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16
用手机看
一、 本周要点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房地产复苏可期——2023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复苏步履艰难。房地产销售在年初阶段性出现积极信号,二季度再度回落。房价整体触底反弹,新房价格普遍有企稳迹象,二手房价持续回落。房企资金状况偏紧,拿地谨慎,土地成交延续负增长。“保交楼”专项借款推动竣工端持续改善,房屋新开工和建安工程投资缓慢,房地产投资跌幅小幅收窄。展望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短周期内仍有可能面临“逆风”。而政治局会议则给市场吹来了久违的暖风。下半年住房政策将加大支持力度。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利率有望维持在低位,市场利率可能会小幅走低。预计全年住宅销售额仍有望实现轻微正增长,房价总体逐步回稳,土地市场供需结构改善。期待下半年在促进房地产“后半段”工程建设和缓解房企债务问题等方面出台更多有力的积极政策,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跌幅较上半年收窄。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宏观政策如何应对总需求不足?
内需不足问题突出,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实施遇到堵点使得政策刺激效果不及预期。当前,亟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更精准地刺激内需,稳定中国经济基本盘。消费需求低迷,突出表现为居民提前还贷比重上升。投资需求不足,企业普遍存在“过冬”心态。具体而言:一是房地产投资下降明显。二是企业对未来预期和信心不足,普遍存在“过冬”心态,不敢投资、不愿投资的问题严重。三是授信充足企业将资金提前还款和部分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两者并存。四是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进一步打击投资积极性。
政府财政压力增大,政府投资资金支持不足。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二是财政支出节奏缺乏跨期规划。三是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刚性支出占比增加,用于建设发展的资金有限。四是过去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积累,隐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加。
我们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如下突出问题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第一,消费券有待优化。第二,减税降费的负担加重。第三.地方债的发行和使用对有关投资的带动作用减弱。第四,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遇到堵点。第五,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实施面临一些问题。关于如何更好提振内需的政策建议:第一,优化和完善消费券的设计、发行与管理,并将其作为刺激消费的重要政策,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第二,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政策支持精准度。第三,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第四,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第五,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并优化发行机制。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房地产复苏可期——2023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复苏步履艰难。房地产销售在年初阶段性出现积极信号,二季度再度回落。房价整体触底反弹,新房价格普遍有企稳迹象,二手房价持续回落。房企资金状况偏紧,拿地谨慎,土地成交延续负增长。“保交楼”专项借款推动竣工端持续改善,房屋新开工和建安工程投资缓慢,房地产投资跌幅小幅收窄。展望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短周期内仍有可能面临“逆风”。而政治局会议则给市场吹来了久违的暖风。下半年住房政策将加大支持力度。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利率有望维持在低位,市场利率可能会小幅走低。预计全年住宅销售额仍有望实现轻微正增长,房价总体逐步回稳,土地市场供需结构改善。期待下半年在促进房地产“后半段”工程建设和缓解房企债务问题等方面出台更多有力的积极政策,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跌幅较上半年收窄。
沈建光(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激发平台企业提振消费效能
提振消费需解除三大制约因素:一是企业经营承压、结构性失业突出,收入增长放缓。二是不同群体的收入分化拉大,制约了消费全面回暖。三是消费信心持续低迷,居民部门主动“去杠杆”。平台企业促消费作用大幅提升:一是大大提高消费供需对接效率。二是推动城乡消费双向融合发展。三是加快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发展。四是强化不同地区消费价格联动。全面激发平台企业提振消费作用的建议:一是加大中央财政促消费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与平台企业联合发放消费券。二是对于绿色智能家电电脑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大财政资金补贴。三是支持平台企业创新消费模式和场景,打开县域农村下沉消费市场。四是支持平台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纾困,改善消费恢复的就业收入基础。
刘锋(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完善“能消费、敢消费、易消费” 的长效机制和基础设施才是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关键
提振我国经济的关键在于消费的提质扩容。短期看,消费具备最大复苏潜力;长期看,提升最终消费的GDP占比是未来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但是,目前消费复苏及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容乐观。需要建立“能消费、敢消费、易消费”的长效机制和基础设施,为消费提质扩容扫清障碍,继续努力挖掘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潜力,确保国民经济长期向好。建议针对不同群体特征,给予其“能消费”的收入,赋予其“敢消费”的信心,构建好“易消费”的环境。一是提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使其“能消费”。我国居民收入增速与可支配收入占比较低限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的上限,增加居民的收入是提升消费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建议通过保障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并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二是提升中低收入群体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使其“敢消费”。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得居民对未来缺乏安全感,难以形成稳定的支出预期,导致储蓄率较高。政府需提高政策的稳定性预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消费。三是增强中高收入居民消费便利,使其“易消费”。消费限制多、交易成本高、产品供求不匹配、缺乏法律保护,限制了消费需求的释放。