柴胡、薄荷宜轻,白芍、甘草宜重。对于多种经脉挛急的疼痛,如头痛、腹痛、胁痛、痛经,白芍之量可用60g(成人量),其柔肝缓急之效显著。

久病必郁,郁乃心神之病多矣。本方以疏肝解郁为治,但治郁病过程中不能忽视养心、宁心、镇心、静心,故加入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合欢花、合欢皮、茯神等,常可提高临床疗效。

71.妇人产后,多有气血亏耗,加上情志惊恐,喜怒忧思,母性之常理,故血虚心气亦弱,宜加味大定风珠。日光疗心法、欢笑开心法亦主之。

《温病条辨·杂说》有“产后当补心论”一文,称:产后心虚一证最为吃紧。盖小儿禀父之肾气、母之心气而成,胞宫之脉上系心包,产后心气十有九虚,故产后补心气亦大扼要。再水火各自为用,互相为体,产后肾液虚,则心体亦虚,补肾阴以助心阳,取坎填离法也。况新产之妇,产前之气血亏耗,产时之惊恐疼痛,产后之出血耗气,加上对婴儿之柔弱忧虑。心神焦急,体倦劳顿,护儿心切,万般投入,若遇家中贫寒、温饱未逮,或婆媳不和,或婴儿喂养观念之别,令产妇不快者多矣!西医称之为产后抑郁症。此血虚肝气自郁,血不养心,必心神不宁,惊悸,失寐多梦,身痛多汗,或嘿嘿不食,或心烦喜呕,或多怒,或悲忧哭泣等。方用大定风珠加人参、龙牡、浮小麦、茯神、柏子仁养心为紧要之策。一味疏肝行气如柴胡、青皮、香附等在所不宜。

加味大定风珠汤方

生白芍18g 阿胶9g 生龟甲12g 干地黄18g 麻仁6g 五味子6g 生牡蛎12g 麦冬18g 炙甘草12g 生鳖甲12g 人参10g 淮小麦20g 茯神20g 柏子仁10g

上14 味,水煎取汁,去滓,再加入鸡子黄2 枚,搅令相得,分3 次服。舌苔厚腻,腹胃胀满,腹泻呕吐,食欲欠佳,消化不良,外感邪盛者,忌服。

方论:此养阴增液纯补之方,必见脉弱、苔少者可用。产后大虚是其常,如有外感、食滞,当待邪去再用;若气虚较重,须知气为血帅,应加黄芪,去龟板、牡蛎、鳖甲之滞。

《温病条辨·解产难》中有“产后三大证论三”引《心典》语:“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寒复郁之,则头眩而目瞀,此神病也。”产后有诸多症状,颇似血虚肝郁,实为血不养心之神病也。即善治郁者,不治肝而治心,使道通则安。在大队养血补阴方中加用桂枝尖3g,既通心阳,也防阴柔之滞,实为良策。

72.患者面无悦色,郁闷不乐,默默少言,嗳气太息,心烦易怒,入睡困难;或胸胁胀痛,气窜不定;或食欲不振,兴趣低落;或月经失调,乳房疼胀。此郁病之轻者,宜柴胡疏肝散加味,《局方》逍遥散亦主之。辅以交友疗心法、情趣休闲法、讲个故事给人听、写则日记来疗心等法。

郁者,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之郁源于《内经》,发挥于朱丹溪。本条之郁为狭义之郁,乃郁病之轻者,先有情志之郁,后见神志之郁。郁证与郁病实际无明显分界,只有轻重之别,临床不必强分。郁病患者的气机和五藏神常常处于郁结不通的状态,久郁不通,气血失和,藏腑失养,使道不畅,心伤则神摇而动乱,是以焦虑纠结,郁滞不解,木克土运,脾胃也伤。故郁病之轻者,表象为肝气不舒,症状多而复杂,都与心神脱不了干系,正如《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腑皆摇。”《外台秘要·风惊恐失志喜忘及妄言方》也说:“心气不定,五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景岳全书·郁门》甚至有:“若忧郁内伤之治,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故郁本心病,切不可忽视治心以解郁,以补为通。

柴胡疏肝散汤方(《景岳全书》)

北柴胡20g 陈皮15g 川芎10g 白芍20g 枳壳15g 香附15g 炙甘草6g

原方为散,每次取15g,煮沸约5 分钟即可服用。轻症仍有效。郁病稍重,可全方煎煮,温服。

失眠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胀痛明显者,加延胡索、郁金;食欲不振,消化欠佳者,加谷芽、麦芽;情绪低落,兴趣缺失者,加合欢皮、萱草花、糯小米。

