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郑晋鸣出生于山西沁源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大山里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青年时代,他离开家乡,到新疆参军。在部队里,当过文化教员、新闻干事。后来,考入光明日报新疆记者站,开始了梦寐以求的记者生涯。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工作中,郑晋鸣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大漠戈壁、草原雪山,13个地州、87个区县、844个乡镇,在新疆这片浑厚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来到江苏,他同样走遍了这里的13个地级市、2037个乡镇,包括黄海前哨开山岛的每一寸土地。
为获取有特色的独家新闻,出过两次较大的车祸,死里逃生﹔为采访徐州矿井瓦斯爆炸事件,与营救人员一同深入井下;为做好抗洪防汛报道,在堤坝上住了五天,险些被毒蛇咬伤﹔为揭露“黑网吧”的安全隐患,带领实习生冒着酷暑走访了四个县……作为记者,为捕捉新闻线索、探寻事实真相、守望公平正义,郑晋鸣长年奔波在外,无惧风吹雨打,不顾个人安危。“进入互联网时代,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也更加便捷。但只有深入现场、用心感受,才能写出真实动人的好故事。”他常这样告诉学生。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笔杆子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半路出家、笨鸟先飞是我不断增强笔力的动力。现在老了,记忆力不好了,但在十年前,我能背诵《人民呼唤焦裕禄》等近千篇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郑晋鸣说。为提高写作能力,他坚持每天练笔。写到入神处、关键时,则废寝忘食。平日,他习惯在枕边放一枝笔、一张纸。夜里有灵感,就随时记下。这一点,用他的原话说,便是“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不写稿”。同事和同行谈及他,大都有这样的评价:老郑写新闻采访实,角度刁,感情真,文笔好。
记者站的工作,相对自由和灵活。为加强自律,郑晋鸣特意制定了一份名为“一、二、三、十”的工作计划,即每月发表一个头版头条、两个二版头条、三个四版头条,共发十篇稿件。多年来,他采写并发表了《采沙毁堤何时休》《增长并不等于发展》《震不垮的精神长城》《我们欠长江一个深深的道歉》等一大批有价值、有影响的好新闻,曾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以及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等诸多奖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写有温度的新闻,讲有灵魂的故事”,是郑晋鸣的座右铭。在他看来,好人让新闻有温度,榜样令故事有灵魂。挖掘好典型、传播正能量,是一名记者的责任与使命。孔繁森、景荣春、徐洪刚、赵亚夫、邱光华、谭国强、李银江、胡永钊、徐其军等一个个英雄模范人物,在他的笔下,为国人熟知,被历史铭记。“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认为,凡人善举最感人,让社会充满光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王继才夫妇守岛卫国事迹的追踪报道。2014年8月,郑晋鸣带着学生,首次登上开山岛。在5天的观察和采访中,他被一种精神深深地触动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在一个远离大陆、荒无人烟、台风肆虐、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一对夫妻坚守边防,一守就是28年”“因为每天飘扬的五星红旗,28年的苦和痛都有了意义”……郑晋鸣心潮难平、含泪命笔。8月26日,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文《王继才夫妇28年孤岛守海防》,在第6版发表整版通讯《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反响热烈。
几年来,郑晋鸣先后9次上岛探望,与王继才夫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7月30日,郑晋鸣在光明日报发表《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一文,寄托对英雄的敬重和哀思。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随后,郑晋鸣和同事又发表《王继才的感召效应》《一个人感动一个国》《百日再上开山岛》《开山岛上温馨的元宵节》等系列报道,继续讲述开山岛的故事。
“我是老王夫妇守岛人生的见证者、记录者;而他们,是赋予我记者生涯以尊严和力量的人,让我更深切地明白‘勿忘人民’这句话的分量。”郑晋鸣表示,心中有人民,脚下有力量。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依然在路上。“新闻是我的最爱,爱之胜过爱自己。选择记者职业,以文字来记录伟大时代、树立清风正气、推动文明进步,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条路很艰苦,但也很纯粹。”郑晋鸣坦言。一头汗两腿泥,俯下身弯下腰。从风华正茂到年近花甲,郑晋鸣的记者生涯,艰苦且执着,平凡而伟大。
简介:郑晋鸣 光明日报社长三角地区党工委书记兼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第十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全国百佳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选手”“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称号,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导师,河海大学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