建议为大众消费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提升国民消费的便捷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而更好地激发消费意愿。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库存周期: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美国库存周期主流观点以及疑点。结论是,美国库存周期平均3年左右,2022年中已经开始主动去库存,按周期规律,2023下半年或完成去库、开启补库周期。然而过去一年,尤其2023年以来,美国去库存对经济的拖累并不明显,美股表现积极,似乎与传统库存周期规律相背。本轮美国库存周期有何不同?1)更受价格扰动。本轮库存周期受价格扰动较大,周期时间可能延长,且主动去库节点可能略有滞后。2)更受供应链扰动。2021年,美国制造业供应链出现阻塞,程度可能是1970年代以来最深,令美国中下游批发和零售商库存过度紧张。2022年以来供应链问题缓解,部分前期积压的补库需求延迟释放,美国零售商库存加快增长,并与制造商库存增速明显错位。3)库存周期与制造业投资周期错位。2022下半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投资建厂规模急剧上升,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关键动能。美国库存周期下一步及影响。1)库存周期判断:本轮去库存的开启可能介于2022年Q3-Q4,去库周期长度可能约为2年,继而当前美国仅处于去库周期前半段、即将走入后半段,补库周期的开启可能在2024年Q2-Q3。2)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本轮去库存的节奏或较平缓,对经济下行的放大作用或不明显。3)对美股的影响:本轮美国去库存对美股的冲击或相对有限。4)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关今年下半年“中美库存周期共振”利好中国出口的判断还需进一步检视。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欧、日经济“强弱”的比较
在疫后复苏周期中,美国经济复苏的弹性和持续性最好,日本居中,欧元区最弱。以产出缺口衡量,美国已基本回到潜在增长路径,欧元区和日本的产出缺口仍为负。2023年上半年,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速均高于潜在水平,欧元区则出现“技术性衰退”。结构上,美国的增长主要来自消费,日本为投资,欧洲为出口。预期方面,市场对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较为乐观。预期转乐观并非“空穴来风”,“软指标”和价格等领先指标均显示总需求或回暖。美欧日的消费者信心均有好转,欧洲消费者信心提升较快,自去年9月到今年7月提升了13个点,日本消费者信心已修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CRB现货同比增速领先美、欧、日PPI增速6到12个月,前者已于今年4月触底回升,美国周期股也已在交易经济周期触底。货币紧缩周期接近尾声,以及财政仍有发力是过去一段时间美、欧、日预期好转的重要解释。乐观预期最终能否兑现?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将可能使美欧日的消费从中受益,日本的确定性较高,美欧消费仍处于寻底的过程中。CRB增速领先美欧日库存周期,价格触底回升可能带动库存增速上升,日本库存投资增速受益的确定同样较高。从修复的压力和持续性来看,短期内,日本信贷收缩压力相对较低,修复持续性好于美国及欧洲,欧洲信贷收缩的压力最大,但中期内,日本存在货币政策收敛的压力。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宏观政策如何应对总需求不足?
内需不足问题突出,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实施遇到堵点使得政策刺激效果不及预期。当前,亟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更精准地刺激内需,稳定中国经济基本盘。消费需求低迷,突出表现为居民提前还贷比重上升。投资需求不足,企业普遍存在“过冬”心态。具体而言:一是房地产投资下降明显。二是企业对未来预期和信心不足,普遍存在“过冬”心态,不敢投资、不愿投资的问题严重。三是授信充足企业将资金提前还款和部分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两者并存。四是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进一步打击投资积极性。
政府财政压力增大,政府投资资金支持不足。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二是财政支出节奏缺乏跨期规划。三是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刚性支出占比增加,用于建设发展的资金有限。四是过去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积累,隐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加。
我们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如下突出问题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第一,消费券有待优化。第二,减税降费的负担加重。第三.地方债的发行和使用对有关投资的带动作用减弱。第四,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遇到堵点。第五,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实施面临一些问题。关于如何更好提振内需的政策建议:第一,优化和完善消费券的设计、发行与管理,并将其作为刺激消费的重要政策,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第二,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政策支持精准度。第三,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第四,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第五,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并优化发行机制。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库存周期下,蕴藏的投资机遇
库存见底了吗?名义库存已近底部,实际库存去化行至半程。时至年中,名义库存已在历史底部,但实际库存去化滞后。以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来计,本轮库存周期已持续44个月、超过历史平均的39个月,其中,名义库存同比2.2%、处于7%的历史分位数。但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库存去化明显滞后,实际存货同比7.6%、处于37%的历史分位数。实际与名义变量背离之深,历史上并不多见。供给因素干扰下价格波动过大,导致本轮名义库存刻画的库存周期或存在一定失真。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受阻、俄乌冲突带来的冲击等,都导致商品价格大幅起落、价格波动显著放大。由于受供给端影响程度不同,不同行业名义库存与实际库存表现的背离程度不同;其中,中上游行业受影响程度往往大于下游,以黑色系等最具代表性。
库存低是否一定意味着补库?需求是关键,本轮周期地产和出口驱动有限。经验显示,企业库存行为滞后于企业利润变化,企业利润滞后于需求表现。传统周期下,库存滞后企业盈利2个季度左右,盈利表现通常略滞后于需求。从领先指标来看,二季度以来制造业PMI及新订单指数持续在荣枯线以下,6月BCI企业销售前瞻指数降至56.9%、大幅低于疫情前。企业利润增速近4月改善,主因成本而非需求。地产大周期已过、外需阶段性承压,需求改善弹性受限,或制约本轮库存回补空间。回顾过往,历轮库存周期的启动,多伴随政策宽松下的地产扩张、或是出口持续改善带来的需求支撑、例如2003、2006和2009年。反观当下,人口拐点已经来临、2022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地产周期换挡下行;海外制造业景气低迷、出口支撑乏力。
低库存下的投资机遇?可关注景气赛道、稳增长及中美库存共振等线索。不同以往,本轮库存周期结构性分化明显,部分低库存行业或率先迎来拐点。进一步展望,部分基本面敏感行业或受稳增长落地提振、出口导向型行业有望受益于中美库存共振。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全球产业链博弈加剧,中国还有哪些发展机遇?