方论:柴胡疏肝散为张景岳在《伤寒论》四逆散基础上化裁之名方,历代均作疏肝解郁之代表方,应用很广。方中《本经》谓柴胡主治“结气”,功能“推陈致新”,为少阳、厥阴之引经药;利枢机者,乃使道通达之药,可以“打通结塞,泻心家之烦热”(《长沙药解》)。主要是通心气,为本方主药,用量宜稍重。柴胡(用北柴胡,不用竹叶柴胡代)味苦,性微寒,不可畏其伤阴之忌而少用。香附为开郁要药,味苦气平,偶有久用生风燥之虞,也因方中有白芍之柔而无碍。加谷芽、麦芽,宜用生者,用春升之气,兼顾以助消化;加萱草花(即食用黄花菜)、糯小米者,此以补心血为主,畅通“使道”而心神则达,诸症得解。

逍遥散汤方(见第70 条)

73.患者功利之私太过,或上进之心过切,苛求自我,虽衣食无忧,貌似欢乐,然内心无着,欲望难满,无形之心神压力如山崩之壅滞,故见胸胁胀满、肢体疼重、寒热不定、失眠多梦、纳差无味、烦躁不宁,或自汗盗汗、惊悸怔忡,或咽哽黏痰、倦怠无力、自责自卑、信心若失,甚至绝望无力、短气多疑。此闷之致郁者,乃七情之外的压力情志也。治疗之法当疏肝解郁、健脾宁心,合欢解郁汤主之。却忙正心法、学点佛学疗心病、阅读疗心法、发呆冥想法亦主之。

中国古代太史公曾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利于人不可无,但不可太过,太过则生闷。余临床发现,传统所谓七情者,不外喜、怒、忧、思、悲、恐、惊,未能包括“压力”之一情,亦称“七情之外另有情”也。关于“闷”之情古今均不少见,达官、富豪者虽家财万贯,但其压力之情远比平民更多。有吃有穿,地位显赫,虽无温饱之忧,但多责任之愁,或增勾心斗角之烦恼,致其郁滞,另有躯体创伤、疾病、失恋、离婚、监禁、战争,致其使道不通者,常心神不宁,出现纷繁而不可理解之怪病、难症,诚乃心病之一。释压以解郁,诚为另一路径也。

合欢解郁汤方(见第65 条)

在使用本方治疗期间,应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协助与配合。在生活上,要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作息,减少各方面所造成的精神心理压力。应多做户外活动,如郊游、日光浴,参加轻松的集体活动等,多与亲友交流、倾诉,切忌患者一人独居暗室,不宜长期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

74.患者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易醒,或怔忡易惊,恐闻声响,惕惕然如人将捕之。此血不养心,心虚胆怯,平补镇心丹主之,仁熟散亦主之。辅以辛味通心法、音乐疗心法、阅读疗心法、太极拳疗心法。

惊悸与怔忡,皆心悸也,临床不必分,也很难分。理论上认为惊悸乃外因之悸,多实;而怔忡无外因之悸,多虚,都属心病。

平补镇心丹汤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10g 山药20g 五味子5g 肉桂3g 天冬10g 生地黄15g 熟地黄15g 制远志5g 茯神20g 酸枣仁15g 茯苓20g 车前子10g 朱砂(汤剂不用)

上药水煎温服,每日3 次,每次150mL。为丸剂时,用少量朱砂。

仁熟散汤方(《医学入门》)

柏子仁10g 熟地15g 枸杞15g 五味子8g 山萸肉15g 肉桂4g 人参10g 茯神20g 菊花12g 枳壳10g

用黄酒一两,酒水同煎,得药液300mL,分3次温服。亦可为散剂细末,老酒调服,每次5g,每日2 次。

方论:清代《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神病治法中收载此方,歌曰:“恐畏不能独自卧,胆虚气怯用仁熟,柏仁地枸味萸桂,参神菊枳酒调服。”言简意赅,精当上口,可供初学记诵。

75.思虑纠结,患得患失,浮想联翩,或工作学习高度集中,冥思苦想不能解,以致对常人感兴趣的诸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伴食少神疲,胸闷太息,不寐心悸,脉细弱,舌苔白质淡。此心脾两虚,归脾汤主之。辅以快步运动疗心法、情趣疗心法、穴位养心法等。

思虑是正常的认知情志,只有太过时才为心病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思伤脾,怒胜思。”思虑过度主要影响脾与心。《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藏论第一》说:“思发于脾而成于心,一过其节,则二藏俱伤。”《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忧思源流》也说:“思者,脾与心病。”凡作家、诗人、教师、医生等,以脑力劳动居多而缺乏体力锻炼者,易于患此心病。

归脾汤方(见第60 条)

针灸推拿,取穴太渊、神门、内关、神庭、足三里、心俞、脾俞。

运动锻炼,坚持每天户外快步行走半小时即可,在环境好的绿树丛中最好。不宜爬山,也不宜去健身房用跑步机锻炼。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