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价值观、心态、爱的能力都源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一句老话所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孩子会打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进入到了一个家庭系统里,这个系统就像一个染缸一样,每一张白纸都必须而且是被迫的被这个染缸浸染,在人形成价值观的前十几年里,我们一直被家庭系统浸染着,突然有一天,我们有了独立意识,我们有了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被原生家庭重重的烙上了烙印,如果原生家庭的烙印是充满爱的,那我们就是个阳光,自信,上进,有责任能担当的人,如果原生家庭的烙印是缺爱的、溺爱的、瞎爱的,那我们的爱的能力、价值观、心态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我们被原生家庭给我们烙上的问题(我们自己的潜意识)支配着。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我们成年后所认识到的“问题” “创伤” “模式”,大部分都和我们的家庭关系有关。不管我们是二十岁、三十岁、还是五十岁,只要我们曾经遭遇过一些事件,不去疗愈与转化,这些问题就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经历,但这些经历却不见得都是美好的。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挫折,都有可能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伤痕。心理学认为,人在早期所经受的一些刺激会形成不同的心理阴影,对人的一生产生不可预想的影响。心理学家整理了100件可能会造成童年阴影的事件:
1. 父母经常吵架,担心他们离婚
2. 一直认为父母是完美的,却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
3. 父母离异
4. 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不和或意见总不一致
5. 被寄养在别人家里
6. 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7. 生活在重组家庭里
8. 半夜醒来爸爸妈妈不见了
9. 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10. 父母不孝敬老人
11. 家中频繁更换保姆或直接照顾孩子的人
12. 父母或较亲近的人患了较重的病
13. 父母或较亲近的人突发意外
14. 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
15. 没有心理准备的亲子分离
16. 父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悲观消极情绪
17. 频繁搬家
18. 没有与孩子沟通就转园
19. 受父母打骂、体罚、殴打
20. 被大人强迫吃东西或喝水
21. 家人当着自己的面,对他人说自己“不聪明”等话
22. 被大人戏弄
23. 被大人用各种理由欺骗
24. 做错事被大人辱骂
25. 提出的问题让大人感到烦躁或者讥笑
26. 给孩子设立过多的禁区
27. 哭的时候被强行禁止
28. 被父母当作出气筒
29. 经常被大人恐吓
30. 被当众严厉的批评
31. 自己的兴趣总是被大人压制
32. 父母总拿孩子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
33. 父母经常当着自己的面,和他人议论自己
34. 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35. 经常感受大人恶劣的体态语言,如:没有好脸色等
36. 被父母强迫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37. 父母总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38. 父母给买的东西都不是孩子喜欢的
39. 被父母强迫按照他们的意愿装扮
40. 从小被错位养育
41. 有独立呆在黑暗地方的经历
42. 听过非常可怕的故事
43. 看到暴力、血腥、恐怖的镜头
44. 受到同龄或大孩子的欺负
45. 独自听到过怪声、恐怖的声音
46. 做噩梦
47. 有过长时间在陌生地方独处的经历
48. 看牙医或打针
49. 被惊吓过
50. 遭受过性侵犯
51. 犯错误被当场抓住惩罚
52. 走丢过
53. 当众出丑
54. 把父母珍爱或别人的东西摔碎了
55. 心爱的玩具找不到了
56. 挨饿
57. 生过一场大病,有痛苦的治疗经历
58. 被人殴打过
59. 遇到过坏人劫持
60. 受到大孩子的威胁或恐吓
61. 被拐卖过
62. 总是睡不够觉
63. 遭遇精神病人
64. 被某类公务人员(如警察)吓唬过
65. 在浴盆或泳池呛水
66. 异物卡住喉咙或进入耳朵
67. 受到动物的攻击、
68. 被放在高处
69. 被烫伤过
70. 触电
71. 穿很紧的衣物或鞋子
72. 受过很严重的伤
73. 因贪食某种食物而生病
74. 被人冤枉或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75. 被人说不漂亮、不可爱
76. 被人嘲笑“长的胖”等
77. 被别人说“这么笨”等
78. 自我感觉好,但总不被别人承认
79. 得不到老师的宠爱,什么“好事”都轮不到
80. 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是不如别人
81. 家庭经济拮据,经常被小朋友嘲笑穿戴
82. 小朋友嘲笑自己的父母
83. 向别人求助时遭到拒绝
84. 因某种生理缺陷而被人侮辱、嘲笑
85. 小朋友总是不和自己玩
86. 和小朋友一起玩总受到排挤
87. 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总是没有
88. 家人或老师偏心
89. 和最好的“朋友”决裂
90. 家人或老师辜负了自己的信任
91. 尿床被别人知道了
92. 幼儿园里有一个总跟自己“过不去”的老师
93. 在一次重要比赛中输了
94. 有亲人突然离世
95. 看到别人家里有亲人离世
96. 家中有人犯罪
97. 目睹交通事故等
98. 家里的宠物意外丢失或死亡
99. 动画片里的宝贝喜爱的人物死了
100. 目睹宰杀动物
我们可以参考以上100个事件,去回忆自己经历这些事件时内心的感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其中第8项:半夜醒来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就有可能非常没有安全感,在亲密关系里总是害怕被抛弃、被丢下。然而越是这样害怕,就越可能遭遇这样的事件。14项: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就有可能会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值得任何人喜欢。在工作,关系里经常表现的很退缩。
