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光遇6月26日周年票在哪里,

光遇6月26日周年票在哪里,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16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八千块一张电影票,中国电影市场要被他“啃”光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离谱。


上半年影迷的一次盛会,想要心态不炸,只能被迫佛系了。


今年北京电影节,Sir的朋友圈讨论最多的是:


抢票。


票比五一的火车票难抢。


这么夸张?


更夸张地是,催生出了——8000块一张的黄牛票


侯孝贤《悲情城市》修复重映,某鱼上挂出8000块的标价,理直气壮地注明“五年老店口碑黄牛从不赚穷酸影迷钱”。



还有人PO出了9999求票的帖子……


???



的确,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悲情城市》的机会太难得。


电影1989年上映,侯孝贤导演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次北影节放映,不仅是全新的4K修复版,还是中国内地首映。


是真影迷,就来抢。


3月份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它就让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千人座席,座无虚席。


这次,6秒售罄,也是预料之中。


可问题是,什么票需要炒到8000块?


“傻子才买”,有人可能会说。


看似可以用不买立减100%把这件事轻松带过。


但荒唐的背后指使一场电影吗?


买与不买,其实都是中国影迷的悲哀。




01

黄牛已成常态


现在的影迷,还能够轻松、纯粹地融入电影节吗?


这,或许早已成为奢望。


说回这次被炒到8000块的《悲情城市》,排片共三场,分别在4月25、26、29号,前两场都有主创映后交流环节。


4月18日中午12点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放线上售票。


Sir也专门定了个抢票闹钟。


第一次点进去,座位就已经红了一大片。


专门选了个靠边的位子,可一提交,就显示座位已经被抢走。


等刷新再进,页面已成了被选完的全红——无票了。


抢不到热门影片的票,是大多数影迷面临的情况。


事实上,5分钟不到,从经典老片《堕落天使》《胭脂扣》《2001:太空漫游》《卡萨布兰卡》,到《消失的她》《瞧一桥》等新片均已售罄。


事情没完。


抢票结束不久,Sir就看到了那张8000块出票的截图。


据《九派新闻》报道。


有影迷第一时间就去网上收票,这部原价120的影片,当时的二手票报价是800元,已经翻了近7倍。


等加了卖家微信,询问价格,报价已经涨到了1200元。第二天再问,就成了3000元一张。


待行情回落,价格仍维持在原价的5倍以上。


20号,十多个卖家的报价都还在600元至1400元不等。


22号,Sir再次搜索,价格仍维持高位。



Sir还不死心,问了问标价100元的《悲情城市》,心想还有这样的良心卖家。


可没想到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不止《悲情城市》,朱一龙主演的《消失的她》,虽然已定档6月22号。


但由于在海南电影节上口碑不错,又有广泛的粉丝基础,也一度被炒到6000块。



豆瓣“北京国际电影节”小组里还有成员反映,有人以500块的价格卖《2001:太空漫游》。



钱,谁赚走了?


黄牛。


Sir特地询问了资深黄牛卖家老张:


在他看来,《悲情城市》8000块一张,肯定卖不出去。但,用作炒作手段,吸引来大家的注意,票价就能定得更高。


听他这么说,Sir反思了下自己微妙的心理。


说来惭愧,正是因为“8000”降低了Sir对价格的敏感度,一度觉得5、600的票,嗯,好像还挺便宜。



电影节苦黄牛久矣。


2018年上影节的《小偷家族》,成为那一年的大热门。


因为电影刚刚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电影票才开始售卖,就基本秒光,在某鱼转票渠道里,已经卖到了700—1000不等。



2019年,上影节的《海上花》,原价80的电影票,在某转票平台里,飙升到2000元,甚至两张连票在1000-28000元。


好莱坞电影《星际穿越》买到800-1000元。


更有人以2600元的价格出售上影节工作人员的证件。



上影节,黄牛票的重灾区。


2021年,《薄荷糖》《岚:5x20周年巡回演唱会“回忆录”》2000+。



北影节也紧跟其后,2021年,虽还是疫情期间,但日本动画《阿基拉》,原价120,炒到500。


△2021年,Variety报道了上海电影节黄牛票价之离谱


别以为黄牛只是在某鱼上出现。


线下黄牛也比比皆是。


据《凤凰网》,他们会各自盘踞在自己的影院根据地。


冲每一位前来看电影的观众吆喝:“买票退票!买票退票!”而旁边的影院经理、服务员、保安,都熟视无睹。


(相信所有去剧场看过演出毒饭也都很熟悉)