在全球生产分工模式初步建立后,一国的工业品生产已并非完全依靠自给自足,而对于国际贸易的依赖也意味着一国的生产存在受外部影响而中断的风险,产业链安全逐步开始成为一国衡量国家利益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美国和欧洲受到全球化影响较大的地区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政治支持倾向。在政治极化的影响下,发达国家的政府纷纷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加征关税、重振制造业计划、产业回流等手段以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绿色化、效率性和安全性对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影响也并非独立存在,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未来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汪涛(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全球股市:复苏与衰退间的拉锯
美国股市:盈利存在隐忧,股票仓位低位回升。当前美股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位,但企业盈利数据似有疲软的迹象。从投资者的仓位来看,尽管近期对美股仓位有大幅提升,但目前仍然低于历史长期均值。欧洲股市:衰退与复苏间的拉锯,盈利增长放缓。尽管瑞银的领先经济指标显示当前的欧洲宏观环境开始进入复苏区间,但瑞银认为目前处于衰退与复苏间的拉锯而非全面复苏。瑞银预计,随着通胀放缓和经济实际增速走弱,企业利润率将在下半年持续承压。日本股市:通胀预期抬头助力股价,但难以迎来结构性的重估。瑞银认为今年日本国内通胀抬头,经济和消费复苏步伐加快,未来两年每年名义GDP增速会达到过去10年均值的3倍,因此股市有望逆势上扬。考虑到改变日本国民对于通胀与名义GDP增速的长期预期较为困难,日本股市难以迎来结构性的重估。
丁爽(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逆周期调节不会是强刺激,财政发力必要性更大
在政治局会议定调“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之后,各部门陆续部署多项稳增长政策,多维度提振市场信心。结合二季度数据,当前机构的主要担忧仍集中在需求不足和低通胀,重点包括青年失业率高、房地产销售不振、地方债务风险、外需趋弱等。也是在此背景下,市场关于宏观政策的预期和讨论不断。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非常宽松。“逆周期调节重点在于针对性解决问题,不会是强刺激,但整体还是会偏宽松。”今年三季度中国央行还会降准25个基点,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预期至少会持续到三季度,年底人民币汇率会有更强支撑。对于低通胀,他认为7月CPI可能出现负值但不会持续,PPI随着去库存接近尾声会改善。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逆周期调节发力与地方债务风险化解
尽管今年有较大把握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但不能因此就疏忽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情况,特别是广义财政发力可能面临掣肘。短期而言,一方面可以在下半年适当增加国债发行,另一方面可以在准财政政策工具上发力,提前准备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便在专项债发行完成后及时补位,带动商业银行的融资规模增加,拉动基建投资。同时,财政政策还需要在促消费、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上出台相应举措,让大家“敢消费、能消费、想消费”。 货币政策需要在信号上来配合财政政策。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短期可以用债务展期、提高再融资债额度和以“股权财政”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降低地方债务成本;长期来看,可增加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债规模,减少专项债规模,逐步以特别国债置换地方政府债务及隐性债务,优化整个债务结构。
一周新闻热点20230731-0806
房地产新闻一览
国家发改委: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改造和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中的作用,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持续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支持7度及以上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鼓励同步开展农房节能改造和品质提升,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央视财经)
央行、国家外汇局: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 中国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1日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在下半年工作部署中提及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继续推动重点地区和机构风险处置,强化风险早期纠正,丰富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和手段,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新闻网)
央行将指导银行调整存量房贷利率 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近年来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成效明显,未来还将继续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每日经济新闻)
浙江瑞安拟实施人才房票制度:最高抵扣购房款的50% 10年内不得上市流通 浙江省瑞安市4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瑞安市人才房票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人才房票当年有效,使用时间以实际签订购房合同协议书为准。人才房票抵扣金额不高于所购住房房款的50%,不得套现,提现、转让、赠与等。产权限制方面,人才住房自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之日起10年内实行产权行政限制,不得上市流通周转、不得办理抵押贷款(用于购买本套住房的公积金和商业按揭贷款除外)。人才住房自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之日起满10年的,购房人可申请解除产权行政限制。不动产登记部门凭市住建部门出具的函件予以限制、解除。(澎湃新闻)
郑州暂停执行住房限售,郑州落实认房不认贷 8月3日晚,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郑州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郑州市税务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郑州成为二线城市中率先表态落实“认房不认贷”的城市;购买改善性住房的,其原有住房暂停执行郑政办〔2017〕58号文“在郑州市行政区域内,2017年5月3日(含)之后购买的住房,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之日不满3年的不得上市转让”的规定。(央视财经)
深圳:拟阶段性提高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至月缴存额的80% 8月3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调整我市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阶段性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标准。职工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在深圳市无商品住房、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自本通知施行之月起12个月内,职工提取该期间内的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的,每月最高可按申请当月应缴存额的80%提取;新市民(非本市户籍)或者青年人(35周岁及以下)职工每月最高可按申请当月应缴存额提取。(澎湃新闻)
海南:支持购房人提取公积金支付购买新房首付款 8月3日晚,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通知,支持购房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买海南省新建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首付款。通知明确要优化住房合同备案规定,各房地产开发企业,支持购房人使用住房公积金与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支付购房首付款。对购房人已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上述付款方式,并已足额支付自筹资金部分购房首付款的,开发企业应予以签订合同并配合提交办理合同备案。购房人及其配偶无未结清住房公积金贷款,在签订合同并办理备案后,可向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申请提取购房人及其配偶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央广网)
中指研究院:TOP100房企7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4.1% 7月31日,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1-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39944.0亿元,同比下降4.6%。其中TOP100房企7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4.1%,环比下降33.8%。销售额超千亿房企10家,与去年同期持平,百亿房企8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6家。(证券时报)
