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阳光最新制作的《县委大院》,偶尔追了两集,感觉还挺有意思。
虽然老觉得胡歌演的这个县长,很有点出戏。毕竟现实当中真没有长这样的县长吧?
总感觉他压不住场子那种。
同样是浓眉大眼,当领导干部,还得是朱时茂这种才觉得靠得住啊。
不过剧情总体还挺靠谱。毕竟正午阳光之前制作的《山海情》,能把主旋律电视剧拍成这个水平,确实很难得了。
好了,关于胡歌的长相咱们暂且不谈。
剧中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就是胡歌和黄磊探讨中国饮食文化这段。
两个人在剧中一个是县里一把手,一个是二把手,讨论工作,说起省里面各个县风俗,黄磊说,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啊,但凡口味比较重的地方,相对都比较穷;那些吃的比较清淡的,日子就好过很多。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仔细一想,还真的是。
先说重口味的概念,啥叫重口味呢?一般来说,高盐重辣就是重口味。
最典型的就是吃辣了。看看这个全国各地吃辣地图(当然这个图里面江西吃辣程度不如湖南估计很多江西人是不服气的),江西、湖南交界处,贵州和川渝的大山深处,是全国最著名无辣不欢地区。反之呢,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都是不喜吃辣地区。
除了吃辣这种重口味,饮食偏咸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重口味。
咱们看全国各地平均食盐摄入量地图
传统北方菜都是偏咸,鲁菜就是咸鲜为主。北方一个代表菜京酱肉丝,还有各种酱,都是口味偏咸证明。相比之下,整个南方地区整体摄入食盐程度,就比北方要低一些。
通过这两个地图可以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无论吃辣还是吃咸,都不太感兴趣,这就叫总体口味偏淡。
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恰恰就是比较富裕的地区。
至于那些特别嗜辣的地区,无论是江西湖南交界山区,还是重庆川渝山区,肯定都算是穷地方(当然不是说所有喜欢吃辣的都是穷地方,比如喜欢吃火锅的成都富人就挺多,相对而言);偏好重盐的北方地区,总体也不富裕(同样京津地区也算例外)。
因此,总的来说,饮食口味是不是重确实可以看出一个地区贫富。为啥穷地方就会口味重?为啥富裕地方就口味清淡呢?
认真想一想的话,真的很有学问在里面呢。那么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
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贫困地区吃不到好的新鲜食材,所以需要重口味来调剂,否则就不好下饭。
就拿火锅来说吧,很多人喜欢吃火锅。但严格来说,火锅这种饮食方式确实不太健康,甚至可以说火锅吃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各种调味料。
那为什么火锅会有各种调味料呢?它本身就是为了掩盖食材。像四川火锅最初起源,要么是不新鲜的食材,要么是各种动物内脏这些边角料,就是靠火锅来压制食材的味道。
就是穷得吃不起新鲜肉,所以才要用麻辣掩盖。
至于那些湖南江西贵州大山里面喜欢吃辣的群众,更是穷得吃不起肉,冬天连新鲜蔬菜也吃不起,只能多吃辣,才能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点味道。
与之相反,富裕地区高端食材都追求鲜,自然口味就偏清淡了。像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沿海地区,都喜欢吃海鲜,最好的海鲜当然都是要吃原汁原味,轻易不要用高辣高咸来破坏食材的本来味道。
现代社会如此,古代社会富豪更是追求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清朝最富的盐商们,喜欢吃淮扬菜,就是出了名的清淡。
二是穷人才需要补充高能量,富人反而要吃清淡。
据说最早吃火锅的那批人,都是重庆码头扛活的人,他们每天干重体力活,需要补充高热量,吃不起牛羊肉,只好吃点屠宰场不要的下脚料,用这种火锅烹制,经济实惠,既能补充蛋白,又不贵吃得起。
近代其它类似重庆的码头城市,像武汉、天津这些,饮食口味都偏重,要么嗜辣,要么嗜咸,都是一个道理。穷人就是要靠这些干饭补充热量。
相反,富人平常营养都过剩了,都出现三高了,反而不喜欢这种重油重盐的食物,自然饮食就偏清淡了啊。
像咱们古代逢年过节,就是一个吃,而且都是冲着重油重盐去吃。就是因为平常吃的东西都没啥油水,只能过年过节吃上点。所以很多人说如今过春节没有那个味道了。
可不是嘛,以前一年只有春节能吃到点油水大的东西,所以都盼着过春节。现在平常营养也都过剩了,在饮食方面也就越来越偏清淡了。
这也正是说明了,口味越是清淡,生活越是富足。
就是这个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