黄牛倒票,由来已久。


《世界电影》1997年第五期,俄罗斯影评家塔·穆什塔科娃在《倾听他人的心声》一文中,回忆了1995年第二届上影节的黄牛“盛况”:


让·贝克的《爱丽莎的情人》被票贩子毫无愧色地抬至三十至四十美元一张,在售票厅只卖两美元,然而高价票仍被抢购一空。


上个世纪,引进片寥寥无几,中国的求片若渴。


今天,国际化了,接轨了,网络也普及了?


但结果呢?


依然饥渴。



02

被当成韭菜的粉丝


年年如此,年年爆满。


买高价黄牛票的心态就宛如黄盖,一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说来说去,还是逃不过“真·粉丝”


因为电影节的一些放映场次,是有主创到场的。


也就是说,一场电影,也相当于一次明星见面会


像是今年的大热片《消失的她》,朱一龙的粉丝慕名而至,就为了看上偶像一眼,不惜重金求票。


Sir向黄牛老张打听了一下北影节上的《悲情城市》《2001:太空漫游》等价位的电影票,“专业老牛”的回复是:



这场《消失的她》虽不确定是否真有明星出场。


但在黄牛眼里,这部电影是有巨大的收益价值的,票的需求量不多,但可以炒上价格,票价能到八九百不等。


根据这老张的经验,某w姓演员的电影映后可以卖到一千多,但,讽刺的是,与明星的见面场一票难求相比,当电影上映后票房却不一定高。


你甚至可以通过黄牛票价的高低,去判断一个顶流明星在商业上、粉丝群体里的价值。


2017年,上影节《昼颜》主演斋藤工、上户彩等出席映后活动,这样的一张电影票,买到了2000元。



2019年,上影节的《小偷家族》映后,主演松冈茉优,城桧吏等出席主创见面会,也是因此,被黄牛炒到一张票1000元。


不光电影节,如今疫情开放后,各大电影宣发团队又开始了明星的路演活动,尤其是今年这几部春节档,也成了黄牛炒票的重灾区。


在Sir参与《满江红》的首映时,也看见了有粉丝在影院门口找黄牛“求票”。


而《流浪地球2》,一张路演的电影票,在不同的城市里被炒到500—2200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黄牛聊天记录,内容出自36Kr《一张票2200元,与刘德华合影4万,吴京2万,<流浪地球2>影迷怒了:谁在炒路演票价?》


甚至,黄牛还以拍卖“合影价”,明星的身价被明码标价,只要出得起钱,就一定能满足你的心愿。

“发言5k,合影5位数。”有黄牛称,不仅能安排现场提问,还能安排和吴京、刘德华、郭帆等人合影,到场主创人员被“明码标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黄牛聊天记录


更可气的是,真正的影迷、热爱电影的人没有机会进场,而掏得起钱看明星的人,就能通过黄牛进场。


这几天,Sir刚看完《长空之王》的首映,随手一搜,果然如此。


某鱼的票价飙升到3000—5800元不等。



路演,曾经作为一种电影的宣传手段,如今,也成为了黄牛的重灾区。


片方、明星、影迷都没有从中受益。

但也都无可奈何。


《狂飙》火了之后,张颂文身价水涨船高,《不止不休》的电影票也被黄牛炒高,可是电影上映后票房5646万,远没有被疯抢的那么火爆。


即这种炒票无法转化为票房。


因为他们抢的不是电影,而是稀缺性


超前看片,或者现场看明星。


一旦大规模上映后,稀缺性不再,也就炒不下去了。


一茬又一茬的韭菜,不能救中国电影市场,而是被黄牛啃光了。



03

悲情城市


最后,Sir还是想再说说,那些对电影节“死磕”的影迷们。


说来也可怜,他们是中国电影市场里,最可悲,也最无奈的群体了。


抢和涨,是最近到处听到的声音。


旅游火。


五一小长假在即,不少车次的火车票已被抢光,房价也飙升好几倍。


甚至还有新闻报出酒店没房,只剩“沙发位”。



演唱会火。


票根本就抢不到。



但这两者都有些报复性消费的意思。


不算上回家团聚的春节,今年五一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太多人想要奔赴一场旅行或一场演出。


但也因为有报复性,往后还有机会,大家的消费也会回归理性。


而电影节就不同了。


从此往后,稀缺的电影会增加吗,影迷的饥渴会得到缓解吗?

