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报告一个情况,我家外公和我抗原检测均为阳性,相关情况已报告给居委会;在等待上门核酸检测期间,给大家带来很多麻烦和潜在风险,深表抱歉!”在浦东仁恒河滨城小区,一位居民在微信群里发的“道歉信”,瞬间让群里“炸了锅”。
不过,等待她的并不是猜忌和指责,各种爱心“投喂”和关心接踵而至。在小区热心志愿者的齐心协力下,一份“硬核”文档指南每天更新。昨天,在居民志愿者例会上,针对居民抗原检测出现阳性的新情况,如何善待邻居的同时、保护好大家健康成为首要目标。
居民志愿者们规范抗疫“手势” 受访者供图(下同)
“硬核”文档日日更新
昨天上午,宫惠珉和28号楼栋的志愿者们召开例会,安排当天工作任务;这样的例会在小区里每天要开两次,上午和晚上8时30分各开一次。“小区居民里很多都是公司高管、总经理等,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校友就有100多名。”宫惠珉是居民志愿者队伍的发起人之一,3月27日,他听说小区里有人核酸检测阳性,觉得有必要将居民团结组织起来,保护家园。“我是从事医药健康行业的,对疫情的医学知识了解较多,初衷是希望呼吁大家在非常时刻,多关心老人、大病患者等弱势群体。”
他的号召在群里发出后,立刻得到居民们的响应。志愿者群成立后,许多居民志愿者纷纷拿出管理运作公司的能力和执行力,一丝不苟建章立制、分工合作。志愿者刘勇等创建了腾讯文档,“队友”们每天记录当天例会内容,形成文档日志,对志愿服务、楼道消杀等做出规范“手势”;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志愿者们把这份数千字的文档日志作为“种子”,分享给小区其他楼栋的微信群,大家一起接龙丰富内容,迅速“开花结果”。有网友将其发到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它被评价为“好似是从迷雾中射出的一道光”“民间防疫指南、太卷了!”
说到成为“网红”,志愿者们有点意外,却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不断完善守护家园的每一个细节。“这几天,随着上海确诊病例和无症状者的增加,我们小区也出现这种情况。大家明确目标:用自助+互助+科学+理性+不焦虑心态的方法防疫。”
“科学,理性,不焦虑”,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需要有专业的手势和遇事不慌的心态。记者看到,在这份数千字的文档上,用红色标注出每日重点。比如,杜绝垃圾桶靠近楼栋;外来快递放桌上,避免反复污染;每次出门戴口罩,尽量N95或双层口罩。“即使有同栋楼家庭被感染了也不要歧视,没有什么可羞耻的,有需要马上和志愿者讲,让大家防控有数。”
仁恒滨江城的抗疫文档日志指南
爱心“投喂”雪中送炭
在“硬核”手势的同时,爱心“投喂”也旋即展开。小区志愿者程志红告诉记者,抗原检测阳性的居民在网上发出“道歉信”后,虽然也有个别居民表示了担心,但更多人表达了真诚的慰问,还主动雪中送炭。
有人马上找出了连花清瘟胶囊,有人拿出了血氧仪,有人贴心地在门口放了牛奶、鸡蛋,“让爷爷多补充营养,照顾好老人和自己”。还有人表示,可以帮他们在网上抢单购买食品。“需要什么直接列张清单出来,没有储备的大家一起想办法,尽量支援。你们好好休息,说不定等上门复核时候就转阴了呢。加油!”
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也有居民提醒,应该通知物业和居委,对垃圾专门处置,最好是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和其他区分,由专门人员穿好防护服上门收,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我们小区有1万多人,过去很多人都是相见不相识,现在经过共同‘战疫’成为莫逆之交。”程志红说,患难之处显真章,经过这段日子,有的楼组群名改成了“相亲相爱一家人”。有居民说,过去我们是陌生人,现在成了“友邻”。原本存在矛盾的居民摒弃前嫌、互帮互助;在抗疫面前,大家同舟共济,携手前行。
记者手记:
这一波疫情来势汹汹,上海阳性感染者仍在增加,医疗资源挤兑、基层防疫力量严重不足,许多一线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超越身体极限,奋战在工作岗位上。记者认识的基层社区干部二十多天没回家成为普遍常态。有人直到父亲被确诊为阳性,才被迫因为“密接”被送回家隔离,也出现了不适的症状。
面对网上唱衰的负面信息,是躺平还是自救?仁恒滨江城的居民们拿出上海人顾大局、讲规则的优良素质,发挥专业水准极高的执行力,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成为当下上海市民共同抗疫的缩影。
与其抱怨和恐慌,不如活在当下。每个人付出多一点、改变多一点,我们距离如常生活就更近了一步。
记者:宋宁华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