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元宇宙?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指出:
关于“元宇宙” 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
不过,对于一个“新兴”概念,向来没有标准答案,倒是每次有新概念出现时,必然会引来资本的狂欢和互联网泡沫。正因如此,对于元宇宙,一些人避之不及,一些人趋之若鹜。
1.元宇宙行业抢人大战,年薪开到百万
当然,元宇宙的爆火,也催生了一些新兴的营销玩法。
“虚拟形象”则是其中之一。
近期,虚拟人“柳叶熙”大火,相关账号上线4天涨粉300多万。
元宇宙还没来,抢人大战已开始。最近没有换工作计划的特效师李飞,随手打开招聘软件时被吓了一跳。
不到半个月,有近十个技术美术(Technical Artist)类的岗位找到他,包括动画师、三维角色绑定师、特效设计师等,“很多是偏三维的技术需求,而且都是能做虚拟偶像的公司”,他告诉深燃,这是他之前换工作从没经历过的情况。他猜测,这和当下元宇宙概念的火爆有关,不论是游戏还是虚拟人,很多相关赛道都需要技术美术人才。
一位网友提到,他知道的在线教育平台套上了VR公司的壳子,正在从游戏行业挖美术人才,“开出的价格是年薪60万”。他感叹,“元宇宙就是牛”。
通过招聘软件不难发现,这类岗位既得懂技术,也得懂美术,能与程序员沟通协作解决美术方面的技术难题,薪资从月薪2万至年薪百万不等。
2.元宇宙时代来临,HR会被取代吗?
早在2018年,美国的人工智能面试官“Brilliant”就曾与8位资深猎头PK,从5000个候选者中挑出三个适合人选,结果人工智能(AI)“面试官”与八位资深猎头的选择结果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猎头用时25小时,人工智能仅用3.2秒,效率是猎头的的22.5万倍。
疫情期间,视频技术、虚拟现实等面试技术,更是进一步拉近了候选人和招聘者之间的距离,极大解放了HR的生产力。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HR终将被科技淘汰呢?
恰恰相反,科技更多的是取代HR传统事务性工作(如简历筛选、薪酬计算、劳动力分配等),这对HR来说反而是一种解放,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富挑战性和长远性的工作中去。
未来HR更重要的使命,是担当元宇宙在人力资源场景应用的总设计师。
这也对HR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不仅要敏捷把握时代机遇,更要未雨绸缪,在将事务性工作外包给像善世这样的人力资源公司的时候,一定要回归人力资源的管理角色,从过去的行政等角色转变成高层的执行顾问、管理职能专家,甚至是变革的倡导者。
3.元宇宙,下一个营销风口?
前段时间,Facebook改名为“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是元宇宙最忠实的信徒,他曾表示,“Facebook将在五年内转型成为元宇宙公司,并从各业务部门抽调得力干将推动这一战略落实。”;蓝色光标透漏公司参与了腾讯的元宇宙业务;蜜雪冰城申请注册“蜜雪元宇宙”“雪王元宇宙”“MIXUEMETA”商标;元宇宙虚拟地块430万美元成交,为虚拟房产的最高成交价......
针对元宇宙概念的走红,“人民日报评论”发文谈到了原因: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讯、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等原因,线上办公、线上课程逐渐普及,人们在虚拟空间的停留时间更长,线上生活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
但人民日报指出,元宇宙走红后,一些套路和骗局也在滋生。一些知识付费项目打着元宇宙的口号牟利,并声称“未来只有元宇宙这一条路”;一些企业忙于抢注各种相关商标,企图从中分得“一杯羹”。以上这些都是人民日报指出来的各种涉及元宇宙的乱象。
人民日报称元宇宙“是镜花水月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下结论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的确,在面对新生事物时,我们急于为其下定义。元宇宙的愿景太大,现阶段还无法对其下定义,进行描绘或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