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精彩的故事“草船借箭”。
周瑜为难为诸葛亮提出“限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谋算,接军令状并淡定的回“三天即可”。后来在鲁肃的帮助下,借来二十条战船,船上扎了数百个草人,向曹营驶去。
曹操性格多疑,见突然出现的吴军战船,不敢贸然出击,只得命人射箭以应战。因此,成功借箭十万只,让周瑜陷害计划落空。
其实,这个只是一个根据文学构造而形成的一个故事。据史学资料考证,该故事的主人公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而借箭一说,也仅仅是一次偶然的小规模对战事件。
《魏略》记载,“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意思是,某日孙权见江面薄雾,便乘一艘大船闯入曹军营前观察军情。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战,即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孙权的船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得行将倾覆,孙权即令调转船头,让另一侧再受箭。待两侧受箭均衡后,即安然返航。
根据《三国志》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再次征讨孙权,与孙权对战在濡须口。因初战曹军大败,便坚守不出,等待时时机。
有一天,孙权决定亲自去查看曹营军队部署情况,所以就带着一小队亲兵,亲自乘坐一条船,连同亲兵船队,前往查看。曹操得知孙权亲自来了,怕是有诈,但又怕对自己不利,就命令手下军队士兵严加戒备,不得轻举妄动。就这样,孙权大摇大摆地带着船队围着曹军阵营转了大半圈,甚至还击鼓奏乐了一番。
曹操因为不能轻易选择出战,不得已只能让士兵放箭,飞箭全都落到了孙权所乘木船的一面,因为箭太多,重量都在一侧,影响了船身的平衡,孙权就让人把船掉个头,让另一面也被箭射满。就这样,孙权大摇大摆地乘着射满箭的船转回自己的阵营。
这便是草船借箭的原型。小说《三国演义》之所以构思了“草船借箭”这一精彩故事,塑造了周瑜“嫉妒”和曹操“多疑”的性格,主要 为了凸显诸葛亮顾全大局、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小说故事情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