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面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全市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40年来,市总工会不断解放思想,奋力开拓进取,按照高质量发展思路,充分认清形势,始终牢记使命,牢牢把握工会工作总基调,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弘扬伟大劳模精神,汇聚创新创造力量,努力推动工会各项工作“争一流,上水平”。
2018年4月28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锋在“五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为劳模颁奖。
发展历程波澜壮阔
纵观滨州工会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历史性转变(1978—1987年)。这一时期,惠民地区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通过拨乱反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清除“左”的影响,认真贯彻新时期工会工作方针,逐步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工会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性突破(1988—1992年)。这一时期,惠民地区工会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等,在职工中开展工人阶级历史使命、主人翁思想和“学雷锋、学共和国卫士”“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同时,认真落实全总、省总指示精神,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博大的全局观念和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惠民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深化改革作出了无私奉献。
——新途径探索(1993—2002年)。这一时期,滨州工会围绕市场经济与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发挥,组织开展“主人翁与市场经济”“学理论、忆光辉历程,话改革、迎世纪钟声”“新世纪、新起点、新形象”“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以及“创文明班组、争当杰出职工,为振兴滨州经济建功立业”等实践活动;评选表彰全市第四、五、六、七、八届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这一时期,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及时发起“共同约定行动”,引导职工与企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为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新发展(2003—2011年)。这一时期,滨州工会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大力加强工会组建工作,推动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大幅度提高。
——全面发展(2012年至今)。这一时期,滨州工会把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加快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主题,突出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两种能力,深入实施基层基础、维权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建设和职工素质提升三大工程,注重强化创新、法治、责任、大局四种意识,着力抓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依法维权帮扶、创新发展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加强自身建设五项重点,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节约型、廉洁型六型工会,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立足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工会职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大力协助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升职工素质,助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2017年7月27日,省总工会副主席魏丽到滨州督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立勇等陪同。
路径探索可资借鉴
40年来的改革开放,工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历届工会领导班子带领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发愤图强、团结实干的结果,是市总工会在理论、体制和工作上的创新实践过程,可以归纳的改革路径探索以及下一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思路举措是坚持“五个不动摇”,做到“五个保障”。
坚持“五个不动摇”:
——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不动摇。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只有坚定接受党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切方针政策,围绕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要求开展工作,才能使工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动摇。科学理论始终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光辉旗帜,更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方针。只有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坚持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不动摇。工人阶级掌握着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是时代生产力的创新者和实践者。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必须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坚持以职工为本不动摇。工会工作必须以维护职工权益为职责,通过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更好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赢得职工的信赖和支持,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更好地推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动摇。工会要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新时期工人运动的基本旋律,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通过开展有特色、有效果的活动,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为中心工作贡献力量,才能使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做到“五个保障”:
——发展壮大工会组织、增强企业工会活力、团结动员职工广泛参与,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基础性保障。
——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是做好工会工作的能动性保障。
——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与深厚的职工感情水乳交融,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性保障。