上海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7月31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表示:近日,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近期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阶段全面推进“两旧一村”改造等民心实事工程。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央视财经)
贵阳:降低第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至20% 贵州省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支持首次住房公积金贷款“既提又贷”。缴存职工家庭无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记录不超过1次,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提取后仍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时,降低第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缴存职工家庭首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已结清且无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记录,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40%降低至20%,利率执行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每日经济新闻)
四川遂宁优化公积金提取 7月31日,四川省遂宁市发布《遂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租房提取业务的通知》,调整提取频次缴存人可按年或按月自主选择提取。按年提取的,无自有住房的缴存人家庭在遂宁市辖区内租赁自住住房,租房提取限额为18000元/年,生育二孩三孩缴存人家庭租房提取限额为25000元/年。按月提取的,无自有住房的缴存人家庭在遂宁市辖区内租赁自住住房,租房提取金额每月不超过1500元,生育二孩三孩缴存人家庭租房提取金额每月不超过2080元。(澎湃新闻)
青岛“带押过户”范围再扩大 支持组合贷 据青岛市人民政网站8月3日消息,为加速存量房交易流转,更好满足市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持续扩大业务办理范围,将存量房“带押过户”业务拓展至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放开了买卖双方的贷款类型限制,既支持卖方“带押”出售存在组合贷款的住房,又支持买方申请组合贷款购买“带押”房屋,为购房职工提供更多渠道和资金保障,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惠及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青岛早报)
基金新闻一览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6月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945只 设立规模460.90亿元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7月31日发布数据,2023年6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当月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945只,设立规模460.90亿。从私募资管产品存续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6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3.21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上月底减少2,466.82亿元,降低1.83%。(上证报)
广州市“双Q”试点成功实现双落地 8月1日,记者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广州私募投资基金领域创新试点取得重要突破。7月14日,首只QFLP试点基金沃博联广药(广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7月18日,首只QDLP试点基金广州粤凯寰球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完成备案,这标志着广州“双Q”试点成功实现双落地。(上证报)
券商私募资管规模压降至5.66万亿元,环比下降3.36% 8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券商私募资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持续压降至5.66万亿元,环比下降3.36%,三个月减少了1968.15亿元。不过,随着通道业务的逐步出清,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规模降幅也有所收窄。其中,集合资管计划规模为2.71万亿元,环比下降2.73%;单一资管计划规模为2.95万亿元,环比下降3.94%。(证券日报)
近50家公募机构宣布降费 截至8月2日,已有近50家公募机构宣布降费,参与降费的公募产品数量突破1900只,公募机构总体上按照管理规模由大到小“阶梯式”降费。 机构研报测算显示,基金费率全面调降后,每年管理费收入下降约百亿元(预计约35%为尾佣),托管费收入下降约15亿元,直接让利投资者。随着后续降佣的推进,基金公司或加大对资产配置型等产品的重视程度,寻求业务多元化发展。(中国证券报)
公募基金经理新老更替加速 随着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扩张,不少“新生代”基金经理陆续登场。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记者发稿,全公募市场大约有3500名基金经理,其中有超1600名基金经理任职时间不超过3年(含),今年以来首度登场的基金经理约300人。(经济参考报)
私募发行创年内新低 “冰点”时刻入场胜率大增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备案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当月新备案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总量为795只,创下年内私募发行新低。今年前6个月,私募证券基金备案数量分别为2270只、1877只、2766只、2740只、826只和942只。虽然产品发行遇冷,但私募却纷纷看好后市,坚定当下是市场底部的判断。(上证报)
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 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推动银企供需对接,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工作举措。潘功胜要求,金融机构要积极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氛围,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全面梳理绩效考核、业务授权、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尽职免责等政策安排,优化服务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提升贷款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要深入了解民营企业金融需求,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和诉求,做好银企融资对接,为民营企业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要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网)
央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 适时适度做好逆周期调节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8月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降准、降息问题。一方面,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以及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都具有投放流动性的总量效应,需要统筹搭配、灵活运用,共同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综合评估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目标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既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适时适度做好逆周期调节,又要兼顾把握好增长与风险、内部与外部的平衡,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提升政策效率,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刚才介绍到,近年来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成效明显,未来还将继续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时,要持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支持银行合理管控负债成本,增强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发改委: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分批出台实施一批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储备政策 8月4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等闲,组织实施好阶段性政策的延续工作,持续谋划一批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储备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分批出台实施。(证券时报)