当我们作为一个孩子时,还没有成长到学会处理情绪、疗愈创伤,我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毫无抵抗能力,一些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而且通常,我们自己是感知不到的。一些孩子长大后甚至会因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患上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如恐高、抑郁症、焦虑症等。当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时,所有我们不愿意疗愈和面对的,都会复制给我们的孩子。我们将孩子作为天然的撒气筒,天然的教训对象,觉得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将心中所压抑的,所遭受的经历在孩子们身上重演。我们总是会不经意的发现,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方式和样子,像极了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没有为人父母,那么我就需要清楚的看见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经历,找到其中根源进行自我修复和疗愈。以获得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生。如果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就需要明白我们的言语、行为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将伤害的因从自己身上停止。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少心灵伤害的人。
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个观点,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大于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比例分别是33%、31%。原因是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长期目睹父母争吵,父母间相互敌意、贬低对方,都会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怀疑、困惑等消极情绪,以后很可能造成孩子人际关系障碍,难以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影响孩子的一生幸福。原生家庭应该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一、尊重和信任。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是互相尊重、信任的关系。家庭中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大家都有发言权,大家都尊重和认同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任何人无权决定别人应该做什么,大家要彼此信任,有问题当面提出,不要互相猜疑。家庭中不刻意树立某个人的权威,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尊严,也会自觉维护别人的自尊。
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中有两个含义:一是个人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不推卸、逃避责任,敢于自己承担责任。二是不为别人做的事情承担责任,尤其是为配偶和子女。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不通人情,实际上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大有益处,会促进配偶和子女的独立成长和自我完善。
三、宽容的心态。宽容是种美德。世间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观念,更何况是在家庭中,家里是情多理少的地方,所以说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太多),就没有必要非要挣出孰是孰非。听说,有的夫妻为挤牙膏是从上面挤还是从下面挤吵得不亦乐乎。听者可笑吧,可您想过没有,有多少夫妻吵架不是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呢!日积月累,许多小事就逐步发展成为夫妻关系紧张的死结,严重影响到婚姻的质量。
四、论事不论人。就算您再宽容也会与别人发生矛盾,除非您是泥人可以随便捏。怎么办?原则有二,一是不怕,不逃避,勇敢面对;二是就事论事。比如和家人在某事上有意见,那好咱们就在此时、此地解决,不要带着个人情绪和成见,别老想以前他(她)犯过什么错,现在又如何如何……,因为那样只会是激化矛盾,使冲突加剧,不利于解决问题。我认为应本着开放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才会对别人的看法不固守僵化,才能做到论事不论人。
五、真心赞赏别人。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欣赏、接纳,善于称赞、表扬别人的人,是受欢迎的人。尤其是发自真心的赞赏,在给别人带去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融洽的人际氛围。
六、善于表达自己。要学会清楚明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要让别人去猜测、揣摩你的意思。只有清晰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别人才有可能理解你、支持你。在家庭里,要注重培养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家庭的人际沟通,更有助于培养家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七、真实的自我。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二是从内心深处接纳真实的、现实中的我。接受自我的人,是自信的人。不要为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因为那样做的结果会压抑自己的本性,长久下去会感到迷失自我,势必影响心理健康。顺便说一句,也不要刻意去改变别人,那是劳而无功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别人。
八、每个家庭成员要树立自我完善的观念。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孩子。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不断地完善自我,充实自己,使自己成熟、壮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它值得我们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思考自己的原生家庭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特别是如何避免我们的孩子继续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请为我们的未来—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原生家庭吧。