——理论立会、依法治会、民主兴会、开门办会、实力强会,是做好工会自身建设的支撑性保障。
——以典型引路,以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有效性保障。
4月26日,滨州市第二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五一放歌”职工合唱比赛举办。
九大成就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滨州工会紧紧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主题,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始终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创新,在工会工作社会化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来“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困难职工帮扶”等知名品牌,有效地把工会各项职能以“品牌”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力量;切实维护职工各项合法权益,在促进滨州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工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979年1月,中共惠民地区总工会支部委员会成立;3月,惠民地区总工会改为山东省总工会惠民地区办事处;5月,山东省总工会惠民地区办事处召开全委扩大会;7月,建立惠民地区直属单位工会工作委员会;当年,全区有1073个企事业单位建立工会,占应建单位的67%。1980年,全区基层工会组织1337个、会员88781人,其中女会员22843人。1984年,各级工会开始建设“职工之家”,经过三年努力,合格职工之家占应建数的95%。1989年,地区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成立。1997年至2000年,重视工会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全区企业以工会主席身份进入董事会的有7家,由89名工会主席兼任企业其他领导职务;107个乡镇建立起工会工作委员会。2012年,开展“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年活动,全市92个乡镇(办)全部建立总工会。2017年,新建工会121家,发展会员8000余名;指导县区新建产业工会4家,全市产业工会80家,其中县级54家。2018年,新建工会27家(惠民3、博兴5、邹平13、开发区3、高新区3),发展会员2426名。
——职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1979年,地区工会与地区文化局联合举办《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摄影展览。1980年3月,北镇职工俱乐部建成。1984年,举办惠民地区首届职工运动会。1988年,举办以地直为主中老年迪斯科学习班和迪斯科比赛。2011年5月20日,滨州市“一馆三中心”综合楼项目开工奠基;11月3日,滨州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由38人组成。滨州市职工作家协会是滨州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成立的第一个分会,2012年6月5日在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议。2012年3月22日,《滨州市工会志》编纂工作会议在市政大楼第二会议室召开,研究部署《滨州市工会志》编纂工作。2015年,市总工会、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滨州传媒集团联合举办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2017年,滨州工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喜迎党的十九大”主题教育活动,首届“滨州最美工匠”评选和第十届全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命名活动,评选表彰“滨州最美工匠”10名、滨州市优秀职工13名,命名表彰全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标兵个人各10个;组织“红都杯”全市职工文学大奖赛征文评选;发挥好文化宫在职工文化体育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举办书法、太极拳、合唱、乒乓球等各类培训班25个班次,210多家企事业单位1015名职工参加文艺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健康查体和专题讲座活动。举行女职工劳动技能竞赛,评出女职工标兵180余人,女能手300余人;组织参加全省第七届职工运动会,总成绩获得团体第四名,乒乓球比赛成绩名列前茅;成功举办滨州市第二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举办了职工合唱、健美操、朗读、职工舞蹈、器乐、征文和摄影等比赛,参与单位200多个,职工1000余人,加强了职工理想信念教育。2018年,文化宫开展20多个培训项目,28个培训班次,来自市直22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1320名职工参加培训。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1978年至1979年,各级工会在全区职工中开展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1982年起,对达不到规定学历要求的青年工人进行文化补课。1986年,先后对职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民主与法治和算账对比等形式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1987年至1992年,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等,在职工中开展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和“学雷锋、学共和国卫士”“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系列教育活动,使广大职工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1996起,滨州地区工会、地委宣传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展评选全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职业道德标兵活动。进入2000年后,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市职工中组织开展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新世纪、新起点、新形象”等教育活动。2001年“七一”前夕,北镇中学教师史建筑代表山东省参加“党在我心中”全国职工演讲大赛,《为了心中那片永恒的绿叶》获第一名。2015年,完成《滨州市职工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并经市总工会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制定下发《滨州市总工会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2016年度全市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量化,市县培训职工6617人次,推荐“大国工匠”10名。截止到2018年11月,建设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30个、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的112个。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蓬勃发展。1990年至1995年,先后开展以赛质量、赛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七赛、七比、创七杯”竞赛互动,县、市系统间“创效益、上水平”竞赛。1996年至2000年,先后开展争“五手”创“双佳”,以倒逼成本、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创“两杯、三项标兵”和“双杯”“双十”等劳动竞赛。1997年,地区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经济劳动保护先进单位。2001年至2005年,滨州市总工会先后开展“学习强素质、创新多贡献”等活动。