央行:必要时可再创设新货币政策工具 持续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8月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实施好存续的工具,对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领域,延续实施期限,多措并举,巩固政策成效,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的工具,持续支持普惠金融、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每日经济新闻)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 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研究,要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影响力。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研究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要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集成优化就业创业政策,大力挖掘就业增长点。(中证报)
国家发改委: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优化消费环境,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通知还提出,持续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完善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服务标准。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消费动态大数据监测平台系统,开展消费前瞻指数研究和编制。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清理制约消费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有序破除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中国新闻网)
央行:简化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程序,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 据央行消息,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深化金融国际合作和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主动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简化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程序,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证券时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 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力度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出,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底,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将民营企业债券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扩大至全部符合发行条件的各类民营企业,尽快形成更多示范案例;清理废除有违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原则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保护和支持;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央视财经)
中国7月制造业PMI49.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31日联合发布7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回升,经济趋稳向好运行态势明显。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3%,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平稳上升。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0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2个,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持续改善。(中国新闻网)
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设计 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推进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王善成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部署要求和《若干举措》有关工作安排,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设计,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抓紧启动第五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持续推动清单事项缩减。全面开展效能评估,在重点领域加快形成体系性准入安排。在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方面,进一步加大典型案例排查、归集、通报、约谈、整改力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准入难题,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中国网)
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国企改革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据国资委网站8月2日消息显示,8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会议强调,要着眼长远,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后劲。要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上多作贡献,不折不扣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携手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证券日报)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突破1亿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8月4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截至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04亿个,同比增长13.41%。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71万只,较年初增长6.88%;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新华社)
五部门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选择重点产业链,构建融资促进生态。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企业,进一步梳理一批在产业链上发挥强链补链稳链作用的优质中小微企业,列出融资需求清单。通知明确了优化授信服务策略、完善融资增信策略等一系列举措。在优化上市培育策略方面,提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摸排链上中小微企业上市意愿、经营情况等,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新华社)
商务部: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据商务部官网8月3日消息,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202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31358.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13232.2亿元,下降5.9%;进口18126.2亿元,增长22.1%;服务贸易逆差4894亿元。(证券日报)
我国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回升 记者从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前,市场预期有所好转,从最新数据看,7月份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5.9%,较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制造业PMI已连续2个月回升,目前各部门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促进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扩大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行规模等政策措施已经陆续出台实施。(央视财经)
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超43% 锂电池全行业营收达6000亿元 工信部8月3日发布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锂电池产量超过400吉瓦时,同比增长超过43%,上半年锂电池全行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央视财经)
上半年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7.3%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357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0.7%,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实现营业收入单季两位数增长。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占比接近四成。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23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7个百分点,增速比一季度快3.9个百分点。(人民日报)
