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十大元帅,其中就有刘伯承,他大概是我国开国十大元帅里最低调的一个,整整十三年,各个渠道都鲜少能听闻刘伯承元帅的相关消息。
直到1962年10月中印边境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我们终于得见刘帅。
什么原因让当年已70岁高龄的刘帅放下军校校长的繁忙,再次出现在战场上?难道持续多年的中印边境的冲突已经大到需要刘帅前来镇场的地步了?
这次中印战争的源头其实在于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这个人身上,最初的时候尼赫鲁把外交放在军事之前,经济放在国防之前的掌舵人。
1946年英国殖民者就已撤出印度本土,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没人管了,1947年上台的尼赫鲁还不可劲发展外交提升国际形象?
自认长袖善舞的他,时刻保持自己中立国的地位,做出爱好和平的姿态,可以说左右逢源。
于是短时间内印度在他的带领下也是混的风生水起,让人认为印度是个和平友好的国家,捞了很多的好处的同时还提升了国际地位,不得不说在和平年代的话,这样的执政手段确实可以。
但错就错这在他误判了形势,认为中国的和平是软弱可欺,印度随便打打到处插插国旗,中国领土就是印度的了,于是才有1962年这一次战争的溃败。我军击溃印度只用了短短1个月。
其实早在1951年中印边境冲突就存在了,印军趁我军抗美援朝,侵占边境线上我国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至今这一部分国土都还在印度控制下。
此后印度又侵占了什布奇山口、兼则马尼,波林三多、拉不底、巴里斯、香扎、巨哇、曲惹等地区。
要知道那时我国内忧外患,一边是抗美援朝,一边再和印度开战,对我国来说可能会顾此失彼,国内战略部署和供给只能紧着威胁力量更大的朝鲜战争。
可以说和谈是最好的办法,但边境归属问题数次都没有谈拢。
1958年的时候美国、苏联两个大国同时与中国交恶(冷战期间),印度想在此期间横插一脚再从中国身上薅羊毛,瓜分我国更多国土。
中国同时要面对美俄两国的倾轧,只能弱化印度的挑衅行为,这些年来的小打小闹,让印度方面膨胀的不行,这给了印度总理尼赫鲁一个很大的错觉,认为中国这是怕了印度!
于是变本加厉,撕破了中印友好的的旗帜,两国边境冲突愈演愈烈,开始在边境线上袭击我国哨兵。
特别是1959年的朗久和空喀山口事件造成了我军和平民的多人伤亡,见中国一直也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制止自己的行为,尼赫鲁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军事行动,准备干一票大的。
他们声势浩大的宣称如今看来仍然很是“霸气”,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称:
“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
10月12日,尼赫鲁更是公开下令要清除中国驻军:
“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
10月14日,印度国防部长下战书,要将我边境军打到一个不剩:
“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17和18两日,印军的炮兵营开始对我国东西两段边境的边防部队进行炮击,直接挑起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
我军一开始也很重视印度军队的,毕竟他们里参加过二战的不少,德国人都是手下败将了,中国必须得严峻对待啊,于是70岁的刘帅被派往前线镇场。
随后经过精心部署,反复研究作战方针之后,10月20中国的正式反击开始。但真正开始接触印军,我军官兵发现不太对劲,印军大摇大摆的把所有兵力布置在视野范围内。
印度方面认为打仗就得这么打,毕竟好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要啥战略,干就完了。
但当我军发起冲锋进攻时,印军却慌作一团,四散奔逃。战争的进展异常顺利,甚至让我军将领张国华都有些纳闷,这就是印度军队?说好的二战精锐呢?
本来做好苦战一场的准备,但第一次两军交战,印军就这样被冲散了!