2009年至2012年,在多行业、多系统、多领域,开展技术比武、技术练兵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滨州的劳动大赛活动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的高度评价,称赞“滨州的劳动大赛很好,实现了双赢”。这一时期,每年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市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局授予“优秀组织单位”。2017年,深入开展“万众创新争一流、促进发展上水平”和重点工程“五比一创”(比工程质量、比安全施工、比建设进度、比投资完成、比文明施工和创和谐团队)劳动竞赛活动,重点围绕市委确定的高端铝、新型化工、粮食加工、家纺纺织、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教育、供电、住建等20个系统中开展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70名人员被授予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市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组织动员职工扎实开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壮大五大产业集群”劳动竞赛活动,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收到良好效果。该方面经验得到全总和省总领导的肯定,全总在《中国工运》2018年6期刊发推广。7月6日,市委副书记张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立勇分别作出批示。2018年,组织市直单位市以上劳动模范400余人进行免费健康查体,组织6批市劳模190余人分赴杭州、临沂、黄山等地疗休养。
——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1991年以来,在全市工会干部和职工中开展“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普法宣传教育。2003年,建立滨州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05年,开通“12351”职工热线,及时回答职工反映的问题;开展“女职工权益维护宣传月”活动。2017年,全市3077个企事业单位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其中645个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100%,1662个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92%;出台《滨州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选聘及管理办法》,全市拥有专职指导员18名;深入122家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帮助87家企业新签、续签了工资集体协议。职工热线24小时随时接待来访职工和处理突发事件。2017年,市职工服务中心共接收职工来信、来访、来电访共计87件次,涉及职工人数895人,信访办结率96%以上,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2018年,共接待职工来访10件次,涉及人数11人,信访回复率100%。共接听处理职工来电146件次,涉及职工人数700余人,妥善处理144件次,办结率达98.6%以上,回复率100%;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职工拖欠工资170万余元。
——企业民主管理日趋规范。1991年至1994年,在全区开展民主管理达标活动;地委、行署下发《关于改革中重落实
——送温暖活动和服务职工体系逐步完善。1994年,各级工会对亏损企业以及特困企业、特困职工排查摸底,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实施救助。2004年市县区全部建立起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07年起,启动由市总工会牵头,市直部门结对帮扶困难职工家庭活动,同时启动救助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的“金秋助学”活动和对困难职工的大病救助。2009年以来,“四级服务”“帮扶送教育”“劳模献爱心”等活动逐步形成工会帮扶特色品牌,扶持5100名农民工实现成功创业,带动2.3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2016年全市建立了市、县、乡镇(街道)、企业四级职工服务中心(站)232个。2017年完成对8049户在档困难职工的入户走访调查,完善困难职工建档立卡;制定印发《滨州市总工会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074户,发放慰问金619.5万元;“春送岗位”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5000余份,组织专场招聘会次数27场次,为26421人次提供就业和创业服务,为550名职工免费提供了劳动维权和法律援助服务;7月,发放助学资金185.2396万元,资助 268 名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发放防暑用品约496.31万元,走访慰问一线职工26275余名,为300名一线建筑工人开展义诊和免费查体活动,为700名一线职工开展疗休养活动;11月7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大局,市县“确保2020年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脱困解困,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滨州市近两年共有2328户职工解困脱困,实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率达69.6%。2018年8月15日,全省工会解困脱困工作现场会在滨州召开;10月22日—26日,全总权益保障部在广西南宁召开帮扶工作会议,滨州市制作的专题片《织密精准帮扶联系网 实现解困脱困总目标》代表山东省在会上作经验介绍。
——市直结对帮扶顺利完成。为充分发挥工会维护职能,特别是帮扶救助作用,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委托市总工会牵头,在市直系统开展了结对帮扶100户困难职工活动,经过3年努力,百户困难职工家庭全部脱贫。2012年1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市总工会牵头启动第二轮结对帮扶, 2012年结对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纳入到了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考核督导更加规范细致,2013年52户困难职工家庭摆脱贫困。2014年3月,在总结前两轮结对帮扶活动经验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第三次委托市总工会牵头启动第三轮结对帮扶活动,动员100家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利用3年时间,通过政策帮扶、项目帮扶、就业帮扶和资金帮扶等多种形式的帮扶使100户帮扶家庭和50户救助家庭解困脱困。2016年,市总工会作为牵头单位,完成对100家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帮扶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对150户解困脱困家庭进行满意度调查,经统计:3年来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含物品折算)340.18万元,帮助实施创业项目6个,解决困难职工就业22人,帮助办理低保、病退、医疗、养老保险等政策性帮扶45人,除个别家庭成员因患大病未治愈需要继续救助外,98%以上被帮扶家庭已顺利脱贫。
——职工医疗互助成功实现。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滨州办事处于2014年12月经全国总工会中国保险互助会批准成立。办事处充分借鉴、汲取各地好的做法与先进经验,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收到会员申领互助金资料,到互助金汇入会员个人账户,一般不超过3日。截止到2018年11月底,全市入会单位共计1717个,入会职工共计15.1万人;互助金申领单位共计1587个,互助金申领职工33615人次,共领取互助金45877135元。“职工医疗互助”已成为全市关注民生、扶贫济困工作的一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