工信部: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6%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小幅增长,利润总额增幅维持较高水平。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6433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总额639.6亿元,同比增长27.6%。(中新经纬)
31省份上半年GDP全部出炉:15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随着7月30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安徽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全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的GDP数据已经全部出炉。上半年,31个省份中有15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水平5.5%,分别是上海、海南、西藏、吉林、内蒙古、浙江、甘肃、青海、江苏、宁夏、山东、安徽、河北、湖北、辽宁,四川、北京增速则与全国水平持平。其中,上海、海南、西藏三省份增速超过8%,吉林、内蒙古两省份超过7%。上海增速最高,达到9.7%。从经济总量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广东、江苏今年上半年成功破6万亿。(澎湃新闻)
国家医保局:1-6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同比增长7.6% 据国家医保局8月1日消息,2023年1-6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16349.0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1046.51亿元,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302.50亿元,同比增长0.7%。(上证报)
最新世界500强出炉:142家中国公司上榜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41万亿美元,比上年上涨8.4%。沃尔玛连续第十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沙特阿美首次上升至第二位。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继续位列第三。总体来看,中国今年共有142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美国则为136家。在盈利方面,沙特阿美利润增长了51%,以约1,590亿美元的利润位居利润榜榜首。利润榜前五位中有三家科技企业:苹果公司位居利润榜第二位,微软上升至利润榜第三位,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美国邮政分列利润榜第四、第五位。利润榜前十位中的两家中国公司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其中工商银行的利润超过535亿美元。(观察者网)
上半年世界黄金市场保持良好势头 世界黄金协会8月1日最新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到2460吨,同比增长5%。其中,全球央行购金需求上半年达到创纪录的387吨;全球金条与金币需求总量达582吨;金饰需求达到951吨。上半年,中国金条和金币总需求同比增长33%,达到115吨,占到全球金币金条需求的22%。(央视新闻客户端)
澳洲联储继续暂停加息 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1%水平 澳洲联储连续第二次暂停加息,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1%水平,为2012年以来高位,市场预期加息25个基点。澳洲联储表示,可能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预计通胀率将在2025年晚些时候回归2%-3%的目标区间。预计到2024年底通胀率将达到3.25%;将竭尽所能实现政策目标。澳洲联储表示,考虑到这一点以及围绕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委员会本月再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金融界)
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至“AA+” 当地时间8月1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宣布将美国的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惠誉指出,美国政府债务负担高且不断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内美国财政状况将持续恶化。并且,在过去二十年中,美国的治理能力有所削弱,这在反复出现的债务上限对峙和每到最后一刻才出现的解决方案中得以体现。(人民网)
欧元区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3% 欧盟统计局7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欧盟GDP环比零增长。从国别来看,二季度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GDP环比零增长,法国和西班牙GDP分别环比增长0.5%和0.4%,瑞典、拉脱维亚、奥地利和意大利GDP环比萎缩。此外,经季节调整后,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6%,欧盟GDP同比增长0.5%。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均同比增长1.1%。(人民日报)
英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5.25% 行长称或将继续加息 当地时间8月3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5%上调至5.25%,这是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14次加息。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当天表示,如果英国通胀水平难以回落,英国央行或将继续进行加息。(央视新闻客户端)
巴西央行降低基准利率至13.25% 当地时间8月2日,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将银行基准利率从13.75%降为13.25%。这是自2020年8月以来,巴西央行首次降低银行基准利率。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表示,降低基准利率将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带来更多就业。(央视新闻客户端)
股债汇新闻一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持续推出平台企业绿灯投资案例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出,扩大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规模,推动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持续推出平台企业“绿灯”投资案例。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地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备案,开展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央视财经)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发布:独立董事任免程序明确了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4日发布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优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证监会近日发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自2023年9月4日起施行。修改完善后的《独董办法》共六章四十八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与任免程序;二是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及履职方式;三是明确履职保障;四是明确法律责任;五是明确过渡期安排。下一步,证监会将指导证券交易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建立健全独立董事资格认定、信息库、履职评价等配套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各类主体掌握改革新要求。同时,持续强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监管,督促和保障独立董事发挥应有作用。(央视财经)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民营企业债券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扩大至全部符合发行条件的各类民营企业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出,将民营企业债券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扩大至全部符合发行条件的各类民营企业,尽快形成更多示范案例。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用地需求,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对产业链关联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实行整体供应。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外,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供水供气供电企业的投资界面免费延伸至企业建筑区划红线。(国家发改委网站)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持仓管理暂行规定》 近日,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持仓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重点对持仓限额、套期保值、大户持仓报告、持仓合并等基础制度的内涵、制定或调整原则、适用情形、各参与主体义务等作出规定。一是明确持仓限额的制定或调整原则、设定方法,规范交易行为。二是对套期保值行为进行原则性规范,明确期货交易所的审批和管理义务。三是完善大户持仓报告制度,进一步充实报告内容,明确报告方义务。四是对持仓合并原则进行明确,同时对持仓合并豁免有关制度作出原则性安排。(证券日报)
