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春佳节,央视春晚节目《我和爷爷踩高跷》里的山东剪纸、胶东花饽饽、踩高跷、舞龙等山东非遗文化分外惹眼。万里之外,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一名女孩购买了提线狮子;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来自中国的一批游客从航班甫一落地,便感受到熟悉的春节氛围;在意大利,人们观看舞龙舞狮表演,齐声高喊中国新春快乐……全球遍布着中国元素,洋溢着中国年的气息。而在这其中,不乏山东非遗的身影。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藏在年味里的山东非遗,细数年味里的极致浪漫。
淄博:1600℃的“火龙钢花”
千年技艺打铁花!许你一个泼金撒银的绚烂夜晚!1600℃高温,五旬匠人赤膊上阵,铁花飞溅火树银花,始于北宋的中国式浪漫,山东淄博博山非遗打铁花为您呈现。高温钢水被拍打成钢花在空中漫天飞舞,怒放的“火龙钢花”瞬间划破夜空。打钢花的匠人赤膊上阵,将1600℃的高温抛向空中,一束束钢花腾空而起,瞬间铁水绽放成为耀眼“金星”继而形成“星轨”,绽放出的“钢花”与舞动的“火龙”,互相交融,铁花飞溅,流星如瀑,声震天宇,梦幻般的美惊艳全场。
在春节假期期间的淄博红叶柿岩景区,这样的场面每天都在上演。当夜幕降临,表演火龙钢花的匠人师傅,用红红的炉火提前将生铁烧成铁水。此时的景区内,已经是人潮涌动,在璀璨的花灯中等待着打铁花的“流星”绽放。
聊城:星火闪烁的独特狮舞
狮舞是民间常见的舞蹈形式。而在莘县,则有一种更为独特的狮舞——“温庄火狮子”,它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狮子”舞因师毛由点燃的火捻组成,演出时通身窜火星而得名。火狮子原来是农民祭春求雨时的活动,仅在农历二月二晚上表演,其时正是“月黑头”,暗夜里表演火狮子,只见万点火星闪烁,蔚为奇观。
火狮子造型奇特,每只火狮子的狮毛是由三千六百支火捻组成,造型共分头、身、尾三大部分。狮头用竹片、细铁丝、细麻绳组成,然后在竹片上钻眼插火捻,口、舌、耳、鼻、眼、眉等也均以竹片和铁丝、火捻制成。火狮子的装扮是表演者先身披湿麻袋,外穿捻子外衣,卸袋的关键就在连接前后身子的梭子,梭子必须一拉就开,如果梭子扣解不开,就会引火烧身。表演时,观众只看到由细碎的火星勾勒出的威武高大的狮子形象,却看不见舞狮子的人。当火狮子追逐跳跃时,浑身星光闪闪。火星不停地抖落,在其晃肩抖毛时,通身火星四溅,顺着风势,忽明忽暗,火星闪烁。
邹城:吼声动天的“火虎”表演
一声吼,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只见一只“火虎”直向人扑将过来,令人不寒而栗。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山东省邹城市太平镇平阳寺村的“火虎”表演。
“火虎”表演是古时邹城平阳寺村周家根据普通的舞狮表演和民间礼花筋表演综合演变而来的。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虎板子上有一千多个眼,每个眼里要插三个礼花筋,这一个火虎得需要三千多礼花筋,还不算打虎人的头上,都是村民用手擀出来的,光擀捻子就得七八个人。
到了晚上,顶虎人就会背起重达十多斤的火虎板子,村民们将礼花筋一个个点燃,在黑夜里舞动起来。打虎人身着木制衣甲,手持打虎棒,在锣鼓声中,人与“虎”争持搏斗,相照相映,火光四射,这也预示着生活红红火火,来年有个好兆头。
潍坊:逢年过节必演的“洼子跑麒麟”
每年的春节期间,潍坊临朐都会举办年度非遗民俗文化展“多彩非遗闹元宵”活动,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洼子跑麒麟”。
“洼子麒麟”是用竹木扎制而成,再用布、麻、绳缠糊成形,用彩色涂抹成麒麟貌相,由演员在“麒麟”体内驾驭,并摆动表演各种形态。老艺人们借助民间尊崇的吉祥神兽形象,创造设计出了一整套跑、跳、翻、蹿、滚、追、闹等复杂多变、技艺高超的舞蹈动作,将神兽麒麟形态表演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临沂:古老的民间舞蹈“龙灯扛阁”
