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历史教科书里必提的一个人,有着“华夏第一相”之称。管仲是春秋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理财家,齐桓公即位国君后,管仲被提拔为“上卿”,使之“任政相齐”。
在齐桓公的大力支持下,管仲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不仅迅速扭转齐国国势衰微,反而让齐国国力凌驾其他诸侯国之上,齐桓公也因此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让人遗憾的是,春秋后的统治者没有深入理解学习管仲改革的智慧,结果让近代日本学习了。
对内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别小看这四个字,可以说正是“尊王攘夷”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日本的崛起。为何这么说?我们来看“尊王攘夷”的内涵,尊,尊崇。攘,排斥、抵御。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大家共同来抵御北伐游牧少数民族的进攻。
齐国实力强大起来后,采纳了管仲的建议,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各诸侯国首领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这里插一句,后世只有曹操用了“尊王”,成为了呼风唤雨的枭雄。
公元前655年,周慧王有另立太子的想法,齐桓公里召集各诸侯国国君,与周天子结盟,确定了太子的正统地位。此后,任何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情,齐桓公都会制止,这就是所谓的“尊王”。
至于“攘夷”,齐桓公就更有发言权了。前664年,少数民族山戎伐燕,齐军救燕。前661年,狄人攻打邢国,齐桓公采纳管仲“请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还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
齐桓公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让他的霸业合理合法,同时也保护了中华文化。然而,中国人抛弃了“尊王攘夷”,结果两千年后被近代日本使用,最终促使了日本的强势崛起。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府体制遭遇严重危机,又面临外来入侵,民间出现了“尊王攘夷运动”。
当时日本反幕府运动由“尊王论”和“攘夷论”组成,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但是,黑暗的幕府统治,使得两种思想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重大历史潮流。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推翻幕府统治,将权力归于天皇,进而攘夷。
日本民众之所以接受“尊王攘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德川幕府本身的腐败;二是幕府财政困难,幕府武士更是生活艰难;三是外国势力入侵,激起了国民“攘夷倒幕”的热潮,正所谓“凡诸外夷,对于皇国有敢为不敬者,允宜施以皇国武力,悉加诛罚,以光国威。”日本充分利用“尊王攘夷”,最终引出了重大历史事件,就是“明治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