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12
用手机看
今年4月16日是个让国人骄傲的日子。这一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太空“出差”半年之久的3名宇航员凯旋。
6天后,一场沉浸式的追寻航天的征程,在重庆市巴蜀中学及巴蜀云校百余所学校铺展开来。同学们在这里听航天专家分享航天背后的故事。
把让全世界“艳羡”的“天宫课堂”搬到“巴蜀课堂”,得益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巴蜀中学建设的全国首个航天科技领域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发起的“希望工程”的延伸。这个始于1989年的项目,旨在帮助农村青少年接受更好的教育。“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不是它的第一次“转身”。
“33年来,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帮助600多万名青少年解决求学困难问题,帮助建设和改造了两万余所农村学校。‘希望工程’成为中国社会组织协助政府促进青少年享有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的典型案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郭美荐说。
让每个“大眼睛”都有学上
提到“希望工程”,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那张“大眼睛”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摄影师解海龙于1991年拍摄的。
当时,解海龙正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采访。一天他在村口水库旁遇到几名小学生,孩子们正从草丛中扯出一条破船,撑着它去上学。解海龙也搭船到了孩子们的学校。他走到一年级教室窗外时,晨光正好映照在坐在第二排的一个瘦弱的小姑娘脸庞上。当小姑娘握着铅笔、抬起眼睛看向黑板的那一瞬间,解海龙按下了快门。
这个小姑娘就是“大眼睛”苏明娟。
20世纪90年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还存在着诸多不均衡,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条件的不均等是其中的一项。“据统计,当时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名适龄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郭美荐说。
如何让这些孩子都“能上学”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希望工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大眼睛”照片后来以“我要上学”为题发表,很快传遍国内外,打动了无数颗善良的心,从小学生到退休的老人,从普通民众到国家领导人,大家纷纷解囊相助。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开始在农村地区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两免一补”是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记者注),并向城市逐渐推进,到2008年我国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
随着政策的落实,“希望工程”最初要让农村穷孩子都能读书的愿望实现了。“希望工程”的使命是不是已经完成了?
梦想不会停止脚步,“希望”的脚步也没有停下。
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我国不断完善着资助体系,学生资助制度不断健全,资助资金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据了解,目前我国学生资助项目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在资助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希望工程”起到了非常好的补充作用。为了让更多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能够圆梦高中,“希望高中班”在多地启动。以云南为例,全省已经开设了14个希望高中班,这些希望高中班或关注云南独有的直过民族学生,或聚焦边疆少数民族青少年,满足了云南的民族教育需求。同时,“茅台圆梦行动”也启动了,由贵州茅台集团向中国青基会每年捐款1亿元,资助那些高考后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两万名大学新生,每人资助5000元。
贫困地区孩子也要享受美育和体育
在学校成为乡村最美建筑之后,人们发现乡村的教育依然有不少“不美”的地方:不少乡村学校没有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很多乡村的孩子没有上过一堂像样的音乐课,还有不少孩子从来没见过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
在“有学上”的梦想实现之后,“上好学”成为更多学子的梦想。
希望工程与时代同步,它又一次开始了“转身”。
2007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希望工程”全面升级,将“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在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继续帮助乡村小学改造危旧校舍的同时,通过物质、精神多方面的持续扶持,帮助受助学生和学校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比如建立希望工程图书室、电脑教室、快乐体育园地等。
地处海南省五指山腹地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曾经是个国家级贫困县。从这里走出的琼中女足却获得了“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12岁女子组冠军,这支球队也获得过全国青少年女足比赛的铜牌。
这支女足的组建人之一肖山说,山里长大孩子的天性和天赋与足球竞技是完美契合的,只是她们起初对足球一无所知,甚至认为“用脚能踢的球都叫足球”。
但是,这些孩子接触了专业足球训练后便爱上了这项运动。她们每天清晨5点半开始早训,8点在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继续晚训。组队9年时,这支队伍在琼中已经“基本没有对手”了。
这时,她们也等来了一个机会。中国青基会与斯凯孚中国联合发起斯凯孚“与世界有约”希望工程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助力贫困地区的孩子实现足球梦想。2015年4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2支男队和8支女队参加了邀请赛。琼中女足夺得女队冠军,获得全额资助参加“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
那年夏天,琼中女足一路历经台风、航班取消、飞机变火车等波折,终于在比赛当天的凌晨1点抵达瑞典哥德堡市,第二天中午就投入第一场比赛,基本没有时间倒时差、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球场。但是乐观、坚韧的姑娘们仍然踢出了精气神,一路高歌猛进,夺得冠军。
在随后的2016年、2017年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琼中女足两次卫冕冠军。
截至目前,琼中女足已经培养出42名国家一级运动员、73名国家二级运动员;60余名女足队员考取海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3人入选国青集训队、6人入选U系列国家队,两人入选U14全国精英训练营……越来越多的女孩们加入球队后,梦想从“走出大山”“去县城”,变为“考大学”“踢职业足球”“进国家队”,这不仅是足球带来的变化,更是希望带来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康晓光一直对希望工程进行跟踪研究,他在评估报告中这样总结:自2006年以来,学校资助项目下,希望小学建设捐赠收入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而“快乐”系列的捐赠收入,比如快乐音乐、快乐体育、快乐美术、快乐电影、快乐阅读等,占比呈上升趋势。希望工程以“教育”“儿童”“贫困”为三个支点,从满足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底线需求、让贫困农户的孩子有书读,发展到为农村义务教育解决更加深层次问题、让农村的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希望助力青少年科技梦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有了长足的进展。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21年,我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1.4%,其中中西部普及提升幅度最大,教育部与中西部10个原来普及水平比较低的省份签订了普及攻坚备忘录,建立了部省协同机制,强力推进普及攻坚,这10个省份毛入学率10年平均提高了17.02个百分点,有的省份提高了接近30个百分点。
我国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须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希望工程”再一次提质升级,为激励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素养,共青团中央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于2020年11月启动实施了“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这些“实验室”由邓小平生前的稿费捐赠成立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捐建。
该项目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建设1000所左右组织运行规范、服务保障到位、育人成效明显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2021年,该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33个“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以“援建支持”方式建设约30个实验室,以“申报示范”方式建设约100个“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以“认定授牌”方式建设约200个“小平实验室”。“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着重从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航天科技等7个领域建设和推进。
“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依然秉承“希望工程”“雪中送炭”的原则,继续面向西部、东北、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还未建有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县市区中学。
“希望工程”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在郭美荐看来,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还需要各方力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而在很多普通人眼中,“希望工程”就像是播种希望的火种,点燃一个个孩子心中的希望。这些火种聚集起来,必然会点燃民族的希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