中期协:7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较上月增长3.98% 据中期协7月31日消息,数据显示,7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821.41百万手;同比增长19.72%,环比增长3.98%。7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为50.39万亿元;同比下降1.04%,环比增长7.89%。(上证报)
再融资募投项目信披监管迎强化 上交所日前在最新一期《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简称《审核动态》)内,对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环节作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审核动态》表示,在前次募投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或存在延期、募集资金使用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如上市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前募产品相似或仍投向前次募投项目的,应当充分论证本次募投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近段时间也有多家公司再融资项目收到监管问询函。(经济参考报)
中国结算: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拟降至约13% 中国结算8月3日发布消息,拟自2023年10月起实施差异化调降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安排,将该比例由原计划调降至平均15%左右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调,实现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由现行16%降至平均接近13%。(中国网财经)
上清所:上半年清算业务规模315.6万亿元 同比增长24.5% 据上海清算所8月3日消息,2023年8月3日上午,上海清算所召开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半年,清算业务规模315.6万亿元,债券发行业务规模18.7万亿元,同比增长24.5%和16.1%。截至6月底,债券托管余额32.8万亿元,清算通业务规模累计突破万亿元大关。(上证报)
券商跨境衍生品存量规模达6726.95亿元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券商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34564.98亿元,存量名义本金规模20712.25亿元。其中,场外期权存量名义本金规模12208.82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47%。其中,收益互换、场外期权是最主要的跨境场外衍生品业务。在发展跨境衍生品业务上,券商需进一步扩大净资本规模,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上证报)
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 投资端改革有望提速 前7个月,共有210家公司完成首发募资,较去年同期的205家略有增加;累计募资2478.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504.52亿元略有减少。IPO整体通过率略有下降。注册制改革以来,IPO保持常态化,预计将出台更多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的政策。(中证网)
摩根士丹利调整A股评级至“标配” 8月3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将中国股市的评级从“超配”调整至“标配”。摩根士丹利表示,近期投资者可能会抓住此前的刺激政策预期所带来的行情,暂时获利。政策支持措施可能会逐步出台,但股票持续上涨仍需要更多的支撑。(第一财经)
仅34家公司!上半年欧洲IPO数量创2009年来新低 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3日报道,上半年,企业在欧洲上市筹资总额仅为24亿欧元,只有34家公司在欧洲上市,数量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点。报道称,根据欧洲金融市场协会(AFME)数据,2023年上半年,企业在欧洲通过IPO筹集的资金仅为24亿欧元,这也是14年来的最低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42%。同时,在欧洲上市的公司数量已降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欧洲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面临严峻形势。(中新经纬)
前七月IPO募资近2500亿元 资本市场服务科创产业功能凸显 数据显示,以上市日作为统计标准(下同),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共有210家企业成功IPO,合计募集资金2478.7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数量有所增加、募资金额下降。科创板、创业板表现突出,募资金额合计占比约为77%,更多创新型企业借由资本市场获得了业务发展的更强“助力”,我国资本市场投融资动态平衡正在稳步推进。(经济参考报)
IPO遇传统“淡月” 沪深交易所零申报 在刚刚过去的7月,沪深交易所出现了较为罕见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单月零申报。数据显示,7月仅北交所新增1家IPO申报企业,沪深交易所则为零申报。同时,IPO上会家数也明显减少,7月共有25家企业上会审核,环比、同比均大幅下滑。除了IPO的申报受理放缓,在IPO审核方面,节奏也出现放缓的迹象。数据显示,今年7月共有25家公司接受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核,远低于6月的54家,也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过会方面,25家上会企业中有22家过会,2家被否,1家暂缓审议。(证券时报)
美国国债规模达32.659万亿美元 智库发出警告 据央视新闻消息,美国财政部网站近日更新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27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达到32.659万亿美元,比上个月增加了3927.5亿美元。圣路易斯联储表示,这使得美国的季度债务利息支付达到近1万亿美元。美国智库凯托学会警告称,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加将导致私人投资受到抑制、突发财政危机的风险增加,这已成为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每日经济新闻)
券商营业部龙虎榜排名更新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共有5580家券商营业部登上龙虎榜,合计成交金额9760.53亿元(不含机构和沪深股通专用),而龙虎榜上头部效应显著,前100强营业部累计成交额达6159.44亿元,占比超63%。相较于去年同期榜单,有不少中小券商“新贵”晋身龙虎榜百强榜单。(证券日报)
房地产
华泰证券:
单月销售金额有所下降,市场仍处于磨底阶段
亿翰数据显示,2023年7月百强房企(公司可比口径)单月销售金额环比下降35.5%,同比下降35.6%,同比增速较6月降低4.1个百分点;1-7月累计销售金额同比下降6.0%,增速较1-6月下降4.8个百分点。高频数据反映当下销售市场仍处于磨底阶段。
TOP100门槛明显提升,环比增长房企数量减少
1-7月TOP10、TOP20、TOP30、TOP50、TOP100房企的销售金额入榜门槛分别达1028、446、337、173、69亿元,同比-1.2%、-13.2%、-8.6%、-8.9%、30.5%,其中TOP100门槛明显提升。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金额中19家环比增长,较6月减少27家,17家同比增长,较6月减少1家。7月TOP3、TOP10、TOP11-20、TOP21-30、TOP31-50、TOP51-100单月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4.5%、-31.7%、-39.6%、-25.5%、-46.0%、-35.7%,增速较6月分别-1.8、-2.8、-1.4、-11.8、-10.3、+1.9个百分点。
央国企累计同比有所收窄,民企表现仍然疲软
百强房企中,央国企和民企1-6月累计销售额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5%、-29%,增速较23年1-6月分别-8.0、-2.9个百分点,央国企累计销售金额同比增速收窄,民企表现仍然疲软。单月来看,央国企和民企7月销售额的同比增速为-20%、-48%,增速较6月分别-3.9、-1.1个百分点。TOP50中累计同比实现增长的房企有21家,较1-6月增加3家,其中1-7月累计增速超50%的房企分别为:深业集团(+304%)、国贸地产(+115%)、保利置业(+112%)、越秀地产(+68%)、城建发展(+61%)。
新定调下后续政策可期
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给予了房地产行业新定调,主要有以下变化:1)没有提及房住不炒;2)定调房地产市场最新形势判断: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3)首提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4)“支持”刚改需求更改为“更好满足”。我们认为在当前适时对房地产行业重新定调,是弥足珍贵和及时的,后续期待会有很多重点城市政策会逐步落实政策优化,如核心城市的限购限贷限售、认房又认贷等政策的宽松等。
国金证券:
