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史常谈
编辑 | 文史常谈
●○前言○●
提起来小县城你的印象是什么?
是小时候为了吃份麻辣烫不惜越过的两米高墙,还是长大后拿着求职简历因为专业性过强没有企业愿意录用。
年轻人被迫背井离乡去往大城市,除了过年会短暂的和家人在县城里团聚,打麻将成了唯一的娱乐方式,这也是有些人调侃小县城除了性生活就剩下打麻将的原因。
●○县城的麻将之风○●
麻将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而且每个地区的麻将还有地域上的差异,广东麻将、四川麻将……
辛苦了一年的人回到家中,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约上几个老朋友,坐在一棵大树下或找一间棋牌室开始打麻将。
在麻将桌上,人们除了会讨论在外面的所见所闻,还会打听近段时间家乡有哪些新消息传来。
一个小小的麻将桌仿佛成了“情报站”,无论是老人和小孩都会聚集在麻将桌前。
但目前麻将这种娱乐活动仿佛“变质”了,甚至演变成一种变相的聚众赌博的迹象,从前只为陶冶情操,维系人际关系的桌牌游戏,如今成了变相敛财的工具。
从最开始的一圈几块钱逐渐演变成了一圈几十块甚至上百块,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娱乐活动恨不得将人们一个月工资都搭进去。
小县城的工资水平本来就不高,一个月3000块钱就差不多了,如果每天下班都去“搓”几局麻将,那几乎是顾不上家庭的花销的。
而且,打麻将很容易上瘾,一旦沉迷其中,就没不分昼夜的想着这件事情。
在牌桌上赢了钱想着赢更大的,输了钱的想着赎回本,陷入一个死循环。
每天在棋牌室中不出来的人最开始只有无事可干的退休职工,后来渐渐的,在生活中不够如意的年轻人也选择用打麻将的方式逃避现实。
但这种方法对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作用,舒解压力的方法有很多,没有必要采取这种伤身又伤心的活动。
●○为什么这么多人打麻将?○●
小县城之所以打麻将的人这么多,是有很多复杂原因造成的。
第一,生活节奏慢。
小县城完全不存在加班、996等不良现象,工作业务也不是很繁忙,到点员工就会自觉走人。
在小县城的街头,你随处都可以看到早上八点还有人在悠哉悠哉的吃着油条喝着豆浆,丝毫不担心上班迟到的事情。
公司规定的八点上班,稍微休整一下都要八点半才能正式投入工作,下午五点半就能下班回家了。
据相关数据统计,即使在县城上班的人们遇上了晚高峰阶段,那么平均每个人花费在通勤上的时间,也只有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
相比于大都市,小县城的娱乐方式就少了很多,既没有大明星的演唱会,也没有偶像们的音乐节,为了消遣时光,大家就会自觉的在一起打麻将度过漫漫长夜。
第二,生活压力较小。
小县城的工资虽然比较低,但它的消费水平也比较低,住房和吃饭成本远远没有大城市那么高。
生活在小县城的人们不需要为了一日三餐太过于担忧,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而且,小县城的建筑面积比较大,住房成本较低,甚至可以在家里打造一个“棋牌室”供家人娱乐。
第三,人口结构单一。
小县城的人口结构比较单一,几乎全是本地人,很少会有外地人来到这定居。
小县城里活跃的要么是年龄大的退休职工,要么是刚毕业的应届生和在家中上学的小孩子。
退休职工已经辛苦了一辈子,拿着退休工资在应该安享晚年的年纪里享受快乐时光。
早上起床去公园锻炼一阵后,吃过早饭就可以和几位退休的老同事约在门口打麻将。
退休职工已经不需要再承担生活的压力,余下的时光里抱着及时行乐的态度在麻将里“遨游”。
刚毕业的应届生大都无法做到经济独立,有的想着在家里过度一段时间后前往大城市,有的是打算就在县城里安安稳稳生活。
总之,这两种观念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经济上刚刚获得独立,急于摆脱父母的管控,选择独居生活。
这些年轻人的社交圈子就在这个从小长大的小县城,总会有人是抱着同样的念头回到了老家,他们在这里继续着之前的友谊。
处于“大学生”和“社会人”身份转变的年轻人没有买房买车的压力,也有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找寻快乐。
麻将既能够联络感情还能够使得他们消遣下班后的时光,这些人也加入麻将大军。
第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大都市由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吸引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的人们来这里寻找工作。
但小县城在这方面显然就做不到了,在当地的人才数量十分有限,这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面。
大都市的孩子们从小就会接收到地地道道的英式教学环境的教育,而小县城甚至普通话都没有普及。
学生们不能够接收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千篇一律的育人方式使得学生们出现“逆反”心理,开始了逃课甚至是辍学。
正是因为这种根源性的原因,造成了小县城的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如大都市。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早早辍学所以对于书籍、纪录片几乎没有什么兴趣。
打麻将作为一种不需要怎么思考,并且能够带来短暂快乐的活动成为了县城人们的最优选择之一。
除了打麻将,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去一些娱乐场合放松自己,但这毕竟是少数。
所以打麻将这种消遣方式就成了小县城最常见的一种现象,麻将桌几乎随处可见。
●○小县城生活的两面性○●
小县城一方面代表了安逸与舒适,城市里的房屋密度比较低,几乎每家每户走可以晒到太阳。
没有高大的烟囱和轰隆隆作响的机器,空气都会清新很多。
夜晚11点之后,整个城市似乎都按下了“暂停键”,除了街道上的路灯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休息了。
小县城的圈子就那么大,几乎每个人都认识,要么是父辈的好友,要么是远房的亲戚,下班的路上都会有人热情洋溢的打招呼。
哪怕因为在路上看到了一家新店开业多停留了半个小时,也丝毫不觉得在浪费时间,反而习以为常。