抱歉。


Sir很难抱有太乐观的期望。


剧《毒眸》的《从五条人说开去:影迷文化究竟是什么?》一文,有一位女士对《毒眸》的记者解释说道:


“人有时候可能真的很需要找到一个让自己很狂热的事物。”


每个人都有狂热的权利。


只不过影迷需要为本不昂贵的爱好,付出扭曲的溢价。


黄牛的那句“五年老店口碑黄牛从不赚穷酸影迷钱”,扎痛了多少人的心?


在影迷心里,电影节,是让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信仰的“耶路撒冷”,是让他们找到“共鸣”与“同类”的地方。


这条求圣之路上难免孤独、被人说是“太文艺”,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花钱去挤破头了也要看一场网上就有资源的老片子。


“参加电影节,加入到一个集体性的行为中去,可能会有找到支点的感觉,不会那么孤独了。”


Sir作为一个影迷,自然也是可以理解她的心情与他们对电影痴迷与渴求。


但这条“朝圣”之路,本不应该这么狭窄。


看看中国影迷的饥渴,是怎样被饲养出来的。


它反而是失去了观影的最基本乐趣。


院线上映的电影,引进片占比本来就少;引进的也多是商业大片,小众的文艺片更少,如果不是在大城市,甚至没有影院会排片。


于是所有接触世界电影动态前沿的期望,都落在了电影节上。


然而哪怕是上影节、北影节这样的中国“世界电影之窗”,也开得不够大。


经典电影年年同质化,影展里的电影质量良莠不齐,真正算得上是万众期待的好电影,也就那么十来部。


尤其是这几年,相同的电影,太多。


2018年,《2001:太空漫游》《肖申克的救赎》上海电影节上出现。


接着, 2019年北京电影节的4K修复展映里,《2001:太空漫游》《辛德勒的名单》出现在经典名单。


同年,上影节,转手上映了《天堂电影院》《辛德勒的名单》。


2020年,北影节,《天堂电影院》又登入“电影万岁”系列,《阿甘正传》也在影片单中。


2021年,上影节,《阿甘正传》出现在“大师”致敬单元。


2023年,《2001:太空漫游》《肖申克的救赎》又一次出现在北京电影节跟上海电影节的片单里。



有的电影就算放了,也保不齐来个“特别版”。


那为什么还要去现场看?不如看硬盘里的完整版。


△ 内地上映时,这段镜头就已经被删减了


电影节本来应该是交流,是探索,是实验。


现在更像是内部循环流通。


电影节能办多一点吗?选片能更符合影迷的期待吗?


这几年,Sir不得不一次次降低了期待值。


记得在2017年10月,第一届平遥影展。


片单让人眼前一亮,有5个月前刚刚在金棕榈获奖的电影《方形》,北野武的最新力作《极恶非道·最终章》,美国大师理查得·林克莱特《最后的旗帜》等。


除此之外,那一届还来了赵婷才华展露的《骑士》,也是作为第一届平遥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电影,入选那一届的“卧虎”单元。



然而这种质量和即时性的放映,现在多久没看到了?


不要说中国影迷看国外好片难。


就连国内的好片,也通常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就是轮不到我们自己。


看着别人,流下羡慕的口水:


《风雨云》完整版在日本上映,这部扑朔迷离的电影真容到底如何,我们目前只能干着急。



张国荣20周年,《霸王别姬》在韩国第5次重映。


去年,法国又重映了《无间道》三部曲4K修复版。



这些电影,我们今天想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才是电影的最佳呈现方式——有机会吗?


表面上看,8000块一张《悲情城市》是黄牛作妖,影迷受苦。


但实际上。


怪异的供需关系,带来畸形的价格。


畸形的价格,最终扭曲了每一个影迷与电影之间纯粹、真诚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那张8000块的票烂在黄牛手里,也注定要让更多人一同买单。


唉,可怜的中国影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莫多瓦尼雅、小田不让切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