继政治局会议定调,住建部确认方向后,一线城市迅速表态响应。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27日新华网报道,住建部部长倪虹指出要继续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态势,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7月29-30日,北京、深圳、广州三大一线城市迅速表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按照倪虹部长的讲话要求,结合本地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本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正如我们在6、7月外发的《金融支持逐步落地,政策仍存优化空间》等多篇报告中多次强调,预计后续高能级城市的宽松性政策有望落地。
目前销售下行压力大,高能级城市出台宽松政策恰逢其时。当前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承压,2023年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59515万方,累计同比-5.3%;6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3075万方,同比-18.2%;7月至今35城新房高频销售面积同比-27.6%,销售下行压力较大。目前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在政策端已应放尽放,仅一线城市及部分强二线城市仍有诸多限制。从房贷利率上看,根据贝壳研究院,7 月首二套房贷利率一线城市分别为4.50%、5.03%,二线城市分别为3.88%、4.81%,三四线城市分别为3.88%、4.80%,高能级城市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从首付比例看,三四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首付比例首套房20%、二套房30%,而一线和部分强二线的首付比例(尤其是二套房)仍高企。因此我们预计未来高能级城市有望落地“认房不认贷”、“因区施策”等措施,支持改善性需求的释放。
城中村改造工作正积极稳步推进。7月2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会议提出要充分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等内容。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不同方式分类改造。实行改造资金和规划指标全市统筹、土地资源区域统筹,促进资金综合平衡、动态平衡。必须实行净地出让。坚持以市场化为主导、多种业态并举的开发运营方式。城中村改造再获重视,根据我们此前的测算,今年全国城中村改造市场规模或将重回万亿元以上(2020-22年分别为1.24 万亿元、1.36万亿元和6559亿元)。中央定调本轮城中村改造以市场化为主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链上部分公司将有望受益。
债市
平安证券:
制造业淡季底部确认,政策细则正在落地,市场风险偏好边际修复,未来1-2个月基本面将有所改善:7月综合PMI较6月回落1.2个百分点,降幅有所扩大(6月回落幅度为0.6个百分点)。从结构看,制造业PMI小幅上升,淡季底部确认;非制造业景气度回落至历史低位,未来在政策的推动下或将迎来一段时间的修复。接下来,我们需要观察淡季过后经济修复的弹性、传统的经济弹性部门地产和外需可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淡季制造业PMI延续小幅回升,淡季底部确认:7月制造业PMI为49.3%,制造业生产指数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50.2%,整体相对平滑;新订单指数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至49.5%,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回升0.7个百分点。库存底部回升,价格与企业经营信心也有所改善不过绝对水平仍在低位。本月呈现出量价修复的状态,产成品库存PM7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至46.3%,原材料库存PMI也上升了0.8个百分点至48.2%,价格方面出厂价格、原材料价格指数分别环比提升4.7、7.4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回落至历史偏低水位,建筑业PMI回落幅度大于服务业PMI服务业PMI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回落到2018年以来20.0%分位数。分行业看,景气度较高的,一是与居民出行、消费相关的行业,二是互联网、高新技术相关的行业,而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建筑业PMI环比下降4.5个百分点,回落至2018年以来1.0%分位数。7月份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淡季需求减缓,建筑业回落。雨季过后,建筑业活动有望加快恢复,特别是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有望为建筑业需求贡献增量。
政策逐步明朗,短端套息可行:7月政治局会议后,利率调整幅度不大说明债市对修复的力度有疑惑。我们预计8月短端套息策略仍能维持第一,我们测算7月底的超储率约1.04%,已在历史偏低水平,若8月地方债供给放量,降准大概率能够落地,且此前政策已经“预告”;第二,经济刚刚走出淡季,政策细则的出台和落地需要时间,我们认为89月中9月更容易出现经济的明显改善,例如PMI回到荣枯线以上,而8月暂时处于过渡期。
东吴证券:
本周(7月24日-7月28日)权益市场整体上涨,全指数收涨。两市日均成交额较上周放量约711.67亿元至8295.47亿元,周度环比回升9.38%,北上资金全周净流入345.06亿元。本周(7月24日-7月28日)31申万一级行业中26个行业收涨,其中15个行业涨幅超2%;非银金融、房地产、钢铁、建筑材料、银行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1.44%、9.78%、7.27%、6.73%、6.28%;传媒、电子、通信、公用事业、农林牧渔跌幅居前,跌幅分别达-3.08%、-0.88%、-0.68%、-0.43%、-0.40%。
本周(7月24日-7月28日)中证转债指数上涨1.35%。29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5个行业收涨,其中行业涨幅超过2%的行业共4个。非银金融、钢铁、建筑装饰、轻工制造、汽车涨幅居前,分别上涨5.05%、3.16%、2.33%、2.05%、1.97%;社会服务、通信、电子、计算机跌幅居前,分别下跌-0.71%、-0.40%、-0.36%、-0.22%。本周转债市场日均成交额缩量5.02亿元,环比变化-0.91%;成交额前十位转债分别为测绘转债、文灿转债、纽泰转债、新致转债、瑞鹄转债、溢利转债、海泰转债、中银转债、飞鹿转债、金埔转债;周度前十转债成交额均值达99.49亿元,成交额首位达185.74亿元。从转债个券周度涨跌幅角度来看,约76.05%的个券上涨,约54.02%的个券涨幅在0-1%区间,22.03%的个券涨幅超2%。
转股溢价率与平价:转股溢价率方面,本周(7月24日-7月28日)全市场转股溢价率回落,日均转股溢价率达45.17%,较上周下降0.96pcts;从各行业溢价率变化来看,本周12个行业转股溢价率走阔,其中5个行业走阔幅度超2pcts。转股平价方面,本周18个行业平价有所走高,其中9个行业走阔幅度超2%。
股债市场情绪对比:本周(7月24日-7月28日)转债、正股市场周度加权平均涨跌幅、中位数为正,且相对于转债,正股周度涨幅更大。从成交额来看,本周转债市场成交额环比下降0.91%,并位于2022年以来29.40%的分位数水平;对应正股市场成交额环比增加6.62%,位于2022年以来16.60%的分位数水平。从股债涨跌数量占比来看,本周约76.71%的转债收涨,约65.18%的正股收涨;约43.53%的转债涨跌幅高于正股;相对于转债,正股个券能够实现的收益更高。综上所述,本周正股市场的交易情绪更优。
核心观点:6月以来,可转债市场出现较明显变化:(1)转债供给端发行节奏一改5月“熄火”状态,中小盘转债发行逐渐增多,市场对次新债的关注可能由此锚向新债;(2)随着搜特转债退市,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冲击逐渐消弭,低评级转债溢价率向上修复;另一方面,以正邦转债为例的低评级标的以积极下修、释放积极信号“自救”,转债价格实现大幅修复;(3)主题方面,我们回归政策面和业绩逻辑,锚向“新”海外出口、“一带一路”和估值低位板块。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关注,高评级底仓类品种未必迎来溢价抬升,但市场对低资质、低评级标的的警惕情绪或致相关标的溢价端面临“下杀”风险。
股市
浙商证券:
大制造估值国际比较
1) A 股:无人机、船舶制造、汽车市盈率(PE-TTM)分位数分别为 92%、88%、85%;碳纤维、电力设备、太阳能位于历史低位;
2) 美股:摩托车制造、电气设备、工业机械(PE-TTM)位于高分位数;
3) 港股:汽车市盈率(PE-TTM)位于高分位数;航空航天与国防、半导体产品与设备位于历史低位。
全球主要股指估值:美股高位、A股低位
1) 美股道指PE-TTM 位于91%;纳指位于88%;深证指数位于47%; 上证指数位于 46%;
2) 美股道指PB 位于 91%;纳指 88%;上证指数位于 21%;恒生指数位于 10%;
3)A 股整体估值市盈率 18,其中 A 股大制造板块整体市盈率 31。
年初至今,全球船舶、汽车交运设备领涨
1) A 股:船舶制造涨幅 47%,半导体设备涨幅 22% ,无人机涨幅 17% ;
2) 美股:汽车制造涨幅 52% ,重型电气设备涨幅 23% ,工业机械涨幅 23%;
3) 港股:汽车涨幅43%,机械涨幅 19%,航空航天与国防涨幅 14%。
A 股大制造景气观察:汽车零部件、锂电设备、检测等景气上修。
A 股大制造资金流向:7月至今,资金流入乘用车行业。
华福证券:
我们回顾了1970年以来全球股市数次大跌结束后主要股票指数的行情走势,时间包括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我们发现,和其他股指相比,港股在历次大跌中的跌幅都较大,但大跌结束后反弹的力度也更强,特别在三个月至六个月的中期时间维度上,呈现出高弹性的特点。
除了宽基指数外,我们还统计了港股、A股和美股各行业指数在大跌结束行情反转时的表现。我们发现,港股中具有高成长属性的行业,如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在历次行情反转中的涨幅均排名靠前。在2000年大跌结束后三个月里,港股的信息技术行业涨幅为39%,在港股、A股和美股共33个行业指数中排名第3;在2008年大跌结束后三个月里,港股的信息技术行业涨幅为31%,排名第3;在2020年大跌结束后三个月里,港股的医疗保健行业涨幅为43%,排名第5。
近期资本市场利好频出。本月2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经济恢复、资本市场、消费以及房地产等众多领域释放了重要的政治信号,对市场信心起到了极大的提振作用;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基本告一段落,全球流动性宽松拐点已经出现。从历史经验看,港股往往在历次上涨行情中具有较好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