小县城的人也经常对周围的人警惕较低,交朋友的成本很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较高。
在买菜时会因为老板的蔬菜比较新鲜就进行攀谈,一直聊到双方的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地址。
打开家里的门,迎接自己的是父母和家人,无论多晚回到家里都会有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虽然有的时候和家人一起会产生一些小摩擦,但这都是可以调和的,并不会影响双方的感情。
小县城里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买房基本都是全款,父母为了孩子能够结婚拿出半辈子的积蓄为孩子们买上一套大房子。
年轻人没有每个月固定的房贷压力,生活方式变得多样化了许多。
同时,小县城还有另外一面,代表着嘈杂与繁琐。
在环境方面,虽然生态环境没有经过破坏,但由于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有限就会导致垃圾桶分布距离较远。
经常会面临到的现象就是拿着一个垃圾,要走好远才能寻找到垃圾桶,一些素质比较低的人由于懒得过去就随处扔在脚下。
小县城的城管和环卫工人管辖的范围和辖区较为广阔,很难方方面面都照顾到,早上一尘不染的街道到了下午就变得“脏乱差”。
小县城里的各项基础设施也远远没有大城市那样健全,无论是公交系统还是服务系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由于小县城的人出行很少乘坐公共交通,城市为了能够节约公交车辆的运行成本,就会选择少安排几辆车。
这在平常是完全可以满足部分人的日常需求的,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或者恶劣天气就会出现问题了。
有的时候一趟班车甚至需要等待超过两小时的时间,公交车的时刻表成了摆设。
小县城里的年轻人虽然在父母的支持下会住上全款购买的房子,但未来也会希望孩子去大城市发展。
所以说,小县城的人不是没有大城市买房的压力,只是这个压力推迟到了几十年后孩子结婚的时候了。
而且,小县城里由于到处都是“熟人”,所以在办理一些正规业务时却需要用到非正规的手段。
在小县城里,人情社会真正的被贯彻到位了,一些手续不找所谓的熟人就很变得很难办理。
而且,年龄大的人还会用没有经过开化的思想教育折后来的年轻人,希望年轻人能够按照他们的老一套行事。
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的确在小县城中由于疏于管理,经常在大都市跑一趟就能够办成的事情需要在这里来回奔波。
老一辈们在办事前要先打听一下有没有熟人在附近工作,随后带着礼物和诚意登门拜访,奉行着自己的行事规则。
这套规则虽然在大城市里是很多人所不齿的,但在小县城中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随着国家反腐败力度的加重,这类现象已经少了很多了。
●○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奇葩说之前有一道辩题,题目就是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大城市的房价高的惊人,几十万可能只够买下一个卫生间摆上一张床,而在小县城里却可以买上一套三居室了。
不同的选择折射出来的是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
去往大城市意味着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选择了快节奏的生活和远离故乡。
呆在小县城意味着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在家做一个基层的公务员或者教师。
两个选择没有对错之分,适合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在小县城里支起一张麻将桌打麻将也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不应该沉溺于其中,在应该奋斗的年纪里选择安逸。
目前,很多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或者就业几年后回到家乡的小县城甚至是小乡村,为振兴家乡出一份力量。
小县城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条件虽然不如大城市,但大城市并不是刚开始就这么繁华的,是经过几代人的建造和努力才实现的。
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休闲娱乐的方式放松一下自己,但却不能一直放松,不能忘了自己的目标。
未来就掌握在年轻一代的手中,将小县城建设成什么样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结语○●
小县城和大都市各有各的好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作出的选择也会不同。
有的人学习人工智能、软件开发这一类的专业的确在县城是没有发展空间的。
而有的人学习农业、畜牧等专业在小县城中也能生活的很好。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一系列政策性扶持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现在的年轻人无论是选择“小城房”还是“大城床”,只要是与自己心意相符的,总能做出来一番事业。
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有几个城市能够像北京、上海、广州那样跻身成为一线城市呢,所以,小县城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的。
小县城和大都市的差别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了的,双方的演变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由于教育资源、经济状况等的发展不均衡,小县城要想赶上大城市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双方的转变与过渡还没有开始之前,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只需要耐心的等待和不断开化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