印度步兵没啥辎重跑的快,这就苦了火炮营和辎重部队了。于是这一批人成为了中印战争中倒下的第一批炮灰。
但中国军队不愿多造杀孽,俘虏的上千印军并没有遭到虐待和杀害,只是打掉了印军在我方的37个据点,全歼印度一个旅的兵力,战后,我军一位团长感叹说:
打之前,师长反复告诫我不要轻敌,要把印度佬当成美国佬来打,可今天打完,我看这印军还不如当年的国民党杂牌军。
前线战胜的消息传回军部和中央后我军气势高涨,毕竟被印度整整恶心了十几年,虽然有过平静的日子,但偶尔来那么一下也闹心的很。
在全军欢欣雀跃的时候,刘伯承元帅却保持了一份独有的冷静,他指着地图上的一点说:
“印军还没有输,这里地形险要,而且背靠下面的平原,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往这个地方增兵,然后以此为节点攻击我们侧翼”
这大概就是将与帅的区别,之后的情况也印证了刘帅的判断,印军第一次战败后尼赫鲁并没有接受和我方提出的谈判要求,而是继续增兵。
11月14日,尼赫鲁生日,印度11旅送上门,中国军队反击的战果是全歼11旅。
11月16日,印军集结了3万多人,沿着东段开始进攻。不到两天时间,印军阵线被我军彻底搅乱,随之而来的是我军摧枯拉朽的收割和覆灭。
11月22日,以印军全面溃逃和个别团旅的全歼为引,中方宣布停火,主动后撤20公里,第一次中印边境战争结束。
最后的战果是我方阵亡722人,1697人负伤;印度方面阵亡4885人,伤一千八百多人,被俘3968人。
其实在最初决定打这场战争之前,尼赫鲁相当有把握,毕竟中国留给印度人的和气形象根深蒂固了,于是1960年到1962年4月间,尼赫鲁制定的作战方针是一步一步蚕食我国领土,在我国边境线内外先后设立43个军事据点。
尼赫鲁的主导思想就是凡是中国管不过来的边境线上,早点把咱印度的旗子插上,甭管是不是我印度的,国旗所在之处就是印度的国土,这就是著名的“前进计划”,这一下子就把摊子铺开了。
设立据点的时候,有些地方好搭建,嘁哩喀喳就建好了,有些地方就难度大了。印度想走陆路,但路不好走,或者说根本就没路。
他们愣是坑坑洼洼走的险象环生,结果到了之后发现还得爬山插旗,太低了谁看得见?
没办法的情况下他们就买更多的飞机搞空投,一对对印度士兵被投放到了各个区域和山头,但印度搞空投那段时间正是八九月份,山下是热的要命,山上可不是啊!
一个个印度军人没等盖两天据点就冻的鼻青脸肿了,于是大片大片的病号等着印度派飞机再去救援。送上去容易再接就得排号了,因为天公不作美,连着好多天下雨,飞机不具备降落条件。
很多印度士兵被冻的很惨,发高热,手脚组织坏死等,下山来又没有医疗资源救治,只能等待印军的陆路救援。
前文说了路面坑坑洼洼,来不好来,走时候带着伤员颠簸着更慢,好多没没熬住,死在了回去的路上。话说走时候为啥不多穿几件衣裳呢?
如果说印军没考虑到天气算是没常识,开战前夕,印度军队士兵甚至都没有趁手的工具修建据点,我方侦查到的消息是,印军用军工铲来砍树,刚开始还以为研发了啥新伐木工具,凑近一看才知道就是兵工铲。
印军摊子铺的大,工具不好运,一天保障这些士兵吃喝和穿戴都有问题更别说工具了,就这兵工铲了,你爱用不用,反正打中国容易的很,你们也别怕,据点就是临时的,以后咱好好整。
于是很多印军据点基本是在没啥工具的干预下,靠双手和泥巴拼没干透的木材直接拼搭起来的,能有多坚固?所以我方摧毁印军建立的这几十个据点真的没多大难度,和打印度军队是一样的。
再加上开战的时候印度军队战线拉的太长,补给跟不上,很多士兵手里就领到50多发子弹,最后加上他们狂妄自大和轻敌,输掉这一次战争是必然的。
其实最开始印度军界也有明白人,印军第四师师长前线视察一圈回来就给上边汇报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放弃孤立据点收缩力量集中起来待在相对稳固的据点里,
第二:建立巡逻队,进入中印边境争议地区升国旗唱国歌,拍照见报行程理论依据,告诉世界这地方是银对付的就行了。
第三:修建大量基建,把印度军队的基地搞起来,慢慢蚕食中国边境领土。
但这三点都被否了,当时的尼赫鲁政府脑子里想的已经是站在中国国土上吃香喝辣迎接印度人民的朝拜了,管你这些,否,坚决的否掉。这不长中国志气灭印度威风呢嘛!
而且他们认为,中国这些年来都没因为印度的动作发动大规模攻击,中国直升机数量又那么少,打不到山上去,只能从陆地上攻击,至于下雨,印度军队有经验,能克服,中国军队却未必,不会有太大的威胁。
结果就在这样的判断下,印度军队维持现状,甚至还在继续向前推进,继续挑衅我国边境,最终演变成战争。
事实证明,印度方面确实判断对了一点,中国没对他发动大规模战争,因为印度连中小规模打击也没抗住。
虽然这一战印度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吸取教训,因为当年中国再不想打仗了,为了维护和平,我方返还了印度被俘人员以及缴获的作战装备。
在国际上丢尽脸面的尼赫鲁受到国内反对派的一致指责,羞愤交加之下的尼赫鲁于1964年5月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至今仍活在中国阴影下的印度。尽管印度这些年招兵买马增强军事实力,但再没有如1962年般的大举进攻了!
这些年虽然中印两国因为边境问题偶有摩擦,但都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因为印度输不起,中国是不屑与印度打。
我们只要在经济和国防上立于强盛地位,就不惧怕任何国家一再挑衅。和平才是每一个国家应该追寻的目标,让人民富裕过上好日子只要放下战争就可以了,中国近代打的每一场战争都是为了现在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