“龙灯扛阁”,是来自临沂的一种古老民间舞蹈,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龙灯扛阁”早先曾作为求雨、祈福的仪式之一,如今成为当地百姓在春节期间的表演项目。舞龙表演在全国各地都很盛行,这并不稀奇,但是“龙灯扛阁”把舞龙和扛阁交织在一起,在全国独树一帜。2011年,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灯扛阁”的表演由“擎珠者”指挥,也就是龙头前举珠的人。表演时龙头紧跟“擎珠者”手中的“宝珠”,龙身也随之舞动。表演者站着舞龙叫“站龙翻腾”,蹲下舞龙叫“卧龙翻腾”,还有“盘龙”“双窜龙”“泼龙”“滚龙”等舞法,花样极多。“扛阁”则是大人穿着铁背心,上接一截钢管,再往上是一个铁制座位,让打扮好的小孩坐在上面。
大龙身旁还有两条“荷花龙”,由女表演者操控,别看“荷花龙”身姿秀丽,舞起来同样气势磅礴,相当精彩!
“我们村紧靠沂河,每年汛期沂河里都发大水,相传那时候有一个水兽把水拦住了,漫过来了。村民商量咱扎一条龙,敬一敬河神吧。扎好了龙开始舞龙,村民在下面看,小孩也想看,大人没办法把小孩扛在肩上去看,有一个李氏铁匠说小孩看不到怎么办,咱做一个铁架,他琢磨着做一个铁架卡在背上,把小孩扛过大人头顶一米多高。我们的舞龙有鼓点伴奏,大人扛着小孩也随着鼓点扭起来了,就把扛阁加入到了舞龙队里去一起表演。”龙灯扛阁传承人杨贯秋介绍,“从前坐扛阁的小孩现在都当了爷爷奶奶了, 最小的都当了爸爸妈妈了,现在又把他们的孩子带到队伍里来,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日照:装点在门楣上的“过门笺”
春节期间,在日照家家户户的门上,除了张贴着红底黑字或金字的春联之外,在门楣上还贴有一排长方形的镂空剪纸。
过门笺,又叫吊钱、活门钱、花纸、挂千等。过门笺是莒县剪纸艺术的代表,是集剪纸、雕刻、国画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品。“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这是人们描述过门笺的谚语。在民间,过门笺往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
潍坊:刀起刀落刻下的杨家埠木版年画
年画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物件儿,一张价格便宜的门神画或者灶神画,不仅能给家里增添些许过年的喜庆,还寄托着人们驱邪除秽,接祥纳福的美好心愿。在山东省潍坊市流传着一种叫做“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
相传,木版年画自明代洪武年间由川入鲁,机缘巧合在潍坊的杨家埠落地生根。当年的先辈们,农忙时拿起锄头下地干活,农闲时拿起刻刀、刷子,刻木版、印年画。经过650多年的传承发展,这项外来的手艺竟成了潍坊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而潍坊杨家埠也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成为中国三大年画产地。
今年,杨家埠木版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乃东结合兔年生肖特别印制“吉祥兔”年画。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理念。这些火出圈的山东非遗能够跨越山海,正在于它串起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情愫,让春节更加有滋有味,让年味一年更胜一年,也让齐鲁大地这片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人文热土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你的家乡有什么有趣的新春活动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沙斯媛 综合山东文旅、大众日报、苏昕摄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